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2025
《 自律神經如何檢測?原理是什麼? 》
📌心律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自律神經功能的評估工具
我們的心跳可以簡化為心電圖的波(如圖二所示),而上下波幅度最大、最顯眼的波,稱為R波。每一次心跳,都會出現一個R波。理論上,心跳要是規律的,所以每個R波跟R波的距離(R-R interval)都會是一樣。
但心跳並非規律的,呼吸、運動、身體狀況、自律神經波動,都會讓心率變快/變慢,這就導致每個R-R間隔的變化 !
去評估每次心跳(也就是R-R間隔)的變化程度,就是所謂的心律變異度。
------------------------------------------
💡 詳細來說,有三個指數:
1. N-N間隔 (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
全名是N-N間隔的標準差,這裡的N-N指的是R-R,也就是算每次心跳,R-R距離的標準差。
標準差越大,代表跟平均值差得越多,整體變異度越大。
當我們心跳急促,心率變異度會變小(跳越快越容易一致);心跳趨緩,心跳變異度反而會變大(跳越慢,每次間隔更容易看出變化)。
因此,N-N間隔,可以反映心臟功能,越大代表心臟整體跳得緩,不會動不動心跳急促,間接呈現對壓力的反應。
2. 高頻(High Frequency, HF)與低頻(Low Frequency, LF):
當我們把一張連續的心電圖,拿去做頻譜分析的轉換後(傅立葉轉換),會得到一張新的曲線圖(如圖三),在這當中,高頻(HF)指的是坐落在0.15-0.40 Hz的訊號,低頻(LF)則是0.04-0.15 Hz的訊號,這代表什麼意義呢?
- 高頻(HF)是反映副交感神經的指標,當它佔整體比重越高,顯示副交感神經越活躍。
- 低頻(LF)則沒那麼絕對,可以概括地將它視為交感神經的指標,但又多少受到副交感所影響 (有些研究建議交感神經比起單看LF,不如看LF/HF,更加精準)。
低頻(LF)/高頻(HF),則是自律神經平衡的指標,也有人看作是交感/副交感的平衡程度,一般會建議在1.5-2.0之間 !
隨著年齡上升,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都會下降,對照常模,可以比較出自律神經的年齡。
透過5-15分鐘的心率評估,會得到一個當下的結果,狀態越是失衡,也越容易抓到。
跟心電圖一樣,心律變異度的結果,是當下的、變動的。
🔔它仍是工具,讓我們得以一窺內在的活動。
Ref: Kleiger, Robert E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utility.” Annals of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lter and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 Inc vol. 10,1 (2005): 88-101. doi:10.1111/j.1542-474X.2005.10101.x
(圖片來自ChatGPT, 加上手繪)
👨⚕️ #游天維醫師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p/DBwJ4FfSBnm/
— — —・— — —・— — —・— — —
✼ 解決焦慮.失眠.憂鬱的專家 ✼
🎐 和誼診所
▪07 2855698 (初診請先預約)
▪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98號
▪官方LINE@ https://lin.ee/C4btYT9
▪官網 https://www.yehiclinic.com/
#精神科 #身心科 #自律神經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心律變異 #心跳 #心率 #身心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