
27/09/2025
新生入小學即將滿一個月
進入小學生活,幫助孩子有效成長與適應,家長要陪伴孩子四件事:
1️⃣陪伴孩子建立穩定的作息
到了國小,每天的上學放學固定、每天的上課下課固定、每天的課表都是固定,不再像幼兒園那樣,您想要孩子哪個時間入園、離園都可以,加上學校課程有固定進度,若您能建立穩定作息,讓孩子有明確方向,就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並在充足的精神狀態下,增加上課的學習效益。
家長要學會配合孩子調整自己的作息,並利用時間陪伴孩子運動,養成休閒娛樂的習慣,幫助孩子情緒的抒發與穩定。
2️⃣陪伴孩子進行書包的收拾
到了國小,不像幼兒園那般,書本與文具都是老師幫忙準備,而是要孩子自己準備,且準備的書本與文具也變多,每天、每堂課需要用到的書本與文具也不同,若您能教導孩子書包的整理,就能讓孩子有預習的效果,知道明天要上什麼課,要做什麼事,讓自己有明確依據,自我肯定與安全感就會大幅提升。
家長在生活中可以教導孩子收拾的能力,利用收玩具、做家事的活動促進孩子視覺搜尋、記憶、計畫組織、空間概念、思考判斷、問題解決、手部操作…等能力的發展,減少未來學習容易漏東漏西的表現發生。
3️⃣陪伴孩子完成作業的撰寫
到了國小,每天會有既定的進度要學習,每天會有例行的作業要撰寫,每周、每月、每學期也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要進行,國小老師無法每次課程都因為孩子能力跟不上而停留,然後一對一的不斷重新教導,所以家長要陪伴孩子寫作業,藉由陪伴過程,認識孩子的能力,以及有哪些學習是需要大人協助的。
由於學校學習首重就在書寫與閱讀,家長在家可以讓孩子有手部操作與創造的機會,例如積木、圖畫,增加孩子的認知表現與手功能發展,避免未來作業要寫很久的困擾,影響成就感與學習動機。
4️⃣陪伴孩子學習生活的自理
到了國小,廁所不會在教室裡或旁邊,飲水機也不會在教室內,用餐過程、衣服穿脫與身體清潔…老師也不會一直在旁幫著、提醒或叮嚀著,所以家長要教導孩子生活自理的學習,例如教室位置、放學路線、如廁、穿脫衣服、吃飯、刷牙、擦拭、裝水…等技巧與概念。
由於這些練習會涉及到規劃的能力,家長在家可以透過生活安排的練習,例如帶孩子去賣場,給予孩子要購買清單,讓孩子去準備。又或者帶孩子去動物園、遊樂園,同時給予孩子園區導覽圖,請孩子規劃遊園路線,藉此增加自我管理與生活自理的發展。
升上國小,孩子許多表現都要自己來,過程一定會有適應問題,只要大人能陪伴,教導能力、穩住自信,這些可預期的問題就會慢慢下滑。
🔅
您的孩子有發展與學習困擾嗎?
歡迎參與我們的療育課程
一起提升孩子的學習力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員林市成功東路388號2樓
04-837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