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24
蔣榮福診所血液透析中心
病情討論 主講者: 張雪月護理師
主題:餓骨症候群 (hungry bone syndrome)
病史:
病患70歲,女性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多年之前就知道腎功能不良,長期在長庚醫院追蹤,拿藥治療。後來,因喘,噁心,嘔吐,食慾欠佳,全身水腫,尿量變少,至長庚ER求診,入急診檢查報告後發現,腎功能惡化腎指數上升。於107年開始接受透析治療,當年7月12日由長庚醫院轉入本診所持續透析治療。
107年,於本院透析治療中,抽血檢查報告:iPTH: 697.1 pg/dl,P: 2.5-7.0 mg/dl,Ca: 8.4-10.5 mg/dl因長期鈣磷不衡,常會抽筋,行走越來越無力等症狀出現,院方給予生理性vitD 2 # ✕ qd,並自費磷結合劑控制調整中。
107年9月份,注射劑Calcijex(1mcg/ml) 每周三次 ,108年6月5日{暫停},108年5月份iPTH : 421 pg/dl , 11月份iPTH: 1260 pg/dl 建議病友每天服用cinacalcet 乙粒。
109年5月份iPTH : 1245.8 pg/dl ,5月11日改1-84算法iPTH: 718 pg/dl ,111年11月份iPTH: 564 pg/dl。
中間不斷的調整藥物,副甲狀素檢查報告仍有逐漸升高趨勢,顯見藥物效果有限。
112年3月份,高雄榮總醫院抽血檢查iPTH: 2725.5 pg/dl ,並進行手術切除副甲狀腺的評估。112年3月29日,病友在高榮開刀行副甲狀腺切除術,術後抽血檢查報告 :iPTH: 15 pg/dl,Ca : 6.6 mg/dl (4月8日),8.3 mg/dl(4月11日) ,9.2 mg/dl (4月18日) ,9.1 mg/dl (4月25日),9.5 mg/dl(5月11日), 8.5mg/dl (5月18日) 。術後,服用活性vitD3 (0.5ug ) 2 # bid,CaCo3 4 # ✕ qid。
討論:
餓骨症候群 (Hungry bone syndrome)
鈣磷不平衡引發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是透析腎友常遇到的問題,治療方法不外乎飲食控制、磷結合劑搭配食物使用,以及使用口服/針劑的維生素D3,擬鈣素治療。當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持續惡化時,為避免心血管、軟組織持續鈣化衍生更多的併發症,以外科手術方式切除副甲狀腺是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低血鈣是副甲狀腺切除後常見併發症,統計發生率約為 13~20%,所謂的「餓骨症候群」是指副甲狀腺手術切除後,出現嚴重低血鈣所引發相關症狀。而造成低血鈣是因為手術後副甲狀腺素急速下降,導致骨頭成骨作用增加,使得血中鈣快速進入骨頭,因而血鈣明顯下降。這種術後低血鈣的情形屬於暫時性,持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可能長達數個月之久。低血鈣最低點通常會在術後第二到四天出現,低血鈣常出現的症狀包括:手腳抽筋、感覺異常(四肢、臉部麻木感)、肌肉痙攣、心律不整、僵直和癲癇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血磷下降、血鉀偏高等情形。
「餓骨症候群」的治療,多數以補充鈣質來改善低血鈣,以減少嚴重低血鈣的症狀,方法包括:透析過程中使用高鈣藥水 (短期間使用)、使用口服鈣片(餐與餐中間使用、不與食物搭配使用),針對有明顯低血鈣症狀之腎友,可考慮增加口服維生素D3、甚至可考慮於透析過程中施打鈣補充針劑來補充血中鈣濃度,以達到緩解低血鈣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副甲狀腺切除後的餓骨症候群(hungry bone syndrome)定義
▲副甲狀腺手術切除,成功切除的定義:
iPTH降低達50%且低於300 pg/dl
▲餓骨症候群(hunger bone syndrome)定義:
當副甲狀腺手術切除後,總血清鈣濃度低於8.4 mg/dl(2.1mmol/L)
且/或連續低血鈣達4天者,稱為餓骨症候群。
▲發生率 27%
▲危險因子有: 1.年輕族群
2.較高體重
3.術前Alk-p較高(> 3倍)
4.術前iPTH>1000 pg/dl
5.放射檢查有骨週膜侵蝕bone tumor及多發性骨折
參考資料及圖片出處 :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99980
2, https://myendoconsult.com/learn/what-is-hungry-bone-syndrome/
3, ttps://www1.vghtpe.gov.tw/clinmed/abst107/abst10707p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