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25
上週藥局的晚上,雨聲輕敲著大地。
一位司機大哥走進藥局,穿著褪色的反光背心,手上還殘留著淡淡的菸味,半身都被雨打濕了。
「藥師,我又來拿藥啦。」
他笑著說,聲音有點沙啞。
藥師看他的領藥紀錄,比應該的時間晚了將近兩週。
藥師問:「最近有照時間吃藥嗎?」
他避開眼神,低聲說:「有啦……有時候趕貨,就沒吃。」
原來最近接了更多長途貨運,
凌晨出車、深夜回家,連吃飯都不一定有時間。
「醫生叫我休息,我也知道。你說的我都明白啦。」
他頓了頓,語氣卻變得柔和,
「只是……小孩還小,才高中!很厲害喔,有考上國立的唷!」
那一刻,我聽見他語氣裡混著嘆息與驕傲。
為了家,他讓自己不停下來。
我打開他的血壓紀錄,數字不太理想,
雲端藥歷上滿是紅字。
「大哥,血壓血糖藥不是想吃才吃,
中斷的話,血壓血糖會忽高忽低,就像卡車走在爛路上,一不小心就翻車。」
他苦笑著說:「我知道啦,但吃了藥有時會頭暈,開車不安全。」
那句話,讓我靜默。
他不是不配合,而是在現實裡努力求平衡。
我想了想,提議:「那我們換個方式,好嗎?」
「我幫你準備一個小藥盒,放在車上提醒自己吃」
「除了藥,別忘了也要吃飯啊」
他抬頭看著我,眼神有點濕——不知是雨水還是別的什麼。
今晚,他又走進藥局,臉上多了久違的笑容。
上次我女兒在我車上貼了一張紙條,你看——」
那張皺皺的便利貼上寫著:
「爸爸,開慢一點,藥要記得吃,我在家等你。」
他小心地收回那張紙條,
像收進了一整個家的重量。
這個故事在我腦海裡迴盪了很久。
有時候,「不配合治療」的背後,藏著生活的艱難。
藥師能做的,不只是提醒病人吃藥,
更是理解他們為什麼難以做到,
並幫助他們找到能「真正做到」的方法。
照顧健康,從來不是命令,
而是一段同行。
因為有些人,之所以撐著不倒,
是為了家,
也是為了那一句——「我在家等你。」
💊為保障個案隱私,
以上故事內容經適度改編。
#慢性病用藥 #家 #全民健康保險提升用藥品質之藥事照護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