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25
💔 我收到前任男友「現任女友」的訊息。
「請問您曾經在XX高中任教嗎?」
她開頭說得很客氣。
訊息的語氣不帶敵意,甚至有點溫柔。
但那股「想知道些什麼」的味道,隔著螢幕都能聞到。
她每一句話都小心翼翼,
但我卻能感覺到她的恐懼、她的焦慮、她的不安。
我想起我自己,在30幾年前的初戀,也是這樣。
在愛裡小心翼翼,怕問太多被嫌煩,怕沉默太久被遺忘。
那時候的我,也以為他對我「真的不一樣」。
但唸心理學後我才懂:
女人在愛裡最該學的,不是怎麼懂男人,而是怎麼懂自己。
我開始學會「不聽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
因為言語會騙人,但行為不會。
他說他愛我,但從不關心我人在何處。
他說他在乎,但就只告訴我不要想太多。
他說他離不開我,但總偶爾變成隱藏的人。
而現在在螢幕前的她,恐怕還沒懂?
她不知道她尋求的答案,
她要找的不是「我」,
而是她自己。
我一度真的犯職業病、真的很想告訴她:
真正需要被解釋的,不是「他有沒有怎樣,或者為什麼這樣」,
而是「妳為什麼願意相信」。
當一個女人的自我價值感需要靠「被選中」來證明,
她永遠會被困在比較、懷疑與取悅裡。
但是,我在螢幕前,沈默了....最終,我沒有回覆她。
因為我深切地知道,有些答案,從來不是從別人嘴裡聽來,而是自己從痛裡長出來。
然後,我閉上雙眼,將雙手放在自己的心上。
能讓我心安的,不再是「他還愛我」,而是「我已學會相信我自己」,我已畢業。
我畢業於那個用愛取悅別人的我,
也畢業於那個總想被誰深愛的我。
以後我再也不需要向誰要答案,去證明,
誰愛我、誰不愛我——
因為終於,我能夠愛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