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聽語治療所

三和聽語治療所 本所為全國第十家語言治療所以及第四所的聽力所 提供語言治療及聽力檢查

本所承接彰化縣輔具資源中心聽語障輔具評估業務,提供彰化縣民免費的聽語障輔具評估服務,同時媒合科技輔具基金會數位語言學習H-PEN,針對聽損族群聽能復健及言語矯正,提供個別及團體治療服務;同時著重於親子遊戲能力,期待能協助家長建立回應兒童及協同兒童進行復健活動的能力,並且邀集更多不同領域人員的投入,提供家長整合性服務的可能。

01/06/2025

老師 你到底在堅持甚麼?
這是許多家長在上我的課 會有的疑問
幹嘛這麼兇 幹嘛一定要那麼多要求 幹嘛一定要控制他

現在我喜歡舉電風扇理論來解釋
旁邊那台電風扇 需要多少的啟動電壓呢? 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沒有困難的可以回答出110V

接著 我就問 那只有給電風扇30V 好不好
大家都馬上回答不好!!!
因為電風扇就不會動

那為什麼我們需要110V才能啟動學習的小朋友
大家都喜歡用30V的來開機呢

因為 這麼低壓力 小朋友不會炸掉 不會哭鬧
因為快樂學習的理論 低壓力 有開心的表情 有歡樂的笑聲 才是有學習到
因為 愛的教育 我們不應該控制或是一直以規範為最高依歸 這樣他會感受不到愛

因為....有太多的因為....

捨不得 軟心 過去受到的教育影響 之前在許多療育點都是比較歡樂的教學法 沒遇過這麼硬的

但大家卻都忽略了 我們應該以小朋友最好的學習方式來進行
而不是以我們認為的方式來進行

我們應該以小朋友適當的啟動電壓來啟動 而不是以我們喜歡的啟動電壓來啟動學習

就因為看到一群本來很嚴重的 在許多地方可能都被認為沒有太大潛力的小朋友 因為給了適當的啟動電壓
而有了不同的人生走向

最經典的就是 一個兩三歲來我這 都完全沒有開過口
連爸爸媽媽都沒叫過的小朋友
第一堂課來 竟然就在適當的壓力下 講出了人生第一句話
竟然大叫~~~救命
爸爸媽媽在教室外 聽了 我不知道他們當下想的是甚麼
想衝進來 看發生甚麼事 趕快救自己的小孩離開
還是感動得痛哭流涕 原來自己的小朋友是會講話的
以前努力輸入的 都沒白費

只記得 讓爸媽進教室後 開始解釋我們這套療法的原理
以及開始引導爸媽開始認識自己的小朋友

這對父母就從第一堂課 堅持到了現在
從過去評估 就一直擔心自己小朋友的未來
一直到今年準備入小學 我建議緩讀
家長還是有信心讓他直接入小學

但這些歷程 都只有堅持過的家長 堅持過的我們
才能看見
唯有堅持 才能抵抗 固執
唯有適當的電壓 才能持續啟動小朋友的學習

而我的堅持
只因為 我一直心疼 這群 只要有適當電壓就能啟動的小朋友
卻一直 在快樂電壓中 弱化自己

而我的堅持
只因為 看到 堅持過後的甜美果實
以及 終於有家長真的認識自己的小孩 能在他的人生路上都能給她滿滿的了解及支持

雖然我的堅持 讓我的治療所 生意不佳
雖然我的堅持 讓我的身體也付出了代價

但希望 在這些堅持底下有收穫的家長跟小朋友
你們能繼續堅持走到 影響到更多需要適當電壓的小朋友
讓更多小朋友能發展到他應該有的能力

這就是 我的 堅持
您認為呢?
希望我還能有機會健康回歸
與認同這套療法的您
繼續堅持

感恩 這路上的每一個認同 以及 不認同的您
讓我有信心 動力 推動每一個文章跟每一堂課

最近又聽聞了一些懷念韓導清下水道還有懷疑邁邁治水不利的說法更有新聞說滯洪池灌滿所以是失效的真的是很懷疑大家看到資訊自我思考能力到底是如何運作看看這個影片裡的分析 至少是中肯的https://youtu.be/Od6Q4sK2EKA?si=Y...
29/07/2024

最近又聽聞了一些懷念韓導清下水道

還有懷疑邁邁治水不利的說法

更有新聞說滯洪池灌滿所以是失效的

真的是很懷疑大家看到資訊自我思考能力到底是如何運作

看看這個影片裡的分析 至少是中肯的

https://youtu.be/Od6Q4sK2EKA?si=Y2mmVpg5vFOg8670

才不會又被說我顏色作祟死忠護航

不過 我喜歡舉例子來說明我是怎麼思考的

例如一個大廈的主委上任

接一個老舊社區

裡面哪邊漏水 哪邊磁磚脫落是不是他的責任

絕對是

哪邊積水 水塔的水有臭味

是不是他的責任

絕對是

但起因 多少是 前面留下來的尚未改善的

哪些是他怠惰不作為造成的

還是要釐清 才能正確咎責比例及範圍

然後咎責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 他 危機處理的能力以及善後的機制是否有發揮他該發揮的

難道這不是選主委最重要的評判依據嗎

所以奉勸那些嘴高雄淹水的朋友

看看高雄再對照中國

你最好慶幸你是在台灣

然後要嘴出個高度

最好去看看高雄後續到底有沒有善後

還有沒有落實檢討機制 跟 擬定後續的改善計畫

而且 我都還沒提到大潮

甚至希望 有guts的首長能先想到海平面上升

一些低窪地區

長期發展下

到底該墊高?增加排洪?還是該減少人口進駐

這些理性的討論才是 台灣之福

另外有朋友提到農田森林的保留

對於淹水的影響

基本原理無誤

但在現行城市規劃及發展 有一定難度

但 比較先進的海綿城市規劃

才是我們該思考如何引進我們的生活之中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海绵城市

也 希望大家能更多關注城市的發展 是不是有朝這些方向邁進

理性關注 有心監督 才能讓我們的寶島

朝向更美好的方向邁進

共勉之~

六四坦克衣購買網站:https://felidae.com.tw/📺️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Te3Z7TZsjGzUERx4Ce6zA/join👍不略過廣告支持我們,感謝留言按讚+分享攝徒最新官方LINE貼圖:https://line.me/S/sti...

21/12/2023

昨天的發文後 有一位朋友私訊

問我 ACT 和RDI的差別

其實ACT是根據RDI的模型

再加上我自己胡亂增加自以為是的元素而成

最大的區別 就在於強度

ACT的強度 分兩個面向來設計

一個是家長

RDI是協助家長成為引導者

ACT則是訓練家長成為控制者

並且我是將家長當作治療師在養成 經過這樣的練習過後 家長會具備了解自閉核心的症狀 外界一切問題行為 學習困難的產生原因都會了然於心 初階的家長將有能力執行我在課堂當中的核心課程 並且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進階的家長 將有能力預測小朋友接下來會發生的學習問題 交友問題 就業問題並能協助發展出相對應的能力(雖然已經有家長跟了4我 年 並且小朋友獲益匪淺 但家長每次來還是被我罵到很想放棄 而另外一位任職在教育界的家長 因為認同我的訓練法 也運用在他的課堂上 引導小朋友思考 而非直接告訴答案 也因為他的行政角色 他也能關注到屬於固執但沒被診斷出來的小朋友並且給予協助 可惜的是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階的家長出現 因為要到這個階段 要具備非常多的條件具足才能發生)

另外一個面相是小朋友

RDI要訓練小朋友觀察思考

ACT還要小朋友訓練到自控能力

因為這群固執的小朋友通常很容易失控 如果沒有規律的被我們控制 被社會規範控制 要發展出自控能力真的很不容易 未來他們的自理能力 就業能力 都跟自控脫離不了關係 可惜大家都希望在學齡前 學齡階段要有美好童年 不強調自控 甚至覺得現在大部分的小朋友都這樣 幹嘛大驚小怪 幹嘛讓他們壓力這麼大(我課程的強度是 小朋友在家不乖 聽到我的名字就立馬乖乖聽話 甚至有家長開玩笑的拍我的照片當作鎮壓符來使用) 最近我也引進一個很特別的療法在一個小朋友身上 來幫忙的老師還很驚訝他能很鎮靜的完成這個療法(因為會讓身體有很特別的反應 所以通常不會把這個療法運用在小朋友身上) 所以我常常跟接受這個療法的家長分享 光是學到自控 他就有辦法在一個職場好好待著 也會贏過許多其他沒有自控能力 或是ㄐㄧㄚㄏㄜˋㄗㄜˋㄎㄧㄣㄎㄜˋ的大部分同年齡的人 只是能接受並且執行的家庭真的太少了

而且在臨床上 常常發現 爸爸也比較多有固執的傾向

所以也常常跟家長分享 一人上課 兩人同練

爸爸跟小朋友同時降固執

其實對整個家庭的幫助我自以為應該是有不少效應的

而且也常常跟家長開玩笑

把一群爸爸集合在一起 讓他們各自分享自己的成長史 固執的點是甚麼 在這個療法之後有甚麼不一樣(其實是想聽聽有這樣傾向的爸爸聚在一起聊天的內容跟脈絡應該是滿有趣的)

爸爸聚會的同時 把媽媽也聚一起 應該可以聽到許多固執影響居家生活的點點滴滴 還有媽媽 心中許多的OS 應該也滿有趣的

只是沒時間去完成這樣的聚會

或許哪天我真的要結束這樣的課程

做告別的時候 再來紀錄這路上的點滴吧

20/12/2023

其實這個老掉牙的治療法

我有一個很新的包裝

Autistic core treatment(ACT)

自閉核心治療法 同時簡寫也是一個行動方案

裡面的核心理念

1.以其他人為中心 而非兒童為中心(固執特質就是無法配合其他人 還不練習跟隨其他人 或是能與他人協調 那何時才要練習以其他人為中心呢)

2.降低固執提升彈性 而非提升個案能力(自閉特質常常不是因為不能學習而造成能力低落 而是因為固執造成不願意學習而造成能力低落 所以應該針對固執著手 而非針對能力著手)

3.要小朋友學會某些能力之前 引導者必須具備該能力並且能示範引導而非直接傳授(家長作為主要引導者 如果沒有辦法給予示範協助 而常常變成直接告訴答案或是直接幫小朋友完成 將減少小朋友操作學習機會 間接造成能力沒辦法提升的主因 所以家長學會改變才有機會帶動小朋友改變 我常常說 小朋友來學了新方法 但家長沒有跟著更新 依然在家用原本相處模式跟教育法 仍然帶動不了小朋友的學習)

⋯⋯

其實底下還有許多訓練原則以及完成這些原則的訓練方案

不是只有固執特質的小朋友需要這些訓練原則

而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需要學會自己動手

從錯誤中學到經驗跟結論

我常常說 千金難買的不是知識

而是經驗

無奈現在許多的家長或是訓練法

常常告訴答案或是給予直接的幫助

而讓小朋友缺乏挑戰以及獨立思考 問題解決的經驗及能力

或許是我太誇大

現在許多社會上年輕人被看一眼或是ㄅㄚ一下

就變棒球隊

跟小時候被捧在手掌心欠缺要求及挑戰 真的毫無關係嗎

只可惜現在要讓小朋友在早期接受這麼多挑戰及磨練

是許多家長不忍心的

只能說 我 再多的想法

也只是在現在環境中所不能見容的

14/12/2023

這是老掉牙的治療法嗎

執業了十年 一直認為一定會有家長認為我所執行的是老掉牙的治療法

放著讓小朋友哭 根本就沒有教小朋友要幹嘛就一直強迫小朋友做他不喜歡的事

這不是以前老一輩在教小朋友的方法

還是在訓練動物的方式?

可能很多家長心中這麼想過 但沒人跟我說過

等了十年還終於有家長直接跟我這麼說

對於還沒進入真的課程就如此認定

其實心中覺得很自然

還有許多進入課程不久就沒辦法繼續接受這種療法的家長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獲益不小的家長在外面遇到有緣分的阿嬤跟他分享 遇到來訓練中斷過的阿嬤對我有諸多怨言

這些都是這十年中真實發生的

有從很嚴重無口語還一直尖叫的小朋友進步到現在能在資源班就讀

也有從媽媽不認為小朋友是我說的固執還是認為是遲緩 到後來真的能理解什麼是固執 然後還能跟著繼續磨練小朋友的固執

也有媽媽本身是資深教師卻不理解來上課的應該是小朋友怎麼變成是家長來接受我訓練的

無論支持的 或是 反對的

都是這一路上會自然發生的

無論外界如何看待

我只知道 讓來的家長能真的認識自己的孩子

能看見他們的特質 優勢 及困難

能調整家長看待他們的角度以及跟他們相處的方式(這才是最能幫助小朋友成長的重點 但也是目前大家普遍比較不會接觸到跟調整的部分 我一直說 小朋友的天花板是家長決定 大家可以思考看看有沒有道理)

最近剛好在聽金剛經 不著於相 應無所住

這樣的療法還會執行多久也不知道

但看看現在整個社會氛圍

也許我也不用如此堅持

應該讓來的小朋友開心的來學說話

把我該做的事做完就好

讓家長選到他們覺得對的課程

也許才是皆大歡喜吧

在許多日子奮戰下終於有了些進步與感動所以黃媽媽想跟還在早療路上👀不到方向或是還在許多期待落空的家長打氣加油以下是媽媽想跟大家說的:哈囉!大家~~我們又來分享好氣又好笑的甘苦談了~~~上了一年多的早療課程,我們終於看到他的固執性中帶點彈性了。...
30/07/2023

在許多日子奮戰下

終於有了些進步與感動

所以黃媽媽想跟還在早療路上👀不到方向

或是還在許多期待落空的家長打氣加油

以下是媽媽想跟大家說的:

哈囉!大家~~我們又來分享好氣又好笑的甘苦談了~~~
上了一年多的早療課程,我們終於看到他的固執性中帶點彈性了。
用白話一點的說明就是:
起床->喝奶看汪汪隊->喝奶看巧虎->刷牙洗臉,換好衣服->出門
起床->喝奶看汪汪隊時,完成刷牙洗臉和換衣服->喝奶看巧虎->出門
原本固定的SOP行程中,可以讓我穿插我想要他先做的事情。真是可喜可賀!^^

在這一年多的日子裡,我們依照寶貝的狀況來調整他的課程,有職能的個課和團課、有語言課,也有認知課,平均一個星期要去不同治療所上4堂早療課程。當然,我和爸爸都是和寶貝一起進教室學習的。我們希望透過和老師的互動,可以更認識我們的孩子,可以一同學習如何引導我們的孩子成長。沒有什麼東西天生就會的,即使當了爸爸媽媽,也是需要一直去學習的。

在這一年多的日子裡,我們也遇到很多不同的挫折和鳥事。支撐我們可以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和信念,除了看到寶貝的成長外,那就是:我不想再回到那種無法和寶貝溝通、叫不動他、看到他遇到挫折,卻沒辦法自己處理的窘境、沒辦法保護自己…等等。我們心疼寶貝,希望還可以在身邊保護他的時候,把他的基本配備訓練好。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想像,當孩子被欺負時,沒有能力和勇氣反擊施暴者。對方的一句:對不起,我們又不是故意的,我們只是開玩笑。天知道,這是多可惡的一句話。我們沒辦法時時刻刻守護他,至少也要讓孩子在深入險境時,有能力為自己找出一條活路。與其當那個被欺負後,對方家長拿水果籃來道歉的對象,我們希望他有能力反擊對方,為自己勇敢出聲。大不了雙方家長互相提水果籃道歉,ok的。

當然,我們夫妻倆也會有教養不同調的時候。爸爸常把「慈母多敗兒」之類的話語掛在嘴邊,老師們應該都有聽過。@@” 說不難過是騙人的,但眼淚擦乾後還是得振作起來。(來,深吸一口氣,老公是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的。晚一點再揍他就好了) 這時候,勇敢為自己發聲是很重要的。把問題提出來向老師們諮詢,尋求專業的意見,有助於問題往好的方向處理。別怕!勇敢就是這樣慢慢學習出來的。
為母則強?我倒是覺得為母不得不強。媽媽的心理層級,大大的影響孩子們的一切。我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們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爸爸媽媽和寶貝一起學習,加乘效果應該會更驚人。

11/07/2023

媽媽從兩歲就帶著小朋友四處上課

現在小朋友已經是小學四年級

在許多地方都訓練到一定程度

都告訴媽媽可以畢業不用再繼續訓練

但媽媽還是不太理解小朋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所以還是四處奔走

到了三和遇到不同的介入方法才逐漸了解小朋友被困住的點在哪

以及該如何協助

感謝媽媽願意跟大家分享這段歷程

親子教育到底該給孩子什麼呢 聽聽這位家長給她女兒什麼呢鋼琴?金錢?禮物?都不是而是挫折 磨練 以及一封封的家書聽聽看為何她跟其他家長不一樣
26/06/2023

親子教育

到底該給孩子什麼呢

聽聽這位家長給她女兒什麼呢

鋼琴?金錢?禮物?

都不是

而是挫折 磨練 以及一封封的家書

聽聽看為何她跟其他家長不一樣

10.3K likes. “前夫女儿看我日子好了就来找我要钱,我一段话让她知道父母用心!”

18/06/2023

永不放棄

媽媽給主角四字箴言 耐心 堅持

讓一個腦性麻痺的小孩走上銷售員冠軍之路

其實很想透過這部電影

讓早療的家長想想小朋友長大後要面對的求職路

也希望每位家長 也都有耐心 堅持

陪著小朋友 發展出這四字箴言

共勉之

歡慶十週年自六月份起至年底來評估或是排課前十堂課都是優惠價1200喔不曉得該如何提升小朋友能力的家長歡迎趕快來預約排課喔
01/06/2023

歡慶十週年

自六月份起至年底

來評估或是排課

前十堂課都是優惠價1200喔

不曉得該如何提升小朋友能力的家長

歡迎趕快來預約排課喔

01/06/2023

在協助自閉症光譜小朋友的路上

由於我特殊的堅持要求法

會讓這群本來就不受控的小朋友

更容易爆炸

所以很多家長都無法在接觸這樣療法的時候

聽進去我所說的 要堅持 不要怕 要提高我們要求的難度

所以很多家長很快的就打了退堂鼓

看到這個短視頻就很有感覺

我說的內容不容易讓家長聽進去

短期內會有一個媽媽分享

他雖然聽不懂 但是 跟著這個視頻的主人翁一樣

死馬當活馬醫的默默耕耘

走了好幾年之後

終於聽懂我說的內容

也為他小朋友打下一個 還不錯的基礎

期待他分享他跟他小朋友走過荊棘後的收穫吧

PS轉貼視頻不是幫忙廣告 只是借用裡面的觀念 有時候試著打開自己的心 先去嘗試看看 說不定會有不同的視野

https://www.facebook.com/reel/968101201207191?fs=e&s=TIeQ9V&mibextid=0NULKw

18/05/2023

慢飛天使只能慢慢飛嗎
最近遇到以前比較不會遇到的狀況
就是家長會來跟我說
老師 慢慢來沒關係 不要太嚴格 小朋友會沒辦法接受太多要求
是我太著急 還是小朋友速度快不起來 還是家長不忍心小朋友太辛苦呢
真的很想跟早療的每一個家長分享
我們慢飛天使 起點比一般小朋友晚一點
學習的速度比一般的小朋友慢一點
如果訓練的強度沒有比能接受的高一點點
訓練的速度沒有比能負擔的快一點點
如何能在入小學前趕上那沒趕上的進度呢
更遑論最理想的是能超前到小二的能力
因為還要設想進入小學要花許多時間應付功課
沒太多時間維持早療階段訓練課業以外的種種活動
所以在訓練強度較低 以及課業難度快速攀升
都會讓我們的慢飛天使在小學更是苦苦追趕
也許家長不是不急 也許也不是不擔心小學階段會慢慢學習落差
只是不忍在快樂童年卻是一直在辛苦奮戰中消耗

但誰不想給他們快樂童年呢
只是在考量他們長遠人生會面臨多少辛苦掙扎時
只能盼望早療這階段
最有充足時間打下基礎的時候
能多打下多少堅強的地基 就盡量去打
期待更多家長能在他人生道路的全景下
認清這個階段能負多少重
就能減輕未來的多少壓

別在這階段給太多糖
少了抗壓 少了未來競爭
共勉之

Address

彰化市大埔路641號
Changhua
500

Opening Hours

Tuesday 09:00 - 21:00
Wednesday 09:00 - 21:00
Thursday 09:00 - 21:00
Friday 09:00 - 21:00
Saturday 09:00 - 21:00

Telephone

+8864711259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三和聽語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三和聽語治療所: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