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25
#照顧平衡
台灣不是第一次出現「年邁照顧者在身心崩潰那天,親手結束對方生命」。
2009–2023 年,共 140 起長照悲劇,92 起為照顧者殺害被照顧者,超過一半隨後自殺或企圖自殺。
高齡照顧高齡、長期睡眠中斷、拒用資源/對資源所知有限、彼此不想造成負擔的負向循環重演。
#照顧不是比誰更堅強,
而是懂得在極限前停下,允許自己休息。
🌟 若你正在照顧某個深愛的人:
喘息不是放棄,而是一起活下去的權利。
🌟若你身邊有人在照顧:
主動關懷「你最近睡得好嗎?、還好嗎?」
有時,真誠的關心,就能讓一個家多一些光。
好文分享⬇️⬇️⬇️
#照顧不勉強6原則
#照顧負荷 #長照專線1966
#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守護你的身心健康
【照顧不勉強6原則】
看了長照悲歌的判決,超難過。
一位80歲的母親長達50年照顧重症癱瘓的兒子,
因為自己年邁
「不想讓兒子繼續受苦」「怕拖累家人」
最後親手殺死照顧多年的兒子。
這幾年在政府機構幫熟年同學上課
很多人擔任居服員或是家中的照顧者,
都曾講到他們的困難和心理壓力,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走出來
找到資源,學習新知與技能。
今天想分享看過的一篇文章
是日本「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的創辦人
別府明子照顧長輩30年後的體悟。
她說:照顧不能靠犧牲,而要靠平衡。
提出「照顧不勉強6原則」
1️⃣ 不要一個人撐:
照顧不是自己作戰,
從「我自己來」到「我怎麼能請人幫忙」
2️⃣ 善用服務與輔具:
強調不要怕用工具,也不要怕用服務。
像是輔具租借、運用電動床、移位帶、專業送餐服務。
還有喘息服務、社區照顧據點、個案管理師…
都能幫助你的照護減壓。
3️⃣ 和不同專業的人請教:
照顧長輩、面對老化失智、長期臥床,
其實已經不只是「家務」或「孝順」的領域,
而是涉及醫療、康復、心理、社會階層的交叉,
醫師、社工、個管師,都是你的支援網。
4️⃣ 學習輕鬆的照顧方法及知識:
學會照顧正確姿勢、
了解失智症可能的行為變化、
知道哪裡有支援服務。
這些都會把「每天都像打仗」的照顧,
轉變成「雖有挑戰但可掌握」的生活。
5️⃣ 不追求滿分:
作者說:照顧不是一場比賽。
你不需要「每天都做到100分」,
而是找到「適合我們家的方式」。
6️⃣ 不要忘了自己:
如果照顧變成犧牲、變成你放棄自己的生活,
那麼照顧的根基就開始搖晃,不會長久。
抽空出去喝咖啡、運動、看書、聽音樂,
你不是在逃避,而是在「補充能量」。
照顧者常常是被家人忽略的一方,
不幸的長照悲歌,
不只是法律問題,
處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
你我都可能遇到
未來需要別人的幫助,
沒有人是局外人。
如果你的身邊有長期照顧者,
請多一些協助和關懷,
有問題就撥打 #1966長照專線,
主動去尋求資源,
當你願意求助,
才會讓照顧走得更長久。
歡迎轉文章給需要幫助的照顧者
讓他多了解一些管道,
也許能改變一個家庭。
我們都要好好的。
#高齡照護 #長照 #高齡金融法律 #熟齡學習 #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