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6/2025
『筋骨痠痛』的福音:凹凸法則 與 關節鬆動術
各位鄉親有筋骨扭傷、痠痛的毛病嗎?
不必再到國術館按摩敷藥了,蔡醫師可以用不痛的關節鬆動術,快速解決您的痛苦。
甚麼是關節鬆動術?
關節鬆動術便是一種增加關節間滑動的手法。
當您因為關節疼痛來門診時, 我們往往會為您做很多的測試,也會給您很多在家自我操作的建議,這些應用在關節疼痛的測試與操作,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關節鬆動術。
甚麼是凹凸法則?
凹凸法則(concave & convex rule)是關節鬆動術應用在關節疼痛的重要理論基礎,我們現在就來介紹甚麼叫關節鬆動術的凹凸法則—兩側骨頭在關節處的運動,可分為以下兩種型態:
1. 關節間動作(Osteokinematics):指關節周圍骨骼以關節為中心作大範圍的位移。 如 屈曲/伸展(flexion/extension) , 外展/內收(abduction/adduction), 內轉/外轉(internal rotation/external rotation)。
2.關節表面運動(Arthrokinematics):指關節周圍骨骼在關節表面上作小範圍的位移,包括轉(roll), 滑(glide), 旋(spin)。
而凹凸法就牽涉到這裡的轉(roll)和滑(glide)。(如圖1)
事實上,轉(roll) 在正常沒瑕疵的關節 就是關節間動作(Osteokinematics)的屈曲/伸展(flexion/extension),或外展/內收(abduction/adduction)動作;而滑(glide)則是兩個關節面不正常的位移。
關節疼痛的產生和緩解:
首先,當受力的方向是和兩根骨頭成一直線時,關節內受的壓力最小 。
然而,當進行轉(roll)的動作時,因為兩根骨頭沒處在一條直線上,會對關節腔內兩骨頭關節面產生壓力,這種壓力會藉由關節週邊的軔帶、肌肉及關節軟骨的支撐,而減少對關節面產生衝擊。
但在一個有問題、有瑕疵的關節(如 退化性關節炎、關節處有創傷史、關節週邊肌肉虛弱) , 或關節間動作(Osteokinematics)的力道太過強烈後,往往造成關節腔內兩骨頭在關節面上無法維持固定的相對位置。
比如,下面的圖2左邊,上方骨頭是一可移動的凸面骨頭;而下面是一不移動的凹面骨頭。
由於這個關節是一個不健康的不穩定關節,當上面的骨頭在關節處相對下方骨頭產生轉(roll)時,為了讓因轉(roll) 產生的新重心得到支撐,所以上方骨頭(產生轉(roll)的那骨頭就產生一個往前的滑(glide), 然而這就造成繼續往前轉(roll)的角度受限。
所以我們要用外力,如圖2右邊,讓這多出來往前滑(glide)的上方骨頭,往後滑(glide),才能讓上述的轉(roll)得以繼續下去,產生更大的角度 。
相同的圖3的左邊,下方骨頭是一可移動的凹面骨頭,而上面是一不移動的凸面骨頭。
當下面的骨頭在關節處,相對上方骨頭產生轉(roll) 時,若這是一個不健康的、不穩定關節,這種轉(roll) 的運動會讓上下骨頭相對應的重心不穩,使關節更不穩定,關節週邊的韌帶受到很大的壓力,而產生牽扯的疼痛。
所以我們要用外力,圖3右邊,讓下面的骨頭往前滑(glide), 讓上下骨頭產生一新而穩定的平衡點,而降低周邊軔帶的壓力與疼痛。
例證:
比如我們的右腿髖關節,假如屈區會痛時,可以做如圖5的關節鬆動術,就能不藥而癒。其中髖關節是圖2的凹面,而股骨則是圖2的凸面 按照圖2的原則,當髖關節做曲屈動作會感覺疼痛不適時,自然需要一個反區屈方向的外來滑(glide)的力量,如圖2右圖,才能讓髖關節的區屈得以繼續進行,不會疼痛。
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 當然不是每個關節痛的人都適用於關節鬆動術, 但是適用於關節鬆動術的患者,若不及早應用凹凸法則加以矯正,可能會讓關節面一直處在受力不平衡的狀況,假以時日,必然會是嚴重退化性關節炎,關節變形的溫床,那時再想用吃藥、打針、復健的方式,解除疼痛,恐會事倍功半了。以上給為關節疼痛所苦的鄉親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