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托邦。Mindtopia

心托邦。Mindtopia 🫶🏻「心托邦心理治療所」有專業心理師提供心理評估/治療服務
♥️從粉專認識心理學小知識
🌞運用心理學到日常生活
📚分享心理學相關研究
🏥粉專新知來自臨床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的分享
歡迎加入官方LINE 立即預約~
LINE ID:

【焦慮型依附:總是害怕被拋下的我們】─許哲維臨床心理師依附關係,是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展現的樣貌,也是我們建立連結、表達需求、回應重要他人的方式。很多人在親密關係裡常常會覺得不安,擔心被忽略、被拋下,這並不是錯誤,也不需要羞愧,這背後有我們一路...
15/07/2025

【焦慮型依附:總是害怕被拋下的我們】─許哲維臨床心理師
依附關係,是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展現的樣貌,也是我們建立連結、表達需求、回應重要他人的方式。很多人在親密關係裡常常會覺得不安,擔心被忽略、被拋下,這並不是錯誤,也不需要羞愧,這背後有我們一路走來的痕跡。
焦慮型依附,是依附關係的一種表現。有這種傾向的人,內心往往非常渴望愛與親近,但也常感到不安,很在意不被喜愛,擔心對方是否還在意自己。他們的「被拋棄偵測雷達」格外敏銳,常常在心裡一遍遍地盤旋:「他/她是不是不愛我了?」「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是不是不夠好?」
當感覺到對方態度冷淡、回覆慢了或似乎忽略自己時,他們容易焦躁不安,甚至情緒起伏變大,想盡辦法確認對方還在自己身邊。這份努力有時卻會讓對方覺得壓力過大、想要退開,反而讓焦慮型依附者最害怕的事發生了──真的被拋棄了。
這樣的依附模式,往往和成長過程有關。我們兒時的氣質、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形塑了我們對他人與世界的信任程度。焦慮型依附者的照顧者,愛與關心可能是不穩定、忽近忽遠的。孩子只能更敏銳地偵測、用更強烈的情緒去換取關注。長大後,他們看似黏人、敏感,背後其實是很需要被好好的看見,很需要被安穩的愛著。
若你也看見自己有類似的模式,請記得:我們並不是注定如此。認識自己的依附模式,是成長的第一步,透過理解自己、練習更安全的連結,我們都可以慢慢學會,怎麼好好的愛與被愛。

#心托邦 #心托邦心理治療所 #依附關係 #親密關係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九月開學季- 兒童團體課程招生簡章親愛的家長們:開學季是孩子重新適應人際互動與課業節奏的重要時刻,特別為此,我們規劃了兩大兒童發展團體課程—【人際情緒團體】與【注意力及認知團體】,以遊戲與互動為媒介,幫助孩子強化社交情緒、認知專注力,歡迎您...
09/07/2025

九月開學季- 兒童團體課程招生簡章

親愛的家長們:
開學季是孩子重新適應人際互動與課業節奏的重要時刻,特別為此,我們規劃了兩大兒童發展團體課程—【人際情緒團體】與【注意力及認知團體】,以遊戲與互動為媒介,幫助孩子強化社交情緒、認知專注力,歡迎您為孩子報名參加!

課程資訊
⏰開課時間: 9月起/每週一次,連續10週(確切日期及時間依照本所與家長統籌調整
📖上課方式:團體為小班上課,2人開課,最多上限為6人
❤️溫馨提醒:上課前需先由心理師進行初次評估,評估後會再與您討論小朋友的狀況以及後續的治療計畫喔!
🧑‍⚕️帶領者:前長庚陳佩宜臨床心理師、心托邦所長陳鵬宇臨床心理師
🎨另有兒童個別治療(親職教養困擾、選擇性緘默、兒童青少年情緒困擾)詳情請洽官方L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0983-769055
✉️官方Line:
🔗預約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dGBTRLFdDXHpZsBH6
#心托邦 #心托邦心理治療所 #兒童團體 #人際 #情緒 #注意力 #認知 #兒童個別

👷‍♂️勞工心理諮商方案👷‍♀️為促進廣大勞工朋友們的心理健康,心托邦正式加入「勞工健康服務辦公室心理諮商方案」!您在職場上有苦說不出嗎?心情鬱悶無人傾訴嗎?讓我們協助您說出內心的苦,打開您心裡的結,陪您一同走出壓力與困頓。--------...
03/07/2025

👷‍♂️勞工心理諮商方案👷‍♀️
為促進廣大勞工朋友們的心理健康,心托邦正式加入「勞工健康服務辦公室心理諮商方案」!
您在職場上有苦說不出嗎?心情鬱悶無人傾訴嗎?讓我們協助您說出內心的苦,打開您心裡的結,陪您一同走出壓力與困頓。
---------------------------------------------
🌟適用對象:工作者(投保勞工保險者)、或具投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身分者。
🌟方案內容:補助3次心理諮商(每次時間50分鐘),協助您處理職場中遭遇之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溝通…等議題。
🌟第一次諮商前須提供投保證明(勞保或勞工職災保險)。每次諮商僅收取行政費200元。
🌟本次方案期間:即日起~114年12月31日
🌟方案詳請請見:https://ohh.coapre.org.tw/home
🌟預約方式:
1.透過電話、官方line,或填寫表單預約(服務項目選擇:勞工心理諮商方案)。
電話:0983-769055
官方Line:
預約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dGBTRLFdDXHpZsBH6
2.心托邦收到預約後,會與您確認和說明預約之細節
❤️溫馨提醒:本方案之心理諮商服務無需使用健保卡,不會留下相關就醫紀錄。本方案也會充分保障您的隱私,全程僅個案及機構雙方知道,您可以放心尋求協助。

#心托邦 #心托邦心理治療所 #勞工健康服務辦公室心理諮商方案 #勞工心理健康 #免費心理諮商 #高雄市心理治療所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與邊緣型人格疾患(BPD)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 C-PTSD)與邊緣型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在臨床上常呈現高度...
27/06/2025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與邊緣型人格疾患(BPD)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 C-PTSD)與邊緣型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在臨床上常呈現高度症狀重疊,特別是在情緒調節、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功能等面向,因此容易引發診斷混淆與治療策略選擇的挑戰。儘管兩者皆與創傷歷史密切相關,但其診斷標準、症狀表現與病理核心仍有關鍵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診斷基礎與創傷經驗

在ICD-11中,C-PTSD被歸類為創傷與壓力相關疾患,其診斷前提為經歷重大創傷事件(traumatic stressor),並表現出PTSD核心症狀(再體驗、逃避、持續警覺)及**自我組織受損(DSO)**的三大面向:情緒調節困難、負向自我認知與人際困難。
相對地,BPD被界定為人格疾患,其診斷並不要求創傷經驗的存在,儘管多數個案亦報告童年時期的複雜創傷。然而,創傷並非BPD診斷標準的一部分,也非傳統BPD治療的核心焦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症狀重疊與區辨特徵

相似面向
C-PTSD與BPD在三大核心功能困難上表現出高度重疊:
1. 情緒調節困難(Affect regulation)
2. 自我概念受損(Disturbances in self-concept)
3. 人際關係障礙(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這些症狀可能導致兩者在臨床訪談或自陳問卷中相互混淆,尤其是在高創傷族群中更為明顯。

區辨特點
儘管兩者表面相似,但其具體表現方式具有區辨意義:

症狀面向
C-PTSD:
情緒調節/慣性情緒低落、麻木、易怒,但較少衝動行為
自我概念/持續性負向自我認知(如羞恥、自責、無價值感)
人際關係/傾向回避關係,因情緒激發時會疏離他人
自我傷害與自殺行為/可能存在,但非診斷核心

BPD:
情緒調節/高衝動性、情緒劇烈起伏、易怒、焦慮
自我概念/自我感不穩定,常在正負自我形象間擺盪
人際關係/關係極端化(理想化與貶抑交替)、強烈依附
自我傷害與自殺行為/常見,為診斷標準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潛在類型與共病關係

根據一項針對195名接受創傷專門治療之成人樣本進行的潛在類別分析(LCA),研究者辨識出三類臨床表現群體:
1. CPTSD/高BPD群:兩類症狀皆高度表現
2. CPTSD/中BPD群:C-PTSD核心症狀明顯,BPD表現中等
3. PTSD/低BPD群:僅具PTSD症狀,DSO與BPD表現皆低
結果顯示:高BPD特質的C-PTSD患者經常伴隨多重、早期的人際創傷史,且功能受損程度顯著高於低BPD群體。這支持C-PTSD為一獨立診斷實體,但亦顯示在重度創傷(尤其是童年的性虐待/身體虐待)的個案中,C-PTSD與BPD特質高度重疊的情況相當常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臨床意涵與治療考量

鑑別C-PTSD與BPD對於治療方向選擇極為重要:
•C-PTSD更適合以創傷導向的治療模式進行介入(如EMDR、TF-CBT),聚焦於創傷記憶的處理、自我概念重建與情緒調節技能。
•BPD則需透過如**辯證行為治療(DBT)或心理化導向治療(Mentalization-Based Therapy, MBT)**等方式,處理衝動行為、人際關係波動與自我傷害等議題。
臨床上也可能需要靈活調整治療策略,特別是在兩種診斷重疊時,須兼顧創傷處理與人格功能重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C-PTSD與BPD雖有顯著症狀重疊,特別是在情緒、自我與人際困擾上,但其病理核心、診斷標準與治療焦點皆有實質差異。準確鑑別兩者不僅有助於精準診斷,也能提升治療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標籤化與誤治。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兩者共病樣態的神經生物學與長期預後差異。

Maercker A, Cloitre M, Bachem R, et al.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Lancet. 2022;400(10345):60-72. doi:10.1016/S0140-6736(22)00821-2
Jowett S, Karatzias T, Shevlin M, Albert I. Differentiating symptom profiles of ICD-11 PTSD, complex PTSD,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in a multiply traumatized sample. Personal Disord. 2020;11(1):36-45. doi:10.1037/per0000346

🎒【7-8月升小一準備班招生中】幫助孩子穩定銜接,迎接有規範的小學生活!👩‍⚕️由前長庚臨床心理師 陳佩宜 帶領對許多孩子來說,升上小一不只是學科上的挑戰,更是一段生活節奏與行為模式的大轉變。從較為自由的幼兒園,進入需要遵守規則、維持專注與...
06/06/2025

🎒【7-8月升小一準備班招生中】幫助孩子穩定銜接,迎接有規範的小學生活!
👩‍⚕️由前長庚臨床心理師 陳佩宜 帶領

對許多孩子來說,升上小一不只是學科上的挑戰,更是一段生活節奏與行為模式的大轉變。從較為自由的幼兒園,進入需要遵守規則、維持專注與配合團體的小學環境,我們明白,有些孩子特別需要一段適應與引導的過程。

【升小一準備班】專為即將升上小學一年級的兒童設計,透過有系統的活動安排與溫和的行為引導,幫助孩子在進入小學前,建立必要的學習與生活能力,減少開學後的焦慮與不適應。

🌟課程特色:
✅ 遵守課堂規範訓練:學習安靜聽講、舉手發言、排隊輪候,熟悉小學上課節奏
✅ 衝動控制:透過遊戲與角色扮演練習等待、控制行為反應,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 注意力訓練:引導注意力策略,提升在複雜情境中的視、聽覺注意力,以跟上上課節奏

🕒 課程時間:7/5開課/每週六上午10:00-11:00
📍 上課地點:心托邦心理治療所
👩‍🏫 適合對象:即將升上小學一年級,注意力與衝動控制有限之孩子(*新個案須先完成初評)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理解與支持。讓我們陪伴您的孩子,練習面對改變、穩穩踏出小學第一步!

📞 報名/諮詢專線:0983769055
🔗 Line ID:
🔗預約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dGBTRLFdDXHpZsBH6

#心托邦 #心托邦心理治療所 #兒童團體 #人際 #情緒 #注意力 #認知

💝【伴侶諮商:讓愛,重新出發】─許哲維臨床心理師伴侶諮商/治療,是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透過心理師的專業引導,幫助伴侶雙方(包含異性情侶、夫妻、同性伴侶…等)將各自的想法與感受好好表達,協助伴侶理解彼此,進而能學習用更健康、更有效能的方式進行...
01/06/2025

💝【伴侶諮商:讓愛,重新出發】─許哲維臨床心理師

伴侶諮商/治療,是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透過心理師的專業引導,幫助伴侶雙方(包含異性情侶、夫妻、同性伴侶…等)將各自的想法與感受好好表達,協助伴侶理解彼此,進而能學習用更健康、更有效能的方式進行互動、維繫關係。如此,便有找回愛與連結的可能。

🌷伴侶諮商/治療的益處:
❤️改善雙方溝通:有時伴侶間的問題源自於長期的溝通不良,可能是講話方式較為激烈、無法袒露真實感受、迴避溝通…等。在伴侶諮商中,心理師會協助雙方學習溝通,教導伴侶們以更適當表達感受與需求、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共同處理問題。
❤️理解彼此的情感與需求:伴侶在關係中之所以卡住,有時不只是表面的議題(如照顧小孩、家務分工、經濟…等),而是牽涉到過往情感經驗、更深層的需求,但這些情感和需求未能被覺察與表達,導致雙方無法理解彼此,衍伸出諸多衝突。伴侶諮商會協助彼此好好聆聽,理解對方內心深處的愛、渴望與恐懼,使關係走向親密。
❤️打破衝突循環:很多伴侶會陷入固定的衝突模式,可能是「一方追、一方逃」、「一方指責、一方防衛」,不斷上演相同的負向劇本,導致衝突越演越烈,裂痕越來越深。伴侶諮商將協助雙方覺察這些負向模式,並共同編寫新的互動劇本。
❤️重建信任與親密:若伴侶長期關係處於冷漠、衝突,或是遭遇外遇等重大破壞信任的事件,關係將變得相當脆弱且不穩。伴侶諮商提供重建的可能,協助雙方重新認識與理解彼此,進而走向和解與療癒。
❤️協助做出關係的選擇:有時,諮商並不全然是為了「挽救」,關係的分合真的是到了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刻。心理師會引導雙方好好看清這段關係的各種可能,讓彼此在好好對話後,負責的、坦然地做出選擇。

❤️‍🩹何時需要伴侶諮商/治療?
很多人會直到關係已經惡化到快分開時才尋求協助,但事實上,愈早介入,就愈有機會防止裂痕加深,更有機會重新找回親密。如果您有以下的狀況,可能代表您們的關係需要協助:
💛溝通模式出現問題:雙方的對話常常是以爭吵或沉默收場,雙方也越來越難以理解彼此的想法與感受,對話時明顯感受到情緒起伏。
 長期關係疏離:兩人長期失去親密感,明顯感受到彼此間的距離,變得像室友一般互動。
💛重大信任破裂事件:遭遇像是外遇等嚴重影響關係的事件後,兩人無法自行修復情感創傷,持續處於關係破裂的狀態。
💛重大決策分歧:在關係重大事項上難以協調和達成共識,如結婚、性、生育、搬家、財務…等。
💛重大壓力事件:關係在現實中面臨較大的壓力,如生育、教養、經濟議題、失業…等,可能打亂既有的關係狀態,容易引發爭執,甚至是影響長期的關係。

💖小結:親密關係是我們一生重要的課題,需要好好經營與維護。進入伴侶諮商,不代表關係「失敗」,反而是雙方願意一起努力、共同成長的證明。透過專業的協助,關係將有機會避免變質,將有機會更認識彼此、更好的陪伴彼此,甚至是走向療癒。

#心托邦 #心托邦心理治療所 #伴侶諮商 #伴侶治療 #親密關係 #愛的修復 #心理諮商 #關係成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 C-PTSD)之治療C-PTSD是一種源於長期、重複性創傷經驗所導致的精神健康疾患。根據ICD-11的定義,其症狀除了傳統PTSD的三項核心症狀(創傷再體驗、迴避、持續警覺)外,尚包括自我...
22/05/2025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 C-PTSD)之治療

C-PTSD是一種源於長期、重複性創傷經驗所導致的精神健康疾患。根據ICD-11的定義,其症狀除了傳統PTSD的三項核心症狀(創傷再體驗、迴避、持續警覺)外,尚包括自我組織功能的嚴重受損,如情緒調節困難、負向自我認知與人際關係障礙。

一、心理治療為C-PTSD治療的首選
研究顯示,心理治療為C-PTSD最具實證基礎的主要治療方式,其中以**創傷導向的心理治療(trauma-focused therapy)**成效最佳。
1. 創傷導向治療(Trauma-Focused Therapy)
此類治療強調直接處理創傷記憶及其對個體的影響。常見的創傷導向介入包括:
• 眼動減敏與歷程再處理(EMDR)
• 創傷導向認知行為治療(TF-CBT)
• 延長曝露治療(Prolonged Exposure, PE)
• 圖式療法(Schema Therapy)
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創傷症狀,並改善情緒調節、自我概念與人際互動等面向。

2. 創傷導向 vs. 非創傷導向治療
研究結果一致指出,創傷導向介入的療效普遍優於非創傷導向療法(如支持性治療、一般CBT),特別是在處理創傷再體驗與情緒調節方面。

二、藥物治療的輔助角色
**藥物治療(特別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可在部分個案中緩解焦慮、憂鬱及失眠等症狀,提供患者進入心理治療的穩定基礎。
然而,單靠藥物治療無法有效處理創傷記憶與其深層影響,在治療C-PTSD方面的整體療效通常不如心理治療顯著。

三、治療組合的建議
臨床實務與研究建議指出:
• 心理治療為首選,特別是創傷導向療法。
• 藥物治療可作為輔助性介入,尤其在症狀嚴重、功能受損時。
• 結合心理與藥物治療的多元策略,通常能達到最佳療效。

結語
C-PTSD是一種可治療的心理疾病。透過針對性、結構化的創傷導向治療,加上必要時的藥物支持,多數個案能逐步恢復情緒調節能力、重建自我認同,並提升人際功能。重要的是,治療需以安全性、穩定性與個別化為核心原則,陪伴患者走向復原之路。
#創傷療癒 #心理健康 #不是你太脆弱 #你很勇敢 #心理諮商

參考資料:
(1)Maercker A, Cloitre M, Bachem R, et al.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Lancet. 2022;400(10345):60-72. doi:10.1016/S0140-6736(22)00821-2
(2)Coventry PA, Meader N, Melton H, et al. Psyc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morbi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following complex traumatic ev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mponent network meta-analysis. PLoS Med. 2020;17(8):e1003262. Published 2020 Aug 19. doi:10.1371/journal.pmed.1003262
(3)Karatzias T, Murphy P, Cloitre M, et 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ICD-11 complex PTSD symptom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l Med. 2019;49(11):1761-1775. doi:10.1017/S0033291719000436

Address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131號
Kaohsiung
802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1:00
Tuesday 13:00 - 21:00
Wednesday 13:00 - 21:00
Thursday 13:00 - 21:00
Friday 13: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2: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托邦。Mindtopia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