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骨科專科醫師
專長:骨質疏鬆症、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脊椎退化、脊椎內視鏡及微創手術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針對擔心骨質疏鬆的亞健康族群該怎麼營養補充呢? 最強復健醫學 專家中的專家 吳醫師幫我們整理了最新醫學期刊的建議我這邊節錄關於營養補充:- 鈣每日800-1200mg- 維生素D每日800-1000|U 為建議標準- 骨折預...
03/08/2025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針對擔心骨質疏鬆的亞健康族群
該怎麼營養補充呢?
最強復健醫學 專家中的專家 吳醫師
幫我們整理了最新醫學期刊的建議

我這邊節錄關於營養補充:

- 鈣每日800-1200mg
- 維生素D每日800-1000|U 為建議標準
- 骨折預防鈣和維生素D聯合用時最有效!
單獨使用的益處證據有限
- 蛋白質攝取每公斤體重至少1g
老年人與肌少症者建議至1.5g/kg
- 維生素K對於骨鈣素的活化重要
在骨質疏鬆治療中仍存在爭議

『精實到不行的一週』有一種人會讓我感到很無力就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要努力🥲這一週就從北美脊椎外科醫學會台北站開始接著兩位新加坡的醫師來訪為了不漏氣 特地安排了五台脊椎內視鏡手術一台鄰近節減壓、一台雙側減壓、一台經椎間孔減壓一台兩節對側減壓以...
02/08/2025

『精實到不行的一週』

有一種人會讓我感到很無力
就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要努力🥲

這一週就從北美脊椎外科醫學會台北站開始
接著兩位新加坡的醫師來訪
為了不漏氣
特地安排了五台脊椎內視鏡手術
一台鄰近節減壓、一台雙側減壓、一台經椎間孔減壓
一台兩節對側減壓以及一台頸椎減壓手術
最後在晚上一點把全部手術結束🥲
花了兩天 只有看門診 喘口氣
禮拜六報名了大體工作坊
是目前最先進的機械手臂🦾+導航🧭+內視鏡融合手術
真心覺得要學的還有太多太多
短暫的進入國際賽的層級
只覺得時間不夠
絕對不是我荒廢粉專經營的藉口😅

每次出來學會學習看到這種成本分析的投影片就覺得我是在第三世界國家工作🥲在美國一個胸腰椎的病例 平均住院的花費是35000「美金」然後講者的主題是機器人手臂的脊椎手術…
26/07/2025

每次出來學會學習
看到這種成本分析的投影片
就覺得我是在第三世界國家工作🥲

在美國一個胸腰椎的病例
平均住院的花費是35000「美金」
然後講者的主題是機器人手臂的脊椎手術…

🔍【小鏡頭,大作戰!】🔍帶你認識脊椎內視鏡的祕密等了足足一年多,終於等到這兩支來自德國真正頂級的脊椎內視鏡一隻就要一台國產車😳這不是奢侈品😂是我們對病人安全與效果的堅持。你知道嗎?這支小小的內視鏡裡其實藏著「手術的秘密基地」👇🔹工作通道:醫...
17/07/2025

🔍【小鏡頭,大作戰!】🔍
帶你認識脊椎內視鏡的祕密

等了足足一年多,終於等到這兩支
來自德國真正頂級的脊椎內視鏡
一隻就要一台國產車😳
這不是奢侈品😂
是我們對病人安全與效果的堅持。

你知道嗎?這支小小的內視鏡裡
其實藏著「手術的秘密基地」👇

🔹工作通道:醫師透過這裡操作器械,進行神經減壓
🔹光源及鏡頭:把脊椎深處照得一清二楚,像鎂光燈一樣
🔹影像通道:即時傳回畫面到螢幕上,讓醫師「眼到手到」
🔹進/出水口:邊沖邊吸保持手術視野乾淨、安全又清楚!

這樣頂規的脊椎內視鏡
讓我們在處理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時
可以做到更清楚、更精準
也幫助病人更快復原、更少疼痛。



🦴 手術精密,工具當然不能馬虎
這兩支鏡子是等了超過一年
從德國原廠直接引進
感謝院方支持😳😳😳
每一刀都是為了更安全的明天

💬如果您或家人有腰痛、坐骨神經痛、脊椎退化問題
或脊椎內視鏡相關的問題。歡迎私訊或留言
本人親自解答關於微創內視鏡手術的疑問
#但是請不要找我線上看診

#脊椎內視鏡 #微創手術 #腰痛 #椎間盤突出 #骨科醫師 #軒骨科 #健康新選擇 #疼痛救星 #脊椎微創手術 #脊椎狹窄

📘【國際指引怎麼看腰椎椎間盤突出的治療?】🔍12份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波蘭等專業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被整理成這篇2025最新的系統性回顧!👨‍⚕️作為自許成為全脊椎內視鏡手術醫師的我😎讀完的心得整理給大家⸻🔹非手術治療誰最被推薦?✅ 認知...
11/07/2025

📘【國際指引怎麼看腰椎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12份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波蘭等專業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被整理成這篇2025最新的系統性回顧!

👨‍⚕️作為自許成為全脊椎內視鏡手術醫師的我😎
讀完的心得整理給大家



🔹非手術治療誰最被推薦?

✅ 認知行為治療(CBT):幾乎全數指南都推薦!
但主要是針對慢性下背痛
✅ 消炎止痛藥(NSAIDs): #第一線止痛武器
👍 物理治療、運動、背部學校課程:多數支持



💉微創非手術治療有幫助嗎?

⭐ 短期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疼痛控制效果佳
⭐ 射頻燒灼術:評價高,特別對神經根痛有效
⚠️ 長期硬膜外注射、小面關節注射:效果不確定



🔪手術治療有哪些選項?

🏆 顯微鏡減壓術、開放式減壓術、顯微內視鏡減壓術
➡️強烈推薦
💡 脊椎內視鏡減壓術、管狀通道減壓
➡️ #越來越多指引支持 🤩🤩🤩
⚠️ 融合手術(Fusion):對初次椎間盤突出沒共識
但復發性椎間盤突出可考慮



📌重點結語:
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沒有絕對標準
但在 #症狀明顯、 #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
『內視鏡減壓手術已逐漸被各大指引列為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之一』
而非手術的治療仍是第一線優先!

全文連結:
https://doi.org/10.14245/ns.2550398.199

#脊椎內視鏡 #椎間盤突出 #微創手術 #神經壓迫 #腰痛治療 #脊椎外科 #骨科 #疼痛控制 #醫師日常 #脊椎微創手術 #脊椎狹窄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脊椎手術後開怎麼開始活動?有證據的文獻報你知💪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07/07/2025

脊椎手術後開怎麼開始活動?

有證據的文獻報你知💪

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颱風天 豔陽天 等開刀有感而發」最近莫名其妙地遇到一些事,感覺就像….正要打個噴嚏,結果一隻蒼蠅飛進鼻孔我吸了進去,噴又噴不出來,吞又吞不下去真的覺得……很不舒服🤢這讓我突然想到我高中的一段往事:那年第一次打籃球扭到腳踝,腫得像麵龜。媽媽...
07/07/2025

「颱風天 豔陽天 等開刀有感而發」

最近莫名其妙地遇到一些事,感覺就像….
正要打個噴嚏,結果一隻蒼蠅飛進鼻孔
我吸了進去,噴又噴不出來,吞又吞不下去
真的覺得……很不舒服🤢

這讓我突然想到我高中的一段往事:

那年第一次打籃球扭到腳踝,腫得像麵龜。
媽媽很緊張,開車帶我到我們鄉下某個地方
從平地開到深山去
門口掛著小招牌
一走進去就是一股濃濃的膏藥味
牆上貼滿了大陸某中醫的「畢業」的證書
還有到大陸學成歸來的「紀念照」。

他拿出一罐神秘的膏藥
說這是秘方,塗滿我的腳踝
再用紗布包得厚厚一圈
他說:「三天來一次,一次七百」
一個月後,花了七千。我的腳真的好了!

我當時還真覺得 —— 這個大師,果然神!

後來,我當了骨科醫師
學到腳踝扭傷其實靠的是:
休息、冰敷、壓迫、抬高
腫、痛、瘀青,都是身體自然的修復過程

我開始反思:
👉 如果我當時不敷藥膏,會不會也一樣好了?
👉 那罐膏藥到底有沒有幫助?
還是只是「陪伴時間流逝」?
👉 若我腳踝本來就會好
那我為什麼要花幾千塊去買「神蹟」?



這就是我最近對
「椎間盤突出不開刀的替代療法」的感覺
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 椎間盤突出,本來就有自癒的機會。
椎間盤突出是良性疾病
研究顯示,許多椎間盤突出患者
即使不手術 症狀也會在幾週至幾個月內自然緩解
這跟我當年腳踝扭傷一樣
是時間、是身體的修復
不是藥膏或醫師的神蹟

📌 替代療法的療效,有沒有嚴謹的研究支持?
不是口說有效、拍個核磁共振或病人說有感覺就算
而是:

🔍 有沒有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
🔍 試驗有沒有經過嚴謹同行審查的研究?
🔍 有沒有證明效果的確超過自然恢復?

📌 最現實的一點:費用
這些所謂「非手術療法」動輒一次上萬
只有自費療程、只能是十次八次的療程
卻沒有相對應的療效保證
還不如一顆10元的普拿疼
至少普拿疼有清楚的成分、明確的止痛機轉

📣 醫療該建立在誠實、透明、科學的基礎上
而不是靠「故事行銷」和「粉絲操作」

願我們的病人在醫療資訊爆炸的時代裡
依然保有一點點判斷的能力
願醫師對事實的追求、對醫德有最基本的堅持

#照片小故事
本人2019年至奧地利薩爾斯堡
接受「頸椎」脊椎內視鏡手術 的訓練
後方站的是我的脊椎內視鏡啟蒙導師
韓國的 Dr. Bae
在畫面右方的則是美國 Dr. Paule
Dr.Bae說 他要檢驗我夠不夠格
在韓國的時候有沒有認真學到功夫😂

『很大一顆的椎間盤突出,不開刀身體也自己吸收!』蠻常被問的問題😂如果不開刀的話有沒有可能吸收掉?剛好找了篇有趣的 來自中國的文獻 😳是根據409位巨大椎間盤突出病人長達1–12年追蹤的研究結果⸻📊 研究重點整理:🔹 有21.76%(89人)...
02/07/2025

『很大一顆的椎間盤突出,不開刀身體也自己吸收!』

蠻常被問的問題😂
如果不開刀的話有沒有可能吸收掉?
剛好找了篇有趣的 來自中國的文獻 😳

是根據409位巨大椎間盤突出病人
長達1–12年追蹤的研究結果



📊 研究重點整理:

🔹 有21.76%(89人)接受手術治療
🔹 其餘78.24%(320人)接受保守治療
大部分的病人症狀就有明顯改善
🔹 保守治療包含:絕對臥床休息、消髓化核汤(中藥)
希樂寶(西藥消炎藥)以及針灸
🔹 84%的病人預後很好,16%的不好



🔍 身體真的會自己吸收突出的椎間盤!

在保守治療的320位病人中:
• 59.% 的人,椎間盤突出的體積吸收超過30%
• 25.% 的人,吸收超過50%
• 吸收的速度最快1個月內就能看到,最慢需要8年
• 40.7% 在6個月內完成吸收
• 26.9% 在6–12個月
• 32.3% 超過1年才慢慢吸收

📌 特別的是:突出越大、MRI上出現「環狀增強(bull’s eye sign)」的患者,吸收機率越高!



✅ 我的觀察與建議

👉「椎間盤突出真的是一種良性的病程。」
即使影像看起來「破得很厲害」、「壓得很大」
但是!只要症狀有在改善、沒有進展性的神經損傷或馬尾症候群(肛門口麻,大小便失禁等,保守治療就是合理的選擇。

🧘‍♀️ 身體其實有一套機制,會動員巨噬細胞將游離的髓核慢慢「吃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病人幾個月後 MRI 顯示椎間盤「變小了、吸收了」。



🔎 所以手術的時機點不只是「看MRI」——
而是要回到病人的整體症狀、神經學檢查、功能限制、以及生活品質的需求



📚 資料來源: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Gia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linical study in 409 cases
Pain Physician 2021; 24:E639-E648

#脊椎微創手術 #脊椎狹窄 #椎間盤突出 #微創手術 #脊椎內視鏡

『兩百萬 換一次完好無損』到了36歲 升上了主治醫師第四年我才買了自己的第一台車除了每天要彰化台中來回上下班家裡也多了一位成員 需要一台大一點的車所以咬牙貸款買了台賓士當時安全係數評等很好的休旅車保險也不懂 反正車商說啥我就買第一年我就買了...
30/06/2025

『兩百萬 換一次完好無損』

到了36歲 升上了主治醫師第四年
我才買了自己的第一台車
除了每天要彰化台中來回上下班
家裡也多了一位成員 需要一台大一點的車
所以咬牙貸款買了台賓士
當時安全係數評等很好的休旅車
保險也不懂 反正車商說啥我就買
第一年我就買了全險
保費八萬多一年

我還記得那一天下班
一如既往的開在車超級多的74號快速道路上
匯入的車想盡辦法要擠進去主幹道
在我前方大概五台車的距離
有台車硬是切進去
導致後面車都得煞停
在我還沒慶幸自己沒撞上前面小貨車之前

「蹦!」

下一秒就是我的脖子很痛跟腳很痛
整台車被向前推了十幾公尺遠
當我還在暈的時候 左邊的窗戶有人敲了敲

「你還好嗎?」

我點了點頭 慢慢的跛腳走下了車
看到車子的尾巴 有點想哭😭
人生中的我的第一台車就這樣沒了屁股
轉頭一看 撞到我的是一台客運大巴士😨😨😨

敲我門的是撞到我的司機大哥
他說「前面那台車就不應該插進來」
他根本煞不住
原來 被一台載滿乘客的巴士直接撞上來
是這樣的感覺啊😨

大哥說他們車子只有十五萬的理賠額度
還沒有第三人責任險
因為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包
只能靠著司機之間的互助會
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花了四個月的時間
這中間我從車險小白變成了車險專家
從代步、代位求償研究到全損
這台車終於修好了 奇蹟似的沒有傷到底盤
但是全部的維修費用高達160多萬

還好我當初有買過車體險
所以我不用付這筆維修的費用
但是最後我要賣掉這台車的時候
車價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
賣掉的錢剛好打平頭期款….
車商說這個大撞切過的車……要就趁早….

我後來才知道 司機大哥年紀其實比我小一歲
每天開車被太陽曬著黑黝黝的
陽光跟辛勞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
他那天沒有錯 他順順的開著車 也沒有超速
我也沒有錯 我就跟著前面的車開
切車的不是他也不是我
意外就是發生了

到現在快五年了
我現在還是絕對不敢開在大車的前面
只要有大車跑到我後面來我一定換車道
那是一次衝擊 也是一堂現實的保險課
後來我才釋懷
兩百萬換來的不是一台車的價值
而是我那天 能夠走下車能回家的幸運

原本預定今天開刀的患者
突然間取消了
不是「我家裡臨時有事取消」的那種
而是因為發生了意外
我有感而發😔
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如果你也有買車
#請記得買好車跟保險
#不是怕出事
#而是為了你和你愛的人撐住

『 醫生!為什麼我需要「多節段減壓手術」?』有些病人問:「別人只做一節,為什麼我要做三節?」其實,這不是「做比較多節的人就比較嚴重」而是「壓迫的位置比較多」 脊椎像一條高速公路 神經就像電纜線⚡️當好幾個地方都被擠壓訊號就傳不順那動作就受限...
28/06/2025

『 醫生!為什麼我需要「多節段減壓手術」?』

有些病人問:
「別人只做一節,為什麼我要做三節?」
其實,這不是「做比較多節的人就比較嚴重」
而是「壓迫的位置比較多」

脊椎像一條高速公路 神經就像電纜線⚡️
當好幾個地方都被擠壓
訊號就傳不順那動作就受限,
走路越來越短、站久就麻、甚至連大小便受到影響



🛠 多節段=風險比較高?

很多人聽到「三節」會立刻皺眉一皺:
「這樣脊椎會不會鬆掉?」
這也是傳統手術常見的問題

『減壓之後容易造成不穩定 那就得融合』

但我們現在可以透過內視鏡技術
精準又微創地進行多節段減壓
保留脊椎的穩定性
恢復期更短 活動度也能保留得更好



👵 長輩能做嗎?年紀大還能開多節段?

可以的!
現在的內視鏡減壓手術
『出血量小、傷口小、恢復快』
重點是:「適合的手術方式,選得對。」



⚠️ 有些壓迫不是「漸漸變嚴重」,而是「突然爆發」

脊椎狹窄的變化
有時就像堆疊的積木
一節兩節你可能還能撐
但壓力一多、腫脹一來,
神經就會出現急性壓迫
有病人從「只是痠麻」忽然變成「完全走不動」
只單做一節並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多節段減壓」不是危險選項,而是經過評估後,
幫助你走得動、站得穩、活得久的重要關鍵

#脊椎微創手術 #脊椎狹窄 #椎間盤突出 #微創手術 #脊椎內視鏡

『單通道也能抓蝴蝶:為什麼在脊椎內視鏡手術中整塊切除黃韌帶更安全?』這項技巧讓手術更加安全、穩定,而且更容易上手!🔍👇用一公分的傷口,拿三公分的肥厚黃韌帶🤩🔹 1. 黃韌帶就是天然的保護傘 在手術初期鑽骨時,黃韌帶擋在硬脊膜前     能減...
25/06/2025

『單通道也能抓蝴蝶:為什麼在脊椎內視鏡手術中整塊切除黃韌帶更安全?』

這項技巧讓手術更加安全、穩定,而且更容易上手!🔍👇
用一公分的傷口,拿三公分的肥厚黃韌帶🤩

🔹 1. 黃韌帶就是天然的保護傘
 在手術初期鑽骨時,黃韌帶擋在硬脊膜前
能減少硬膜受傷風險。

🔹 2. 減少術中出血,看得更清楚
 整塊切除讓術中視野乾淨,操作更順利

🔹 3. 看得更清楚,動得更精準
 視野好=更精準的減壓,神經保護更到位

🔹 4. 即使硬腦膜破了,也比較容易處理
 如果真的發生,也是在手術後段,更容易修補

🔹 5. 術後血腫風險降低
 減少黃韌帶碎裂,降低血腫發生機率。

🔹 6. 可複製、效率高、學習曲線短
 這套方式穩定、有效,也更容易被醫師掌握



👩‍⚕️ 你是否也有脊椎狹窄、走路腳麻的困擾?
🦴 這種「保留穩定性、減少破壞」的終極微創手術方式
就是為了讓病患恢復更快、痛苦更少。

#脊椎內視鏡 #單通道手術 #腰椎狹窄 #微創減壓 #脊椎微創手術 #脊椎狹窄 #椎間盤突出 #微創手術 #脊椎內視鏡

Address

中山路一段542號
Changhua
50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