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Dr.ChyiLong Lee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Dr.ChyiLong Lee 專治不孕症、試管嬰兒、惡性腫瘤及生殖道畸形,其內視鏡手術被公認為內視鏡手術國際之權威專家,亦被譽為亞太微創之父,常受邀在各國演講及手術示範。

 #李醫師報你知  #輸卵管切除  #卵巢癌預防 前陣子有一位病患來看診,因為嚴重肌腺瘤需要切除子宮,因此我建議她同時也切除輸卵管。她聽到後非常吃驚,馬上問我:「醫師, #輸卵管 不是拿來懷孕用的嗎?切掉會不會很嚴重?我又沒有輸卵管癌為什麼...
19/10/2025

#李醫師報你知 #輸卵管切除 #卵巢癌預防

前陣子有一位病患來看診,因為嚴重肌腺瘤需要切除子宮,因此我建議她同時也切除輸卵管。她聽到後非常吃驚,馬上問我:「醫師, #輸卵管 不是拿來懷孕用的嗎?切掉會不會很嚴重?我又沒有輸卵管癌為什麼要切啊?」

其實,這個反應我常常聽到。但妳知道嗎?近十多年來,醫學界的發現讓我們對「卵巢癌」的看法完全改變了!

過去大家以為 #卵巢癌 是從「卵巢」冒出來的。但近年研究發現,很多最兇、最難治的卵巢癌(高漿液性卵巢癌),其實是從「輸卵管伞端」的細胞變壞開始的。簡單比喻:輸卵管就像是「卵子通往子宮的小隧道」,但有些癌症的「火種」其實藏在這條隧道的出口處。當這些細胞變壞、長大,就會「蔓延」到卵巢。所以切掉輸卵管,其實是在清除癌症的溫床。

不僅如此,多國研究一致指出,在子宮手術或結紮時順便切除輸卵管(稱為機會性輸卵管切除),可以讓卵巢癌風險下降約40~65%!
🔹 瑞典全國研究:降低 42%
🔹 英國研究:雙側切除可降 65%
🔹 加拿大婦產科學會:估計降 35–65%
🔹 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建議在子宮切除或結紮時順便切輸卵管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單純又有力的預防方式,等於幫自己多上一道「防癌保險」。

哪些人適合?

一般婦女(沒有遺傳基因問題):
➡️ 如果妳已經不打算再生小孩,在結紮或子宮手術時,可以考慮順便移除輸卵管,達到預防效果。

高風險族群(有BRCA1/2突變者):
➡️ 通常建議「輸卵管+卵巢」一起預防性切除,風險可降到 80~96%。有些人會先切輸卵管、晚點再處理卵巢,讓荷爾蒙功能能多留一點時間。

很多婦女會擔心切除輸卵管安全嗎?會影響荷爾蒙或卵巢功能嗎?請大家放心,許多研究都顯示「切輸卵管不會影響卵巢功能」,手術的風險跟傳統結紮差不多,也不會導致不會提早更年期。

對於高風險族群,則建議最終「輸卵管+卵巢」一起處理,效果更佳。

健康有時候,不只是治療,更是提前佈署!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長庚醫院 #長庚婦產部李奇龍教授 #微創治療 #腹腔鏡 #婦產科 #婦產科醫師

 #李醫師去哪李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 剛從上海回來,結束了 APAGE 的年會,緊接著又前往台中參加台灣內視鏡醫學會參加第十四屆年會。這次會議在台中李方艾美酒店舉辦,能再次與國內外的同道們相聚,分享彼此的臨床經驗與心得,真是開心...
11/10/2025

#李醫師去哪李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

剛從上海回來,結束了 APAGE 的年會,緊接著又前往台中參加台灣內視鏡醫學會參加第十四屆年會。這次會議在台中李方艾美酒店舉辦,能再次與國內外的同道們相聚,分享彼此的臨床經驗與心得,真是開心又充實。

今年特別榮幸,邀請到兩位我的好友同時也是知名國際講師,一位是來自美國的 Dr. Peter Lim,以及我過去的馬來西亞學生 Dr. Aizura Adlan。他們的報告內容都非常精彩,分享了各自國家最新的臨床現況,也讓我們看到婦癌手術在不同地區的發展與挑戰。

年會期間與 Dr. Lim聊到 當年LACC Study針對子宮頸癌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比較的研究時,當時我們都覺得當初的設計有些限制與不足。雖然美國有許多醫療中心限制使用微創手術來治療子宮頸癌,但還是有知名的醫院以及研究中心知道此研究的瑕疵,所以目前美國也有不少團隊正嘗試利用機械手臂進行子宮頸癌根除手術,期待能更精準地比較不同手術方式的結果。

這也讓我想到,早在 2018 年這項研究發表時,台灣婦產科微創醫學會就有幾位婦癌專家——包括我、王功亮院長、黃寬仁醫師、林武周醫師一起共同討論過這篇研究。我們代表學會提出了聲明,指出其中資料不夠完整。那份聲明後來引起了亞洲二十多個國家專家的關注,大家都覺得腹腔鏡手術仍是值得肯定的方向,也發表了亞太專家學者的共識(Statement)。能看到這樣的共識形成,也覺得我們在亞洲所做的努力,正在被世界看見。

Dr. Lim 也分享了他在卵巢癌手術上的經驗。他用達文西手術系統進行晚期卵巢癌的切除,效果相當不錯。有些病人在化療中期再進行手術,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讓我印象深刻。

隨後我的演講也提到了台灣長庚醫院李黃團隊的成果。我們團隊從 2002 年到現在,針對早期卵巢癌的研究已發表兩篇重要的論文。2002年前,因早期階段因技術未普及,治療的方式及化療藥物尚未標準化,導致成效難以呈現。不過隨著微創技術與經驗的累積,近年五年存活率已達到 98%。這些數字背後,是我們經歷了許多與病人一起走過的努力、信任和時間。醫學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而我始終相信,婦癌手術的微創化是一條值得堅持的路。這不只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病人生活品質的提升。科學會修正,醫學會前進,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

演講結束後緊接著來到了晚宴,由吳銘斌醫師和他的太太帶來精彩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號》小提琴演奏與舞蹈,現場掌聲不斷,也為晚宴拉開了精彩的序幕。接著我和我太太、郭信宏醫師以及李佾潔醫師,在吳銘斌醫師的小提琴伴奏下一起合唱了《You Raise Me Up》。看到大家不僅在學術上努力卓越,也在學術之外展現多元才藝與熱情,真是讓人感到溫暖又欣慰。整個晚宴充滿歡笑與感動,真是難忘的回憶!

花蓮在風雨過後,一切陷入厚重的泥濘。房屋、街道、學校都被覆蓋在灰褐的寂靜裡。就在這片沈默之中,一句輕輕的呼喚響起「買張車票來玩泥巴吧。」這不是政府的命令,也不是名人的口號,只是一位賣滷味的父子拿著手機拍下的短片。他們手裡沒有重機具,只有一把...
08/10/2025

花蓮在風雨過後,一切陷入厚重的泥濘。房屋、街道、學校都被覆蓋在灰褐的寂靜裡。就在這片沈默之中,一句輕輕的呼喚響起「買張車票來玩泥巴吧。」

這不是政府的命令,也不是名人的口號,只是一位賣滷味的父子拿著手機拍下的短片。他們手裡沒有重機具,只有一把鏟子與一份誠懇。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句帶笑的邀請,竟在全台掀起善意的浪潮,「鏟子超人」的奇蹟就此展開。

《聖經》中,那個獻上五餅二魚的孩子,只拿出了他的一頓午餐。他沒想過要改變世界,卻因為單純的奉獻,讓五千人得飽足。耶穌分餅魚給衆人,不僅餵食,而是讓愛被分享、讓信心生根。

鏟子超人的起點是滷肉飯父子覺得:「花蓮是我們的家嘛。」他們把「救災」變成「來玩泥巴」的邀請,讓嚴肅的任務變得親切,讓幫助變得人人可行。這份幽默與單純,正是信心的語言——相信微小的善意,也能被神使用。

很快的,影片在社群上被迅速轉傳,無數人從台北、台中到高雄,背著鏟子的人潮湧向花蓮。工程師放下滑鼠、老師捲起袖子、醫護卸下口罩…沒有人等命令,沒有人問「誰負責?」他們只是看見需要,就動手幫忙。

這樣的場景,彷彿當年山坡上的五千人,靜靜坐下,等待餅魚被發享用。
沒有人懷疑那一點夠不夠,也沒有人質疑會不會失敗。他們只是相信,「這一點點」會成為「足夠」。

「鏟子超人」的運動,是一場信心與善意的複利。有開車送物資的,有提供住宿的;飯店老闆打開房間讓志工洗澡休息,鄉親煮熱湯給滿身泥巴的人喝。沒有人計算成本,只想著:「我能做什麼?」每個人拿出自己的一點點,無論是鏟子、手套還是熱湯。而當這些微光匯聚,就照亮了花蓮的夜。

有媒體問滷肉飯父子:「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笑著回答:「因為花蓮是我們的家嘛。」這句話沒有修辭,卻比任何演講更有力量。那不是悲壯的口號,而是一種深植土地的信仰:我願意。

電影中的超人會飛、會發光,但花蓮的超人,穿的是雨鞋、滿身泥巴,笑容裡藏著疲倦。他們的「超能力」,不是力量,而是願意相信即使微小,也能成為祝福;相信當我舉起鏟子,奇蹟就會開始。信心從來不是等神蹟發生,而是先踏出第一步。當那第一鏟泥被挖起,光就滲進黑暗。

五餅二魚的孩子沒有名字,鏟子超人也沒有頭銜。他們的共通點是單純「我只有這些,但我願意拿出來。」

我們不一定都能到花蓮,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需要被清理的泥巴。也許是冷漠、是懼怕、是對他人的無力。只要願意拿出自己的一點點時間、關懷、微笑,那就是我們的五餅二魚。

當這些小小的善意被分享,社會就會再次被餵飽。

鏟子超人不是英雄的傳說,而是一場信心的見證。那句「來玩泥巴」像耶穌手中的祝福,讓五餅二魚的平凡變成神蹟,把災難化作復興。

願我們都記得:當世界一片泥濘時,只要有人願意舉起鏟子,「光」就會滲入每一寸的泥土。

 #李醫師去哪李   #江南蘇州慢行離開杭州西湖後,我們前往蘇州開始最後兩天的江南之旅。第一站是虎丘。虎丘自古有「吳中第一山」之稱,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葬於此,虎丘塔也成為古跡象徵。山上還流傳一個趣味故事:相傳吳王曾收...
05/10/2025

#李醫師去哪李 #江南蘇州慢行

離開杭州西湖後,我們前往蘇州開始最後兩天的江南之旅。第一站是虎丘。虎丘自古有「吳中第一山」之稱,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葬於此,虎丘塔也成為古跡象徵。

山上還流傳一個趣味故事:相傳吳王曾收藏三千把寶劍,其中一部分隨他一同葬入虎丘,據說還有寶藏隱匿於山下湖泊之間。千百年來,無數人前來尋找這批神秘寶物,卻始終成謎,於是「吳王三千寶劍與寶藏」的傳說,成為後人口中津津樂道的故事。

踏上石階,遠遠望見虎丘塔斜倚山巔,山色環繞,湖水清澈,整個景致古樸而有力量。我們還遇到當地文字藝術家現場揮毫,請他為APAGE亞太婦科微創醫學會題字,為這趟旅程留下特別紀念。

隔日一早,我們前往了寒山寺。這座寺院歷史悠久,其中有許多名人雅士、以及著名的唐詩《楓橋夜泊》聞名,還看到星雲法家的字畫,也是擲地有聲。鐘聲悠揚,香火氤氳,讓人不自覺放慢步伐。寺內古樹與青磚瓦相映成趣,清靜中帶著歲月感,漫步其中,能感受到蘇州古城另一種內斂與安寧。

接著前往蘇州博物館。博物館建築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融合現代感與江南傳統元素,白牆灰瓦間透著光影。館內收藏豐富,從古代書畫到工藝品,都能看到江南文化的底蘊。逛完展覽,最吸引人的還是文創區,各式精緻的小物以及紀念磁鐵都帶著蘇州氣質,既有收藏價值,也適合帶回家作紀念。

下午我們來到了拙政園。走進園子,立刻被那種清幽雅致的氛圍吸引。這座園子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大約1509年),原本是明代官員王獻臣的私人宅園。據說他仕途受挫後回到蘇州隱居,想過一種安靜淡泊的生活。園名的由來也很有趣,他受到晉代文人潘岳《閒居賦》的啟發,裡面有句話大意是「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這也是笨拙之人的治理之道」。王獻臣把這種“雖笨拙但自得其樂”的精神融入園林,就叫它“拙政園”,彷彿告訴大家,生活本就可以簡單、自在,也能充滿雅趣。園內曲徑通幽,水池、亭台樓閣巧妙布局,每一處景致都像畫卷。沿著小徑漫步,水面倒映著粉牆黛瓦,幾尾金魚悠然游過,空氣中透著淡淡荷香。拙政園不大,但精緻,每個角落都藏著小驚喜,忍不住停下腳步慢慢欣賞。

最後,我們前往周莊。這座水鄉古鎮有著「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小橋流水、民居古樸,河道間的倒影與古建築交織出獨特韻味。相比烏鎮,周莊更古樸熱鬧,巷道緊湊,遊客較多,適合感受典型江南水鄉的生活氣息;而烏鎮則偏文藝與文化氛圍,河道寬敞、夜景詩意,還有刺繡、藍染等手工藝體驗。沿著石板路走,偶爾有小船輕輕劃過,畫面寧靜而悠閒,是江南水鄉的經典樣貌,也為這趟江南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這兩天的蘇州行程,從虎丘的歷史韻味、寒山寺的清靜、博物館的文藝氣息,到拙政園的精緻與周莊的水鄉生活,每一步都像在穿梭歷史與現代之間,深刻感受到江南古城特有的韻味與溫度。

中秋節,總讓人想到「團圓」。在我們婦產科,最動人的團圓時刻,莫過於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抱在父母懷中的那一瞬間。我曾親自接生過上千萬個嬰兒,也用試管嬰兒幫助過無數位媽媽將她們的寶貝誕生。對我來說,月亮就像母親的子宮,在黑夜裡守護、孕育著光亮。...
03/10/2025

中秋節,總讓人想到「團圓」。在我們婦產科,最動人的團圓時刻,莫過於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抱在父母懷中的那一瞬間。

我曾親自接生過上千萬個嬰兒,也用試管嬰兒幫助過無數位媽媽將她們的寶貝誕生。對我來說,月亮就像母親的子宮,在黑夜裡守護、孕育著光亮。月亮每個月盈虧,就像孕期裡子宮隨著生命的成長而改變。
等到最圓滿的時刻,就像孩子選擇來到這個世界完成一場「小小的團圓」。

我想中秋節不只是吃月餅、賞月,更是提醒我們:人生不會是永遠完美無缺,因此會更讓我們體會生命與團圓就是最美的禮物。

祝大家 中秋快樂、闔家平安、月圓人更圓!

 #李醫師去哪李  #杭州京杭運河與西湖小記來到久仰大名的杭州,先遊京杭運河。京杭大運河歷史悠久,早在隋朝就已開鑿,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南北運輸大動脈。沿途的橋梁各具特色,橋下水道縱橫,見證了千年的水運繁華。船身非常平穩,完全不用擔心暈船,航程...
02/10/2025

#李醫師去哪李 #杭州京杭運河與西湖小記

來到久仰大名的杭州,先遊京杭運河。京杭大運河歷史悠久,早在隋朝就已開鑿,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南北運輸大動脈。沿途的橋梁各具特色,橋下水道縱橫,見證了千年的水運繁華。船身非常平穩,完全不用擔心暈船,航程中可以慢慢欣賞兩岸景色,感受古運河的厚重歷史。

隔天一早,我們先搭電車環西湖,再坐遊船從湖上觀景。雖然我已來過幾次,但每次再見時節不同,仍然覺得驚艷。湖面開闊,荷葉點綴水面,柳樹低垂在岸邊,隨風輕輕搖曳,湖光與樹影交錯,像天然的畫卷。遊船慢慢滑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雷峰塔,塔身古雅矗立於湖岸,倒映在水面上,周圍樹影和波光交織,帶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西湖的每個景點都有故事。斷橋白堤曾是白蛇傳的背景,橋上漫步常讓人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的傳說。三潭印月的湖心小塔,在月夜時倒映水中,形成「三月三影」的奇景,是詩人與畫家常描繪的畫面。而湖中金牛傳說則更添神秘色彩:相傳西湖曾有金牛鎮水,保護周邊百姓免受洪水侵擾。

雷峰塔的建造,也與守護金牛的傳說息息相關,傳說塔倒之日,金牛現身湖中,象徵水患解除,寓意平安吉祥。漫步湖邊,既能欣賞湖光山色,也彷彿能感受到這些古老故事的餘韻。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愛來西湖: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多次遊覽,他在蘇堤寫下詩句;明代畫家文徵明和詩人陸游也曾留下詩篇讚美這裡的景色。漫步湖邊,似乎能感受到他們當年駐足的目光與心境。

這次杭州的行程,既能感受到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又能享受江南水鄉與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是會議結束後最舒心的放鬆。

 #李醫師去哪李    #杭州烏鎮今年九月初,APAGE 第 25 屆年會在上海盛大舉行,由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孫靜教授共同協舉辦。這場盛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齊聚一堂,參會人數超過數千人。共同探討最新的技術突破與臨床應用。經過數天高密度...
29/09/2025

#李醫師去哪李 #杭州烏鎮

今年九月初,APAGE 第 25 屆年會在上海盛大舉行,由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孫靜教授共同協舉辦。這場盛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齊聚一堂,參會人數超過數千人。共同探討最新的技術突破與臨床應用。經過數天高密度的學術交流與經驗分享,會議在熱烈與充實的氛圍中圓滿落幕。

會議一結束,我們便驅車南下前往江南。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從國際化的摩天城市轉入江南水鄉,烏鎮。
烏鎮素有「最後的枕水人家」之名。踏入烏鎮,映入眼簾的盡是粉牆黛瓦、青石小巷與石橋流水。這座古鎮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早年即以絲綢與染布業聞名。民間還流傳一則浪漫的說法: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澤國,一對白鷺長年相守。村民因此以「烏」與「白」相對的意象,為小鎮取名。真假已不可考,卻正好為這片水鄉添了幾分詩意。

而我們下榻的枕水酒店,位於東柵與西柵之間,隔窗就是河道。推開窗,一層薄霧輕籠,偶有小船悠悠滑過,時間像被慢慢稀釋。

白天的烏鎮,透著一股清朗。陽光透過梧桐葉,灑落青石板路,河面映著白牆灰瓦的倒影,店鋪裡傳出淡淡茶香與藍染布料的草本氣息。沿著巷弄,我們遇見一間刺繡扇子的小作坊。繡娘低頭細工,針線在扇面上翻飛,牡丹、竹葉在絲綢上悄然綻放。那一刻,江南的風彷彿被縫進扇面。

入夜後,烏鎮又是另一幅景象。紅燈籠次第亮起,古橋倒影與水中波光交織成一幅動人的水墨。岸邊偶有絲竹聲響,古鎮似乎在夜色中輕輕呼吸。

隔天我特地早起去搭搖櫓船。船夫一撐一蕩,將木槳劃開水面,漣漪一圈圈向外散開。微風挾著淡淡桂花香,陽光從霧氣縫隙中灑下,河道彷彿鋪了一層金粉。那份靜謐,像是一首無聲的晨曲。

從上海會場的熱烈,到烏鎮的緩慢,不過短短數小時,卻像跨越了一個時代。這一趟旅程,既是學術會議後的調息,也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散步。

2025年9月4日至7日,APAGE 年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對我來說,這幾天真的充滿了喜悅與感動。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年輕醫師們再次相聚,一起分享最新的學術與技術進展,內心有說不出的感謝與驕傲。在年會正式開始前的9月3日...
26/09/2025

2025年9月4日至7日,APAGE 年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對我來說,這幾天真的充滿了喜悅與感動。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年輕醫師們再次相聚,一起分享最新的學術與技術進展,內心有說不出的感謝與驕傲。

在年會正式開始前的9月3日,我們先舉辦了一場線上手術直播,線上參加人數竟然超過三千人!這麼多同道線上共襄盛舉,為今年的大會拉開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序幕!而9月4日更是一口氣安排了六場學術workshop,包含單孔/自然孔道、宮腔鏡、子宮內異/肌腺症、微波消融、聚焦超音波消融以及骨盆重建手術的workshop,每一場都座無虛席,真是讓人覺得一切努力和辛苦都很值得。

這次會議能夠這麼成功,我要特別感謝上海第一婦嬰醫院的孫静教授。雖然大陸辦會的規定嚴謹、處處都有不少程序與限制,但孫教授毫不退縮,奮不顧身地替我們打理與安排,從最初的籌備到會議的每一個細節,她都傾注心力。不僅讓會場呈現出宏偉壯觀的氣勢,更細心照顧每一位特邀專家以及嘉賓,讓大家都能無後顧之憂地專注於學術交流。同時我也要謝謝我們APAGE秘書處的秘書們,他們這段時間真的是全心全力,無論是前期的籌備還是現場的支援,每一個細節都靠他們的辛苦堆疊出來,才能讓這場大會如此圓滿。

身為APAGE的創辦人兼董事長,我對今年董事會會議的順利舉行也特別欣慰。各國董事齊聚一堂,深入討論學會的未來活動、期刊、學術交流等重要事項。我們也很高興且恭喜泰國獲得2029年APAGE年會的主辦權! 泰國TSGE醫學會的同仁也當場承諾一定會用最大的努力呈現一場精彩的年會,讓大家充滿期待。更令人驕傲的是,APAGE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持續擴大。今年不但有俄羅斯和尼泊爾的醫學會前來洽談合作,未來我們也會與澳洲AGES展開合作。能看到APAGE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國際舞台,我心中充滿感動,也深深覺得這一切都來自大家共同的努力與支持。

在最後一天的閉幕,我們也邀請到2026年年會的主辦方——印尼峇里島的團隊上台宣傳。峇里島的夥伴們一登場,熱情洋溢的氣氛立刻感染全場,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說明年一定要到峇里島共襄盛舉,現場真的充滿歡笑和期待。

回首這幾天,滿心都是感謝:感謝每一位參與者的熱情,感謝每一位幕後夥伴的辛勞,更要感謝孙静教授和APAGE秘書處團隊的全心投入。因為有大家的付出,2025 Shanghai APAGE Annual Congress讓世界看見亞太婦科微創的力量。這也是APAGE一直以來的使命與初心—「讓全世界的婦女都能免於婦科疾病的困擾,擁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我相信,APAGE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燦爛。期待和大家一起繼續前行,讓婦科微創治療的專業在亞太、甚至全世界,開創更多的可能。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長庚醫院 #長庚婦產部李奇龍教授 #微創治療 #腹腔鏡 #婦產科 #婦產科醫師

前些日子,我參與一位末期癌症病人的安寧治療。她是一位堅強又配合的病人,遺憾的是,因早期未及時就醫,病情已進展至第四期。儘管醫療團隊全力以赴,最終仍只能轉為緩和照護與陪伴。然而,在生命最後的片段裡,她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悲憤不平。她的丈夫始終...
13/08/2025

前些日子,我參與一位末期癌症病人的安寧治療。她是一位堅強又配合的病人,遺憾的是,因早期未及時就醫,病情已進展至第四期。儘管醫療團隊全力以赴,最終仍只能轉為緩和照護與陪伴。

然而,在生命最後的片段裡,她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悲憤不平。她的丈夫始終守在身邊,默默支持,相濡以沫。他們以平靜與深情迎接人生的盡頭。這個畫面深深觸動我心——在人生的不完美之中,我看見了真正的完美:在片段中的理解與陪伴,在短暫中的永恆與深情。

我們常說自己「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唸書、進修、陪伴家人或做想做的事。但事實是,時間從不是整塊交到我們手中,而是由一秒一秒、一分一分所堆積而成。秒成分,分成時,時成天,天成月,月成年,年年相加,構成我們的人生。你今天的樣子,就是被你「忽略」或「善用」的片段時間所形塑出來的結果。 有些人把「原生家庭不完整」當成人生不順的藉口,有些人怨嘆社會不公平。但試問——這世上哪一個家庭沒有病痛、紛爭或缺憾?哪一個社會完全沒有不公、沒有陰影?世界本就不完美,但正因為如此,選擇如何面對、處理、放下,才真正形塑了我們的人格與命運。

時間的重量,不在長短,而在如何使用。我們無法阻止時間流逝,卻可以決定怎麼去用。那些被你忽略的片段時間,其實正是人生最有潛力的空間。人生不一定需要壯闊的長遠計畫,有時,一段段被珍惜的片段,更能展現一個人的恆心、愛與目標。

珍惜每一刻,不要等到「哪天有空」,因為那天也許永遠不會來。不要等到一切完美,因為人生從來不完美。此刻起,珍惜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因為那些片段,不只是時間——它們就是你生命的總和。

 #李醫師報你知  #紀錄月經  #月經不順 李醫師我每天在診間最常問病患的一個問題就是「妳上次月經是什麼時候來的呀?」但我很常看到病人一臉茫然地看著我,然後苦笑著說:「呃……好像是上個月……但不太確定。」😅其實這真的很常見,很多女生平常沒...
30/07/2025

#李醫師報你知 #紀錄月經 #月經不順

李醫師我每天在診間最常問病患的一個問題就是「妳上次月經是什麼時候來的呀?」但我很常看到病人一臉茫然地看著我,然後苦笑著說:「呃……好像是上個月……但不太確定。」😅

其實這真的很常見,很多女生平常沒有特別記錄月經週期,等到需要看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記不得,結果就是我們只能在診間花更多時間靠回憶和猜測拼湊出身體的狀況。

那到底記錄月經有什麼好處呢?🤔

🌼 了解自己的身體
每個人的月經週期不一樣,有人28天很準時,有人30幾天一次。透過紀錄,你會知道自己大概幾天一次、來幾天、量多還是少,這些資訊超級重要,久了還會發現身體的一些小規律唷!

🌸 提前預測,不再手忙腳亂
記得以前有次旅遊時,月經突然報到,整個行程大亂?😭 如果有記錄,就可以提前預測下一次月經,無論是旅遊、運動賽事、婚禮還是重要約會,都不會被突襲啦!

🌺 更早察覺身體發出的訊號、看診時不再答不出來!
只要妳願意花幾秒鐘記下每次月經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這些資訊就能幫助我們醫師更快、更準確地判斷週期是否規律、有沒有出血異常,甚至及早發現像是子宮肌瘤、多囊卵巢等問題!像是經期變短、變長、血量忽多忽少,甚至是痛經變嚴重,這些都可能是身體在說「我有點不舒服喔」,許多腫瘤甚至卵巢癌就是與月經的多寡或頻率來預告的。

其實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免費又好用的 月經紀錄APP,幫妳輕鬆掌握週期、還能記心情、記痛感、記各種小細節。尤其如果有使用IPhone的人更吃香!手機內建就有紀錄月經週期的APP「健康」,不用額外下載。

🌟 小提醒一下:
看診時只要能告訴醫師「月經第一天(就是週期開始日)」跟「最後一天(乾淨那天)」,就能提供很多寶貴資訊喔!

照顧自己,從「知道自己」開始。
而月經紀錄,就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起點 💕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長庚醫院 #長庚婦產部李奇龍教授 #微創治療 #腹腔鏡 #婦產科 #婦產科醫師

 #李醫師報你知  #衛生棉的由來 衛生棉是全球女性不可或缺的物品,從月經初潮一路相伴到更年期,就像一位默默守護的好朋友,讓我們可以自在奔跑、無懼生活中的任何挑戰。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踏上時光之旅,細數這位女性的英雄「衛生棉」如何從古老的草木...
16/07/2025

#李醫師報你知 #衛生棉的由來

衛生棉是全球女性不可或缺的物品,從月經初潮一路相伴到更年期,就像一位默默守護的好朋友,讓我們可以自在奔跑、無懼生活中的任何挑戰。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踏上時光之旅,細數這位女性的英雄「衛生棉」如何從古老的草木布料,蛻變為現代的高科技舒適體驗!

回到幾千年前的古埃及,在還沒有「衛生棉」這種概念的時代,女性們會把當地特有的紙草(papyrus)編織成墊片或是折成小方塊直接使用。跨到古希臘與古羅馬,有些女性選擇柔軟的羊毛,有些則是傾向輕薄的亞麻布,甚至有人直接將海綿放入陰道,祈禱不會「打滑」漏出,十分有創意。

到了歐洲中世紀,有些女性乾脆放棄所有吸收用品,只穿長裙搭配草藥熏香,或者將布重複洗滌使用。這雖然讓她們成了古代環保先驅,但生活方便度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在古老的中國,女性們也會將布料、稻草、木棉或棕櫚纖維巧妙拼接成臨時棉墊,邊走邊提心吊膽,深怕棉墊一個晃動就走光。在那個醫療資源稀缺的年代,你能想像她們的煎熬嗎?

一直到十九世紀,縫製布製棉墊才成為了第一波「半商業化」的女性衛生棉。女性們開始把棉花、羊毛和亞麻紡成布墊,綁在腰帶或內褲上,既省錢又可重複清洗。直到大約在1888年,美國第一批衛生棉墊品牌「Lister’s Towels」登場。但因為當時社會依舊保守,談論月經十分忌諱,導致當時的銷售慘淡、凡人問津。

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初,Kimberly-Clark公司靈機一動,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用於醫療的Cellucotton(醫療棉布)改良後推出Kotex品牌,讓更多女性體驗到一次性棉墊的便利。不過那時的衛生棉還需要用「月經帶」將其綁緊,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滑落。即便如此拋棄式設計無疑是從原始布墊邁向便利的一大步。只是當時的女性在購買的時候必須偷偷摸摸的,因為在那個年代公開談論生理期仍被視為羞恥的一件事。

直到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一場小革命徹底改變了社會對衛生棉的印象,黏貼式底膜出現了!過去的月經帶像綁手綁腳工具,如今只要棉墊底部有膠,就能直接貼在內褲上,輕鬆又安全。1970年代,品牌如Always、Stayfree等紛紛崛起,開始有夜用、日用、護墊等各式各樣的選擇,吸收力、厚度、形狀都更符合女性需求。記得當年女性們拿到第一片黏膠棉墊的驚呼:「哇,這麼薄還能不漏!」瞬間成為人人討論的熱門話題。

而進入1990年代以後,技術更是突飛猛進。一整片超薄卻搭載高分子吸收層、防漏設計的衛生棉墊問世,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剪裁,讓穿戴者幾乎「無感」,連活動也毫無負擔。包裝也從單調的塑膠袋升級成絢麗的印刷紙盒,隱私度更高,配色更俏皮。隨著環保議題的發熱,越來越多女性開始選擇月亮杯、月經褲等環保替代品,還有人追求有機棉、無香料、無漂白的天然純淨款,盼望把生理期過成一種更貼近自然的體驗。

雖然現今的衛生棉已經十分廣用,但在許多開發中的國家,依然還有不少女性只能用乾淨不到位的布料、沙子或報紙代替,衛生風險高到讓人難以想像。所幸國際組織如UNICEF、Days for Girls等積極推動月經教育與衛生產品供應,希望藉此改善這些女性的生活品質。即使如此,「月經貧窮(menstrual poverty)」依舊是全球性議題,需要更多人關注並伸出援手,讓每位女性都能尊嚴地面對生理期。

回顧這段歷程,衛生棉的演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映照出材料與技術的進步,更反映了社會對女性身體需求的態度轉變。從古代的紙草、羊毛到現代的高分子吸收體,從避而不談到勇於公開討論,每一次改變都成為女性更舒適、更自信走過生理期的里程碑。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長庚醫院 #長庚婦產部李奇龍教授 #微創治療 #腹腔鏡 #婦產科 #婦產科醫師

 #李醫師小故事  #台灣捷運 在捷運車廂裡,我看見了一幕震撼我內心的小事。有一位長者,看起來年事已高,感覺身體不太靈活,不小心將口袋裡的零錢灑落在捷運車廂內。一枚一枚的硬幣在車廂的地板上滾動,甚至還滑到了前排座椅的底下。那瞬間長者的眼神感...
27/06/2025

#李醫師小故事 #台灣捷運

在捷運車廂裡,我看見了一幕震撼我內心的小事。

有一位長者,看起來年事已高,感覺身體不太靈活,不小心將口袋裡的零錢灑落在捷運車廂內。一枚一枚的硬幣在車廂的地板上滾動,甚至還滑到了前排座椅的底下。那瞬間長者的眼神感覺有些茫然無助,一動也不動。也許是尷尬,也許是不知該怎麼辦。

此時一位年輕的乘客毫不猶豫地蹲下身來,甚至整個人幾乎趴到座位下方,將這位長者零錢一一找回,再歸還到長者手中。那位長者露出了微微驚訝而溫暖的笑容,似乎感到既意外又感激。主動為他人「鑽到椅子底下」這件事,已超越了日常的互助,是一種難得的心念與教養,一種「願為人勞」的精神。

幾天後,沒想到類似的情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當我搭車時,拉開零錢包後忘了拉緊拉鍊,兩枚硬幣不小心滑了出來,滾得遠遠的。我先撿起較近的一枚,正準備走去找另一顆時,一位看來像是大學生的女孩已俐落地彎腰撿起硬幣,笑著遞給我。那一瞬間,我不只是拿回了一枚硬幣,我更感受到一種熟悉的、溫柔的、幾近無聲的力量。
不是偶然。不是巧合。這兩次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這座島嶼,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在看似平凡的教育與文化熏陶中,已孕育出一種潛移默化的人文素養。

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不去傷害他人的底線倫理。然而,在這些年輕人身上,我看到的是更高一層的倫理實踐:「己所欲,願施於人」。
他們或許這樣想:「若有一天,是我老了、手腳不靈便,也希望有人願意俯下身幫我拾起散落的尊嚴。」「若有一天,是我不小心遺落了什麼,也希望有人不嫌麻煩伸手一援。」這就是教育的力量。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分數、升學、技能;而是當沒有人盯著你打分數時,你依然願意做正確而美好的事。它不是一朝一夕的教條灌輸,而是多年家庭、學校與社會一點一滴的影響,默默地植入心中,變成一種直覺與本能。

我們教孩子什麼是「仁」,或許不用繁複的文字,只需要在捷運上、在街頭巷尾,一次次親身示範與見證:你願意彎下身,不是因為你應該,而是因為你想要成為那樣的人。原來,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正在默默地傳遞著一種文明的深度與文化的厚度。而我有幸,在這樣的社會風景中,親身見證並被感動。

我們不只撿起了地上的零錢,也拾起了一份願意為人著想的心,一種共同成就的美好社會理想。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長庚醫院 #長庚婦產部李奇龍教授 #微創治療 #腹腔鏡 #婦產科 #婦產科醫師

Address

復興街5號 林口長庚醫院
Guishan District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Dr.ChyiLong Le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亞太微無創李奇龍醫師 Dr.ChyiLong Le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