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9/2025
#假新聞
#媒體識讀
這是一段寫得非常生動、充滿細節且極具感染力的文字,但也正因如此,它包含了許多假訊息的典型特徵。要證明其為假,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查證與分析:
證明為假的步驟與方法
1. 查核核心事實:100億美元的捐款是否存在?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一筆高達100億美元的個人捐款,尤其是在俄烏戰爭這樣的全球焦點事件上,絕對會是國際頭條新聞。
行動步驟:
1. 搜尋權威新聞媒體:使用Google等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如「Bill Gates $10 billion Ukraine」、「比爾蓋茲 捐款 烏克蘭 100億」。
2. 檢視搜尋結果:你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家國際知名通訊社(如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主流媒體(如BBC、CNN、紐約時報、衛報)或財經媒體(如華爾街日報、彭博社)報導過這件事。如此巨大的新聞,不可能被所有主流媒體錯過。
3. 結論:缺乏任何可靠的新聞來源證實,是證明其為假的最有力證據。
2. 檢視消息來源:誰發布了這個消息?
行動步驟:
1. 檢查比爾蓋茲本人和其基金會的官方管道:
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官方網站:任何重大捐款或計劃,尤其是百億美元級別的,一定會在官網的「新聞發布」(Press Releases) 或「我們的故事」(Our Stories) 欄目中發布。官網上完全沒有這個消息。
比爾蓋茲的個人社群媒體:查看他的官方Twitter (X) 帳號()或他的部落格「蓋茲筆記」(GatesNotes)。他經常在這些平台上分享他的想法和基金會的工作,但從未提及這筆捐款。
2. 結論:官方消息管道的沉默,幾乎可以100%確定這則消息是捏造的。基金會不可能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承諾後,不在自己的官方平台發布。
3. 分析敘事手法與「危險信號」(Red Flags)
這段文字的寫作風格本身就充滿了假訊息的特徵,它更像一篇小說或劇本,而非新聞報導。
充滿情緒化和戲劇性的語言:
「低調開線上記者會,沒請媒體,只開了個Zoom」、「把消息扔出來」:這不符合大型基金會宣布重大事項的正常流程。
「很乾脆」、「一句話懟回去」、「直接點名普亭」:這些描述旨在塑造一個果斷、硬漢的英雄形象,而非客觀報導。
「被28日那晚俄羅斯的飛彈給氣到」:將動機歸因於個人情緒,非常戲劇化,但缺乏證據。
無法驗證的直接引述:
「烏克蘭人得活下去...不能讓普亭把他們的燈全滅了。」
「要是普亭繼續炸,我們就繼續加錢,看誰先沒彈藥。」
這些引述非常「金句化」,聽起來很棒,但在任何正式的採訪或聲明中都找不到。搜尋這些引述的英文原文也找不到任何結果。
包含名人配角來增加可信度:
提到了巴菲特和川普,讓故事顯得更加真實和全面。然而,關於川普的反應(先罵俄羅斯,再嘀咕蓋茲)同樣在任何可靠新聞來源中都找不到。
4. 驗證文中的次要細節
即使核心事件是假的,編造者也常常會混入一些看似真實的細節來增加迷惑性。
事件時間點:「28日深夜...29日一早」:雖然俄軍確實頻繁空襲基輔,但文中提到的「歐盟代表處和英國文化協會大樓都被震裂了」、「基輔兒童醫院也塌了一半」這些具體細節,如果在特定日期(如某年5月28日)發生,必然會有大量現場照片和國際新聞報導。快速查證會發現,沒有與文中描述完全吻合的重大事件報導。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電話:這類高層級的互動通常會有官方紀錄或事後的新聞稿。搜尋「Ursula von der Leyen Bill Gates phone call Ukraine」不會找到相關的報導。
總結:如何向他人證明這是假訊息
如果你要向朋友或家人解釋這則消息是假的,可以這樣說:
1. 先肯定感受:「這故事寫得真的很打動人,感覺比爾蓋茲非常正義。」
2. 提出核心疑點:「不過,一筆100億美元的捐款是天大的新聞,比很多國家一年的預算還多。我查證了所有國際主流媒體,像是路透社、BBC、CNN,沒有一家報導。這很不尋常。」
3. 指向官方來源:「我也去看了比爾蓋茲基金會的官網和他的個人推特,他們完全沒有提到這件事。這麼大的決定,他們自己不可能不宣布。」
4. 點出寫作手法:「而且你看這篇文章的寫法,充滿了『氣到』、『懟回去』這種很情緒化的詞,還有那些像電影台詞一樣的對話,這比較像小說或網路故事,而不是嚴謹的新聞。」
5. 提供正確資訊:可以補充說明比爾蓋茲基金會實際上為烏克蘭做了什麼。根據基金會官網和可靠報導,他們確實為烏克蘭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主要集中在衛生醫療和支持難民,但金額與100億美元相差甚遠,且方式也與文中所述不同。
透過以上「查核心事實 → 查官方來源 → 分析寫作風格 → 驗證細節」的流程,就可以非常有力地證明這是一則精心編造的假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