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25
3C 族群必備:安全音量與聆聽時間指南
在手機、平板、電腦幾乎不離身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聲音:音樂、追劇、遊戲、通話、線上會議…… 長時間使用耳機與高音量,成為現代人最常忽略、卻最容易累積的聽力風險。以下整理出簡單的安全音量與聆聽時間指南,幫助你在享受 3C 生活的同時,更好地保護耳朵。
一、安全音量:把握「60/60 原則」
🔈60/60 原則 是大多數聽力專家推薦的有效方法:
🔈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 60%
🔈連續聆聽不超過 60 分鐘
這個範圍能確保耳朵在安全負荷內,也能避免長時間刺激造成耳蝸受損。
二、如何判斷你的音量太大?
若有以下情況,就表示音量可能過高:
🎧脫下耳機後耳朵嗡嗡作響
🎧他人能清楚聽到你耳機外漏的聲音
🎧聽完音樂後覺得世界變得「有點悶」或聲音模糊
這些都是耳朵暫時性疲勞的訊號,應立刻調低音量、增加休息時間。
三、聆聽時間與休息:耳朵也需要放假
♨️即使音量不大,長時間密閉式聆聽也會讓耳朵疲累。建議:
每 45–60 分鐘 休息 5–10 分鐘
♨️假如工作需長時間開會或剪輯音訊,可交替使用外放與耳機。若耳朵出現悶痛、刺痛,務必讓耳朵至少休息數小時
四、不同場合的安全音量參考
1.通勤捷運/公車:周圍噪音大,建議使用降噪耳機,避免把音量調過高
2.健身房:環境吵雜,音樂不宜超過 60–70%
3.街上行走:保持能聽到外界聲音,確保安全
4.辦公室:若長時間會議,可選擇開放式耳機減少壓迫感
五、別忽視聽力警訊
如果出現以下狀況,就應盡快檢查:
1.耳鳴頻率增加或持續超過 24 小時
2.感覺講話聲變得含糊、不清楚
3.需要把電視、音樂音量越開越大
聽力損傷通常是不可逆的,越早處理越能保護現有的聽力噢!
預約專線:05-3204020
嘉義東區門市:嘉義市中山路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