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境 • 芳療 • 香氣空間

雪域之境 • 芳療 • 香氣空間 【關於我】
欽兒-NAHA/INHA 國際雙證認證芳療師
熱愛天然植物精油&西藏文化、宗教哲學,喜歡他們帶給人平靜且勇敢的能量。

在學習佛法10年後,開始學習德國海靈格家族排列系統
發現個人的命運,脫離不了家族的命運
在此分享芳療、佛法、家排帶給我的生命智慧

✨ 平安.好運.好能量|七月限定靈性補給必Buy🎁 中元回饋祭|滿額再送平安小禮花蓮老字號中藥行-仁和堂- 除障香包 【 雪域之境。淨化避邪能量系列 】五大神聖淨化植物。打造強大防護氣場🔸 喜瑪拉雅雪松|穩定心神,清理空間能量  🔸 杜松漿...
04/09/2025

✨ 平安.好運.好能量|七月限定靈性補給必Buy

🎁 中元回饋祭|滿額再送平安小禮
花蓮老字號中藥行-仁和堂- 除障香包

【 雪域之境。淨化避邪能量系列 】
五大神聖淨化植物。打造強大防護氣場

🔸 喜瑪拉雅雪松|穩定心神,清理空間能量
🔸 杜松漿果|強效隔離,清除干擾氣場
🔸 秘魯聖木|古老避邪聖物,驅散負能量
🔸 廣藿香|驅穢提正氣,身心清明
🔸 岩蘭草|穩固根基,強化個人防護結界

🌙 中元淨化守護組合|貼身攜帶安心滿滿
➡ 點我搶購|https://is.gd/eJNpsg

#與植物能量和諧共振

#雪域之境芳療香氣空間
#淨化避邪精油 #淨化避邪噴霧 #避邪植物
#農曆七月必備 #中元節

消失事物會消失嗎?或者它只是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它會減少嗎?或者它會因融入其原本歸屬的更大的主體,反而增加了?里爾克曾在關於奧費斯(Orpheus,希臘神話中的神祇,以擅長音樂聞名)的詩句中說:啊,他如何必須消失,你們該瞭解! 而他自己也擔憂...
02/09/2025

消失

事物會消失嗎?或者它只是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它會減少嗎?或者它會因融入其原本歸屬的更大的主體,反而增加了?里爾克曾在關於奧費斯(Orpheus,希臘神話中的神祇,以擅長音樂聞名)的詩句中說:

啊,他如何必須消失,你們該瞭解!
而他自己也擔憂他的消失。
當他的話語已凌駕此生,而超越,
他已在彼方,你們無法跟蹤。
絃琴的格子並不妨礙他的手指。
當他跨過,他還需順從。

(*註:摘自里爾克詩集,李逵賢譯)

什麼事情傾向消散而非消失?短暫的事物會消散,例如不安、指責、悔恨;希望和期待也會消散。

完成了工作與使命的事物則會消失,例如一條路到了盡頭就會消失;它被目標所吸收了。相反的,如果在途中向後回顧,那麼目標就消失不見了。
當這些事物完成任務消失時,它為下一個事物讓出空間;舊的在新的之前消失,而開始也在結束之前消失。

然而舊有的事物真的消失了嗎?他們真的從我們內在離開了嗎?從過去經驗發現,它還在,但同時它也因為有益的原因而被留在過去。消失的事物雖然移出了我們的視界,但唯有我們願意時它才能真正離開。念念不忘或悔恨會將我們從當下此刻拉開,它們為了已消失的事物而離開當下。

但若我們讓過去留在過去,而 #給現在一個位置,我們不需回顧過去,就能讓過去在當下得到圓滿;沒有悔恨,沒有傷痛,讓過去成為往事, #只有現在才是答案。

摘自海寧格著作 - 再見耶穌
#家族排列系統
#讓過去留在過去
#給現在一個位置

費心竭力「請不要惹麻煩!」,我們跟別人這麼說。少即是多;過多的努力經常會掩蓋掉任務的本質, 而轉移了焦點。努力雖然有其存在的必要與意義,但它是向外的;這些向外的努力,將人們聚在一起,這具有一種統合的特質,例如齊聚慶祝。依此而言,它在創造並推...
31/08/2025

費心竭力

「請不要惹麻煩!」,我們跟別人這麼說。

少即是多;過多的努力經常會掩蓋掉任務的本質, 而轉移了焦點。努力雖然有其存在的必要與意義,但它是向外的;這些向外的努力,將人們聚在一起,這具有一種統合的特質,例如齊聚慶祝。依此而言,它在創造並推進著群體。

但當我們要關注個人事件時 一 例如愛或真心的交流 一 這些外在的努力反而造成阻擋,阻礙了那真正能夠帶我們靠近的力量。 因此我們寧願不再模糊迂迴,而將焦點放在我們內心深處真正關心的事。

我們的內心深處不需要努力與迂迴。如同那內在的洞見,我們內在的經驗,比如與那更大存在的結合、在祂面前的虔誠祈禱、以及我們臣服於生或死這生命型態的轉變,這些經驗都不需要努力與迂迴。在內心深處,所有的事情都是簡單的,無比的簡單,就以其所是的樣子呈現,也在其完滿之際允許它離開。

內心深處會躲避任何的努力,因為她是純淨的,除了純粹的連結之外一無所有,她存在於靈性之中。

因此我們的內心深處與靈性中虔誠的連結同在。她單純地保持著在那,不會移動。她是如何到那的?她在一切開始之前就到那了嗎?她在那裡,在萬物之中嗎?她在那裡如何呢?她在那是合一的,在靈性中合一,在圓滿中合一,融於那無窮盡的「一」,不帶意圖的合一,不需努力的合一。

摘自海寧格著作 - 再見耶穌
#家族排列系統
#純粹的連結
#合一 #圓滿

恐懼「恐懼」總是附帶著某個心念印象,主要是一種對未來的恐懼,害怕未來會發生某些事情。也許是怕某個人將會對我做出某些事,也許是害怕自己過去曾做過的某些事將在未來得到懲罰, 也許是害怕災從天降,就算這一切根本一點根據也沒有。我們也很害怕失去,尤...
26/08/2025

恐懼

「恐懼」總是附帶著某個心念印象,主要是一種對未來的恐懼,害怕未來會發生某些事情。也許是怕某個人將會對我做出某些事,也許是害怕自己過去曾做過的某些事將在未來得到懲罰, 也許是害怕災從天降,就算這一切根本一點根據也沒有。

我們也很害怕失去,尤其是失去安全感,以及深愛的人。

由於恐懼始終放眼於未來,因此我們根本無法面對它,因為到目前為止它只存於我們的想像。不過基於這些想像,我們就已經開始動身準備了: 為老年做準備、保衛房子以防止竊盜、以防萬一買保險,我們採取各式各樣的安全防範措施。不過這所有的防範措施只餵養了恐懼,無法將之驅除。

要銘記在心的是: 堡壘吸引敵人,沒有堡壘的地方敵人不會現身。

「恐懼」不只是顫抖,它還殷殷期盼,哪天恐懼的事情成真,人就會鬆了一口氣:總算可以(也必須)做點甚麼事。奇怪的是,恐懼失去了未來,或許就結束了。

解恐懼之毒靠的是「信心」: #生命對我們是立意良善的;如我們對別人好心好意,他們也會傾向善意回應。

和恐懼一樣,「信心」也是某種心念印象,並有其影響力, 只不過是不同的影響力。於是乎我們可以從中挑選某個心念印象,與之相合一致,看是要「引起恐懼」的心念印象還是「信心」的心念印象,「充滿懷疑」的心念印象還是「充滿希望」的 心念印象。

我們最主要應該怕些甚麼呢? #最應該怕的就是恐懼的心念印象。甚麼能夠克服?「信心和愛」的心念印象能夠克服,以下這句話能驅散恐懼建立信心:「 我像你,你像我,我愛你如己,你的愛在我這裡會很安全,歡迎。」

想的話,當然可以懷疑這個心念印象,不過那會產生另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心念印象:「懷疑」,而這個心念印象依舊渴望成真。 如何克服「懷疑」的心念印象呢?答案是:愛和信心。

摘自海寧格著作 - 再見耶穌
#家族排列系統

比較比較,就是用我們一己之標準去評價事物,某些事物在我們看來,比其他事物更美更好。簡單的說,就是:我喜歡”這個” 多於”那個”;這時”那個”就被我否定了。但或許,那另一件事物其實隱藏著一種特殊的美,我卻視而不見,而當我將它和其他事物比較,從...
19/08/2025

比較

比較,就是用我們一己之標準去評價事物,某些事物在我們看來,比其他事物更美更好。簡單的說,就是:我喜歡”這個” 多於”那個”;這時”那個”就被我否定了。但或許,那另一件事物其實隱藏著一種特殊的美,我卻視而不見,而當我將它和其他事物比較,從而鄙棄它或拒絕它時,我就更無法看到它的美好。這種作法,讓我把自己變得貧窮,尤其是當我將我所擁有的東西,拿去和我所沒有的東西相比較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此一來,我就把我的愛,從我此刻所擁有的事物中抽離了;我拒絕了我所擁有的這些,因為我將它們和我所沒有的事物相比較。因此 我變得加倍貧窮,既失去了我所擁有的,也不曾擁有那些不屬我的事物。

然而,相對於那些我沒有的,我所擁有的經常是個獨特的挑戰,我在其中茁壯成長,而所得到的收穫,經常更甚於假若我得到了曾渴求的事物所能帶給我的。

我在哪裡擁有較大的自由呢?在我所擁有的一切?或只在那些我為了要拿來比較而擁有的事物裡?我在哪裡可以獲得更多,又在哪裡可以較容易的得到?

我們依然有時會失去所擁有的,例如一段關係。我們必須將之留在過往,轉而尋找新的目標—但不去比較一舊的關係就是已經結束了。若能不將兩者相較,前段關係就能夠伴隨著我, 在屬於它的位置,支持著我的新關係。

我們時常比較著不同的人與不同的地方,這種工作與那種工作,幸福或悲傷,得到或失去,而因著這種比較,我們經常兩者皆失。

我們要如何避免這種限制性的比較呢?我們對”這個”和” 那個”,對它們過去、現在、和未來裡如實的狀態,說:「是的」。當我們能接受其如實,我們就全然的經驗了我們自己。我們體驗到自己的獨特,一如其他所有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物。

摘自海寧格著作 - 再見耶穌

#家族排列系統
#接受一切如其所是

活著我們知道自己活著。可是我們真的活著嗎?活著就是現在,只有現在。過去是已逝的生活,而未來還算不上活著。一切的生活就是現在,只有現在我們感覺活著,只有現在是活生生的,全然活著。內在的旅途上,我們和生活同行,如同我們現在活著的樣子。我們放下所...
13/08/2025

活著

我們知道自己活著。可是我們真的活著嗎?活著就是現在,只有現在。過去是已逝的生活,而未來還算不上活著。一切的生活就是現在,只有現在我們感覺活著,只有現在是活生生的,全然活著。

內在的旅途上,我們和生活同行,如同我們現在活著的樣子。我們放下所有不屬於現在的一切,我們放下過去的種種,也放下還未到來的一切。於是,內在的旅途上,我們發現了全然的生活,因爲只有當下才是全然的。

只有現在,生活才得以豐盈;只有現在,生活才能夠深刻;只有現在,生活才得以觸及它的內涵,並邁向超越。

超越我們生活的是什麼?是「觀照」,觀照著我們把生活全部交付出去,並在其中感到最終的平靜。怎麼做?當下,只有當下。

在「觀照」之中,我們全然地活著,別無所求;除了當下的一切,別無所求。我們照見難以言喻的奧秘,在那之中體會純粹的生活,就只是生活。在觀照裡,我們明白生活就是在此時此地,凝聚在所有的運作裡,豐盛盈滿。

那麼,我怎麼活?活在當下,全然在此。

當下我與他人同在,當下我也與他人一同活著。怎麼做?全然,當下全然。我全然地在愛裡頭,與他人全然同在。

海靈格著作-內在之旅 p132-133

#家族排列
#活在當下

永恆當時間往前推進時,我們也被它推動著,隨之前進,時間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著移動。但時間就像海洋一樣,在海面上,海浪不斷拍打移動著,但深海底的水,是安靜而休止的。會移動的,只是淺層的事物,因為在很深的層次,有些亙久的事物,是超越時間的。所以當...
08/08/2025

永恆

當時間往前推進時,我們也被它推動著,隨之前進,時間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著移動。

但時間就像海洋一樣,在海面上,海浪不斷拍打移動著,但深海底的水,是安靜而休止的。會移動的,只是淺層的事物,因為在很深的層次,有些亙久的事物,是超越時間的。

所以當時間向前推進時,我們可以讓自己退入這深層永恆的存在,在這個永恆而靜止的存在中休息,我們也得以平靜。即使在表面日常的生活層面,時間雖不斷前進,但它卻永遠不會耗盡。

每一個最本質的事物,都是沒有時間性的,它之所以沒有時間性,是因為他保持恆定而不變。恆久的愛也是沒有時間性的; 我們的命運也是沒有時間性的,因為它一開始就已經被設定好了;死亡亦然。

那我們要如何與時間同步移動呢?我們跟著它移動,卻也同時在另一個地方,恆久的紮根靜止。時間再也無法擺弄我們如此一來,我們也就得以體驗到,我們自己也是永恆的本質存在,就像深海一般,波濤其上,靜水於下,同時移動並靜止著。

摘自海寧格著作 - 再見耶穌

#家族系統排列

滿足「滿足」就是安於自己所擁有的;不管路途多麼艱辛,我安於之;我安於自己所是的樣子,我安於自己的狀況。「滿足」也意味著,我安於其他人所是的樣子;我安於我的環境;我安於這個世界所是的樣子。不過最重要的是,「滿足」代表著不管生命以甚麼模樣呈現,...
31/07/2025

滿足

「滿足」就是安於自己所擁有的;不管路途多麼艱辛,我安於之;我安於自己所是的樣子,我安於自己的狀況。

「滿足」也意味著,我安於其他人所是的樣子;我安於我的環境;我安於這個世界所是的樣子。

不過最重要的是,「滿足」代表著不管生命以甚麼模樣呈現,我安住其中;不管生命向我要求甚麼,我安住其中;不管生命帶給我甚麼,我安於之。

這樣的「滿足」使我靜下來,在自己身上靜下來,在萬事萬物原本的樣貌前靜下來,於是能處在自身的力量內,在面對所有的事物時,擁有足夠的力量安住。

我需要的不多,我很滿足,我還需要甚麼呢?我甚麼都有了,只需要看向它們,在它們之內深感欣喜即可。我還想要甚麼呢?

對別人幾乎沒有期望,只剩下日常交流以及平凡的幸福所需的少少期望,我是如此滿足。因此,別人和我同在時覺得安全, 對他們自己的幸福感到安全,對他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安全因為我很滿足,我不需要和任何人吵架,就我而言,其他人可以保有原有的東西,也可以保持原本的樣子。

到頭來,「滿足」到底是甚麼意思?我愛著事物原本的樣貌,我愛著「創造」原本的樣貌,我愛著自己原本的樣貌。

這個愛和事物原本樣貌的始源一致和諧,這個愛在神之內平平安安。

摘自海寧格著作 - 再見耶穌

#家族系統排列

[失去,也是一種加持]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到澳洲,住在我的學生史黛西家中。她生命中想要的,幾乎圓滿無缺:有間房子、有輛車子,還有身為銀行經理的理想職業。但她真正渴望的,是一段浪漫的愛情。她是相當虔誠又老道的學佛弟子,知道向上師祈求世俗的事物太...
21/07/2025

[失去,也是一種加持]

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到澳洲,住在我的學生史黛西家中。

她生命中想要的,幾乎圓滿無缺:有間房子、有輛車子,還有身為銀行經理的理想職業。但她真正渴望的,是一段浪漫的愛情。

她是相當虔誠又老道的學佛弟子,知道向上師祈求世俗的事物太過卑微,但在這件事上,她不說又不行,於是便對我傾吐了困境,並請我幫她卜個卦,也替她祈禱。

因此,我說我會幫她念念祈請文。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各位:我不是故意的,由於行程太緊湊了,我就忘了。

那週稍晚,有個名叫尼克(Nick)的荷蘭籍盧安達裔性感壯漢前來聽我開示,結果他們兩人就在一起了。

史黛西的生命突然燦爛而刺激起來。有一天早晨她來見我,頭髮蓬鬆但面色紅潤,熱切地感謝我的幫助。

我跟她說:「這事與我完全無關。」可是她聽不進去。我又如何能辯駁?她真的相信是我把尼克送到她面前。這是「上師的加持」,她說。

史黛西在感謝我的時候,我要辯駁是有理由的。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人,就嗅到麻煩。但是因為她太神魂顛倒了,所以完全視而不見。

果不其然,我一離開澳洲不久,他們倆就分手了。史黛西寫了信給我,懺悔所有她過去累積的惡行。

她很確定失去情人的原因是由於她的惡業,或者是我給她的懲罰。我說我不同意她的看法,可是她不聽。

我想說,如果有任何關聯的話,那麼,從心靈的角度而言,是她的善業導致了尼克離開她。

即使從世俗的角度看,她只需要看看每次在餐廳付帳時,他掏出錢包所花的時間有多長就夠了。

他每次都等到史黛西拿出了錢包,才好不容易拿出他的。而且,如果不小心先拿出來了,通常也只是荷蘭式(go Dutch),各付各的帳!

我很納悶,如果史黛西堅持所有的好事都歸功於上師,為何她看不出來尼克的離去也是一個加持?

~宗薩欽哲仁波切

靜心冥想:決定性的一步     我們在身體與情緒中感受自己如何受到某些死者的牽引,我們感知到在想法與感受裡面有許多抓著我們不放的死者。我們感受到他們將我們牽向他們、進入死亡的拉動。    在這樣的情形裡,我們也感知到另一種移動。這些死者想要...
16/07/2025

靜心冥想:決定性的一步

我們在身體與情緒中感受自己如何受到某些死者的牽引,我們感知到在想法與感受裡面有許多抓著我們不放的死者。我們感受到他們將我們牽向他們、進入死亡的拉動。

在這樣的情形裡,我們也感知到另一種移動。這些死者想要活在我們裡面,而不是死去。他們朝向自身死亡的移動沒有成功,而我們也無法自行從他們那裡解脫出來。

現在就是那決定性的一步。我們向前看、只思考在我們面前的事物,我們活著也只為了前進。我們從自身原有的皮相溜出來、從屬於死者的自身老舊皮相跨出來,並向前走進完全敞開的視野裡。我們移進另一種深度、順著生命的創造性移動不斷前進,而走向這一切--更多的生命、更多的健康、更多的喜悅、更多圓滿的愛。

而現在被我們留在身後的死者們,他們在做什麼呢?他們總算全都閉目安息了。

摘錄自海寧格著作《成功的序位》

🔹以他的形象《聖經·舊約》的第一卷《創世紀》裡提到: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第一個人類亞當。於是,我們能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看見神的形象;這也表示身為一個人類我能在自己身上看見神,並且能和神進行對話,就像和其他人類進行對話一樣,我也期望神能像...
12/07/2025

🔹以他的形象

《聖經·舊約》的第一卷《創世紀》裡提到: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第一個人類亞當。於是,我們能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看見神的形象;這也表示身為一個人類我能在自己身上看見神,並且能和神進行對話,就像和其他人類進行對話一樣,我也期望神能像人類一樣響應我的問題,有著和人類相同的感受。於是,這句聖經話語造成了完全相反的後果,它暗示著人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上帝。 「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這句話的真實意義和字面上的解讀完全相反,事實上,是「人類依照自己的概念創造出上帝」,換句話說:沒有人類,就沒有上帝。

以自己的形象創造出神,這麼做會造成什麼後果?會對我們帶來什麼改變? 這樣做會讓我們把 #自己最神聖的行為以及最凶狠的行為其背後的動機,皆以神的概念來指稱,例如:我們以自己認同的神的名義批評他人、譴責他人,並且希望神會實現我們的願望替神報仇者;神的概念阻礙我們憐憫其他人類兄弟,這種神只是人,引發人類做出無人性的行為。

難道這種神不是代表著「愛」嗎?真正的問題或許是 : 這種神代表哪種愛? 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必須帶著哪種恐懼和顫抖?

如果沒有這種神的存在,我們會比較有人性。

🔹另一種神

如果有另外一種神,他和以自己的形象造「人的神」 ,或說是人類以自己的形象所造出來的神非常不同。

我當然知道我這麼說只是以我自己的概念,創造出另一種神的形象,因此我創造出來的神和別人創造出來的神一樣可疑。如果神是真的,那我們哪還需要想像出他、它或她的形象?我們將真相背後的全能力量假設出一個形象,並將之具象化,這麼做非常傲慢嗎?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想要探索神的多種形象對我們的心靈所帶來的影響,更想了解神的概念對人類相互對待所造成的後果。

在此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 : 因為我們清楚自己根本無法徹底理解神,所以就拋棄所有有關神的形象概念,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就算棄神只是另一種對神的概念,根本沒有辦法消除,之前企圖定義「那不可被定義之事」所帶來的一連串麻煩,就算如此堅持棄神,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呢?

如果我們想要和神,或是和更偉大的次元,或是和生命背後的謎團對話,會獲得什麼呢?我們除了會感覺到自己實在無能為力以外,其他什麼也不會獲得。 但全然地喪失權力、失去主控權,能讓我們找回自己的本質中心,回到人性的核心,感受真正的人性化宗教情懷。

摘自海寧格著作-在愛中昇華

#神的象徵性與投射
#宗教的歸屬感與排他性

靈性的宗教 宗教在人類關係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尤其能凝聚大型團體。這些宗教追隨者創造出一個更大的家庭團體,在團體中人們感到完整的歸屬感,甚至是超越今生的歸屬感。宗教成為人的避風港,讓人感受到希望的曙光,於是人們 比較能忍受人生的種種...
10/07/2025

靈性的宗教

宗教在人類關係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尤其能凝聚大型團體。這些宗教追隨者創造出一個更大的家庭團體,在團體中人們感到完整的歸屬感,甚至是超越今生的歸屬感。宗教成為人的避風港,讓人感受到希望的曙光,於是人們 比較能忍受人生的種種變遷。

由於宗教擁有很高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常以 #十分強烈的手段保衛宗教, #這些手段包括反對其他的宗教。我們在所有大規模衝突中都發現有「歸屬」和「排斥」兩種移動同時在運作,而宗教團體中也有這兩種移動,因為他們訂立明確的 定義,和外人劃清界限,因此宗教小區擁有相當強的限制性。

宗教的根源及其深層的涵義是:人們意會到自己和最高心靈力量的連結,於是接受心靈力量的引導,讓它帶領我們前進。處在心靈移動中的我們十分渴望融合,因為我們了解自己的生命是由心靈移動所賦予的,所以內在也深深地渴望能 調整自己融入心靈的移動,只有處在心靈的移動中我們才真正獲得平安。

神與諸神

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神,每種神都比之前的神或女神更加偉大或更渺小,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性別區分出神的種類。

神各有目的,有自己掌管的領域,也因為自身的特殊任務,而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因此,我們也因著自己的特殊需求,禮拜不同的神。而基督教中神的任務卻被聖人接管,這麼說是因為之前許多不同的神以各種不同的涉入方式助人,而基督教中的聖人也以同樣方式助人,因此說聖人取代了神,或說:神在聖人身上再現。

猶太人和基督教徒視自己的神為世界上唯一的神,他們的神也各有自己的目的,只負責照顧世界的某個小部分,例如:只照顧他所選中的人,或是他的信仰者。除此之外,他還有性別之分,如果他這樣下命令:「除了我,你們不可信奉其他神。」那麼他就是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和其他神一樣低,因為他只是諸神中的一分子,所以會有忌妒的情結。同樣的概念可以用來解釋「真神」信仰,因為他是真神,如此的特別,所以只是眾多神中的一分子。顯現的神也只是諸神之一, 因為他需要某人通靈才能顯現,這是一種具有限制性的顯現方式。

於是,問題就變成是 : 神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答案是:他什麼都沒給。說這種話難道不怕遭天害?為什麼要怕呢?我們不需要害怕別人,只需要怕神就好,為什麼呢?因為只有神才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備受威脅,這也證明了這些神根本不存在。

於是,問題是:諸神之上還有什麼呢?那是我們用神之名來代稱的東西嗎? 我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看不見它,不過當我們放下諸神的概念時, 就能遇見這個不知名的東西。放下諸神的概念能為人類帶來和平,因為人們就是利用不同的信仰以區分人種,也以神之名開戰,所以放下神的概念,尤其能為人類帶來和平。

所有的神充其量也只是某個組織裡所信奉的神,如:社會組織、政治組織、 宗教團體、國家、人種。若能丟棄這些神,我們就能回歸為單一個人,能在平等的層次上和其他的單一個人相會,然後開始能對全人類的交會共同點敞開,那是一個以人性串連起所有人的共同次元,因為我們無法為這樣的共同根源下定義,因此它能串連起所有的人。
摘自海寧格著作-在愛中昇華

#神的象徵性與投射
#歸屬感與排他性

Address

Hualien City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20:00
Tuesday 10:00 - 20:00
Wednesday 10:00 - 20:00
Thursday 10:00 - 20:00
Friday 10:00 - 20:00

Telephone

+88691192919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雪域之境 • 芳療 • 香氣空間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雪域之境 • 芳療 • 香氣空間: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與植物能量和諧共振

2013年中秋在拉薩八廓街藏味十足的民宿窗台看月亮,2015年在嚴寒中的日喀則迎接新年的曙光,2017年初冬跟隨內在的呼喚,踏上佛陀成道之處-印度-菩提伽耶,2019年春天終於抵達心心念念的心家-北印度山城-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 達蘭沙拉。

從此愛上這離天最近的神聖雪域之境。

從年輕時就熱衷於探索身心靈的世界,後來年紀漸長,也經歷了不少人事物的洗鍊,對於宇宙的實相與宗教哲學,更加充滿源源不絕的熱情,幾年前又被植物的能量吸引招喚,一腳踏入精油芳療的世界,這些都能帶給我平靜且勇敢的能量,進而考取了NAHA/INHA國際芳療師證照,如今我想將這股美好的能量,分享傳遞給每個需要的有緣人。願以真誠的態度、專業的知識、溫柔的雙手,療癒每個有緣人的身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