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7/2025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在生活型態調整或藥物治療後就能改善,但也有人長期為症狀所苦。這些長期反覆症狀的患者是食道病變的高風險群。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巴瑞特氏食道』這種常見的食道病變。
⭐️什麼是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食道鱗狀上皮因長期慢性刺激與發炎,轉變為類似腸道的柱狀上皮,這是一種「黏膜異常變化」,可能進一步發展成食道腺癌。
⭐️發生原因與盛行率⭐️
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胃食道逆流(GERD)。約有5–15%慢性GERD病患有巴瑞特氏食道。依2023年本土食道疾病研究,全台灣總體盛行率為2.6%。
⭐️高風險族群⭐️
⚠️男性(約為女性的2–3倍)
⚠️年齡 > 50 歲
⚠️長期胃食道逆流症狀
⚠️肥胖
⚠️喝酒、吸菸
⚠️橫膈疝氣病史
⚠️食道腺癌家族史
⭐️可能症狀⭐️
💢火燒心、胸悶、噯氣、泛酸
💢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
💢吞嚥困難
💢也可能無症狀
⭐️如何診斷⭐️
🔬內視鏡:食道下段出現「舌頭形狀鮭魚般粉橘色黏膜」延伸超過胃食道交界。
🔬病理切片:上皮黏膜中發現腸化生。
🔍 常使用的分類系統
▶️Prague C & M 分類法:描述Barrett黏膜的範圍
▶️病理分類:
無異型增生(non-dysplastic, NDBE)
低度異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 LGD)
高度異型增生(high-grade dysplasia, HGD)
⭐️變成癌症機會有多高⭐️
巴瑞特氏食道轉變為食道腺癌的年癌變率依異型增生程度而異:
▶️無異型增生(NDBE):千人中每年< 5人癌變
▶️低度異型增生(LGD):千人中每年約10~15人癌變
▶️高度異型增生(HGD):高癌變率(約6~19%)
⭐️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可控制逆流症狀、降低食道酸暴露、降低疾病進展風險
🏥內視鏡手術:適用於高度異型增生(HGD)、早期癌,效果佳且侵入性低
🏥外科手術:進展性癌變或無法接受內視鏡治療者
⭐️生活建議⭐️
✅ 少吃刺激性食物
✅ 睡前2–3小時不進食
✅ 吃七分飽,餐後不要立刻躺下
✅ 平躺時可墊高枕頭或床頭
✅ 減重、戒菸、戒酒
✅ 依醫師建議使用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
⁉️如有長期胃食道逆流症狀的民眾,歡迎前來諮詢⁉️
📍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 331號 1樓(高雄火車站旁)
📞 電話:(07) 321 0999
♥️九大九如診所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