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25
CST顱薦椎治療、VM內臟筋膜手法、SER情緒釋放手法雖然不是萬能的,
但是確實能夠提供另一種處理問題的思考方向,
也越來越多治療師會往這方向學習。
只是因為手法很輕柔,
一開始很難被大眾所接受,
也是有些物理治療師看不起這種方式XD
💡 超越結構!慢性疼痛與功能障礙的治療新思維:VM、CST、SER 三大徒手療法分享! 🤯
感謝陳蕙君物理治療師的精彩分享!您是否也遇到過:MRI檢查正常,但疼痛依舊?或術後症狀仍然存在?這可能是因為問題不在結構,而在於功能性失衡、筋膜張力與情緒殘留!
陳治療師帶來了來自歐洲的三種獨特且溫和的徒手療法,專門處理影像看不到的功能性問題,提升治療的完整性:
1️⃣ 內臟筋膜鬆動術 (Visceral Manipulation, VM) 🍎
您知道器官也會「卡住」嗎?
* 核心概念: 器官透過筋膜與身體其他結構(如脊椎、肌肉)緊密連結。當器官活動度受限,會造成遠端代償與肌骨張力異常,引發疼痛和功能障礙。
* 舉例: 腎臟一天移動超過 800 公尺!若活動受限,可能影響腰背甚至下肢循環。
* 治療應用: 輕柔地調整筋膜張力與內臟活動度。
* 感受: 體內壓力釋放、深層放鬆,循環流通感。
🌟 臨床案例分享:頑固下背痛的年輕醫師 🧑⚕️
一位年輕醫師下背痛嚴重到需戴護腰、走路艱難,但腰椎核磁共振卻完全正常。治療師評估發現,他最大的張力源於結腸與乙狀結腸(與他長期的便秘問題相關)。釋放這些內臟筋膜張力後,症狀大幅改善。配合後續改善排便問題,他現在已能輕鬆出國旅遊!
2️⃣ 顱薦椎治療 (Cranial Sacral Therapy, CST) 🧠
中樞神經系統的溫和「調壓」與「重啟」!
* 核心概念: 聚焦於腦脊髓液的循環與硬膜張力。顱骨間有微小的**「顱薦律動」**,負責自我修復。硬膜張力過高會影響神經代謝與自律神經平衡。
* 治療應用: 以極輕的 5 克力量,評估並調整顱薦律動,改善中樞系統形態與功能,消除疼痛、減輕壓力。
* 適應症: 偏頭痛、失眠、自律神經失調、不明原因疼痛、緊繃反覆發生等。
🌟 臨床案例分享:三叉神經痛消失九成的陳醫師 👨⚕️
一位復健科陳醫師主訴右側眼窩、下顎及枕後長期緊繃疼痛。治療師評估到除了顱骨受限,連小腸、尺骨、肝臟都有張力連結。經過 CST 治療,包含放鬆深層腦部的口內法後,陳醫師自述三叉神經痛消失九成,感覺像換了一副新身體!
3️⃣ 身體情緒釋放 (SomatoEmotional Release, SER) ❤️🩹
釋放組織記憶中的創傷能量!
* 核心概念: 身體組織具備獨立儲存情緒性張力的能力,稱為「組織記憶」。創傷或情感能量若無法處理,會形成「能量囊瘤」,導致功能下降。
* 治療應用: 治療師協助患者重返受傷當下的情境,找到**「關鍵偵測點」**,透過「心相對話」等心理引導,釋放被壓縮的負面情緒與能量。
* 感受: 身體組織軟化放鬆,熱氣從創傷部位排出,有深層的情緒釋放。
🌟 臨床案例分享:釋放遺憾,緩解手臂麻木的女老師 👩🏫
一位女老師右手麻木多年,連頸椎換過人工椎間盤也無效。治療師評估到她的右側鎖骨下有極度僵硬的「能量囊」。在釋放這個能量囊時,連結到她對過世母親的遺憾與未說完的話。透過心相對話引導她說出心聲後,鎖骨下張力瞬間軟化,手臂麻木也大幅改善!
總結:跨專業合作,讓治療更完整!
下背痛等慢性疼痛絕非單一結構問題。透過 VM (處理內臟筋膜)、CST (處理中樞神經系統)、SER (處理組織情緒) 三者互補,能從結構、功能到心理層面提供最全面的治療方案。
✨ 疼痛的根源,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更深層!由於聽的不太過癮,我決定找蕙君老師來聊聊,大家想聽什麼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