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綸醫師:新陳代謝,內分泌

許哲綸醫師:新陳代謝,內分泌 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
每週分享糖尿病/ 甲狀腺 / 膽固醇 / 肥胖相關專業知識
追蹤我,給自己一個認識健康的機會

更多文章請見:drchelun.tw
門診掛號:台北/桃園長庚醫院
演講採訪合作邀約:請私訊

荒謬至極的言論。透析患者要「停止透析」只有兩個形式:一是接受器官移植,二是死亡。所以「部分醫療院所依賴洗腎維生,使病患無法脫離透析」若為真,有兩個可能:1. 洗腎中心阻止病患接受移植2. 洗腎中心避免病患死亡1是不可能的事移植是每個腎友的最...
24/10/2025

荒謬至極的言論。

透析患者要「停止透析」只有兩個形式:
一是接受器官移植,二是死亡。

所以「部分醫療院所依賴洗腎維生,使病患無法脫離透析」若為真,有兩個可能:

1. 洗腎中心阻止病患接受移植
2. 洗腎中心避免病患死亡

1是不可能的事
移植是每個腎友的最高期望,洗腎中心不可能阻止

2就更離譜了:
洗腎中心避免腎友死亡,有什麼錯嗎????


台灣洗腎人口眾多,除了因為洗腎免錢,也是因為洗腎發生率高。

而台灣人洗腎主要原因,糖尿病佔了50%,
剩下25%是高血壓;再來才是腎炎、藥物等

所以要減少洗腎,還是要從糖尿病、高血壓開始。

考慮到有資料顯示:台灣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時間較晚,我懷疑這可能跟洗腎發生率有相關。

但我沒有證據不敢亂說,
畢竟我不是什麼都懂的財經專家🤷

臉友留言:「不懂為什麼打壓自費可以救健保?」其實我也不懂,但主導健保的人確實是這麼想的。舉例來說,國際醫療能讓醫療業大幅增加產值,補足國內投資的不足;當初卻被督保盟強烈反對,因為「會讓醫生都跑去賺錢,不做健保」再來,新任衛福部長也宣示要打擊...
23/10/2025

臉友留言:「不懂為什麼打壓自費可以救健保?」

其實我也不懂,但主導健保的人確實是這麼想的。

舉例來說,國際醫療能讓醫療業大幅增加產值,補足國內投資的不足;當初卻被督保盟強烈反對,因為「會讓醫生都跑去賺錢,不做健保」

再來,新任衛福部長也宣示要打擊「畢業即醫美」的現象。表面上是維護醫美品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此舉旨在打壓流入自費醫美市場的人力,以維持健保醫療的運作。

新部長還有一個計劃,是要把自費比例過高的院所「趕出健保」,這顯然也是「打自費救健保」精神的延伸。

所以,先不管為什麼打自費能救健保?
反正主導健保的人,很多是這麼深信的。

啾啾鞋這部「從無到有」開始運動的影片,看了真的蠻激勵的不過影片最後有提到,他覺得體態變化不夠好,可能是因為沒有飲控但其實以啾啾鞋的體態,加強運動,比熱量控制更重要。一般的低熱量飲食,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族群會很有感,因為體重過重的主要問題是...
21/10/2025

啾啾鞋這部「從無到有」開始運動的影片,看了真的蠻激勵的

不過影片最後有提到,他覺得體態變化不夠好,可能是因為沒有飲控

但其實以啾啾鞋的體態,加強運動,比熱量控制更重要。

一般的低熱量飲食,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族群會很有感,
因為體重過重的主要問題是「熱量攝取過多」
所以光減少熱量,就可以有效減低體脂

但從數據上來看,啾啾鞋是屬於「體重正常」、「體脂微高」的體型
這樣的體型,熱量攝取本身是ok的
核心問題是在於「肌肉不足」,所以解決之道在增肌

從增肌角度來看,運動尤其重量訓練,搭配蛋白質補充,是最重要的事。

當然啦,健康飲食的重點不只是低熱量,少吃加工食品、少精製糖和油,多吃蔬菜水果等,種種好處是遠大於體態的

但如果目標是讓體態變好,每個人的「最佳策略」其實都會不一樣!

未來五年,請不要生病!▋台灣醫療品質,正在加速崩壞醫療崩壞,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但疫情後,向下的速度來到新高醫美與健康管理產業,需求不斷增加救命醫療的健保給付價,卻不見增長,甚至一再壓低這樣日漸嚴重的差距,導致依靠健保的救命醫療,人力與藥物...
19/10/2025

未來五年,請不要生病!

▋台灣醫療品質,正在加速崩壞

醫療崩壞,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
但疫情後,向下的速度來到新高

醫美與健康管理產業,需求不斷增加
救命醫療的健保給付價,卻不見增長,甚至一再壓低

這樣日漸嚴重的差距,
導致依靠健保的救命醫療,人力與藥物都大量流失

年輕醫護不再加入,使資深人員不堪負荷
資深人員陸續離職,更讓寶貴的臨床經驗失傳

這樣的惡性迴圈,目前還在加速,
近幾年內,都還看不到谷底

▋何時谷底,沒人知道

至於谷底之後會怎麼樣?沒人知道
但我想醫療需求終究會找到出路

最好的情況,是大眾的覺醒
願意「大幅」提高健保支出,改善醫療環境
(但這可能性不大)

次好的情況,是健保外的自費醫療會發展,
那這樣至少花錢能消災
(但目前衛福部傾向打壓自費醫療來救健保)

再不然,也許之後國家會引進廉價藥物與外籍人力
用較低的品質,勉強維持健保醫療

最差的情況,如果醫療持續探底,終究會開創出國際醫療的機會
以後想尋求更好醫療的人們,或許能經由仲介廠商,到更先進的國家看醫生
但這可能就只有超有錢人才能享受了

▋解決之道:別想靠健保,靠自己最好

在那之前,如果要給大家一個建議,我會說:

「這五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

至於怎麼樣不生病?
有慢性病史的朋友,務必好好控制

沒有固定看病的,也請把握谷底未到的時光
早日做完整的健康檢查,防患未然
不要在醫療的谷底生大病

剩下的,就是均衡飲食、好好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日常生活注意安全,避免意外發生

在黎明到來之前,請各位朋友務必用健康的身體,撐過醫療的寒冬。

-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保養身體的方法,也可以追蹤我的粉專,每週更新新陳代謝的保健知識,幫助大家常保平安!

最近看到歐洲肥胖學會,把肥胖相關疾病分成「脂肪質量疾病」和「病態脂肪疾病」兩種脂肪質量疾病 (Fat Mass Disease),是指過多脂肪的重量,造成身體結構物理性的負荷,如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態脂肪疾病 (Sick Fat Dis...
14/10/2025

最近看到歐洲肥胖學會,把肥胖相關疾病分成「脂肪質量疾病」和「病態脂肪疾病」兩種

脂肪質量疾病 (Fat Mass Disease),是指過多脂肪的重量,造成身體結構物理性的負荷,如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

病態脂肪疾病 (Sick Fat Disease),則是過多脂肪細胞產生的代謝毒性,造成如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

其實在我們糖尿病科,很早就有這種概念了
不過以前好像沒有那麼正式的名稱

我以前都是跟學弟妹說:
關節炎、呼吸中止,是肥胖的「物理攻擊」
代謝內分泌疾病等,則是肥胖的「魔法攻擊」

實在太沒學問啦!

你以為的「內分泌失調」,其實不是內分泌問題!就如同大多數車禍的原因,不是車子壞掉,而是駕駛操作不當。同樣道理,很多人以為的「內分泌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也不是真的內分泌或神經系統出問題,而是「身體使用不當」。什麼叫做身體使用不當?其實就...
12/10/2025

你以為的「內分泌失調」,其實不是內分泌問題!

就如同大多數車禍的原因,不是車子壞掉,而是駕駛操作不當。

同樣道理,很多人以為的「內分泌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也不是真的內分泌或神經系統出問題,而是「身體使用不當」。

什麼叫做身體使用不當?
其實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模式」

舉例來說,慢性壓力讓皮質醇上升、交感神經興奮,這都是身體的正常反應。

皮質醇過高可能增加食慾、交感興奮會影響睡眠,兩者相加則可能加重肥胖。

但這些都不是內分泌或神經系統的問題,

而是我們用錯誤的方式使用身體,才導致了不想要的結果。

要解決這些症頭,必須回歸到生活模式做調整。

不恰當地針對內分泌或神經系統用藥,有時會造成更多問題。

維生素D太少,會更容易憂鬱嗎?2018年一個研究發現,維生素D較低的人比較容易有憂鬱情緒。但就算口服高劑量維生素D後,憂鬱情形也沒有顯著改善。也就是說,維生素D太少可能不直接造成憂鬱。許醫師覺得,應該是「較少戶外活動」,同時導致了「憂鬱情緒...
07/10/2025

維生素D太少,會更容易憂鬱嗎?

2018年一個研究發現,維生素D較低的人比較容易有憂鬱情緒。但就算口服高劑量維生素D後,憂鬱情形也沒有顯著改善。

也就是說,維生素D太少可能不直接造成憂鬱。

許醫師覺得,應該是「較少戶外活動」,同時導致了「憂鬱情緒」和「維生素D缺乏」啦!

PMID: 22790678

聽說今天是世界心臟日,要秀出自己的膽固醇指數!許醫師最近自費抽血,LDL指數目前是116mg/dL,剛好符合歐洲心臟學會的標準!但我這一年來已經開始規律運動,也少吃飽和脂肪了,還是只能剛好達標,看來要再更好只能靠statin了🤣 #秀出你的...
29/09/2025

聽說今天是世界心臟日,要秀出自己的膽固醇指數!

許醫師最近自費抽血,LDL指數目前是116mg/dL,剛好符合歐洲心臟學會的標準!

但我這一年來已經開始規律運動,也少吃飽和脂肪了,還是只能剛好達標,看來要再更好只能靠statin了🤣

#秀出你的膽固醇挑戰

29/09/2025

水災過後,當心鉤端螺旋體感染!

近日花蓮光復鄉因水災,許多熱心的「鏟子超人」也前往協助清理積水與泥濘。

但此時除了擔心環境衛生,也要小心「鉤端螺旋體病」!



▋什麼是鉤端螺旋體?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菌,常存在於老鼠、牛、豬、狗等動物的尿液中。

在大雨或水災時,細菌容易隨著尿液污染環境與積水。

人們若在清理家園時,赤腳踩水、傷口接觸到髒水,或不小心喝下受污染的水,就可能被感染!



▋感染後的症狀

感染後通常在 7–12 天內出現症狀:

• 發燒、頭痛
• 小腿肌肉痠痛
• 眼睛發紅
• 噁心、嘔吐

雖然大部分的患者症狀輕微,但還是有少部分重症甚至生命危險的可能!

如果在清理災區後出現以上症狀,最好去醫院檢查,及早治療!



▋如何預防?

為了避免感染,清理災後環境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 穿著防護裝備:膠鞋、手套、長袖衣物,避免皮膚直接碰到髒水。

2. 保護傷口:若有傷口,務必用防水膠布或繃帶遮蓋。

3. 注意飲水安全:只喝煮沸過的水或瓶裝水,避免喝到受污染的水源。

4. 清潔雙手:接觸過積水或泥濘後,一定要用肥皂徹底洗手。

5. 加強環境清理:保持住家周圍清潔,減少鼠患



鉤端螺旋體病可以透過抗生素治療,及早就醫可以避免惡化!

請各位在災後辛苦清理的同時,也保護好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22/09/2025

你已經很努力了。

每天熱量限制,規律運動的生活,確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

但是,單純用意志力去控制飲食,真的不容易。

因為當我們少吃的時候,身體常常會開始反抗、藉由刺激食慾,或者疲憊無力,來促使我們進食。

減重藥物,其實只是改善這些身體的反抗,進而減少過程的痛苦而已。

他不會把脂肪憑空消失,而是讓我們不用花那麼多力氣,只為了和身體拔河。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更踏實地健康生活,讓付出的努力,持續帶來美好的結果。

早上看到Nadolsky醫師這篇關於「代謝適應」的脆文,講的不錯,翻譯給大家看看:「飢餓模式」是假的但「代謝適應」是真的。人們常常把這兩個搞混。大多數人認為飢餓模式是:吃的熱量太少,導致身體只燃燒極少的熱量,然後人就無法減重。即使一個人重達...
07/09/2025

早上看到Nadolsky醫師這篇關於「代謝適應」的脆文,講的不錯,翻譯給大家看看:

「飢餓模式」是假的

但「代謝適應」是真的。

人們常常把這兩個搞混。

大多數人認為飢餓模式是:吃的熱量太少,導致身體只燃燒極少的熱量,然後人就無法減重。

即使一個人重達200公斤,聲稱自己只吃 2000 大卡。

這完全不是真的。我們來拆解一下什麼是「代謝適應」以及什麼是真的。

所謂的代謝適應,指的是在燃燒熱量方面,基礎代謝率會低於依照身體大小和組成所預期的數值

這通常發生在減重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通常是減掉 10% 以上的體重,例如一個人 100公斤,減掉 15公斤之後。

所以原本光呼吸就能消耗 2500 大卡,現在光呼吸卻只消耗 2300 大卡。

因此,當你看到一個體重超過100公斤的人說自己每天只吃 1500 大卡之類卻還是不瘦,他們並不是處於「飢餓模式」。

他們光是活著就至少還在燃燒大約 2500 大卡,加上一點活動,每天消耗就超過 3000 大卡。

他們其實是「吃得比自己以為的多得多」。

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壞人或故意說謊。只是我們真的很不擅長估算自己的攝取量,尤其當我們試圖吃得非常少時,會覺得特別痛苦。

我們會覺得「很餓」,覺得自己吃得「非常少」。

這就是為什麼藥物效果這麼好。它們能抑制或降低食慾驅動,讓痛苦感變小。

沒有什麼「飢餓模式」。只有「代謝適應」。

而且它只是整個體重調節方程式裡很小的一部分。請不要再散播「飢餓模式」的迷思了。


* 許醫師評論:

其實如果短時間減重太多,基礎代謝確實會受影響,但通常的表現是其他身體機能暫時關機,例如休止期落髮、月經不來、骨質疏鬆、常常感冒、疲勞等。

而大部分減重卡關的原因,主要還是吃的熱量不夠低,而不是太低。

膽固醇高,一定要吃藥嗎?膽固醇是血脂肪的一種。研究發現,當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長期過高,會慢慢堆積在血管內壁,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狹窄、阻塞,甚至是心肌梗塞與腦中風!因此,控制壞膽固醇就像保養血管,讓血流順暢、器官健康...
31/08/2025

膽固醇高,一定要吃藥嗎?

膽固醇是血脂肪的一種。研究發現,當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長期過高,會慢慢堆積在血管內壁,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狹窄、阻塞,甚至是心肌梗塞與腦中風!

因此,控制壞膽固醇就像保養血管,讓血流順暢、器官健康,有助延緩老化、延長壽命!


▋壞膽固醇,多少才正常?

LDL沒有固定的「正常值」,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心血管風險,訂定個人化的 LDL理想值。

對於沒有危險因子的年輕人,建議在160以下就足夠。

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史等高風險的情況,就會建議控制在更低的標準,如130、115、100、70、55等。


▋要怎麼吃?

飲食和運動約能降低20%左右的LDL,
飲食方面可以從三種方式著手:

1.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
甜食糕餅、油炸煎炒、豬牛的肥肉等「不健康的油」要少吃

2. 以不飽和脂肪替代:
部分植物油、魚油、海鮮、堅果的不飽和油脂較佳,但要避免高溫烹調以免油品變質。

3. 增加植物纖維攝取:
蔬菜、水果、雜糧裡面的植物纖維能夠協助膽固醇排除。植物內含的植物固醇也能夠減少膽固醇吸收。


▋藥物常見問題

膽固醇藥物可降低 LDL 30~60%,比飲食運動(約20%)更有效!

目前的主流膽固醇藥物statin類,其成分與紅麴類似,但是效果更好,成分更單純。

台灣目前已有上百萬人長期服用膽固醇藥物保護血管,連美國總統川普都在吃!

以下為常見問題:

1. 膽固醇降太低會不會不好?

不會:目前研究顯示,壞膽固醇低到55以下仍無發現明確副作用。

2. 藥物副作用多嗎?

副作用相當罕見,目前僅少數人(約1%)會有不適反應。主要有以下兩種:

-肌肉痠痛:

若在服藥前1~2週內,出現「沒有運動卻全身肌肉痠痛」,建議停藥回診,換藥觀察。

若是服藥超過一個月後才出現痠痛,可能不是藥物引起,建議繼續服藥並與醫師討論。

-肝功能變化:

少數人服藥初期(1~3個月)肝指數會稍微上升,多數人在身體適應後會恢復正常。

3. 要吃一輩子嗎?

膽固醇藥物不會讓人體產生依賴,
停藥頂多就是回到原點。

但因為膽固醇的危害是長期累積的,
所以也要長期控制,才能發揮預防疾病的效果。

膽固醇藥其實就是血管的最強保養品,如短期無不良反應,就當作健康食品一樣持續使用即可!

(本文同步收錄於許醫師 部.落.格 ,歡迎收藏分享)

Address

頂湖路123號
Guishan District
12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許哲綸醫師:新陳代謝,內分泌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