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25
天邊孝子
近年來很多長者來就醫, 他們的直系血親都在國外, 在解釋病情時問題很多, 對醫療決策有很多的質疑, 讓醫師端解釋起來倍感辛苦
個人先講結論, 對於醫療決策有困難或有疑慮的, 就先不要開刀, 也不要急著治療, 回家好好想, 想好了再做治療.
一位患者失智症重度領有重度身心障礙的患者, 同時還患有巴金森氏 症, 因跌倒產生股骨頸骨折, 送至本院急診, 住院後等候手術排程, 預定術式為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但患者住院後, 其配偶就要求“召會神經內科“以及”召會老年醫學科“, 週日住院, 週一安排照會, 因醫療量能常態性過載, 一直到週二下午急診手術終於有機會接上.
到週二下午15:30, 因為臨近護理師下班時間, 護理站的控台還親自到我們房裡確認是否能讓手術於18:30前結束, 基於本人以往的手術效率信用, 房間裡的刷手和流動護理師也同情患者已經等了2天, 也同意稍加班幫患者解決他的苦難.
結果在送刀前, 患者在英國的女兒打電話到護理站, 意思就是
“我爸爸最近常常跌倒, 為什麼醫師沒有先查清楚他為什麼常常跌倒, 就要安排手術?”
當下手術直接取消.
事實上一個重度失智的患者, 伴隨著巴金森氏症的逐步進展, 總有一天會失去平衡感, 無法行走, 這位住在英國的天邊孝女, 她真的有在近期照護過她年邁的父親, 有去感受患者常常會忘記拿輔具的臨床困難嗎? 都沒有, 所以她才會有這種問題.
隔日患者配偶在查房時, 又極力要求本人幫患者再次安排手術, 一下子不給開, 一下子又要開, 全家人彷彿精神錯亂, 開個刀40分鐘, 解釋病情解釋了3個小時, 這個患者再上手術排程, 已經是週五, 從週日到週五這段病房的空轉, 非常有可能被審查醫師核刪, 住院健保給付直接從虧損一萬多點起跳, 十足的醫療浪費.
至於為何何醫師本人完全沒原則, 後來還是幫這個病人手術呢?我單純覺得照護患者的外籍看護很可憐, 照顧病人很辛苦, 更何況把手術做好是讓患者出院最快的一條路, 只是醫師護理師心很累
開刀, 永遠是治療病人最簡單的環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