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6/2025
拜登總統的新聞讓大家開始關心「老男人」的難言之隱——攝護腺癌!👴🩺👨⚕️
💪 什麼是攝護腺癌?
攝護腺是男生獨有的器官,就在膀胱下面,包著尿道。就像樹木會長大,攝護腺也會隨著年紀變大(這叫攝護腺肥大)。但有時候,這裡也會冒出壞細胞,變成攝護腺癌。
在台灣,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三常見的癌症,而且不少人在發現的時候已經比較晚期了。平均確診年齡是 73 歲,所以多半是長輩要注意的問題。
😥 身體會發出什麼警訊?
初期攝護腺癌通常很安靜,症狀不太明顯,常常跟攝護腺肥大搞混。大家可以留意這些排尿問題:
* 小便變細、斷斷續續 🚿
* 晚上跑廁所好幾次 🌙 (頻尿、夜尿)
* 突然很想尿,忍不住 🏃♂️ (急尿)
* 尿尿不太順利,或是會痛 😓 (排尿困難或疼痛)
* 總覺得尿不乾淨,甚至會漏尿 💧
如果癌細胞跑到骨頭,可能會覺得骨頭酸痛,體重莫名下降,身體比較虛弱。
🤔 哪些人要特別注意?
這些朋友是攝護腺癌的高風險族群,要多留心:
* 年紀比較大(70歲以上)👴
* 家裡有人得過攝護腺癌(特別是爸爸或兄弟)👨👦👦
* 平常比較喜歡吃油膩的食物或紅肉 🥩🍟
* 有點肉肉的,又很少運動 🏋️♂️➡️🛋️
* 有抽菸習慣 🚬
* 比較常喝酒 🍻
* 曾經有慢性攝護腺發炎 🤕
❓ 要不要做 PSA 篩檢?
PSA 是一種抽血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攝護腺癌。不過,PSA 指數高不代表一定是癌症,有時候攝護腺肥大或發炎也會讓它升高,所以可能會出現「假警報」。
美國專家建議,50–69 歲的男性可以考慮做 PSA 檢查,但最好先跟醫生討論自己的情況和風險。
至於 70 歲以上的長輩,一般不建議常規篩檢,因為:
* PSA 檢查比較容易出現假陽性。
* 很多老人的攝護腺癌生長很慢,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影響健康。
* 切片或手術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像是影響性功能或造成漏尿。
💪 不同階段的治療方式
| 期別 | 治療方式 | 預後 |
|---|---|---|
| 第一期 | 觀察追蹤 | 接近正常壽命 |
| 第二期 | 手術、放療,可能搭配荷爾蒙治療 | 存活率很高 |
| 第三期 | 放療加上長期荷爾蒙抑制,有時會考慮手術 | 10 年存活率約 80% |
| 第四期 | 荷爾蒙抑制、標靶治療,可能搭配化療 | 轉移骨頭 5 年存活率約 35% |
⚠️ 小心「過度診斷」!
其實,很多比較年長的男性身體裡可能都有一些小小的攝護腺癌細胞,但它們很乖,一輩子都不會作怪,甚至要到過世後才被發現。這些「惰性攝護腺癌」不會影響壽命,但如果太積極檢查和治療,反而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出現手術後遺症。所以,要不要篩檢和治療,真的要看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來決定。
🌟 未來的希望
除了傳統的治療方法,現在還有新的標靶放射治療,對晚期患者有幫助。骨轉移的病人也可以使用藥物來減緩骨質流失,減少疼痛和骨折的機會。
📝 重點整理
* 攝護腺癌好發於年長男性,但不是絕症。
* 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存活率越高。
* PSA 檢查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最好跟醫生討論。
* 要小心「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最重要的還是多關心自己和家中長輩的健康!如果有任何排尿問題或其他不適,記得趕快去看醫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