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 Jean就是活動組長

Mama Jean就是活動組長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Mama Jean就是活動組長, Child Development, Da-an District, Taipei.

金融界退下、雙子座的心理學系媽媽時不時將正向影響力傳遞給他人。

A former finance professional and Gemini mom with a degree in psychology, who from time to time shares her positive influence with others.

《謝謝開學的第一天》放學後,看到孩子出校門口,給他一個大擁抱了嗎? 問候他今天好嗎? 當他share the day的時候手機有收起來,認真的聽完嗎? 他的笑話、他的幽默可能很古怪,你跟著大笑了嗎?當你可愛的孩子跟你講話的時候,把手邊的事情...
01/09/2025

《謝謝開學的第一天》

放學後,看到孩子出校門口,給他一個大擁抱了嗎? 問候他今天好嗎? 當他share the day的時候手機有收起來,認真的聽完嗎? 他的笑話、他的幽默可能很古怪,你跟著大笑了嗎?

當你可愛的孩子跟你講話的時候,把手邊的事情放下來,給他獨一無二的專注,看著他們的眼睛。

晚上睡覺前,一起感謝今天的small moments. 專注在今天開心的小事情,”今天在門口等你的時候,想到你衝過來的樣子,我就笑了!(雖然後來你衝太大力撞到我的大拇指好痛)”。

早上起床大家急著出門,亂成一團,別忘了抱抱他給他幾分鐘的時間唱一首、講一個笑話、或者比賽誰先穿好衣服,跟他說今天會是一個美好的一天。

#覺醒父母
我必須覺醒不然真的歪了

《收心》如火如荼的已上學10天了。 開學總是充滿了mix feelings . 一方面竊喜可以喘口氣了,一方面小孩國小後,升一個年級就有種「你需要next level了喔」的期望。突然覺得我這個家長也蠻不講理的,明明前一天還在開心過暑假,甜...
28/08/2025

《收心》

如火如荼的已上學10天了。 開學總是充滿了mix feelings . 一方面竊喜可以喘口氣了,一方面小孩國小後,升一個年級就有種「你需要next level了喔」的期望。

突然覺得我這個家長也蠻不講理的,明明前一天還在開心過暑假,甜的、鹹的、冰淇淋的都來,晚睡沒看見、進度沒要求;怎麼突然開學了就需要上一天的課、適應新老師、新同學、該練的樂器、該寫的中文、老師給的功課、課後課一一回歸….

媽媽開始叫起床、叫睡覺、叫吃飯、叫叫叫…

幾天前發現女兒兩眼無神,問什麼都聳肩,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生氣。

我知道學校應該是還蠻順利的,除了他很想念去年的老師以外。所以他的反應應該是both 戰與逃(戰的是他大聲的fight back 為什麼我需要做什麼什麼什麼;逃的反應就是shrug聳肩,什麼都說不知道。)

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期望還有我跟他的連結,開學後根本只剩下快吃飯、收書包、來彈琴、快寫字。光打這些字看起來都好有壓力,我忘記好好的關心他、聽他說話、做他想做的事。

這幾天開車的時候我努力的逗她笑、鼓勵她講學校的事情、我只聽他說,不給評論、不給意見、不告訴他怎麼做,我只是認真、專心的聽。

回到家會有一個20分鐘的全心陪伴,沒有手機,沒有指導,只做她想做的事,比如她想去打籃球我們就天黑了也走去球場,有一天則是連玩三張連線三角形遊戲。

功課我提醒她拿出來之後,不再坐在旁邊,只是給他該睡覺的時間跟我最後簽聯絡簿的時間,給他自己決定是否要寫或者沒寫的話想怎麼面對老師。我說到以後也必須做到,不能放羊,讓他知道已經開學收心了,這是他的責任。

還好他處於tune out的狀態沒有太久,感謝自己一直有認真學習parenting, 不敢想象如果我繼續只在乎daily routine而沒有當他的情感後盾,繼續下去說不定就越飄越遠。 讓我想到”Hold on to your kids”這本書,很值得有中大小孩的家長有空看看。

#接住孩子的情緒
#開學收心
#每天20分鐘的全心陪伴

#

25/08/2025

終於開學了!該我放假了🏖️

#暑假去哪裡 #開學萬歲 #小二 #健身 #瑜珈 #媽媽兼司機

最近的「十歲以下童禁入」新聞真的也是讓我想了很久。這個議題牽扯很深遠,面向包含了家庭教養、文化習慣、社會形態。 雖然我生為一名家長,希望這個社會能對兒童非常友善。但是那個禁兒童的餐廳也沒有對或不對,嚴格來說是牽扯到兒童與大人之間的權益保障及...
21/08/2025

最近的「十歲以下童禁入」新聞真的也是讓我想了很久。這個議題牽扯很深遠,面向包含了家庭教養、文化習慣、社會形態。 雖然我生為一名家長,希望這個社會能對兒童非常友善。但是那個禁兒童的餐廳也沒有對或不對,嚴格來說是牽扯到兒童與大人之間的權益保障及衝突。

另一個亞洲國家韓國也在咖啡廳、電影院、
國立圖書館的部分區域貼上No kids zone. 記得在日本有次(當時3歲的小妞)坐上椅子的時候動作大了一點,碰撞到隔壁的桌子,2位阿姨的優雅brunch時光顯然被打擾了,我看到阿姨們冷漠的眼神,當時有些震驚,不過後來了解,日本小孩從小被教導不能帶給他人麻煩,所以某些餐廳場合他們是不會帶小孩去的(雖然當時去的不過就是Mercer Brunch而已)。

這次回加拿大,不管好一點的西式餐廳、咖啡廳、中餐廳、越南餐廳都有兒童座椅或有些提供蠟筆畫紙,圖書館的兒童書也超多又新、公園也有免費的陪玩哥哥姊姊陪你小孩畫畫、丟沙包、踢球。到處都是water parks. 高爾夫球場還有youth $5元下場的優惠。到處都是小孩,因為環境適合,所以總是很多帶小孩來的移民(雖然現在也是有許多難民)。在這裡育兒很comfortable。

這樣反觀在亞洲帶孩子頗有壓力。可以理解沒有人想在好不容易安排的一頓美食裡,被尖叫聲、哭鬧聲打斷。抽絲剝繭後,台灣確實很多家長沒有在管小孩在餐廳奔跑、離席、或者一直在餵食拜託小孩吃飯、最後拿出手機引誘小孩邊看邊吃。

我覺得這些狀況出在於不同的文化差異。比如法國人從孩子很小就跟著大人坐好吃飯,法國人強調等待,等待大人吃完,一起結束晚餐這個活動,大人聊天講話也會讓孩子參與, 而他們的三餐中間只有一個snack time 通常也是水果、起士,所以小孩到了用餐時間也會好好的吃飯因為肚子會餓。

芬蘭人會讓孩子坐好,等待他們雖然吃的髒兮兮,卻是自己吃完一餐,他們是從嬰兒6個月後就實行BLW,並且跟小孩討論食物,他們還有「甜點日」,去餐廳吃飯如果是一家人的事情,並且讓孩子有滿滿的參與感,你相信小孩可以,他們就真的可以。這樣大概率比較不會發生在台灣會看到的喧嘩、站在椅子上、到處奔跑的打擾他人畫面。

還有,可能台灣人從老一輩就很怕小孩餓肚子所以總是餵食、追著跑、給零食等等就生怕小孩餓,種種不正確吃飯方式,造成了小孩很難去餐廳坐好、大人也很難享受吃飯的狀態(我自己也是)。

不過,可以不打擾他人用餐的最好做法就是——訂包廂😂 另外,好一些的餐廳你可以5:00、5:30 就去吃,這樣還不至於在餐廳正忙的時候,你很有壓力的顧到你家的嬰兒是不是會尖叫😅

#吃飯訂包廂
#十歲以下童禁入

媽媽本人驚呼chatGPT真的是好幫手! 放了2個月的假因為schedule跟行李的關係,今年沒有帶著鋼琴走(之前都會帶著折疊琴出國練習),我知道這個決定會帶來回國練習的陣痛期。今天碰到小姐彈do mi   so 不肯彈,他說他不會,他說他...
19/08/2025

媽媽本人驚呼chatGPT真的是好幫手! 放了2個月的假因為schedule跟行李的關係,今年沒有帶著鋼琴走(之前都會帶著折疊琴出國練習),我知道這個決定會帶來回國練習的陣痛期。

今天碰到小姐彈do mi so 不肯彈,他說他不會,他說他不知道怎麼彈,不會彈要怎麼彈…一直鬼打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不耐煩的催促他,我說5線譜裡面的音怎麼會不會彈…就這樣我也一起鬼打牆,情緒一遍一遍被激起來,都快變成海嘯了…

然後,我拿出GPT,直白的問他:我小孩明明會非要說不會,現在是怎樣!

他先諂媚+安撫我的情緒:你遇到的狀況其實很典型 👍 孩子不是「不會」,而是「不想」,你需要用方式幫他跨過這道小小的「心裡的卡點」。

喔..對我該幫她(氣消一半)

GPT說當小孩說「不知道怎麼彈」時,不要急著糾正。回應可以是:「嗯~可能你現在不太想吧?」
「沒關係,你想的時候再告訴我。」

小姐不想離開琴房,堅持要繼續,手卻不放在琴上。

再來建議我不是要求而是邀請「還是我們一起玩?你彈一個音我接龍?」 從「表演」轉成「合作」,降低壓力。

就這樣我胡亂使用了GPT推薦的幾種講法,終於中了一個,跟他彈起接龍,順順的結束今日練習,沒有像前一日的一肚子氣。

又是一個謝謝AI及時相救的好日子



跟主題無關,但我覺得越是AI時代我們越需要藝術及音樂。

每次暑假一趟出去,就沒有精神力氣再用social media了耶! 算一算真的很多需要安排的事項,常常覺得度假到後來,好需要趕快安排回台按摩、做臉、醫美走一趟。從早到晚安排行程、三餐、課程外加開車接送…累🥱加拿大為期3週的暑假也順利落幕了!...
11/08/2025

每次暑假一趟出去,就沒有精神力氣再用social media了耶! 算一算真的很多需要安排的事項,常常覺得度假到後來,好需要趕快安排回台按摩、做臉、醫美走一趟。從早到晚安排行程、三餐、課程外加開車接送…累🥱

加拿大為期3週的暑假也順利落幕了!這次自己覺得去太短又安排太多週間的課,有些可惜沒去更遠的地方旅行。

Summer camp 如下:
1. Science World 科學營
2. Petite Architect 小小建築師營
3. Pedalheads 的trail bike level 1 小徑單車騎行
4. 高爾夫營

外加連續3天跟國手姊姊們下場打短18洞,好幾天小徑+高爾夫後又去社區中心游泳池游泳,騎馬、stanley park 騎腳踏車、走了幾個trails、飄飄河、還有SUP划船。

反正溫哥華的暑假就是天氣好,不到9:00太陽不下班,從早玩到晚也是會累的🤣

先放前半段的照片

28/07/2025

🎨 東京,是啟發孩子藝術氣息的絕佳城市!
這次我們從上野站出發,走訪了兩座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 & 國立西洋美術館,彼此只隔5分鐘路程。

👨‍🎨 在米羅爺爺的展覽中,小朋友可以直接在畫前創作,還貼心提醒其他人:「請不要打擾孩子,他們正在與藝術對話。」

🖼 接著來到國立西洋美術館,驚喜看到畢卡索的畫作,也才知道他和米羅是好朋友!

原來,藝術不只是看,更是感受與連結。
這些,比我直接教更有意義✨

#親子旅行 #東京美術館 #米羅展 #藝術教育 #上野站

《東京看展》這次待的時間長,第一次能慢下來,好好認識東京。自從有孩子之後,我們的旅遊一直有一個background來支撐,邊走邊學習。意外體會到,這座城市就像高級珠寶一樣珍貴,3個多小時的距離,我可以暫時送給孩子國際級、最新最完整的藝術體驗...
16/07/2025

《東京看展》

這次待的時間長,第一次能慢下來,好好認識東京。自從有孩子之後,我們的旅遊一直有一個background來支撐,邊走邊學習。

意外體會到,這座城市就像高級珠寶一樣珍貴,3個多小時的距離,我可以暫時送給孩子國際級、最新最完整的藝術體驗薰陶與浸潤。

我小時候是喜歡美術及設計的,但是中學的時候我很清楚自己可以copy的很像,可是我沒有外國人那種嗑藥等級的想像力(也許因為我沒有嗑藥哈哈)。我喜歡設計,可是歐美系大膽配色的軟裝我很愛,卻做不出來,讓我害怕手軟。美術課我是全校前幾強的,可是看著白色的canvas, 我不敢下手,我怕做不出來。住在歐洲你每天看到的就是美麗的歷史建築物、藍色的天空、綠色的樹木、穿著有型的行人,美感是自然培養出來的。 最終我沒有選擇藝術學院,而是安穩的走business學術。

我希望孩子可以看到的人事物都美美的,這世界離不開美的人事物,醜醜的太可惜了。卻可惜我們台灣明明人均GDP很高,台北市動不動上億的房子,市容卻醜巴巴的。

歐洲到處都是建築物、博物館、美術館、藝廊,孩子從小就是某個館待一天,你說他的專注力、理解力、美感怎麼不強?

然後,我很激動的發現(真的立刻想跟大家分享):不用去歐洲、紐約!!!!一切盡在3小時away的眼前!還可以去吃sushi買tiger onisuka!!! 然後無價好便宜!哈哈哈…

東京不論是美術館、建築、設計,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都充滿了美感與創意。 我本來擔心3:00下課時間後的空白,只能吃飯逛街。沒想到這趟旅程看了6-7個展後,還有至少5個想去的展跟建築沒走到。基於這個原因,馬上訂了下一趟長假回來。

這次去了幾個地方:

Teamlab Planet (豐洲)-很大!就算有買票還是要排隊入場記得帶雨傘、1個月前買票。有設施是拖鞋襪涉水的,小孩還想再去。

Teamlab Borederless (麻布)-很快看完,在麻布台之丘裡面,如果看了planet,大同小異。

東京都美術館 (上野)-米羅的大型回顧展100件作品,看完太感動了,小時候在台灣有上過認識畫家米羅爺爺的課,我們在裡面快3小時。

國立西洋美術館 (上野)-畢卡索的人物畫(小部分但也非常值得看)

森美術館 (六本木森大廈53樓)- 藤本壯介建築展,現在進行式的2025 年大阪世博會的場地Grand Ring全球最大的木造建築就是他設計的。女兒把我手機拿去照到沒電。

デザインあ展neo (虎之門之丘車站大樓頂層的文TOKYO NODE藝術畫廊)- 展場一進去就是巨大「あ」字從天花板垂下來,年輕人超愛,愛拍照的朋友應該也會拍不完,每個活動都需要排隊就是了。

東京迷你世界博物館 (有明)-溜小孩的地方,媽媽本人稍嫌無聊,有明也有點距離。

除了米羅展已經結束其他都還有喔!

#東京看展
#藝文之旅
#楊大為醫師就是細節控

《日本夏令營2》在滿足了自己的東京生活感後,出發前往輕井澤的Eton House參加戶外營隊。 Eton house 在我們媽媽群組裡面很常被提及,後來才發現我們是第一組去的。 原來之前都是看部落客寫的,都只在觀望。 今年暑假還有幾個朋友會...
15/07/2025

《日本夏令營2》

在滿足了自己的東京生活感後,出發前往輕井澤的Eton House參加戶外營隊。 Eton house 在我們媽媽群組裡面很常被提及,後來才發現我們是第一組去的。 原來之前都是看部落客寫的,都只在觀望。 今年暑假還有幾個朋友會去,我們打頭陣,來分享一下。

每梯次大約40人,從3-12歲,所以有弟弟妹妹的可以一起送,這點應該是爸媽考量的大bonus吧? 3-5歲做的活動會分開。大小孩另外10個人左右分一個team.

雖然Eton House 校區是在平地,但是summer camp是使用山上的一個叫做rising field 的營地。 這個營地本身也是可以租露營用品搭帳篷的,看起來不少公司活動的offsite 選在這裡。 這裡面有一個繩索攀爬 Owl Adventure的設施,課程裡面會有一天玩到,但也可以另外付費預約(未滿133公分必須有一個大人陪同)。

營隊活動內容很豐富。 有教他們爬樹、溯溪、搭建臨時住所shelter、繩索攀爬、營地活動、生火等等。 溯溪會看天氣狀況,衣服褲子鞋子都會全濕,不可以穿native洞洞鞋,要買keen的那種防滑包頭涼鞋,隔天還要想辦法把鞋子弄乾再帶去,飯店沒有辦法洗衣服的話,備用衣服最好夠。

整體氛圍很好,我有問過他還是同學有沒有不敢做什麼活動,他說大家都一起做,沒有人在旁邊乘涼。這點蠻好的,我在台灣上過類似課程,2個小女生竟然跟老師說怕高,繩索的部分從頭到尾都還沒參與,不知道去幹嘛的。

#日本夏令營

#輕井澤

《日本夏令營1》台灣也有好多好的夏令營,我一定會再做分享。暑假一定會出國,順便帶小孩到處玩玩看看,去夏令營也可以到處認識各國的朋友。我發現每一次出國旅行,小孩都長得特別快。從姊姊嬰兒開始就帶出國,就算被笑嬰兒又看不懂,我們還是認真寫下每個寒...
14/07/2025

《日本夏令營1》

台灣也有好多好的夏令營,我一定會再做分享。暑假一定會出國,順便帶小孩到處玩玩看看,去夏令營也可以到處認識各國的朋友。

我發現每一次出國旅行,小孩都長得特別快。從姊姊嬰兒開始就帶出國,就算被笑嬰兒又看不懂,我們還是認真寫下每個寒暑假的開心回憶。

這次私心(為自己)安排一週的東京都國際學校。雖然有朋友推薦北海道的戶外營隊、ASIJ在調布(如果你的孩子在幼稚園那就可以在六本木校區)。 媽媽我實在無法犧牲小我,跑到鄉下或郊區。

努力找到了TIS, Tokyo International School. 也可以參考另外一所,朋友去過的steam 主題summer camp 叫做Laurus International School 也在東京市區。

學校小而巧,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的國際學校很大的關係,一到的時候被眼前的小學校嚇一跳,不過我相信他們辦的很好,明年就會擴大搬到新的校區,在泉岳寺附近的高輪Gateway City,看起來超美的,雖然又離市區遠了一點,但是他們提供的校車route超方便,可以免費幫你送小孩到飯店附近。

雖然最後決定直接住在學校對面新的公寓叫做Ken’s place(他有一系列的apartments,住起來蠻像體驗當地人生活的(這句話意涵著包含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點哈哈哈)。 4人房代表2個沙發床的studio公寓,雖然洗衣機有點狀況,但是overall還是蠻滿意推薦的,甚至有點想念這個住一週的apartment.

回歸為何推薦TIS. 姊姊第一天就跟我說很喜歡這個學校,他說因為學校教的很精實??(開始懷疑難道這妞反而適合復興、靜心啊?)我看了一下內容,應該是主題式教學,從小就走IB program. 學費包含午餐、校車接送跟一次戶外教學。

不過寫到這裡不知道算不算廢文,因為明年暑假要搬校區,要去summer camp要等到2027年暑假😅

But anyway, 東京都內的summer camp,媽媽爸爸都可以偽單身一下,omakase 吃起來,逛街不用管小孩會不會無聊,我開心到一次午餐好好運用都吃了2家,還好不管吃的再飽都還有空間,因為為了享受自己的時間,走超快又遠,馬上又有潛力再吃下一餐。 過癮!

#日本夏令營

#日本國際學校

《冒險》最近一直有不同的事件上被提醒不要幫孩子做得太多,你幫他做的是出自於愛他,但可惜其實剝奪了他的機會!今天迎來2個月前就約好的冒險課,朋友大力推薦,我們都滿心期待。小孩前晚很興奮,自己準備了雨衣、零食、換洗衣服、防蚊液、毛巾,並且要求我...
10/05/2025

《冒險》

最近一直有不同的事件上被提醒不要幫孩子做得太多,你幫他做的是出自於愛他,但可惜其實剝奪了他的機會!

今天迎來2個月前就約好的冒險課,朋友大力推薦,我們都滿心期待。

小孩前晚很興奮,自己準備了雨衣、零食、換洗衣服、防蚊液、毛巾,並且要求我隔天早上幫她做肉鬆跟鮭魚飯糰(我以為買7-11飯糰就可以打發了🥲)。

結果出發上車過了僅僅3分鐘,來個傾盆大雨!!come on…

我開始思考能不能讓她繼續去這個爬山冒險課。現在他必須一整天都要在濕答答、路滑、悶熱黏黏的狀態下背著超重書包(水壺加運動飲料+2顆像石頭一樣的飯糰)「行軍」幾公里。

我觀望了一下其他家長,包含楊醫師(女兒奴)竟然沒反應、老師似乎也沒被影響、本來雨小一點的話我是覺得沒差,雨用倒的是怎樣?

小討論後決定走原行程。 就這樣穿著雨衣雨褲絲毫不被天氣影響的3個小女生出發(其中一位一開始心情不美麗的但後來都走第一個)。老師一路上會發一些照片、影片給我們update. I suppose 是為了讓我們安心,不過我看了幾段抓繩子下坡,我都身歷其境,緊張兮兮。

放手讓他們去學習,接觸一點刺激包含一點危險,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之下,這種危險是他們必須要冒的險。 未來碰到問題才有機會解決。怎麼做可以培養韌性resilience. 可能比上數學課刷題、英文課寫作來的更迫切、更重要。

60年代的兒童設施簡直就是超級危險,我媽有跟我說他們以前盪鞦韆都是站在上面,然後到很高的時候再一躍而下。而現在台北市的兒童設施實在慘不忍睹,一摸一樣的無聊,因為怕引起意外被社會大眾質疑。 整個社會、社區、個人已不敢再做什麼創新、有點風險的事情。

我很開心今天他去了一趟冒險課,下課後他可能對自己更有信心、更了解自己、更願意探索這個世界。 感謝自己幫他們規劃了有意義的體驗。

想要孩子成功、做個開心的人,就記得不要搶著幫他做他能勝任的事。也不要幫他降低風險一點挫折都不給他,那就是剝奪他成長、增加自信的機會了。

#冒險

今明兩天EduLead 這個專注於教育領導的國際會議在台北美國學校舉辦,大家都可以買票參加,這次的主題是「Belonging – Where Success Thrives in Education」著重於建立包容性的校園文化與學生在目前這...
09/05/2025

今明兩天EduLead 這個專注於教育領導的國際會議在台北美國學校舉辦,大家都可以買票參加,這次的主題是「Belonging – Where Success Thrives in Education」著重於建立包容性的校園文化與學生在目前這個世代的歸屬感。

很可惜我沒有聽到Denise Pope的大會開場,但聽其他家長分享,她與其他幾位講者都認為睡眠很重要。

1. Lack of sleep 會大大影響孩子的健康及未來的成功與否。畢竟,前一天睡眠不足,隔一天學習就很混沌。睡眠不足來自於課業壓力(申請大學的課業及課外活動)又或者用社群、打電動。

2. 足夠的free play & down time。時間被排得太滿的小孩不會發展出passion去找到興趣,足夠的free play 才有機會去想跟內化自己想要什麼。 Free play 也是跟其他人互動學習的好機會。 downtime 可以讓腦袋好好的休息、充電,再吸收新的學習。

3. 現在有chatgpt,需要注意孩子不需要再用腦袋思考來解決問題了,會”give up too quickly”,
這是很恐怖的事。

4. 希望小孩成功,就不要幫他把事情都做好,不要幫他解決問題。

5. Deep listening: 需要好好的聆聽孩子講話,放下手機!放下手機!放下手機! 不要加入自己的情緒,不要批判。傾聽+關懷。

下一個EduLead在新加坡,說不定飛一趟還可以玩一玩😌

雖然努力學習但是老實說也被現在這個世代的混亂影響。 現在的孩子(國高中準備大學)非常辛苦,而迎接孩子的未來工作(目前根本還沒被創造出來),我們不知道未來要迎接什麼,又怎麼幫助孩子們準備呢? 不管怎麼準備,我深信已經不是我們以前的那套:認真讀書、上好大學、進好公司,一個career 做到底。

Address

Da-an District, Taipe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Mama Jean就是活動組長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Mama Jean就是活動組長: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