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25
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
文:陳怡婷 諮商心理師/遇見心理諮商所
開學後,每當我請哥哥去寫功課,
他總會回我一句:「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
起初我以為他只是在拖延。
因為每次我看到他悠哉地窩在沙發上看漫畫,
一點也沒有想動筆的樣子,就會忍不住再催一次。
等了又等,他還是沒有動,我的音量就會越來越高:「現在馬上去寫!」
這時他才不太情願地放下漫畫,慢吞吞地走去桌前。
幾乎每天放學後,這幕都會重演。
後來,我決定跟他聊聊。
他告訴我:「我一整天都在學校,根本沒時間看漫畫。
回家後就想放鬆一下。功課那麼多,寫完就要洗澡、睡覺,都沒時間玩。」
原來,他其實是在告訴我兩件事:
一是他需要一點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
二是他也希望能安排自己放鬆與做功課的順序。
我也和他說了我的想法:
「先把功課做完再玩,
心裡會比較輕鬆,不會邊玩邊掛念。
想玩的話,就要更有效率地完成作業。」
但後來我靜下來想,其實他的做法也沒錯。
他每次雖然不是一次就把功課全部寫完,
但總是能在期限內完成。
那我為什麼還是會焦躁、忍不住催促呢?
我發現,那是因為我自己的習慣
我習慣先把事情一件件完成,再放心去放鬆
所以當我看到他先玩、再寫功課時,
就會覺得「不對勁」
我甚至擔心,
這樣下去他會沒有效率,將來做事拖拖拉拉。
但後來我明白,那只是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他,
每個孩子都需要透過經驗去摸索,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如果我不給他嘗試的空間,他就無法在過程中學會調整,
我能做的,是給他一點容錯的機會,讓他從經驗裡學習如何安排時間。
這讓我想起一本繪本《害怕沒什麼大不了》
故事裡的小主角想去朋友家過夜,但又怕帶著泰迪熊會被取笑,
他一再問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而爸媽每次都只是平靜地回應,
沒有批評,也沒有催促。
最後,主角決定自己回家拿泰迪熊,
父母只是關心地問候,沒有任何責怪。
那份溫柔的信任,讓孩子能靠近自己的感受,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我想,我有時也太希望孩子「照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去做,
希望他別走錯路、別浪費時間。
但哥哥的堅持,
其實是在對我說:「媽媽,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試試看。」
那句「媽媽,我可以自己規劃時間嗎?」背後,
藏著他想長大的心聲:
「請相信我,我可以做到。」
也許,這就是我該練習的事是
學會放寬心,相信孩子,
穩住自己,讓他有空間去嘗試、去犯錯,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慢慢長大。
#教養練習 #給孩子容錯的機會 #父母學習放手與信任 #一起長大 #親子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