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彩光

生命彩光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生命彩光, Mental Health Service, Kaohsiung.

彩光負責人:黃莉音 lydia

義大利OLSO藝術與意識治療學校整合執行師

進入身心靈領域20年時間,臼井靈氣教學15年、塔沙塔 脈動瑜珈12年,光之脈輪曼陀羅、神經塑造藝術、療癒圖、流彩藝術,多年教學經驗

接受身心調和個案 - 失眠、焦慮、創傷、各種身心不協調...等議題

是兼具廣度與深度教學者,也是從未停止向生命學習的學習者。

早安,美好豐盛的一天
19/10/2025

早安,美好豐盛的一天

你愛的外在東西,其實你永遠得不到

by 林文欣|《智慧湧現:不完備的對稱》

你以為你愛的是蛋糕,
但你真正愛的,是那一口甜滑入口、幸福瞬間湧上的感覺。
你愛的不是蛋糕本身,
而是那個在品嚐時、感受到快樂與滿足的「自己」。

你以為你愛的是某個人,
但你真正愛的,是那個「在他身邊時的自己」——
被理解、被呵護、被看見、被允許做自己的那個你。

愛,從來不是對方給你的感覺,
而是你在愛裡,重新遇見了更柔軟、更真實的自己。

我們都曾以為,
愛是擁有,是得到了什麼、抓住了什麼。
但事實是——
你所愛的一切外在事物,終究都只是體驗的載體,
是靈魂成長的素材而已。

一|你愛的不是蛋糕,是那一瞬間的甜

當你說「我好愛吃蛋糕」,
你真正愛的不是那塊海綿蛋糕,
而是那一口綿密、那種療癒的幸福感。

但你有沒有發現?
每次吃完之後,幸福就消散了。
因為甜味留不住,快樂也不屬於誰。
它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體驗——
短暫、真實,卻從不屬於我們。

這就是愛的真相。
我們追的不是事物本身,
而是它讓我們產生的情緒與覺察,
讓我們經驗自己、看見自己。

二|你愛的人,是讓你看見「自己」的鏡子

當你深愛一個人時,
你以為自己愛的是那個他。
可多年以後你才懂,
你懷念的不是那個人,
而是那段時光裡——你成為了誰。

你愛他,
是因為他讓你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你恨他,
是因為他讓你看見了自己的陰影。

每一段關係,
都只是幫你照見自己的鏡子。
有人讓你看見柔軟,有人讓你學會堅強,
有人教你放手,有人教你愛自己。

而最終的課題,是——
當沒有人可依時,你是否依然能感受到愛?

三|愛的真相:不是佔有,而是覺察

真正的愛,不是「你屬於我」,
而是「你讓我看見我自己」。

當你不再企圖抓住對方、抓住快樂、抓住幸福,
你會發現——
愛變得透明而清澈。

你不再焦慮他會不會離開,
因為你知道,愛不是一個人能奪走的東西;
它是一種內在的流動。
你越懂自己,就越能愛人;
你越能療癒自己,就越能給予溫柔。

四|當你學會愛體驗,你才會自由

有一天,你會突然明白——
你愛的不是旅行,是那段旅程帶來的自由感;
你愛的不是美食,是那種被生活溫柔對待的感覺;
你愛的不是對方,而是那個能夠愛人的自己。

從那一刻起,你開始真正自由。
你不再執著結果,也不再抓緊誰,
而是靜靜地體驗每一個當下。

人生,本就是一場體驗自己的旅程——
透過覺察、透過不斷修正那些偏見與執著。
沒有什麼該擁有,也沒有什麼能永恆。
但只要你願意體驗,
你就在愛裡。

五|當你不再伸手要愛,才能真正擁有愛

最深的愛,不是別人給你的,
而是你自己滋養出來的。

你開始喜歡清晨的光、雨後的風;
喜歡自己獨處的樣子、笑起來的模樣。
你發現——
愛不是他人施捨的恩典,
而是靈魂自然綻放的力量。

當你能帶著愛生活、帶著愛看人、帶著愛呼吸,
你就已經是愛本身。

🌷
所以啊,
別再焦慮誰離開、誰不愛你、誰沒回訊息。
他們從來不是愛的源頭。
愛的源頭,一直在你心裡。

當你學會愛體驗、愛存在、愛自己,
世界就會在你的頻率裡,溫柔流動。
因為——
你早已成為那個「被愛的自己」。

⚛️ 推薦好書|智慧湧現:不完備的對稱
📕 AI時代的關鍵能力:現在改變過去的重塑力
📕 博客來: https://ppt.cc/fjsGzx

#林文欣
#智慧湧現 #靈魂覺醒 #不完備的對稱

早安,美好豐盛的一天被觸動了~幸福真的很簡單——能走、能笑、能愛、能原諒,就是最深的富足。
11/10/2025

早安,美好豐盛的一天

被觸動了~

幸福真的很簡單——

能走、能笑、能愛、能原諒,
就是最深的富足。

70歲的7個領悟:原來幸福竟然這麼簡單

人生的某些時刻,命運往往以最不動聲色的方式,揭示其最深刻的教誨。七十歲的年紀,本來應該是歲月靜好的象徵,但很多人卻常因一場手術、某個意外或一張病床,打破所有對晚年的想像。

療養院的長廊中,有人被疼痛纏繞,有人沉默無言;有人仍日日盼望家人的探訪,有人卻早已被時光遺忘。那些無數靜謐的午後與無眠的長夜,如同一面無情的鏡子,逼迫每人直視生命的真相。

這不僅是衰老的故事,更是生命的修行:讓人意識到身體的脆弱、時間的短暫,以及遺憾如何塑造生命的底色。哲學家塞涅卡曾言:「人並非生命短暫,而是我們浪費了太多。」當生活被迫按下暫停鍵,真正的洞見往往悄悄浮現。

在那樣的時空中,人性展露出最赤裸的形體:有人在孤獨中寧靜,有人在悔恨中腐朽,也有人以智慧與堅韌面對衰老。那面鏡子,照出每個人終將面對的歸途。

七個關於生命的啟示由此而生,它們跨越年齡與經歷,成為世代都值得傾聽的箴言:因為每個年輕的靈魂,終會走向年老,而那時,唯一能慰藉自己的,是曾度過一段值得回望的無悔人生。

重要的不是人生的歲月
而是在歲月中體悟的生命

01 孤獨,是最沉重的疾病
Loneliness is the greatest disease

許多人將養老院想像成衣食與醫療的供給站,然而經過歲月淬煉才懂,最深的困境從不在於身體的衰敗,而在於靈魂的荒寒 —— 那是一種被世界靜默遺忘的孤獨。

在這裡,有人已數月乃至數年未曾等來一位訪客。子女奔忙於自己的生活,舊友漸次零落。即使最專業的照護團隊,也無法取代親人指尖的溫度與眼底的星光。衰老最鋒利的一面,是察覺自己已悄悄停留在時光的岸畔,徒然遙望著人世洪流繼續奔湧向前,卻再也力無舟楫相渡。

哲人帕斯卡曾說:「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源自於無法安靜的獨處。」但老年孤獨並非選擇之靜默,而是被迫的放逐。它如藤蔓般無聲纏繞,比任何衰竭更令人窒息。

孤獨是無聲的疾病,而情感才是唯一的解藥。多希望年輕時能少追逐轉瞬即逝的泡沫,多編織永恆的情感紐帶;少在虛幻的成就中迷失,多在溫厚的關係裡紮根。

因為,生命底色的豐饒不在累積多少資產,而在經營多少能穿透時間的情誼,以及靈魂深處的豐盛。

那看似平常的午後茶敘、深夜長談,實則是抵禦歲月的堡壘。若早知孤獨是生命最後的必修課,我願以更多真心與耐心預付學費。

02 健康,是生命終極的財富
Health is more valuable than wealth

我曾遇見一位老者,他的過去彷彿被鑲著金邊:數處豪宅名車,足跡遍及五洲。

如今他蜷縮於鬥室,如同被封印的雕塑── 財富仍在,卻已無法自主進食,不能站立行走。財富此刻變得毫無意義,因為當身體背叛意志,金錢便成為冷漠的象徵。

他的眼中常會閃過一道光芒,那是曾經的銳利與驕傲,但轉瞬即逝。這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尊嚴的消褪。護工細心照顧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

生命中最寶貴的,不是曾經或現在擁有什麼,而是能夠自主地做什麼。

過去日子的分分秒秒,我們精心計算資產的複利,卻忽略身體這個最精密的資本正悄悄透支。健康不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是使所有部分成為可能的整體。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會把運動視為對未來的投資,把健康視為對生命的尊重。

真正的富裕不是選擇生活的權利,而是體驗生活的能力 - 能夠自己繫鞋帶,能品味食物的滋味,能在陽光下自由行走。

所有物質財富終將歸還時間。最奢侈的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完整、有尊嚴地享受每個平凡的日子。

03 萬物皆逝,唯情憶長存
Material things lose their meaning

世人常以財富和物品作為衡量人生的豐盈,卻忽略了它們是如此脆弱與易逝。

我曾擁有整間房子的收藏品—— 名貴的家具,限量版的擺件,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每件都彷彿是身份的註腳,歲月的收藏。

然而,如今我的生命軌跡被縮減到一間簡陋的房間,曾引以為傲的「擁有」公頃間化作無聲的塵埃,不再有存在的價值。

紫檀家具在倉庫裡靜待塵埃,絲綢禮服在衣櫥深處悄悄泛黃。那曾經傾盡心血追逐的物質,終在時間的長河中褪色。—— 不曾帶走我的孤獨,也不曾增添我的喜悅。

就像一位智者所說:「我們擁有的每件物品,同時也在擁有我們。」當生命被物質奴役,靈魂便失去了翱翔的空間。

老化讓我終於明白:追逐物質只是暫時的幻象,與其耗費精力積蓄物品,不如將心力傾注在創造瞬間。因為只有瞬間與心靈的交織,才能在時光盡頭熠熠生輝。

物質的豐盈無法填補精神的空虛,甚至往往成為內心的枷鎖。唯有深夜長談的溫暖,攜手同遊的歡樂,相視而笑的默契,才是真正能穿透時間、照亮生命的星光。

真正的富足不是物質的擁有,而是心靈的豐盈。當生命黃昏降臨,浮華褪盡,我們終會發現:最珍貴的不是擁有的,而是經歷的;不是購買的,而是愛過的。

04 獨立,是生命最珍貴的恩賜
Independence is precious

獨立,是人生最不被察覺的奢侈。當我們能夠自主決定、自由行走、清晰思考,自己做出選擇,這些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能力,其實是命運賜予的最珍貴的禮物。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曾在集中營的極端環境中領悟:「人最終極的自由,是選擇如何面對處境的態度。」但當身體的自由被徹底剝奪,這種選擇權也變得岌岌可危。

當身體逐漸失控,連穿衣進食乃至如廁都需依賴他人時,尊嚴和自由便像風中殘燭。這是無數老人的真實境遇:靈魂仍渴望自由,肉體卻彷彿困在無形的牢籠。

哲學家盧梭說:「自由是生命的本質。」獨立的可貴在於不僅賦予人行動的能力,更賦予我們命運的選擇權。當這一切被剝奪,才真正體會何為脆弱與無力。

因此,獨立是一種需要在尚可選擇時去珍惜的恩典。年輕時對健康與自由的漠視,往往換來老年時的無可奈何。

鍛鍊身體、保持敏銳、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這些微小累積是對未來最好的守護。

因為當獨立一旦失去,你才能夠深刻理解,能自由走路、吃飯、甚至獨自望一眼夕陽,原來是人生中最值得感恩的幸福。

05 真正的幸福,都隱藏於細微之處
True happiness comes from simple things

在這被歲月浸染的地方,我遇見一位老者,臉上總漾著安詳的笑意,如冬日暖陽般熨帖人心。當問及幸福的秘訣她目光澄明:「不計較失去,只全心熱愛擁有。」

她讓我頓悟:幸福從不在遠方,它棲息於每個真心感受的瞬間。不是驚天動地的狂喜,而是一盞清茶的溫熱,一段不期而遇的邂逅,甚至是午後小憩時的暖陽。

現代人總將幸福視為可攫取的目標,忙於追逐更宏大的成就、更豐厚的物質,卻忽略了真正滋養生命的,往往是那些最樸素的存在,是日常中美好時刻的累積。

因為生活的質感不是由物質豐盈定義的,而是由感官的細膩和心靈的覺察織就的。

正如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苦難中寫道:「生命就是生活,就在每分每秒之中。」當我們將目光從缺失轉向擁有,從遺憾轉向感恩,平凡的日子也會煥發光芒。

若你在此刻正在閱讀這些文字,不妨暫停片刻:感受呼吸的節奏,聆聽遠方的聲音,留意心間的寧靜。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感知,正是幸福最真實的形體。

不必跋山涉水,幸福從未遠離,而始終蘊藏在簡單的事物裡 ── 只需一顆願意感受的心,便能在平凡中觸摸到永恆的溫暖。

06 寬恕,是通往內心平靜的歸途
Forgiveness brings peace

在養老院的光陰裡,我目睹無數靈魂因執念而自我禁錮。他們懷抱經年累計的怨懟── 對子女的失望,對舊友的芥蒂,甚至對已故伴侶未能釋懷的怨尤。歲月沒有稀釋苦毒,反而將其熬成心靈的枷鎖,耗盡餘生去回望無法改變的過往。

我察覺到令人心顫的真相:那些緊握怨恨不放的人,實則將自己囚禁在痛苦的牢籠中。敵人早已遠去,唯有他們自己仍在舊日戰場徘徊,反覆舔舐不會癒合的傷口。

南非總統曼德拉走出27年監禁時曾說:「當我走出囚室,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寬恕的真諦,不是豁免他人,而是解放自己。

一位老人曾低聲說:「我選擇原諒,不是因為他們值得,而是因為我值得平靜。」那一刻,她彷彿卸下了壓在心頭數十年的巨石,目光裡閃爍出久違的輕鬆。

寬恕不是道德的施捨,而是內心的憐憫。意味著將時間和能量從憤怒中抽離,拒絕用過去懲罰現在的自己,重新擁抱生活。

而當生命終章來臨之時,你終將明白:平靜比驕傲珍貴,釋懷比正確重要。真正有價值的,是內心的安寧。唯有無悔的輕鬆與寧靜,才能陪伴靈魂走得更遠。

07 每天都是饋贈,切莫虛度
Everyday is a gift. Don't waste it.

生命充滿脆弱與不確定。無論我們如何健康、如何強健、如何謹慎經營人生,「明天」從來不是必然兌現的承諾。

我們總習慣性地拖延幸福:執著於怨恨,擱置渴望,總安慰自己「總有一天」會做想做的事、說該說的話。但那個「總有一天」,往往等到最後才驚覺已是永別。

作家迪拉德曾警告:「你如何度過一天,就如何度過一生。」生命的長度非我們能掌控,但其深度與廣度卻可由自己決定。

我們不必等待某個特殊時刻才開始生活,因為真正的完美時刻永遠是當下 —— 是此刻窗外傾瀉的陽光,是手邊這杯清茶的餘溫,是脫口而出的感謝、溫情與愛意。

我們總以為來自方長,卻忘了時光從未停留過。那些被忽視的日常瞬間,正是構成生命最珍貴的材料。若你還能呼吸、感受,還能去愛── 便是生命最慷慨的贈禮。

不要到最後才幡然醒悟:人生最大的遺憾從不是做過什麼,而是那些未曾把握的瞬間、未曾說出口的愛語、未曾活盡的當下。

請如詩人奧利佛追問的:「告訴我,你打算如何對待你僅此一次、狂野而珍貴的生命?」唯有用熾熱的心靈擁抱每個平凡日子,才不負這趟生命的慷慨贈禮。

七十載春秋掠過鬢發,七堂生命之課刻入骨髓。終於明白,原來我們用一生追逐的,不過是曾經不屑一顧的尋常—— 健康的肢體,自主的尊嚴,溫暖的聯結,釋懷的勇氣,以及每個觸手可及的當下。

這些用歲月兌換的領悟,本來不該等到暮年才被讀懂。當我們沉迷於累積、計較、等待,生命正悄悄從指間流逝。最深的智慧並非發現未知,而是重新發現已知。

原來那些樸素至簡的真理,一直在生活的最表層,等著我們用耐心與真心觸碰。

謹以這七篇生命之課獻給所有仍在拼命奔跑的靈魂:願你珍惜健康而非財富,積累記憶而非物品,在獨立時懂得感恩,在孤獨時勇敢聯結,在怨恨中選擇釋懷。

願你從此刻起,將每天都視為生命的饋贈- 不待夕陽西下,才懊悔未享受晨光。

或許真正的成熟,是在白髮尚未染霜之前,就活出七十歲才懂得的清明。因為有些領悟,本來不必用半生的代價去換取。

⚛️ 推薦好書|智慧湧現:不完備的對稱
📕 AI時代的關鍵能力:現在改變過去的重塑力
📕 https://ppt.cc/fjsGzx

本文源自網路

05/10/2025

人生最自在的,就是允許一切發生。
也如同月亮一樣,陰晴圓缺都有它的美。

🌕 今天是中秋佳節
祝福每位彩光的朋友們
在月光的柔亮溫暖中幸福滿溢,
也願大家天天都自在喜悅。

街口的身影依然在那裡。好多次了,我心裡想停下來,但總因為燈號轉換得太快,或者不想臨時停下來,就一次次錯過。今天,綠燈剛轉紅,也不知哪來的感覺,很自然地拿出錢包。本來只想拿100元,結果500元也一起被抽了出來。我心想,或許這是他需要的,於是...
30/09/2025

街口的身影依然在那裡。好多次了,我心裡想停下來,但總因為燈號轉換得太快,或者不想臨時停下來,就一次次錯過。

今天,綠燈剛轉紅,也不知哪來的感覺,很自然地拿出錢包。本來只想拿100元,結果500元也一起被抽了出來。

我心想,或許這是他需要的,於是走上前,把600元交到他手上,跟他說:要去吃飯喔,祝福你。

走回到車邊,旁邊一位阿桑說:你給他那麼多!我只是笑笑,沒解釋,騎走了。

一路上我在想:這樣算多嗎?或許可能大部分人通常只會給零錢,或者100元吧!但 我曾在高醫路口附近看過有位年輕人給一位賣花婆婆$1000元(疑!紀錄到這裡我突然想到,這~我也做過 哈哈🤣)

我覺得,當一個行動在沒有預期下自然發生,那就是你內心真實的心意。
既然心意已經流動了,那就讓它完成,不需要太多想法。

就像這一次花蓮的事情一樣,這麼多人沒有想太多,只是單純地想為花蓮的朋友,想為此刻需要幫助的人盡一份心意,他們就出發了,這樣的行動不是很美嗎?這樣的心意不是很美嗎?

這不就是把 美,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的寫照嗎?

#將善的心意落實在每個當下

🌟 彩光 ~ 下半年 開課時間 🌟冬季時節,身體需要新的滋養與安定。11月-2026/1月,我們安排了不同課程,陪你連結身體、調和能量,讓心安住。———————————————✨ 11/15・16 台中|臼井一階學習最原始、最純粹的靈氣能量...
29/09/2025

🌟 彩光 ~ 下半年 開課時間 🌟
冬季時節,身體需要新的滋養與安定。

11月-2026/1月,我們安排了不同課程,陪你連結身體、調和能量,讓心安住。
———————————————

✨ 11/15・16 台中|臼井一階
學習最原始、最純粹的靈氣能量。

✨ 12/13・14 台中|足部能量平衡
足部能量的調和,穩定身體內在力量

✨ 12/27・28 高雄|身體12門戶
(❤️ 還有2個名額❤️)
✨ 1/10・11 台中|身體12門戶
幫助神魂安住,並讓能量自然流動回到中心。
———————————————

☘️ 每個課程主題,都會在 Line 群組中,不定期舉辦團體練習,讓學習能持續延伸。

如果你想為身體與心靈補充一些養分,歡迎挑選適合時間,與我們相遇。 🌸
———————————————

☘️ 2026/4月或五月@會開靈氣師父階,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詢問 ☘️

🌿 9/27 高雄靈氣團練,順利完成啦!🌿同學在練習時問:「怎麼這個地方有感覺很熱…..」我就順勢分享了一些小方法,教大家怎麼把這股熱能量平衡回來。我常開玩笑說我的課就是「加量不加價」🤣 ~ 當然團體練習也是如此啊~~ 👏其實我覺得最美的地...
28/09/2025

🌿 9/27 高雄靈氣團練,順利完成啦!🌿

同學在練習時問:「怎麼這個地方有感覺很熱…..」

我就順勢分享了一些小方法,教大家怎麼把這股熱能量平衡回來。

我常開玩笑說我的課就是「加量不加價」🤣 ~ 當然團體練習也是如此啊~~ 👏

其實我覺得最美的地方就是:大家一問一答的過程,不只是我在分享,同學彼此之間也都在交流、學習,互相啟發。這樣的團練,才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好玩。😄✨

期待下次再和大家一起聚在光裡,
持續交流成長 💖

早安 美好豐盛的一天 ❤️☘️ 世界沒有變,只是心境變了☘️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我們看到的一切,其實是我們關注了什麼☘️ 心裡沒有波瀾,外界就掀不起風浪 #收攝身心
25/09/2025

早安 美好豐盛的一天 ❤️

☘️ 世界沒有變,只是心境變了

☘️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我們看到的一切,其實是我們關注了什麼

☘️ 心裡沒有波瀾,外界就掀不起風浪

#收攝身心

早安 美好豐盛的一天感受到三焦緊繃,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讓氣聲帶走胸口的壓力,也讓橫膈膜鬆開。一呼一吸,心被打開。身體安靜下來,腦袋也慢慢沉靜。就這樣,一夜好眠
24/09/2025

早安 美好豐盛的一天

感受到三焦緊繃,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讓氣聲帶走胸口的壓力,也讓橫膈膜鬆開。

一呼一吸,心被打開。
身體安靜下來,腦袋也慢慢沉靜。
就這樣,一夜好眠

台中 11月  #臼井靈氣12月  #大地之流~足部能量平衡1月  #身體12門戶
24/09/2025

台中
11月 #臼井靈氣
12月 #大地之流~足部能量平衡
1月 #身體12門戶

也許孩子不是慢了,而是要帶我們,一起回到生命的節奏。
24/09/2025

也許孩子不是慢了,而是要帶我們,一起回到生命的節奏。

我的小女兒從小發育遲緩,今年十三歲的她,智力相當兩三歲的孩子。然而對於她如今可以自行走路、表達基本需求,我們已經非常感恩了。畢竟這孩子從半歲前就開始接受早療,我們很清楚她至今學會的每一項技能,都是眾人多年來花了多少心血,陪她慢慢探索出來的。

養育這個孩子,真的是非常奇妙的過程。在一般的情況下,父母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深信自己掌握了「正確」的生活樣貌,迫不及待地把孩子塞進各種框架裡。我們在腦海中為孩子勾畫出某種願景,認為他們只要能入畫,便得一生幸福。然而面對特殊需求的孩子,一切常規性完全被打破。你無法強迫他們與他人一致,就如你無法把方塊塞入圓洞中。他們彷彿在對你說:「我已經很完美了。請不要試圖改變我,把我變成不是我的樣子,只為了讓你自己感受良好。」

在小女兒未滿歲前,曾有個特殊需求小孩的家長對我說,"Just take one day at a time." (把每一天都過好,這樣就夠了。)多年後我終於理解她的意思。陪伴小女兒的過程徹底改變了我的時間感。在她的世界裡,沒有「到了幾歲就要會做什麼」的時鐘。她的步調像是緩慢流動的溪水,不受世俗標準的推擠。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彌足珍貴的禮物,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學著放下「急著往前」的焦慮,轉而專注在當下的喜悅:她今天自己把鞋子穿好了,她用簡單的字眼表達了心情,她在陽光下開懷大笑。這些片刻,比任何未來的「成就」都來得更真實、更永恆。

《奇蹟課程》裡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Only infinite patience produces immediate effects."(唯有無限的耐心,才能產生立即的效果。)乍聽之下彷彿是種悖論,畢竟「耐心」要如何與「立即」共存?然而當你真正安住於「沒有期限、沒有條件」的耐心裡,時間的壓力就會在當下被解除,平安立刻到來。我們不再把「時間」看成「通往未來某個結果」的手段,而是全然接納當下的所有樣貌。接納這一個當下,然後接納下一個當下、下下一個當下。「無限耐心」帶來的「立即效果」,指的不是外在情境的改變,而是內在平安的瞬間降臨。

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養育特殊需求的孩子,也能擴展到我們與所有人的相處,以及與自己的相處。若能放下那些概念性的標準,放下所有的「該」與「不該」,用全然的接納與臨在,和「此刻的對方」相遇,和「此刻的自己」相遇,那麼我們與別人和自己的關係,也會發生微妙的轉化。對當下的全然臣服不但可以鬆開期待的綑綁,也能立即帶來真正的平安。

也許這個不照常理出牌的孩子並沒有拖慢了我們的人生。也許她反而是用她的方式,邀請我們回到生命真正的節奏裡吧?人生到底不是一個我們該急著完成的任務,或要通過的考試,而是由無數微小的瞬間逐一累積的體驗哪。

Only infinite patience produces immediate effects.

讓我們對別人,也對自己都溫柔些吧。

Address

Kaohsiung
80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生命彩光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