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心理諮商所

遇見心理諮商所 本諮商所提供的諮商服務內容有:個人成長諮商、伴侶及婚姻關係諮商、團體諮商、兒童青少年諮商等,歡迎預約洽詢。 欲預約諮商或想了解其他活動或課程細節,歡迎加入諮商所官方line@
帳號:

招募兼職實習生名額:1名招募對象:1. 諮商輔導相關研究所學生,有興趣從事社區諮商實務與行政工作者2. 有駕照且具有交通工具者為佳3.週六可安排實習者為佳申請方式:準備履歷、自傳、實習計畫書(包含實習目標、實習內容、對自己的期待、對機構的期...
23/10/2025

招募兼職實習生
名額:1名

招募對象:
1. 諮商輔導相關研究所學生,有興趣從事社區諮商實務與行政工作者
2. 有駕照且具有交通工具者為佳
3.週六可安排實習者為佳

申請方式:
準備履歷、自傳、實習計畫書(包含實習目標、實習內容、對自己的期待、對機構的期待、對督導的期待)、系所實習辦法、研究所成績單、研習證明文件等,以上文件請統整為「一整份」PDF檔,11月9日前以email方式寄送到khmeet2020@gmail.com,信件註明「應徵兼職實習心理師_學校名稱/姓名」,第一階段書面審查通過者會通知面試。

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文:陳怡婷 諮商心理師/遇見心理諮商所開學後,每當我請哥哥去寫功課,他總會回我一句:「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起初我以為他只是在拖延。因為每次我看到他悠哉地窩在沙發上看漫畫,一點也沒有想動筆的樣子,就會忍不...
17/10/2025

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
文:陳怡婷 諮商心理師/遇見心理諮商所

開學後,每當我請哥哥去寫功課,
他總會回我一句:「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

起初我以為他只是在拖延。
因為每次我看到他悠哉地窩在沙發上看漫畫,
一點也沒有想動筆的樣子,就會忍不住再催一次。
等了又等,他還是沒有動,我的音量就會越來越高:「現在馬上去寫!」
這時他才不太情願地放下漫畫,慢吞吞地走去桌前。
幾乎每天放學後,這幕都會重演。

後來,我決定跟他聊聊。
他告訴我:「我一整天都在學校,根本沒時間看漫畫。
回家後就想放鬆一下。功課那麼多,寫完就要洗澡、睡覺,都沒時間玩。」
原來,他其實是在告訴我兩件事:
一是他需要一點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
二是他也希望能安排自己放鬆與做功課的順序。

我也和他說了我的想法:
「先把功課做完再玩,
心裡會比較輕鬆,不會邊玩邊掛念。
想玩的話,就要更有效率地完成作業。」

但後來我靜下來想,其實他的做法也沒錯。
他每次雖然不是一次就把功課全部寫完,
但總是能在期限內完成。
那我為什麼還是會焦躁、忍不住催促呢?

我發現,那是因為我自己的習慣
我習慣先把事情一件件完成,再放心去放鬆
所以當我看到他先玩、再寫功課時,
就會覺得「不對勁」
我甚至擔心,
這樣下去他會沒有效率,將來做事拖拖拉拉。

但後來我明白,那只是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他,
每個孩子都需要透過經驗去摸索,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如果我不給他嘗試的空間,他就無法在過程中學會調整,
我能做的,是給他一點容錯的機會,讓他從經驗裡學習如何安排時間。

這讓我想起一本繪本《害怕沒什麼大不了》
故事裡的小主角想去朋友家過夜,但又怕帶著泰迪熊會被取笑,
他一再問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而爸媽每次都只是平靜地回應,
沒有批評,也沒有催促。
最後,主角決定自己回家拿泰迪熊,
父母只是關心地問候,沒有任何責怪。
那份溫柔的信任,讓孩子能靠近自己的感受,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我想,我有時也太希望孩子「照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去做,
希望他別走錯路、別浪費時間。
但哥哥的堅持,
其實是在對我說:「媽媽,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試試看。」
那句「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背後,
藏著他想長大的心聲:
「請相信我,我可以做到。」

也許,這就是我該練習的事是
學會放寬心,相信孩子,
穩住自己,讓他有空間去嘗試、去犯錯,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慢慢長大。

#教養練習 #給孩子容錯的機會 #父母學習放手與信任 #一起長大 #親子教養

前幾天輔諮中心屏東區教師三級輔導知能研習邀請連廷誥所長帶領一場「敘事治療實務應用工作坊」。工作坊以敘事治療的精神為核心,體驗敘事治療的美,尊重每個人故事的多重面向,並相信人永遠不只是問題的總和,重新看見生命中那些被忽略卻深具意義的片段。以更...
14/10/2025

前幾天輔諮中心屏東區教師三級輔導知能研習邀請連廷誥所長帶領一場「敘事治療實務應用工作坊」。
工作坊以敘事治療的精神為核心,體驗敘事治療的美,尊重每個人故事的多重面向,並相信人永遠不只是問題的總和,重新看見生命中那些被忽略卻深具意義的片段。
以更柔軟的眼光,看待生命中那些被標籤、被遺忘、被誤解的經驗,並在對話中重新發現主體性與希望。
本次工作坊中的許多參與者回饋收穫豐富,不僅更理解敘事治療的核心精神,也被其溫暖而深具人味的對話方式所打動,並期待能在未來的輔導與助人工作中,將敘事觀點帶入生命的每一次相遇。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同志 #多元性別

老夫老妻的感情文:連廷誥心理師(遇見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暨所長)我母親上週到高雄動白內障手術,按照醫生的說法,這個手術已經延誤了十年,在十年前就已經有手術的必要了,只是我母親對於手術的擔憂,一直遲遲未能進行。這次他真的感受到視力的退化,到了必須...
03/10/2025

老夫老妻的感情
文:連廷誥心理師(遇見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暨所長)

我母親上週到高雄動白內障手術,按照醫生的說法,這個手術已經延誤了十年,在十年前就已經有手術的必要了,只是我母親對於手術的擔憂,一直遲遲未能進行。這次他真的感受到視力的退化,到了必須手術的時候了。
我們幫媽媽安排在高雄手術,所以她必須暫時跟爸爸分離一兩週的時間,聽起來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對於一直依賴於母親照顧的爸爸來說,這可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雖然有我弟弟每天在家照顧爸爸,另外也請居服員多多協助,但媽媽仍然每天照三餐打電話給我爸爸,問他是否有好好吃飯,好好運動,我爸爸也每天問說:「今天要回來了嗎?」
我在旁邊聽著他們簡單的對話,感受到,哇,兩個結婚將近六十年的老夫妻,有著他們那個年代的深厚感情,令人觸動。

#心理諮商#婚姻與感情 #遇見心理諮商所

親子關係中的情感糾葛與自我分化文:王雅萱 諮商心理師在心理諮商的工作中,我常常聽到有人說:「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好,但我就是覺得快要喘不過氣來。」「我好像活在父母的期待裡,很難看見真正的自己。」「父母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我好像沒辦法掙脫那...
26/09/2025

親子關係中的情感糾葛與自我分化
文:王雅萱 諮商心理師

在心理諮商的工作中,我常常聽到有人說:
「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好,但我就是覺得快要喘不過氣來。」
「我好像活在父母的期待裡,很難看見真正的自己。」
「父母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我好像沒辦法掙脫那個束縛」
這些心情,其實和「情感糾葛」以及「自我分化」有關。

🔹 情感糾葛:愛與窒息的界線
在許多家庭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非常深厚,這本身是愛的一種展現。但當這份連結過於緊密、缺乏界線時,就容易形成「情感糾葛」。
孩子會覺得:
一但我有不同意見,就是「不孝」「不聽話」、「不乖」的小孩
我的情緒要和父母的情緒綁在一起,要聽父母的話才可以,不可以讓他們生氣、難過
我無法自由選擇,因為怕讓父母失望
於是,「愛」成了壓力,「親近」變成了束縛。

🔹 設立健康的界線:在愛裡做自己
所謂「健康的界線」並不是冷漠或斷絕關係,而是:
我能清楚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我能與父母保持連結,但不失去自我
我能勇敢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即使和家人不同
這是一種「既能親近,也能獨立」的能力。
能讓我們在關係中更自在的表達情緒、展現自我,不必一直壓抑;面對關係,能建立健康、安全的人際界線,不需要去討好誰。

🔹最後我們嘗試著看見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問問自己,這是我的感受,還是父母的期待?;這是我的想法,還是父母的批評?
「真正的親密,不是沒有界線,而是在界線中依然仍可自在的展現自己、做自己且能愛著彼此。」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同志 #多元性別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文:陳道祈 實習心理師過去的我,是個超級「愛面子」的人,俗話說,就是臉皮薄。不管在學生時期,還是進入職場後,我總是不敢去碰那些沒有把握的事,因為好怕丟臉、好怕別人看笑話。的確我在那時候保護了自尊,但同時也錯過了好多生活裡的...
19/09/2025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文:陳道祈 實習心理師

過去的我,是個超級「愛面子」的人,
俗話說,就是臉皮薄。

不管在學生時期,還是進入職場後,
我總是不敢去碰那些沒有把握的事,
因為好怕丟臉、好怕別人看笑話。

的確我在那時候保護了自尊,
但同時也錯過了好多生活裡的精彩。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放下對於丟臉的恐懼,
願意去嘗試、去試試看,
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麼有趣!

當我們把所有能量都拿來保護自己,
就會少了探索世界的勇氣。
試著給自己一個機會,
勇敢去做、去嘗試,
你會更靠近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人生。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同志 #多元性別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裡,耐心與專業的付出是家庭中重要的支柱,這份付出珍貴而無可取代,也可能讓身心慢慢累積一些重量,照顧他人的同時,您的心情值得被傾聽、辛苦值得被看見,您也可以在遇見找到安心的支持。預約連結如留言,歡迎預約!預約時,請提供執業...
16/09/2025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裡,耐心與專業的付出是家庭中重要的支柱,這份付出珍貴而無可取代,也可能讓身心慢慢累積一些重量,照顧他人的同時,您的心情值得被傾聽、辛苦值得被看見,您也可以在遇見找到安心的支持。

預約連結如留言,歡迎預約!
預約時,請提供執業登記證書確認身分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平衡而穩固文:劉俐 諮商心理師心理師的工作一直是我多年生活的重心努力好久好久雖然一直都有在成長但卻越來越疲憊倦怠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要放棄這條路了想放棄的念頭也嚇到自己哇~好像不能在這樣下去我決定停下來練習休息慢慢把自己養回來我發現當我把95...
12/09/2025

平衡而穩固
文:劉俐 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的工作一直是我多年生活的重心
努力好久好久
雖然一直都有在成長
但卻越來越疲憊倦怠
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要放棄這條路了
想放棄的念頭也嚇到自己
哇~好像不能在這樣下去

我決定停下來
練習休息
慢慢把自己養回來
我發現當我把95%的重心放在諮商工作上
生活會很失衡
當工作不順利等於我95%的生活都不順利
我想調整這樣的比例
多分一些給自己、家人、朋友、休息等等

到現在心理師仍然是我最重要的事
大概是50%的重心
另外50%分給自己和重要的人
成為了我穩固的基底
能讓我維持好的狀態照顧好自己

擁有重要的事是很棒的
但當過度的投入
很容易把自己放在瀕臨失衡的位置
只有工作的工作狂人、都為了家人的家庭主夫/婦、在親密關係中成就對方的伴侶
多一點點給自己、給不同的關係
擁有多元的重心是平衡穩固的基底
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最重要的事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同志 #多元性別

身體,不只是工具文:陳怡婷 遇見心理諮商所/執登諮商心理師「我們的身體不只是工具,它值得被尊重、被聆聽。」前幾天我去上了一堂空中瑜珈體驗。雖然我平常也有固定上瑜珈課,但那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在熟悉的課堂裡,動作都很熟了,我甚至常常閉上眼睛...
05/09/2025

身體,不只是工具
文:陳怡婷 遇見心理諮商所/執登諮商心理師

「我們的身體不只是工具,它值得被尊重、被聆聽。」

前幾天我去上了一堂空中瑜珈體驗。
雖然我平常也有固定上瑜珈課,但那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在熟悉的課堂裡,動作都很熟了,我甚至常常閉上眼睛,只聽老師的口令,就能跟著做下去。那種專注與放鬆,常常讓我在大休息時感覺整個人都被充電,心情舒暢,準備迎接接下來的一天。

但空瑜完全不是這樣。場地不熟、老師不熟、同學也不熟,再加上我又很想跟上進度,結果整堂課我眼睛死盯老師,耳朵也緊繃著聽每一個指令。最後下課一檢查,糟了,身體好酸好緊,原來是太拼命想跟上,完全沒在顧身體的感受。

這經驗讓我想到,其實我在工作上也常這樣。
有既定的工作行程,休息的空檔也拿來處理公事。雖然清單都劃掉了,看似效率滿滿,心裡也會小小得意,但身體卻僵硬到不行,默默在抗議。

正念裡有個原則叫 「非用力追求」。
意思不是叫我們不用力或沒目標,
而是說:努力的時候,也要記得回頭看看自己,
感受一下呼吸、身體是不是緊了、心情是不是慌了。
這樣才是真的「邊努力、邊照顧自己」。

我還想到一本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裡面的小企鵝因為受驚嚇,身體都散落各地,
頭在這裡、身體在那裡。
後來媽媽把小企鵝一一找回、縫補,牠才恢復完整。

這畫面很像我在上空瑜時的狀態——腦袋只想著「動作要做對」,結果把身體丟在後頭。還好,課後我用精油舒緩肩頸,慢慢感受身體、好好休息,幾天後才重新找回舒適感。

當身體舒服了,心情也會跟著鬆開來。

其實我們常常都把
「把事情做好」放在第一順位,好像只要完成就夠了。
但這樣一來,
很容易把自己變成「工具人」。
如果能換個角度,
把自己當成「事情的夥伴」,一起合作完成,
那麼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也能顧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到最後,不只是事情完成了,人也會覺得滿意舒服。

#心理諮商
#正念自我照顧
#身體不是工具,尊重身體

【實習諮商心理師測驗方案】本方案提供給有意願探索自己的民眾,若您對於生涯、感情及自我方面感到困惑,歡迎透過測驗讓您更了解自己,報名連結如下:https://forms.gle/HwCa5aDykcumR9QL9。本方案適用於114年9月1日...
02/09/2025

【實習諮商心理師測驗方案】
本方案提供給有意願探索自己的民眾,若您對於生涯、感情及自我方面感到困惑,歡迎透過測驗讓您更了解自己,報名連結如下:https://forms.gle/HwCa5aDykcumR9QL9。

本方案適用於114年9月1日至115年6月30日,提供每人1次免費的申請機會。

後續若有需要進一步探索,歡迎使用實習生諮商方案 https://forms.gle/uT7kYsgEcqacMYNK9。

《你今天要喝甚麼─來杯自己專屬的心情特調》 文:楊昕瑜 諮商心理師前陣子有機會到咖啡館遍佈、如同台灣手搖飲店般隨處可見的墨爾本走走,親身體驗了當地獨特的咖啡文化。在台灣時,我偏愛美式、手沖或espresso,每天都需要依賴咖啡續命,但到了澳...
29/08/2025

《你今天要喝甚麼─來杯自己專屬的心情特調》
文:楊昕瑜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有機會到咖啡館遍佈、如同台灣手搖飲店般隨處可見的墨爾本走走,親身體驗了當地獨特的咖啡文化。在台灣時,我偏愛美式、手沖或espresso,每天都需要依賴咖啡續命,但到了澳洲,卻喜歡上flat white—黑咖啡加一點牛奶(比拿鐵的比例更少一些),原來這麼順口。

這也讓我開始回想,自己什麼時候養成了屬於自己的「調飲」習慣?每次進手搖飲店,總能毫不猶豫地說出:「半糖、少冰、加珍珠。」有時被朋友或店家推薦新飲品,會帶著期待去嘗試,換換配料、加點水果,探索新的組合,心情也跟著被滋養。

隨著時間推移,為了健康與減輕身體負擔,我竟然也默默從半糖少冰,轉換成無糖去冰好多年了。

其實,我們面對自己的心理與情緒,也和這樣的歷程很像。需要一點一點地累積經驗,慢慢學會觀察與調整,才能找到最適合當下自己的「心情口味」與比例。照顧情緒與心理健康,沒有絕對的黃金比例,也不是一次性的選擇;而是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需求與變化,不斷微調細節的過程。
有時候,需要一點動力和刺激,像來一杯滿冰的可樂,讓心情澎湃;有時候渴望卸下負擔,像喝無糖去冰的茶,澀中又有一點回甘。有時也會因為身旁一些鼓勵或生活場景的轉換,讓自己願意嘗試新的組合,發現新的自己,體驗不一樣的滋味。
慢慢地,其實也開始能理解,身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調飲」因應生活——那是每個人走過各種生命經驗與常是各種自我照顧方式後,細細調整來的獨家配方。
下次,早上要點第一杯咖啡,或與同事朋友討論下午的茶飲時,或許也可以稍微問自己:今天的心情特調,要怎樣的配方,才會剛好呢。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同志 #多元性別

原來放假也有複雜的心情?!文:吳秉臻 諮商心理師即將和家人出發旅行,在自由安排工作時間的生活裡,我已許久沒有讓自己放長假。�在家人的邀約下,我答應了五天的旅行,敲定時間的那一刻,內心充滿期待。但隨著日子接近,心裡卻冒出一些緊張:�「工作停這...
22/08/2025

原來放假也有複雜的心情?!
文:吳秉臻 諮商心理師

即將和家人出發旅行,在自由安排工作時間的生活裡,我已許久沒有讓自己放長假。�在家人的邀約下,我答應了五天的旅行,敲定時間的那一刻,內心充滿期待。
但隨著日子接近,心裡卻冒出一些緊張:�「工作停這麼多天可以嗎?」�「該排的工作怎麼安排去其他地方?」
「哇這個月的時間不夠用了!」�「家裡會不會需要我幫忙?」
這些想法一圈圈擴散,我才意識到這趟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放鬆,更像是在打破我近期建立的生活平衡。
近期經營生活的各個面向與關係,也在工作與喜歡的事物間找到穩定的比例。最近已經習慣了忙碌與充實,用零碎的時間完成各種任務,把一天切割成不同小區塊。
而放長假恰恰就是要把這些切割的時間還原成一整塊,且只屬於我自己的一整塊,不用做事、不用填滿。�
原本對於自己竟然會因為要放假而感到緊張這件事,很認真在思考自己最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忘記多照顧自己
現在則發現那是步調轉換上的適應,也很重要呢!

原來假期的功課,不只是學習善待自己,也是學會慢下來,讓時間以另一種方式流動,學習更加彈性,協助自己適應變動。就算是快樂、幸福的安排,也會有複雜的心情在其中!

不知道大家在休假前,會不會有類似的感覺呢?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性別友善 #敘事治療 #社會正義 #個人成長 #伴侶諮商 #家族治療 #成人 #兒少 #伴侶 #同志 #多元性別

Address

高雄市左營區重光路82號1&2樓
Kaohsiung
813

Telephone

+88673453569

Website

https://forms.gle/1cnc4UNvYK19YYCd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遇見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遇見心理諮商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