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長庚整形外科廖冠豪醫師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廖冠豪醫師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廖冠豪醫師, Plastic surgeon, 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Kaohsiung.

【皮秒雷射除刺青|義診日】不是每個刺青都代表叛逆,也不是每段過去都想被留下。昨天參與了一場除刺青的皮秒雷射義診。對我們來說,是一場門診;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道重新開始的門。有的醫療行為帶來收益,有的只是單純陪一段路。但我們仍願意騰出時間,為...
02/07/2025

【皮秒雷射除刺青|義診日】

不是每個刺青都代表叛逆,也不是每段過去都想被留下。

昨天參與了一場除刺青的皮秒雷射義診。對我們來說,是一場門診;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道重新開始的門。

有的醫療行為帶來收益,有的只是單純陪一段路。但我們仍願意騰出時間,為了這些值得的重來與放下。

因為相信——
醫療不只是職業,也可以是一種選擇去做的事。

#公益醫療 #除刺青義診
#皮秒雷射 #用專業做有意義的事
#醫美之外也有溫度
#選擇留下的溫柔 #擦掉過去重新開始
#為改變留時間 #醫療的另一種價值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從代謝調控到清創重建——糖尿病傷口需要整合式照護】很榮幸受邀至 高雄長庚新陳代謝內科,分享「糖尿病慢性傷口與敷料選擇」的臨床經驗。感謝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與同仁們的熱情參與,以及 Convatec 團隊的支持,讓這樣一場以「實務為本、跨...
23/06/2025

【從代謝調控到清創重建——糖尿病傷口需要整合式照護】

很榮幸受邀至 高雄長庚新陳代謝內科,分享「糖尿病慢性傷口與敷料選擇」的臨床經驗。

感謝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與同仁們的熱情參與,以及 Convatec 團隊的支持,讓這樣一場以「實務為本、跨科合作」為核心的課程能夠順利進行。



這次的主題聚焦在我們臨床常見卻常被忽略的問題:生物膜(biofilm)。

🦠 什麼是生物膜?
是一層由細菌與其代謝物形成的保護層,緊附在傷口表面,使得細菌更難被清除,造成傷口遲遲無法癒合,甚至反覆惡化、影響肉芽生成。



🛠 處理這類慢性傷口,並不是某一科就能單獨完成的任務。

這是一場需要跨領域共同參與的照護歷程,包括:
• 外科團隊的清創與重建
• 內科團隊對於血糖、感染、疼痛的控制
• 護理與敷料管理團隊的精準介入與追蹤

📌 慢性傷口在不同癒合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敷料選擇重點。
從吸附、保濕,到抗菌、促進肉芽生成,每一階段都需要對應策略,才能加速癒合、減少病人痛苦與反覆就醫。



從傷口局部處理,到系統性代謝控制,這是一場仰賴信任與溝通的團隊戰。

很高興有機會再次與來自不同專科的夥伴分享經驗與思考,也希望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讓臨床的每一場努力,都更有機會走向真正的「全人照護」。

#慢性傷口 #糖尿病足 #生物膜影響傷口癒合
#敷料選擇不能靠直覺 #整合照護需要跨科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也許不是第一場課程但每一場都盡力講好

【慢性傷口照護 3|進階治療新選擇】— 傷口久不癒?還有這些輔助利器!你或親友是否也曾遇過這樣的狀況: • 👣 糖尿病足反覆感染,傷口處總是紅腫不癒? • 🩹 已經清創,但傷口癒合速度極慢? • 👵 高齡病患傷口反覆潰爛,面積越來越大?當基...
18/06/2025

【慢性傷口照護 3|進階治療新選擇】— 傷口久不癒?還有這些輔助利器!

你或親友是否也曾遇過這樣的狀況:
• 👣 糖尿病足反覆感染,傷口處總是紅腫不癒?
• 🩹 已經清創,但傷口癒合速度極慢?
• 👵 高齡病患傷口反覆潰爛,面積越來越大?

當基本照護與敷料都已到位,但傷口仍停滯不前,這時就該考慮引入進階治療選項了。



🔻 1. 負壓傷口治療(NPWT / VAC)

🔬 利用密閉環境 + 負壓吸引裝置
✅ 改善傷口引流、促進肉芽生成
✅ 可用於術後傷口、糖尿病足、壓瘡
📍 每週更換 1~2 次,換藥次數減少、癒合更快



🩸 2. PRP / PRF(自體血小板衍生製品)

🧪 從病人自身血液中萃取高濃度生長因子
✅ 加速細胞增生與修復
✅ 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疤痕形成
📍 適合傷口癒合期卡關的病人使用



🌬 3. 高壓氧治療(HBOT)

💨 病人在高壓環境中接觸純氧
✅ 改善組織缺氧,促進微血管生成
✅ 適用於糖尿病足潰瘍、缺血性傷口、放射線傷口
📍 通常須規律進行多次療程



🌱 4. 幹細胞療法(須符合特管法申請)

🧬 使用自體脂肪來源的間質幹細胞(MSC)
✅ 重啟癒合程序、抗發炎、促進微環境修復
📍 屬於先進再生醫療,需符合規範與監管



🔆 5. 光療、雷射、電刺激

🔦 使用特定波長光源或微電流刺激細胞修復
✅ 增加血流、活化 fibroblast、促進上皮生長
📍 適合表淺傷口、慢性增生期卡關的個案



🧩【這些治療,何時該考慮?】

如果你觀察到病人出現以下情形,代表可能需要進階治療協助:
• 傷口停滯超過 3~4 週未明顯改善
• 傷口深層暴露肌腱、骨頭或植皮失敗
• 傷口感染控制穩定但癒合反應不足
• 想預防疤痕增生、縮短復原期



🤝【整形外科醫師能提供什麼協助?】

作為傷口修復與重建專科,我們不只負責「縫合與開刀」,更關注癒合過程每一階段的推進與調整。

歡迎您與我們合作討論,共同照顧這些難纏但可逆的慢性傷口,讓「癒合」真正發生。

#負壓傷口治療
#高壓氧

#跨科合作
#慢性傷口照護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從東京,回高雄,到台東,再到離島的孩子】週五一早,在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看診;下午便搭火車前往東部,展開在  #台東馬偕醫院 的支援看診與手術。當晚,和另一位也在台東其他醫院支援的外科醫師共進晚餐,一邊聊著傷口照護、感染清創、術後癒合...
08/06/2025

【從東京,回高雄,到台東,再到離島的孩子】

週五一早,在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看診;
下午便搭火車前往東部,展開在 #台東馬偕醫院 的支援看診與手術。

當晚,和另一位也在台東其他醫院支援的外科醫師共進晚餐,
一邊聊著傷口照護、感染清創、術後癒合的難題,
一邊交換彼此在第一線遇到的狀況與經驗。

我們都還年輕,也都知道,
在現行健保制度下,有時能做的不多,
但我們還是希望,在有限中,盡量做到最好。



隔天清晨,一通急電打破短暫喘息。

離島一位孩子因車禍造成斷指,搭乘直升機緊急後送台東。

我立即停掛週六上午門診,
看完會診,消化現場門診病人後,直接進入開刀房。



這類斷指再接,是與時間賽跑的手術。

從骨頭、肌腱、神經,到最細小的血管,
都要仔細探查,看看還有什麼我們能夠補救的
每一層結構都需要在顯微鏡下一針一線慢慢接回。
這不只是技術,也是一場持續專注與耐心的消耗戰。

當血流順利灌回、指端開始回紅、回溫,
那短短幾秒的變化,對術者來說,
是最靜默卻也最深刻的釋放。



幾天前,我才請假前往東京,精進埋線拉提、拉皮手術與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
幾天後,就坐在這片東海岸的開刀房,接下一位孩子的斷指。

角色切換快速,空間轉換遼遠,
但手術燈下的專注與責任感,是貫穿其中不變的核心。

這次手術,已盡人事。
剩下的,就交給天命,
也交給這孩子自己的恢復能力與命運的安排。

#斷指再接 #台東醫療支援
#整形外科觀點 #整形外科日常
#從東京學習到偏鄉手術燈下
#支援是一種連結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醫院
#廖冠豪醫師 #台東馬偕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手外科 #海外進修

【關於美的堅持,有時候是「不做」】最近有客戶是從外縣市特地過來的,是朋友推薦來諮詢臉部輪廓優化的。她年輕,膚況維持得很好,看得出來平常在保養上投入了很多心力。她自己對下頷線條仍有些不滿意,雖然已經施打過微整,但仍希望可以更俐落、線條更「精緻...
05/06/2025

【關於美的堅持,有時候是「不做」】

最近有客戶是從外縣市特地過來的,
是朋友推薦來諮詢臉部輪廓優化的。
她年輕,膚況維持得很好,看得出來平常在保養上投入了很多心力。
她自己對下頷線條仍有些不滿意,雖然已經施打過微整,
但仍希望可以更俐落、線條更「精緻」。

我們仔細評估後,其實她的下頷骨線條較為清晰,
卻非常符合近年流行的西方美感特徵,像是舒淇、安潔莉娜裘莉那樣帶點強勢又個性鮮明的輪廓。
如果將這樣的線條刻意削弱,反而會抹去她與眾不同的辨識度與魅力。

因此,我和跟診護理師都給了一樣的建議——不建議再動刀。
她的輪廓本身就很乾淨,整體比例也協調,沒有必要為了追求某一種「範本美」而犧牲自然的和諧感。

每位醫師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和客戶的期待不見得總能一致。
當雙方認知落差太大時,我傾向選擇不做,
因為做出來即使客戶滿意,自己可能也不會認同。

再說林青霞。
她的美,不只來自五官比例,還有一種俐落的氣場。
她那帶有稜線的下巴,是一般女性少見的結構,卻成為她臉上最具辨識度的記憶點。
有時候,一點「與眾不同」,才是成就個人風格的關鍵。

我們在看待美的時候,不該是靜態單一的評分表,
而是放在每一個人的生活場景中、個性之中,去尋找最適合她的樣貌。

真正的整形,不是讓每個人都變得一樣美,
而是找到那個專屬於你的焦點——獨一無二的和諧與氣質。

#自然系醫美
#真實案例分享
#個人化醫療
#微調不等於模版
#精緻不是唯一標準
#從不做開始的專業建議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
#高雄長庚醫學美容中心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01/06/2025

🚨 注射肉毒桿菌後臉部癱瘓?!來自馬來西亞的警訊!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2WkS1js9/?mibextid=wwXIfr
Icu醫生陳志金分享來自一位馬來西亞學妹緊急聯絡陳醫師,說她收到一位病人——打了來路不明的肉毒桿菌,竟然隔天出現臉部癱瘓、說話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她馬上想到陳醫師以前分享ICU的肉毒桿菌毒素中毒案例…

📌 原來這位病人是找「中國來的密醫」打針,完全不知道打了什麼,最後竟是 #醫源性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這種中毒可能導致:
• 臉部肌肉無力、眼睛張不開
• 四肢癱瘓、呼吸衰竭
• 最嚴重需要插管或氣切、花幾個月才能恢復

🧠 別以為只會出現在罐頭或醃漬食品裡,打針也可能中毒!
✅ 記住:肉毒桿菌Botox一定要合法來源、合格醫師操作!
別貪方便找密醫、網購或到府注射,拿生命冒險不值得!

👉 你聽過這樣的案例嗎?快提醒身邊愛美的朋友!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
#高雄長庚醫學美容中心

#廖冠豪醫師

【連假期間的另一種忙碌:那些來不及照顧的傷口】每逢連假,急診不只多了車禍與燙傷,也多了許多從外地趕回來的孩子與他們的家人。在這些天,會診變得頻繁起來: • 縫過的傷口沒定期換藥 • 一個月前的破皮,現在腫了起來許多患者的家屬長期在外地工作。...
30/05/2025

【連假期間的另一種忙碌:那些來不及照顧的傷口】

每逢連假,急診不只多了車禍與燙傷,也多了許多從外地趕回來的孩子與他們的家人。

在這些天,會診變得頻繁起來:
• 縫過的傷口沒定期換藥
• 一個月前的破皮,現在腫了起來

許多患者的家屬長期在外地工作。長輩平時能忍就忍、不願打擾子女,也不想離開熟悉的醫療環境。直到連假家人返鄉,才終於發現傷口「不對勁」。



🩹 傷口不對勁,是感染嗎?蜂窩性組織炎怎麼分?

很多人擔心的,是皮膚紅腫熱痛到底是發炎還是感染?

以下幾個症狀提供簡易判斷:

🔸 紅腫的形狀與速度
• 正常發炎:紅腫侷限,1–3 天會緩解
• 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紅腫迅速擴散、邊界模糊,甚至有紅線條蔓延(靜脈炎、淋巴管炎)

🔸 溫度與壓痛
• 正常發炎:微溫、輕微不適
• 感染:明顯發熱、碰觸就痛,或痛到不敢碰

🔸 分泌物
• 正常癒合:清澈或淡黃色、無味
• 感染:膿液、混濁、綠色、灰黑色,伴隨惡臭

🔸 全身反應
• 正常發炎:局部反應、無全身症狀
• 感染擴散:可能合併發燒、畏寒、倦怠、食慾差



👵🏻 長輩靜脈明顯,會不會是發炎?

長輩皮膚比較薄、脂肪層較少,靜脈往往看起來比較明顯。很多家屬一看到「一條條紅紅的」會擔心是不是感染?其實不見得。

🔍 判斷小訣竅:
• 靜脈常呈青藍色或紫色,沿特定走向,壓下不痛、皮膚正常鬆軟
• 發炎則是紅、腫、熱、痛,有時還會擴散成片,摸起來緊繃發熱
• 如果紅腫區域範圍固定,溫度與壓痛不明顯,通常可以先觀察

當然,這些判斷都還是以臨床評估為準。如果擔心變化太快,請儘早就醫確認。



🔍 小傷口也要重視,尤其是年長者免疫力弱、循環差

不少患者起初只是蚊蟲叮咬、輕微擦傷,但若沒有妥善處理,就可能發展成深層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

⛔ 但不是每一個傷口,都需要住院。

臨床上我們會綜合判斷:
• 感染程度與範圍
• 是否有發燒、糖尿病等高風險因子

如果沒有符合住院標準,我們無法僅為了「換藥方便」而安排住院。這不是不重視,而是讓資源分配在最需要的地方。



✅ 如果您擔心長輩的傷口,建議這樣做:

1️⃣ 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
• 若有感染疑慮,可由急診、感染科、外科或整形外科評估

2️⃣ 回家後可就近找診所換藥
• 若您不確定怎麼判斷,可請醫療人員教導觀察與照護技巧

3️⃣ 觀察紅腫是否擴大、是否再度發燒或出現異常分泌物
• 一有疑慮,再次返診即可



❤️ 連假的醫療現場,是一場沉默的接力

我們理解遠方子女的心情,也理解長輩不想麻煩人的堅持。
這些傷口的背後,不只是皮膚裂開了,還可能是家庭角色的錯位與無奈。

而在我們能夠幫助的範圍裡,會盡量補上這些縫隙。
但也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知道——有些事不用等到連假再說,也不用等到發炎擴大才就醫。

願我們都能把照護提早放進日常,而不是壓縮進假期的急診時光。



#蜂窩性組織炎 #傷口照護
#整形外科觀點 #假期急診
#傷口不是小事 #換藥去哪裡
#醫病共享 #照顧從日常開始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整形外科廖冠豪醫師

【腕隧道症候群|別讓手麻成為慢性困擾】在基層門診常聽到的主訴之一,就是「手常常麻、晚上麻醒來」、「拇指沒力,開罐頭都困難」。這些看似小問題,很可能是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早期表現。⸻✅...
25/05/2025

【腕隧道症候群|別讓手麻成為慢性困擾】

在基層門診常聽到的主訴之一,就是「手常常麻、晚上麻醒來」、「拇指沒力,開罐頭都困難」。
這些看似小問題,很可能是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早期表現。



✅ 腕隧道為什麼會出問題?

手腕的「腕隧道」是正中神經通過的狹小通道,空間受到壓迫時,神經就可能出現受壓症狀。

常見高風險族群:
• 長時間操作電腦、鍵盤、機械工具的人
• 製造業、搬運工、文書作業者
• 糖尿病、甲狀腺低下、懷孕、風濕性疾病患者
• 曾有手腕外傷或骨折史者



🔍 常見症狀與診斷工具
• 麻木感集中在拇指、食指、中指與半邊無名指
• 晚上麻醒、甩手稍微緩解
• 拇指對掌困難、握力下降
• 嚴重時會看到魚際肌萎縮

📋 可進行 Phalen’s test、Tinel sign
📸 超音波觀察正中神經腫脹
⚡️ 神經傳導速度檢查(NCV)客觀評估神經受壓程度



🩹 治療方式與階段性介入

輕度到中度患者:
通常可透過保守治療獲得良好控制,包括:
• 夜間副木固定,減少神經受牽拉
• 類固醇口服或注射(需依個案與病程斟酌)
• 適當休息與減少重複性動作
• 搭配復健科規劃的腕部活動訓練、神經滑動運動或熱療、電刺激等方式

✅ 在這個階段,復健科通常是第一線的照護主力,
視個案回應狀況,後續是否需進一步轉介再行討論。



✂️ 手術介入的考量點

若病人經過適當保守治療與復健仍無明顯改善,
或已出現下列情況,則可考慮手術介入:
• 拇指抓握困難、手部功能明顯受限
• 魚際肌肉出現萎縮
• 神經傳導檢查出現明顯異常
• 日常生活或職業需求受到影響

腕橫韌帶鬆解術為目前標準手術方式,
可透過傳統小切口或內視鏡進行,安全性高、恢復快,局部麻醉即可完成。



♻️ 術後也需要「再訓練」

手術雖能解除神經壓迫,但恢復過程仍仰賴適當復健介入,才能幫助神經功能真正回來。
• 拆線後可開始逐步恢復活動,避免過早過猛
• 適度使用副木限制角度,漸進式調整
• 配合神經滑動訓練、肌力重建、功能性動作練習,才能真正改善精細功能與手感

這些內容建議由復健科專業團隊根據病人情況進行個別化規劃。



🤝 多專業協作,讓恢復更完整

整形外科在處理腕隧道症候群的角色,
不僅止於手術,更多時候是承接前端治療未果後的介入,
並與復健科合作,完成從「解除壓迫」到「恢復功能」的完整照護鏈。

當症狀跨越單純保守階段,
早期評估並及時銜接後續處置,能讓病人少走冤枉路,回復也更確實。



#腕隧道症候群
#整形外科觀點
#復健科合作
#手麻不是小事
#手術不是結束
#功能回來才是真的好

#高雄長庚手外科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高雄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整型外科廖冠豪醫師 #廖冠豪醫師

【最後一頓聚餐,不是結束,而是起點】時間過得很快,又送走一屆見習醫師。今天是和這群準醫師們的最後一頓飯。這幾個月下來,除了每月固定為PGY 與clerk上課分享一些臨床理論與實務,也盡量每月約時間與導生聊聊,不只講手術、講選科,更希望他們知...
22/05/2025

【最後一頓聚餐,不是結束,而是起點】
時間過得很快,又送走一屆見習醫師。
今天是和這群準醫師們的最後一頓飯。

這幾個月下來,除了每月固定為PGY 與clerk上課分享一些臨床理論與實務,也盡量每月約時間與導生聊聊,不只講手術、講選科,更希望他們知道,有導師會聽他們說話。

每一次提問、每一場課、每一餐飯,都是一種陪伴。
不是要教他們變成誰,而是想讓他們知道——醫學不只有技術,也有傳承。

希望這段時間,對他們而言算是有收穫的旅程。
也留下一點自己的紀錄——曾經陪著走過一小段。

【The Last Dinner — Not an Ending, but a Beginning】
Time flies. Another class of medical trainees is moving on.
Today marks our final meal together with this group of future doctors.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I’ve been holding regular sessions—twice a month—to share clinical knowledge and real-world experience with PGYs and clerks.
Whenever possible, I also set aside time to meet individually with my mentees. Not just to talk about surgery or career choices, but simply to make sure they feel heard, and know there’s someone here who sees them.

Every question asked, every class held, every meal shared—each was a form of quiet companionship.
My goal was never to shape them into someone else, but to remind them that medicine is not only about technique—it’s also about passing something on.

I hope this season of time was a meaningful stretch in their journey.
And for myself, just a small note: I had the chance to walk a little of that path with them.

#醫師日常 #醫學教育 #見習醫師 #臨床教學
#醫院生活 #教學相長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21/05/2025

【一場在 ICU 病床旁完成的開刀】

晚餐時間剛到家沒多久,我接到電話。

「醫師,ICU 有一位病人,疑似 compartment syndrome……你可以來看一下嗎?」

我掛掉電話,起身,出門。

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這不是可以等的事。
這是一種血液循環急速惡化的狀況,肌肉被腫脹的壓力夾住,
神經、肌肉、血管就像被關在一個上鎖的密室裡。
錯過黃金數小時,肌肉會壞死,神經失去功能,甚至整條腿保不住。



我趕到 ICU。
的確進展到腔室症候群了。

沒有人能保證時間還夠不夠,但我知道——來不及等開刀房。

護理師拿起整瓶消毒藥水,直接傾倒在病人腫脹發亮的腿上,並快速鋪上無菌單。
那一瞬間,空氣中的味道和緊張感一起瀰漫開來。

我戴上無菌手套,準備好簡易器械。
就在病床邊,直接劃開腫脹的筋膜——壓力像洩洪一樣衝出來。

血流灌進組織,腳慢慢回溫。
我測試最末梢血循,反應雖不完美,但那條腿,我們救回來了。

至於腳趾,還不能確定。
病人末梢循環本來就差,我們所做的是打通血路,爭取時間。
先過這一關,後面還有很多關要過。
今晚,我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這是我選擇的專科,這是我接受的訓練。

手術不是永遠在聚光燈下。
有時候是在下班以後,在沒有麻醉、沒有刀房的狀況下,
靠經驗與判斷,在病床邊做出立即的選擇。



什麼是腔室症候群?

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 是一種因肌肉腔室壓力過高,導致循環受阻的緊急狀況。

常見於骨折、外傷、大範圍壓傷、血管重建後,
也可能發生在長時間壓迫或灌流不良的病人身上。

常見初期徵兆包括:
• 劇烈疼痛(尤其在被動牽拉時)
• 腫脹發亮、皮膚緊繃
• 感覺遲鈍、肌力下降

若未及時處置,數小時內可能造成肌肉壞死、神經損傷、甚至截肢。

處理方式為筋膜切開術(fasciotomy),立即釋放壓力、恢復血流。
越早介入,越可能保住肢體功能。



這不是常見的病,卻是不能錯過的急症。
而在那一刻,我們所做的,是爭取一條腿有繼續走下去的一絲機會。



#腔室症候群

#外科現場 #這條腿不能等
#臨床判斷 #急症處置
#你看不到的醫療決定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慢性傷口照護 2|敷料選擇與現代趨勢】— 傷口「穿對衣服」很重要!傷口照護就像穿衣服,穿對了、舒適又實用;穿錯了,不但不合身,還可能影響癒合。⸻🧬【現代敷料像是「機能衣」,幫傷口創造理想環境】現在我們更傾向使用「濕潤性敷料」(Moist ...
18/05/2025

【慢性傷口照護 2|敷料選擇與現代趨勢】— 傷口「穿對衣服」很重要!

傷口照護就像穿衣服,穿對了、舒適又實用;穿錯了,不但不合身,還可能影響癒合。



🧬【現代敷料像是「機能衣」,幫傷口創造理想環境】

現在我們更傾向使用「濕潤性敷料」(Moist Dressing)來協助傷口快速且安全癒合,這些敷料具備以下特性:

✨ 濕潤但不濕爛
✨ 吸收滲液但不脫水
✨ 保護但不壓迫傷口
✨ 減少換藥次數與疼痛感



🧴【常見現代敷料類型介紹】

🔸 Hydrocolloid(親水性膠體)
維持濕潤環境,適合表淺傷口與預防性貼敷,能緩解摩擦、降低壓力。

🔸 Hydrogel(高含水凝膠)
適合乾燥或壞死性傷口,有助於軟化壞死組織,自然去腐(autolytic debridement)。

🔸 Hydrofiber(親水纖維)
吸水後形成凝膠,維持濕潤與抗菌屏障,適合滲液中等偏多的傷口(如糖尿病足潰瘍)。

🔸 Foam(泡棉敷料)
吸收力強、彈性佳,有緩衝功能,適合壓瘡或摩擦部位多的部位,如足跟、坐骨、骶尾部等。

🔸 銀離子敷料、碘敷料
適合感染風險高的傷口,有抑菌效果。建議短期使用、定期評估,避免可能干擾上皮再生。



⚖️【臨床選擇時可以怎麼評估?】

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選擇方向:
• 傷口是否感染?是否有壞死組織?
• 滲液多寡?敷料是否吸收得住?
• 患者皮膚是否脆弱?對敷料是否過敏?
• 照護資源與經濟條件?每天有人換藥嗎?

在長照或居家現場,選用一款穩定、減少換藥、疼痛低、吸收佳的敷料,能大大提升照護效率與病人生活品質。



👩‍⚕️【結語:敷料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越合適越重要】

傷口敷料的角色,不只是包起來這麼簡單。
當我們懂得為傷口挑一件「合適的機能衣」,
就能讓癒合更順利,也讓照護者少受挫折、病人少受苦。



#慢性傷口照護
#敷料選擇指南
#現代濕潤性敷料
#傷口穿衣學
#整形外科觀點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
#廖冠豪醫師

Address

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Kaohsiung
83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廖冠豪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