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 Home
  • Taiwan
  • Changhua
  • 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Medical and health, 中山路一段542號, Changhua.

醫師、創業者、微創機器人疝氣手術專家。秀傳醫療體系總院長,專精微創腹腔鏡、達文西與Hugo機器人手術,擅長疝氣、腹股溝疝氣及高階切口疝氣修復與胃食道逆流。惟二獲選日本內視鏡醫學會榮譽院士的台灣醫師,同時身為 IRCAD 國際微創手術教學中心亞洲區院長 與微創手術講師。致力於手術教育、醫療外交、醫療AI手術、醫材創新與台灣醫療產業人才的培養。以最低復發率和最精準技術為國際知名,也守護咱台灣人的健康。

預約諮詢:https://lihi.cc/KENiH

 #舒緩脹氣不適 #認識術後脹氣術後脹氣看似小問題,但若是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嚴重不適,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術後脹氣的5大處理重點,幫助大家有效緩解這個常見的術後困擾!1️⃣   💨這可能是術後脹氣最主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
30/09/2025

#舒緩脹氣不適
#認識術後脹氣

術後脹氣看似小問題,但若是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嚴重不適,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術後脹氣的5大處理重點,幫助大家有效緩解這個常見的術後困擾!

1️⃣ 💨
這可能是術後脹氣最主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醫師會注入CO2氣體來擴張腹腔,方便手術操作。雖然大部分氣體會在手術結束時抽出,但總有一些「頑固分子」會殘留在腹腔內!

很多患者術後第一天就開始感到肚子「鼓鼓的」,甚至有人形容像「懷孕3個月」的感覺。

2️⃣ #肩膀牽涉痛 🤕
為什麼術後脹氣會造成肩膀疼痛?因為殘留的CO2氣體會刺激橫膈膜,而橫膈膜的神經和肩膀神經有關聯,所以會出現「牽涉痛」!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是睡姿不良或肌肉拉傷,但其實是脹氣引起的典型症狀。有些患者形容像「有人在肩膀上放了重物」或「肩膀被針扎的感覺」,這絕對不是普通的肌肉疼痛!

3️⃣ #腸道功能暫時遲緩 😰
術後脹氣對消化系統格外有威脅性:麻醉和手術創傷會讓腸道蠕動暫時變慢,加上疼痛藥物的副作用,整個消化系統就像「慢動作播放」一樣!正常的氣體排出機制受到影響,讓脹氣問題雪上加霜。

有些患者術後發現自己「放屁變少了」或「大便不順暢」,這都是腸道功能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4️⃣ #活動是最佳良藥 🚶‍♂️
很多術後脹氣患者會發現,適度活動是緩解症狀最有效的方法!在醫師許可下,術後6-8小時就可以開始下床活動,這能幫助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氣體排出。

5️⃣ #預防脹氣的實用技巧 🍽️
✅ 飲食調整很關鍵:術後初期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碳酸飲料、口香糖、高纖維蔬菜等。
✅ 少量多餐是王道:每餐份量減少,但增加餐次,讓腸道有時間慢慢適應。
✅ 正確的姿勢幫助很大:睡覺時可以墊高上半身,採取半坐臥姿勢,這能幫助氣體往上排出。
✅ 深呼吸和按摩:溫和的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配合深呼吸,能刺激腸道蠕動。

有任何手術相關問題,歡迎來找我喔!我會盡可能為大家解答!👋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好的溝通不是說服別人,而是讓別人願意聽你說。」跟病人家屬解釋手術風險時,我學會了先聽他們的擔心,再說我的建議。當對方感受到被理解,後面的溝通就會順暢很多。開會時也是這樣。與其一開始就提出自己的方案,不如先問大家的想法。讓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
28/09/2025

「好的溝通不是說服別人,而是讓別人願意聽你說。」

跟病人家屬解釋手術風險時,我學會了先聽他們的擔心,再說我的建議。當對方感受到被理解,後面的溝通就會順暢很多。

開會時也是這樣。與其一開始就提出自己的方案,不如先問大家的想法。讓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最後達成的共識會更穩固。

溝通的目的不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有時候退一步,反而能走得更遠。

聽懂別人的話,比說出自己的話更重要。

 #膽囊切除 #只能過無油生活了嗎!?膽囊雖然小小一個,但在消化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天就來詳細解釋膽囊切除後的飲食控制原理,幫助大家了解如何正確調整飲食!1️⃣  #膽囊的重要功能 💛首先要了解膽囊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膽囊主要負責「儲存...
23/09/2025

#膽囊切除
#只能過無油生活了嗎!?

膽囊雖然小小一個,但在消化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天就來詳細解釋膽囊切除後的飲食控制原理,幫助大家了解如何正確調整飲食!

1️⃣ #膽囊的重要功能 💛
首先要了解膽囊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膽囊主要負責「儲存」和「濃縮」肝臟產生的膽汁,當我們吃進油脂食物時,膽囊會收縮擠出濃縮膽汁到十二指腸,幫助分解和吸收脂肪。

2️⃣ #切除後身體的變化 🔄
膽囊切除後,肝臟依然會持續產生膽汁,但失去了「儲存槽」的功能!這意味著:
膽汁變成「細水長流」模式:不再有大量濃縮膽汁可以瞬間釋放,而是少量膽汁持續流入腸道。就像原本有個大水桶可以一次倒出大量水,現在只剩下細細的水龍頭慢慢滴水!

消化油脂的能力下降:當你突然吃進大量油脂食物時,身體無法立即提供足夠的膽汁來分解,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很多患者形容就像「身體突然不認識油脂了」!

3️⃣ #常見的不適症狀 😰
膽囊切除後如果沒有做好飲食控制,身體會出現這些警訊:
腹瀉是最常見症狀:未完全消化的脂肪會刺激腸道,導致腹瀉、油便或大便呈現油膩感。有些患者形容大便「浮在水面上」或「沖不乾淨」,這就是脂肪吸收不良的表現!
腹脹腹痛:尤其是右上腹部會有脹痛感,這是因為腸道努力消化過多脂肪造成的負擔。疼痛通常在飯後30分鐘到2小時內出現,特別是吃了油膩食物後更明顯。

噁心想吐:身體對油脂的耐受度降低,即使是平常能接受的食物,現在也可能引起噁心感。

4️⃣ #飲食控制的核心原則 🍽️
不是完全不能吃油,而是要「分散攝取」:
關鍵在於改變吃油的方式!與其一餐吃大量油脂,不如將油脂分散到一整天的各餐中。比如早餐可以吃一點堅果、午餐加一些橄欖油、晚餐吃適量魚肉,讓身體有時間慢慢消化。

選擇「好油」很重要:優先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酪梨、堅果類,這些比動物油脂更容易消化。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飽和脂肪,因為這些會增加消化負擔。

5️⃣ #實用的飲食建議 🥗
烹調方式要改變:改用蒸、煮、燉、烤等低油烹調方式,避免大火炒菜或油炸。如果要用油,建議用噴霧瓶控制用量,或使用不沾鍋減少用油需求。

餐次安排很關鍵:改為少量多餐,每餐間隔3-4小時,讓消化系統有充分時間處理食物。
觀察身體反應: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建議準備「食物日記」記錄吃了什麼、何時出現不適症狀,找出自己的飲食界限。

大部分患者經過適當調整後,都能重新享受美食,只是需要更聰明地選擇和搭配食物。如果症狀持續嚴重,一定要回診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策略!

有任何手術相關問題,歡迎來找我喔!我會盡可能為大家解答!👋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生活的藝術在於平衡,而不是完美。」很多人問我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其實答案很簡單:不要追求完美的平衡,而要追求動態的平衡。有時工作忙碌,家庭時間就少一些;有時家庭需要,工作就退一步。重要的是長期來看,各個層面都有照顧到。我喜歡把生...
21/09/2025

「生活的藝術在於平衡,而不是完美。」

很多人問我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其實答案很簡單:不要追求完美的平衡,而要追求動態的平衡。

有時工作忙碌,家庭時間就少一些;有時家庭需要,工作就退一步。重要的是長期來看,各個層面都有照顧到。

我喜歡把生活比作騎腳踏車:不是一直保持完美的直線,而是在左右搖擺中保持前進的方向。完美是靜態的,平衡是動態的。

 #手術後遺症 #微創減少沾黏機率你是否在手術後聽到醫師提到「腹腔沾黏」就開始擔心,以為這代表手術失敗了?很多患者對腹腔沾黏都有錯誤認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腹腔沾黏的真相,幫助大家正確理解這個自然的生理現象!1️⃣  #沾黏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
16/09/2025

#手術後遺症
#微創減少沾黏機率

你是否在手術後聽到醫師提到「腹腔沾黏」就開始擔心,以為這代表手術失敗了?很多患者對腹腔沾黏都有錯誤認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腹腔沾黏的真相,幫助大家正確理解這個自然的生理現象!

1️⃣ #沾黏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
這可能是很多人最意想不到的事實!腹腔沾黏其實是身體智慧的表現,當腹腔內有傷口或發炎時,身體會啟動修復機制,讓纖維蛋白和膠原蛋白在受傷部位形成「天然繃帶」。很多患者以為沾黏就是併發症,但其實這是身體在努力癒合和保護內臟器官!

2️⃣ #90%以上手術都會產生沾黏 📊
為什麼幾乎所有腹腔手術都會造成沾黏?因為任何手術都會對腹膜造成微小創傷,觸發身體的修復反應。我觀察到無論是腹腔鏡微創手術還是傳統開腹手術,都無法完全避免沾黏的產生。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醫師技術不好或手術失敗!

統計顯示,腹部手術後1年內,超過90%的患者都會形成某種程度的腹腔沾黏。

3️⃣ #大部分沾黏不會引起症狀 😌
腹腔沾黏對日常生活格外溫和:絕大多數的沾黏都是纖薄、柔軟的,就像蜘蛛網一樣,不會干擾器官的正常功能。有些患者擔心沾黏會影響腸胃蠕動或造成疼痛,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嚴重的緻密沾黏才會產生症狀。

輕微的沾黏甚至有好處!它們可以幫助固定器官位置,防止腸子打結或扭轉。很多患者術後多年都沒有任何不適,沾黏就像身體內的「安全繩索」一樣默默守護著!

4️⃣ #微創技術大幅降低問題沾黏 🔬
很多患者會發現,現代的腹腔鏡手術比傳統開腹手術產生的問題沾黏更少。微創技術減少了組織創傷,使用特殊的防沾黏材料,精細的手術操作,都能將有症狀沾黏的機率降到最低。這種進步讓患者可以享受手術治療的好處,同時將沾黏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 什麼時候需要擔心沾黏?
雖然大部分沾黏都是無害的,但以下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1️⃣ 腸阻塞症狀:嚴重腹痛、嘔吐、無法排氣排便
2️⃣ 慢性腹痛:持續性或反覆性的腹部疼痛
3️⃣ 生育問題:女性可能因骨盆腔沾黏影響受孕
若嚴重沾黏時,也可能增加未來手術的複雜度

💡 專業建議
如果術後出現持續的腹痛或消化道症狀,應該及時回診檢查。但記住,偶爾的輕微不適通常是正常的癒合過程,不需要過度擔心。大部分沾黏相關的症狀都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

有任何手術相關問題,歡迎來找我喔!我會盡可能為大家解答!👋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關係的深度不在於認識多久,而在於願意分享多少真實的自己。」醫院裡有很多人際關係:醫師與病人、主管與部屬、同事與同事。我發現最牢固的關係都有一個共同點:真誠。比起虛假的堅強與保守,真實分享你的脆弱與期待,更能拉近人心。當我們願意展現真實的自...
14/09/2025

「關係的深度不在於認識多久,而在於願意分享多少真實的自己。」

醫院裡有很多人際關係:醫師與病人、主管與部屬、同事與同事。我發現最牢固的關係都有一個共同點:真誠。

比起虛假的堅強與保守,真實分享你的脆弱與期待,更能拉近人心。當我們願意展現真實的自己,包括那些不完美的部分,別人才會真正信任我們。

 #臉色蠟黃 #症狀就像霓虹燈一樣多顏色膽管小小一個,但若是阻塞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膽管阻塞的4大關鍵症狀,幫助大家及早發現這個潛在的健康威脅!1️⃣  #黃疸症狀最明顯 💛這可能是膽管阻塞最典型也最容易被發現的症狀!當膽管...
09/09/2025

#臉色蠟黃
#症狀就像霓虹燈一樣多顏色

膽管小小一個,但若是阻塞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膽管阻塞的4大關鍵症狀,幫助大家及早發現這個潛在的健康威脅!

1️⃣ #黃疸症狀最明顯 💛
這可能是膽管阻塞最典型也最容易被發現的症狀!當膽管被阻塞時,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會倒流回血液中,導致皮膚和眼白變黃。很多患者一開始只覺得皮膚看起來「氣色不好」,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眼白部分明顯偏黃,這就是身體在發出警訊!

更重要的是,這種黃疸通常是漸進式的,不像急性肝炎那樣突然出現。患者可能會發現照片中的自己越來越「蠟黃」,家人朋友也會開始關心你的臉色變化!

2️⃣ #尿液顏色深如茶色 🍵
為什麼膽管阻塞會影響尿液顏色?因為血液中過多的膽紅素會透過腎臟排出,讓尿液變成深黃色甚至茶褐色!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是水喝太少或火氣大,但即使大量喝水,尿液顏色依然很深。

特別注意的是,這種深色尿液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氣味,而且顏色會持續加深。有些患者形容像「濃茶」或「可樂」的顏色,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

3️⃣ #大便顏色變淺或灰白 😰
膽管阻塞對消化系統格外有威脅性:正常的膽汁無法進入腸道,會讓大便失去正常的棕色,變成淺黃色、灰白色甚至像「白土」一樣的顏色。有些患者初期只覺得大便顏色「怪怪的」,但隨著阻塞加重,顏色會越來越淺。

4️⃣ #右上腹疼痛向背部放射 🔥
很多膽管阻塞患者會發現,右上腹部出現持續性或陣發性疼痛,而且疼痛會向右肩胛骨或背部放射。這種「膽絞痛」雖然不像膽結石發作那麼劇烈,但會持續存在,特別是在飯後或晚上更明顯。

疼痛的特色是:位置固定在右肋骨下方、深呼吸時會加重、按壓時有明顯壓痛點。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胃痛或肌肉拉傷,但胃藥或止痛藥的效果都不好!

有任何手術相關問題,歡迎來找我喔!我會盡可能為大家解答!👋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真正的創新起於問對問題,而不是找到答案。」推動醫療創新這些年,我發現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思維問題。大家都在找答案,卻很少人停下來問:我們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當我們引進AI診斷系統時,真正的問題不是「技術夠不夠先進」,而是「病人真正...
07/09/2025

「真正的創新起於問對問題,而不是找到答案。」

推動醫療創新這些年,我發現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思維問題。大家都在找答案,卻很少人停下來問:我們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當我們引進AI診斷系統時,真正的問題不是「技術夠不夠先進」,而是「病人真正需要什麼」。當我們投資新創公司時,關鍵問題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能幫助多少人」。

好的問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壞的問題則會讓我們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學會問問題,比學會答問題更重要。

#肝硬化懶人包https://health.doctorally.tw/columnist/2025/liver-cirrhosis-guide/ 常有患者問我:「醫師,我是不是肝不好?這樣會不會變肝硬化?」肝硬化聽起來很可怕,很多人以為是...
05/09/2025

#肝硬化懶人包
https://health.doctorally.tw/columnist/2025/liver-cirrhosis-guide/

常有患者問我:「醫師,我是不是肝不好?這樣會不會變肝硬化?」

肝硬化聽起來很可怕,很多人以為是絕症,但其實只要及早發現、正確治療,是可以控制的。今天就一次幫大家整理:肝硬化的症狀、原因、治療方式 和 飲食禁忌!

⚠️ 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長期飲酒(酒精性肝硬化)
-B型或C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見於肥胖、糖尿病)
-自體免疫或遺傳性肝病(如威爾森氏症)

👀 肝硬化會有哪些症狀?
-黃疸(皮膚、眼白變黃)
-肝性腦病
-腹部積水
-食慾差、體重下降
-大便黑
-消化道出血

📉 出現腹水還能活多久?
-若不治療,存活期平均約 1~3 年
-積極治療可延長壽命數年甚至更久
-成功肝臟移植的患者,5 年存活率可達 75~85%

🚫 肝硬化不能吃什麼?
-酒精(100%禁止)
-高鹽食物(醃漬、泡麵、加工品)
-高脂肪食物(油炸物、肥肉)
-生食(避免感染)
-建議吃原型食物、少鹽、均衡營養✔️

想了解完整內容嗎?請點擊連結查看完整資訊!有任何腸胃健康問題都歡迎追蹤我,和我聊聊喔!
https://health.doctorally.tw/columnist/2025/liver-cirrhosis-guide/

肝硬化不是「無聲殺手」,它是有警訊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持續追蹤+生活習慣改變,才能避免惡化。如果你有慢性肝病、常飲酒、或曾感染肝炎,請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秀傳醫療體系中部區院長
#黃士維醫師

03/09/2025

這陣子沒發文,但一如既往的沒有閑著別擔心;我有幸與一群醫師同仁,一起到了菲律賓義診以及手術;幾十台手術跟數百位患者的健康,就是這陣子的忙碌(當然途中還是有許多台灣以及其他的跨國會議😅)

能夠一起完成這樣子有意義的活動,感謝秀傳以及每位合作的夥伴,更要感謝菲律賓方醫院與每位夥伴的安排,能夠照顧更多人,更讓台灣的醫療技術以及國民外交被看見,深深覺得很值得。

這次的國際義診,也是一劑強心針,在台灣為了民眾的健康投入,維持醫療量能跟精進專業技術的努力,正是為了可以讓國際的友人都看見台灣,欣羨台灣。

不僅是我自己,這也是很多醫者的期待與理想。

照片跟那幾天的故事後續補上再跟大家分享。

#膽囊切除術懶人包https://health.doctorally.tw/topic/2025/gallbladder-removal-surgery-guide/ 「醫生,我一直覺得右上腹不舒服,是不是膽囊有問題?」最近有一位患者這樣問...
29/08/2025

#膽囊切除術懶人包

https://health.doctorally.tw/topic/2025/gallbladder-removal-surgery-guide/

「醫生,我一直覺得右上腹不舒服,是不是膽囊有問題?」

最近有一位患者這樣問我,讓我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常見的問題──膽囊炎或膽石症。當膽囊發炎或有膽石時,最常見的處置方法就是膽囊切除手術,這手術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其實是一個很常見且相對安全的手術,能有效改善症狀。

那到底什麼是膽囊切除術?它怎麼做?有什麼風險和後遺症?術後需要注意什麼呢?今天這篇懶人包將一次解答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幫你釐清關鍵觀念:

✅ 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右上腹痛、噁心、嘔吐
消化不良、脹氣

✅ 哪些人需要膽囊切除術?
膽囊有結石且引起疼痛或炎症
反覆發作的膽囊炎
膽囊異常增生

✅ 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術後需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或重物搬運
初期可能會有輕微的腹脹或消化不良症狀
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避免高脂肪食物

想了解完整內容嗎?請點擊連結查看完整資訊!有任何腸胃健康問題都歡迎追蹤我,和我聊聊喔!
https://health.doctorally.tw/topic/2025/gallbladder-removal-surgery-guide/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秀傳醫療體系中部區院長
#黃士維醫師

 #腹部傷口正確照護 #傷口太乾癒合會變慢腹部手術後不能碰水?破解傷口照護迷思,正確觀念讓你恢復更快!很多腹部手術患者都擔心傷口碰水會感染,常常好幾天不敢洗澡。那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腹部手術後傷口照護的正確觀念,破解那些讓你恢復變慢的錯誤迷思...
26/08/2025

#腹部傷口正確照護
#傷口太乾癒合會變慢

腹部手術後不能碰水?破解傷口照護迷思,正確觀念讓你恢復更快!很多腹部手術患者都擔心傷口碰水會感染,常常好幾天不敢洗澡。那今天就來告訴大家,腹部手術後傷口照護的正確觀念,破解那些讓你恢復變慢的錯誤迷思!

1️⃣ #手術後24-48小時就能正常洗澡! 🚿 這可能是很多人最意想不到的事實!現代手術縫合技術進步,大部分腹部手術後24-48小時傷口就已經初步癒合,可以正常淋浴。

2️⃣ #保持傷口乾燥是錯誤觀念! 💧 為什麼濕潤環境對傷口更好?因為適度的濕潤環境能促進細胞生長和組織修復,完全乾燥反而會讓傷口癒合變慢。

3️⃣ #優碘不是萬能藥! 🧴 優碘對傷口照護格外需要謹慎使用:雖然優碘有殺菌效果,但也會破壞正常的組織細胞,延緩傷口癒合。有些患者每天用優碘消毒傷口,以為這樣比較安全,但過度使用反而有害!

4️⃣ #膠帶撕除時機很重要! 🩹 很多手術患者會發現,醫師會在傷口上貼防水膠帶或透明敷料,這些通常可以維持5-7天不用更換。過早撕除會增加感染風險,過晚撕除又可能造成皮膚過敏。

💡 我建議,術後傷口照護要遵循醫師指示,不要聽信網路偏方或長輩經驗。記住,現代傷口照護觀念已經大幅改變,過度保護反而有害。

有任何手術相關問題,歡迎來找我喔!我會盡可能為大家解答!👋

#轉傳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

Address

中山路一段542號
Changhua
5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