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台灣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 專家預測這場疫情不僅是改變經濟、文化,全球將進入一個「新的常態」,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直言:「新冠是醫學、公衛、社會問題。」 If you believe your copyright has been violated,please notify. Blessings and Gratitude to you.

Your material will be removed immediately.

COVID-19新冠肺炎雖然不是人類歷史上造成最多死亡的傳染病,卻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乃至於全球化的進程。 從微觀的生活層面來看,舉凡人們的社交方式、飲食習慣、娛樂型態,甚至工作模式,都會因這次疫情產生長久的改變。從巨觀的全球層面來看,這次疫情也會讓全球的產業產業鏈重新洗牌,打亂過去全球化所形塑的世界秩序。

Address

台灣高雄市鳳山區黃埔新村
Kaohsiung
83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

Share

武漢肺炎疫情專欄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疾管署) https://www.cdc.gov.tw/ 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https://reurl.cc/R41lan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https://www.facebook.com/TWCDC/

中國武漢市2019年12月起爆發肺炎疫情,並擴散中國各省及世界各國,世衛2月11日將其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是本世紀前所未見的疾速傳播, 歐美各國更從中國撤僑、航班禁飛 ,形成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 台灣也出現多個確診病例,疾管署籲民眾勿恐慌,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圖為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影像。

老子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一體適應萬物,無分別心;聖人對待百姓一律平等,不分階級種族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