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太陽心寧診所

雲上太陽心寧診所 (已永久歇業,但有好文分享)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當你抬起頭 你將會發現主自己?

Permanently closed.

門診時間: W1: 14:30-17:30; 19:00-20:30
W2: 10:00-12:00; 14:30-17:30
W3: 10:00-12:00; 14:30-17:30
W4: 14:30-17:30; 19:00-20:30
W5: 14:30-17:30

你有沒有好好把注意力拉回來自己身上.....自我疼惜很重要, 同理與安撫自己,不論發生好的,壞的,都要溫柔的接住自己,在自己的心裡能安居,不自我責備,儘管有時也會自我懷疑,但還是可以跟自己一起想辦法,讓自己在自己的心裡能安居,不被攻擊。.....
11/02/2024

你有沒有好好把注意力拉回來自己身上.....自我疼惜很重要, 同理與安撫自己,不論發生好的,壞的,都要溫柔的接住自己,在自己的心裡能安居,不自我責備,儘管有時也會自我懷疑,但還是可以跟自己一起想辦法,讓自己在自己的心裡能安居,不被攻擊。...有時感覺一些不舒服的,可以想想有沒有好好珍惜自己,把自己放在心裡面,同理那個還沒有太有力量的自己
這個社會要的是人努力再努力,成就名利,別人回應的話有時不是疼惜的,甚至很多人就是先把人貶低一頓,或隨便講一講,也不是真心想幫你解決問題...…但社會是社會,我是我,先學習疼惜自己,同理那個還沒有太有力量的自己....把自己溫柔接住 # 之前 聽完洪仲清心理師直播覺得好聽做做筆記...太久沒發文,分享一下囉

16/08/2023

會影響自己的人通常有兩種。第一種是互動良好,對自己產生正面影響的人。第二種是自己非常在意,會左右自己的人。

雖然清楚後者可能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內心深處卻還是「希望對方喜歡自己」,所以受其左右,這種關係大都不平等。是否繼續要受對方左右,自己要想清楚。如果決定不想再被對方左右,也要自己主動認定對方是無關緊要的人

13/07/2023

所謂邊界感,就是在任何關係中都懂得適可而止、禮貌退場。

邊界並不指和人保持能夠精確到幾尺幾寸的物理距離,更多是指心理上的意義。它無形無相,卻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關係的親疏。身體的輪廓將人與人區隔開來,而心理上的邊界則保護我們處在平和、舒適的情緒狀態當中,不受他人情感壓迫。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邊界。邊界畫出了自我和他人之間的界限,將你和其他人的內心世界區分開來。

然而,在生活中,總有人在我們的內心邊緣瘋狂試探。網路上有一個名為「日常注重邊界感」的討論小組裡,許多網友提出的困惑都和隱私被冒犯有關。

其中有一些討論很有意思。例如有人吐槽,在用手機時,同桌總是盯著自己的螢幕看;還有人提問:「室友的電腦壞了,想借自己的用幾天,應該怎麼拒絕?」「情侶就可以檢查對方的手機嗎?」「父母就可以翻看孩子的日記嗎?」

在任何關係中都要有邊界感。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如果遇到「自我邊界」被冒犯,應該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於捍衛自己的「小世界」,這樣才能有利於關係的良好發展。
就像紀伯倫的詩歌裡所描繪的:「不管你們多麼相依相伴,彼此之間都要留出間隙,讓迴旋於空中的風在間隙中舞動。」

如果沒有邊界感,即使是愛,也會變成消極的東西。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擁有完整的自我意識,你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認清邊界,尊重邊界,根據不同的關係設置不同標準的距離,是一個成年人應該具備的技能。

──摘自 #萬特特等《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2》

好文分享,轉自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對人太好也不行?】想愛人之前要先愛自己,這世上只有自己不會背叛自己我聽過不少類似的抱怨與訴苦,這些在感情裡受傷的人們,除了憤怒、生氣,更多的是困惑、不甘心,甚至開始懷疑愛情。明明「自己這麼努力」、「對他這麼好...
30/05/2023

好文分享,轉自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對人太好也不行?】想愛人之前要先愛自己,這世上只有自己不會背叛自己

我聽過不少類似的抱怨與訴苦,這些在感情裡受傷的人們,除了憤怒、生氣,更多的是困惑、不甘心,甚至開始懷疑愛情。明明「自己這麼努力」、「對他這麼好」,為什麼伴侶卻恩將仇報、劈腿外遇,實在太無情了吧!

其實,「對伴侶好」必須非常謹慎拿捏力道。給太少,關係平淡如水;給過了頭更糟糕,變成一種「討好」與「跪舔」,這兩者正是瘋狂降低個人吸引力、讓對方「向外發展」的主因之一。

── #瑪那熊(陳家維)《在一起,不是要你假裝幸福》

這實在很傷人
對人好還不行嗎?

不只在愛情裡常聽見這些說法
在親子教養也常出現

我最常見到的
是媽媽真的失去自我地付出
但同時也展開瘋狂控制
讓孩子很有壓力

而且這樣的媽媽
等孩子有了婚配的對象
還會連婚配對象一起納入控制的範圍

這樣的媽媽常常會以受害人自居
言談中經常流露委屈
像我這種第三人聽到都會覺得很有壓力

雖說是對人好
各種指責也不會少
「不知感恩」、「不孝」……
只要孩子或婚配對象不聽話
這種傳統道德大帽子就會往孩子頭上扣
誰受得了呢?

在伴侶關係中
當然會有自我中心的那方
不斷剝削對方

然而也有聖母情節很重的人
雖然自以為把情緒悶在心裡
但其實委屈久了是根本藏不住的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叫「超級拯救者」)

只要一有人可以抱怨
那種滔滔江水般的悲苦
是很難不展現在關係日常相處的
只是當事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所以我常說
想愛人之前要先愛自己
用委屈與犧牲換來的關係不健康
常常也搞得自己身心不健康

這世上只有自己不會背叛自己
深深地祝福您!!

【誰的錯?】文採自劉潤《底層邏輯》&洪仲清心理師「課題分離」理論由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原意指「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比如,有人在地鐵裡踩了我一腳,誰的錯...
11/05/2023

【誰的錯?】文採自劉潤《底層邏輯》&洪仲清心理師

「課題分離」理論由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原意指「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比如,有人在地鐵裡踩了我一腳,誰的錯?我的錯。

明明是他踩了我,為什麼是我的錯呢?難道我不應該要求他道歉嗎?我可以要求他道歉,但是,道歉有什麼用?而且,我要求他道歉,不需要花時間嗎?他耍無賴和我吵起來,不是更需要花時間嗎?我的時間難道沒地方花了嗎?對方還可能反咬一口:「你怎麼把腳亂放啊?!」

那怎麼辦?我要說「我的錯,我的錯」,然後心平氣和地走到旁邊。這是因為,我的時間比他的值錢,浪費同樣的時間,我的損失大「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好文分享:From王溢嘉【悲.慧.生死書35】原文連結在留言處 〔生與死、苦與樂、一朝風月與萬古長空、把握當下與長期耕耘,看似互相對立,但其實「是一不是二」。 就像完形心理學裡的少女與老太婆,我們不能偏執一端,要兼顧兩者,才能對生命有完整而...
30/04/2023

好文分享:From王溢嘉【悲.慧.生死書35】原文連結在留言處

〔生與死、苦與樂、一朝風月與萬古長空、把握當下與長期耕耘,看似互相對立,但其實「是一不是二」。

就像完形心理學裡的少女與老太婆,我們不能偏執一端,要兼顧兩者,才能對生命有完整而圓滿的看法。〕


 我們到底要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呢?佛陀曾用一個寓言來做比喻:

 有一個人在行經荒野時,忽然遇到一頭猛虎,他嚇得轉身逃跑,而老虎則在後面緊追不捨。後來,他跑到一處懸崖邊,用兩手抓著一根垂下的枯籐,身體在半空中搖晃不已。他抬頭上望,崖上的猛虎正對他咆哮怒吼;低頭下望,糟糕!崖下居然也有一頭猛虎,亦張著血盆大口在等著他掉下來。
 更要命的是,他發現有一白一黑兩隻老鼠,正奮力啃咬他所攀附的枯藤。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忽然瞥見崖邊長了一顆鮮美的草莓。於是,他用一手攀藤,而以另一手去摘那顆草莓,送入口中,嚐了一下,不禁讚嘆:「味道真是鮮美啊!」
 
 這則寓言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生動比喻:我們的人生不僅短暫,而且充滿了各種悲與苦,經常面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窘境。但儘管如此生受磨難、命若遊絲,在千鈞一髮之際,我們還是應該把握當下,專注而忘情地品嚐短暫人生裡的有限歡樂,並由衷發出讚嘆:「味道真是鮮美啊!」

 也就是說,儘管人生有很多苦,但我們還是要懂得、甚至必須學習如何「苦中作樂」,不僅是為了暫時忘掉那些苦、平衡那些苦,更是在為自己的人生締造光彩,帶來一些值得繼續活下去的事體和意義。

 這個樂或這些樂,跟苦一樣,不單是肉體上的,更有精神層面上的。

 有人也許會認為,如果人生只有快樂沒有痛苦,那該有多好?但這無異是痴人說夢。不管你認為痛苦與快樂在人生中各占多少比例,它們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因為你若沒有經驗過快樂,你也就不知道什麼叫痛苦;而人生若沒有痛苦,快樂也將失去意義。

 苦與樂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今天的快樂可能變成明天的痛苦,而今天的痛苦也可能為明天帶來快樂。苦與樂就像秤與錘,只有合在一起運作,才能發揮作用,生命也才能顯出意義。

 但不管你是活三十歲或九十歲,有過多少苦與樂,也都像莊子所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跟無盡的時空相較,也只不過是一剎那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的長短與苦樂也都成了夢幻泡影,何必再去計較孰長孰短、又有什麼苦、多少樂呢?

 宋朝的善能禪師有一句法語:「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卻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雖然原意是在說禪宗自性的體與用,卻也是對上述觀點提出針砭的智慧之言:

 「一朝風月」說的是我們短暫人生裡的苦樂,而「萬古長空」則是在指我們生前和死後永恆而無盡的空無。與「萬古長空」相較,我們的生命與苦樂的確像白駒過隙,雖然短暫,但畢竟也是風花雪月;而且正因為只有短暫的「一朝」,所以才顯得更迷人,更值得珍惜。但我們也不能耽溺在生命的風花雪月、苦樂悲歡中,而忘了到頭來一切都將消失得無影無蹤,轉為夢幻泡影,成了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與「萬古長空」,跟前面的「樂」與「苦」類似,又是一組彼此對立而又矛盾的觀念。但同樣的,我們不能只做單方面的考慮,不能顧此失彼,只在意或執著於某一端。

 理想的情況應該是:當你沉醉在「一朝風月」裡時,要知道那終將成為「萬古長空」;而當你感傷於「萬古長空」時,也不要忘了還有「一朝風月」。這是一種特殊而又奇妙的「兩者兼顧」。

 我年輕時候讀到一句格言:「要像你明天就會死一般生活,也要像你能永遠活著般學習。」當時因人生閱歷有限,還無法了解它的深意;直到後來,看到自己的親人、朋友一個個死去,有的年紀還很輕,才慢慢體認它真正的含意:

 雖然說人早晚會死,但誰也無法確定什麼時候死,說不定明天就會死,所以要好好珍惜每一天,認真生活,不只做好該做的事,也不要忘了讓自己輕鬆一下,盡量做到死而無憾,也就是「要像你明天就會死一般生活」。

 但你更可能明天不會死,說不定還可以活很久,所以你也不能天天輕鬆過活,瀟灑度時光,而應該好好為可能還很漫長的人生做長遠的規劃與準備,認真學習,以免到時捉襟見肘,平白糟蹋老天賞賜給你的多餘人生,也就是「要像你能永遠活著般學習」。

 在過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之齡後,這句格言就越來越有迫切的真實感。但當我正愉快地研擬未來幾年的旅遊與寫作計畫時,忽然聽到某同齡友人在昨天過世的噩耗,就好像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不僅澆熄了我剛剛升起的滿腔熱情,而且還直打哆索,感覺有什麼人在高空縱聲嘲笑著我。

 這句格言其實跟前面的「樂」與「苦」、「一朝風月」與「萬古長空」如出一轍,都是兩個彼此矛盾、相互對立之觀念的並存。也許生命本就充滿了這一類的弔詭,但我們很難同時兼顧兩者,而總是掉進偏執一端(邊)的泥沼,結果,對生命就難以有完整而圓滿的看法。

 為了打破這種偏執,禪宗六祖惠能提出三十六組對立的觀念,譬如生死、有無、動靜、苦樂等等,然後說:「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你說有,我就說無;你說無,我就說有;這不是故意唱反調,而是一種思考訓練,當你偏執某一面時,我就提醒你還有另一面;如此反覆練習,最後超越二元對立,在更高的層次上將它們統合為一,也就是有與無、苦與樂、一朝風月與萬古長空、把握當下與長期耕耘等「是一不是二」。

 完形心理學裡的曖昧圖形可以對此提出更簡單易懂的說明。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張插畫:它有時候看起來像一個妙齡少女的側面頭像,有是看起來又像一個老太婆的臉;不過你只能看到其中一個,而無法同時看到少女與老太婆。

 少女與老太婆看似獨立存在,而且矛盾;但卻又同時存在於這張插畫裡,「是一不是二」。當我們看到妙齡少女時,不要忘了她會變成老太婆;而當我們看到老太婆時,也不要忘了她是妙齡少女變的。

 少女與老太婆就像前面所說的有與無、苦與樂、一朝風月與萬古長空、把握當下與長期耕耘,看似互相對立,但其實「是一不是二」,我們不能顧此失彼,才能對生命有完整而圓滿的看法。

 而生與死就是最基本的一組二元對立,我們也不能只偏執於一端,而應該體認人生本就有生有死,可生可死,生不忘死,死不忘生,生與死「是一不是二」,該生的時候生,該死的時候死……它們,也就不再是困擾我們的大問題。

Address

Kangshantzu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雲上太陽心寧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雲上太陽心寧診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Our Story

門診時間: W1: 14:30-17:30; 19:00-20:30 W2: 10:00-12:00; 14:30-17:30 W3: 10:00-12:00; 14:30-17:30 W4: 14:30-17:30; 19:00-20:30 W5: 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