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2025
【不一定五十歲才會得五十肩】
我幫一位肩膀痛的患者做檢查:「這個看起來應該是五十肩……雖然可能要打針,但康復的機會很大。」
還沒說完,患者語氣中帶著一絲得意:「醫師,你確定是五十肩嗎?」
「從超音波跟檢查來看,應該是啦!之後可以再追蹤。」
患者笑著說:「想不到我都六十幾了才得五十肩,這樣是不是比較慢退化啊?」
我:「……」(這該怎麼接呢...😅)
—
大家對「五十肩」應該都不陌生,但近年來這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真的進步很多!
除了傳統的儀器治療、徒手治療、居家運動(例如鐘擺運動、爬牆運動)等方式外,
**「肩關節囊擴張術」**也已被台灣學者發表在國際期刊中,成為治療的主流之一。
今天除了分享五十肩的衛教圖文,也整理幾個常見Q&A👇
🙋🏻♀️五十肩真的跟五十歲有關嗎?
A:顧名思義,確實最常發生在 40~60 歲的人身上,但若是「續發性五十肩」(例如外傷後或手術後),其實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
🙋🏻♀️肩膀卡卡就是五十肩嗎?
A:不一定!肩膀活動受限的原因很多。五十肩的典型活動受限是「外旋 > 外展 > 內旋」,仍需詳細檢查評估。
🙋🏻♀️原發性五十肩的原因是什麼?
A:目前確切原因仍不明,與關節囊的發炎、纖維化、沾黏有關;另外也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有明顯相關。
🙋🏻♀️聽說五十肩會自己好,是真的嗎?
A:根據研究,約有 80% 以上的患者可自然痊癒,但仍有少部分會留下活動受限或疼痛等後遺症。
🙋🏻♀️五十肩需要做什麼檢查?
A:雖然五十肩主要是臨床診斷(透過問診與理學檢查),但我會建議至少安排軟組織超音波檢查,以排除其他肩部病變。
💬不知道大家對 #五十肩 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呢?留言告訴我吧!👇
參考資料:Diagnostics (Basel). 2025 Jul 31;15(15):1924.
Adhesive Capsulitis (Frozen Shoulder) [Updated 2025 Mar 28]. In: StatPearls [Internet].
JAMA Netw Open. 2020 Dec 1;3(12):e2029581.
Singapore Med J. 2017 Dec;58(12):685-689.
#李炎諭醫師 #肩關節囊擴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