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歡呼的大腸鏡]上週來了兩位,我會永遠記得大腸鏡多困難的病人,其中一位在我奮戰接近一小時後,再度宣告失敗,另一位則是在我內心禱告中,慢慢地抵達終點,還切了三顆超過一公分的息肉。扣除在我總醫師時期剛出道的大腸鏡失敗案例,會讓我宣告在無痛大...](https://img3.findhealthclinics.com/300/117/1291374293001173.jpg)
12/09/2025
[值得歡呼的大腸鏡]
上週來了兩位,我會永遠記得大腸鏡多困難的病人,其中一位在我奮戰接近一小時後,再度宣告失敗,另一位則是在我內心禱告中,慢慢地抵達終點,還切了三顆超過一公分的息肉。
扣除在我總醫師時期剛出道的大腸鏡失敗案例,會讓我宣告在無痛大腸鏡環境下放棄的病人,十隻手指頭數得完,而我一年的大腸鏡病人約莫在1000-1500,十年累積下來,會讓我放棄的這幾個病人,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是誰。
這幾位大腸鏡失敗的病人都有共通點,肚子都曾經出過大事,嚴重腹膜炎後、嚴重的憩室發炎後合併狹窄、曾經腸子動過大刀後、婦產科重大手術後,在做大腸鏡之前,其實我們都會問問看病人有沒有相關肚子的疾病史,如果有,我都會特別的小心謹慎,不求快,只求平安抵達。
病人成功做完後都喜歡問我,為什麼上次不行,這次就成功了?
其實大腸本來就不是一個固定角度或位置的器官,他會隨著你大腸鏡下打空氣、打水、推前、拉後而變化,就跟我們生活一樣,我每天開車上班,今天可能遇到車多壅擠,也可能出現修馬路或者是有事故出現,也許都會從家裡到醫院,不過路程卻不會完全相同,年輕的時候喜歡開快車,總是想挑戰最快做到底的時間,然後就是把自己的手腕弄傷,病人舒適感也不夠;前幾年的時候講求效率,總是一路到底之後才開始找息肉切息肉,路途中看到也是先放著,回頭再來找;這幾年就是求穩和精準,根據不一樣的病人選擇不一樣的內視鏡進去方式,減少過多或過大的內視鏡動作,以最小的過彎角度和大腸張力去做大腸鏡,看到息肉就開切,內視鏡的夥伴們也習慣我看到息肉就先切除的作法,永遠就是先備著器械在旁邊等我,一個早上或下午場內視鏡下來,十幾瓶的息肉檢體是家常便飯。
上週那位病人做到底的時候,全內視鏡室原本屏氣凝神的氣氛,突然就變成歡呼聲,這種成就感真的是太開心,不過做完之後手腕是真心酸痛,緊繃的情緒突然放下來,有種精神被抽乾的感覺,好在後續的病人都算輕鬆寫意,能讓我休息一下,要不然我晚上的門診應該會一直放空。
至於那位沒有做成功的病人呢?
我讓他去做腹部電腦斷層了(上次被病人拒絕),後來發現是憩室太多造成慢性發炎導致的狹窄,回診後平安下莊。
至於多久後這兩個病人還要再追蹤呢? 如果可以,我希望他們都平安健康,許我個一萬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