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2023
臨床觀念分享
🔲安寧 之一 安寧的核心概念
(證據等級:不是專家的底層醫師意見)
我們了解家人擔心病人,但是因為缺乏「醫學觀念」而慌亂無從著手的心情。以後我們會逐步地分享,常常在臨床應用的「醫學觀念」,希望能藉此減輕罹癌家庭的壓力。
❇️安寧是觀念不是技術
很多人對安寧有一些遐想或偏見,例如
⁉️安寧就是等死、
⁉️安寧就是什麼管路都不要、
⁉️安寧就是要住安寧病房
等等,
這些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安寧本質上是一種「順其自然」的觀念
希望能
🚼減少痛苦
🚼沒有遺憾
追求我們傳統認知上的善終。
要做到這些,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難在
👍🏾把好壞對錯拋在腦後
👍🏾放下大家的執著
(大家包含病人、家人與醫師)
安寧這個字詞不是很精確容易誤解,我們以後再聊。
❇️順其自然是什麼
我們在家庭會議會盡量把治療方向規劃好。
要嘛積極進取🔝🔝🔝
或
要嘛順其自然🔜🔜🔜
盡量不要卡在中間,家人和醫療團隊會很糾結,整天患得患失擔心自己做錯,反而不知所措。
腫瘤科醫師通常勇於幫病人把關:
☑️盡量選擇不會太辛苦的治療,
例如藥物適度減量減少副作用。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檢查處置,
例如減少不必要的抽血、管路。
順其自然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確保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舒適愉快。
❇️減少痛苦是什麼
有太多健康的人跟我嗆聲過😆:
「我如果得癌症絕對不要治療」
「我時間到了離開就好」
事實上,大多數的癌症客人會願意治療,不是因為怕死,而是癌症會造成身體不舒服。例如痛、喘、發燒、吃不下、沒力氣等等。
感冒都會不舒服想吃藥了,那癌症何必賭氣不治療呢。
即使最後沒有抗癌藥物可以用,我們依然要找出讓病人不痛、不喘的方法。
嗎啡是很好用的,在順其自然、沒有痛苦的前提下大膽使用,很多病人可以在睡夢中安詳離開。
❇️沒有遺憾是什麼
病危的時候,常常有家人想說,還要讓誰見最後一面。
傳統喪葬會希望亡者一路好走,大家難過哭得稀哩嘩啦。
這些事情如果在病人活著且清醒的時候做,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有些方法供大家參考,例如
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五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道諒
只要您想,要道五百道也行,道個三天三夜、七天七夜都行。
生前把事情交代好,都勝過事後亡羊補牢。
❇️我同學急診大醫師的經歷,
以下引用原文:「
病人從外院轉來想住安寧病房
高齡癌末病患聽聞敝院有安寧病房
特定從他院前來
在等病房交班時於急診停止呼吸心跳
病家暴跳如雷要求院方
提供每位現場上班急診醫護人員的名字
他要提出告訴控告所有害死他爸的人
因為他們的期待是
『我是來安寧的,不是來死的』...........
你說說看...台灣的生死教育到底怎麼了
台灣人對醫療的期待到底怎麼了.....
『我是來安寧的,不是來死的』............
『我是來安寧的,不是來死的』............
『我是來安寧的,不是來死的』............
腦袋裡想了又想,
我真的不懂他們希冀的是什麼......
連癌末的人隨時會停止心跳都不能接受
這個對『死』打上各種馬賽克的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引用完畢
❇️善終方法論
聽聞最近有「斷食」善終,引起一些爭議。
病人本人的決定,我們當然願意支持。
可惜「XX」善終,更像一句口號,
更像一個讓人想點進去的廣告用語。
很不希望因為名人效應,
變成一種流行。
每個人的善終都是不一樣的,
斷食或許是一種方法,
我朋友說他如果吃不下,
想要放鼻胃管灌「香檳」善終,
……明明就很奢侈,還敢自稱小資,
不過聽起來還不錯。
我自己傾向:
「炒麵佐辣醬」善終,
或者「肉燥飯」善終,
或者「全糖珍奶」善終
滿滿的澱粉就是開心就是爽🥳
✅安寧其實很簡單
我的底層小建議是:
安寧就只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概念。
當人執著於用某種方法離世的時候,
這份執著本身反而會讓人不得安寧。
放下執著,放下好壞,放下對錯,任何事都會變得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