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2025
#李靜宜 諮商心理師
✨從認識自己開始,當個更有了解性的父母
從小的教育,很少把聚光燈放在好奇自己的內在。
我們的教育引導我們去好奇物理世界的定律、動物世界的生態、學習數學國語、倫理行為準則等,但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去留心內在的狀態與感受。其實,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跟學習任何學科一樣重要。
🔎成為足夠好的父母首則,始於正視自己的情緒
想做好父母角色的第一步不是學教養技巧,而是先學會「正視自己情緒,做自己內在的好父母。」
➡️我們可以從每天平凡的小事開始練習:
我現在怎麽了?我有什么情緒?嗯,我好像很生氣⋯⋯生氣底下好像是悲悲傷;原來剛剛的急躁,其實是因為害怕;明明環境氛圍是歡樂的,但我心裡怎麼悶悶的?我怎麼了?
➡️如果可以,我們也能回頭看看自己的童年:
我是老大?老么?父母給我什麼期待?我們家有什麼氣氛?
有時候,當我們成為父母後,會想彌補童年的遺憾,卻不小心「過度修正」,例如,童年被管得嚴,長大後太怕自己也變嚴厲,反而不敢好好教孩子。當我們慢慢梳理自己的經驗,就會更清楚地看見,有些我們以為是無法選擇的反應,其實是「過去經驗」的延續。
🔎接納自己,是溫柔的開始也是力量的起點
那如果真的很難聽見自己呢?可以試著回想看看:
當我難過、憤怒時,我想找誰說?為什麽是他?是因為他讓我有安全感、被理解、被尊重嗎?我能不能也嘗試這樣對自己?
很多人擔心「接納自己」是不是代表「放縱自己」?其實真正的接納,是先看到自己卡住的原因,再給自己一點溫柔,然後找到慢慢改變的可能。這樣的改變,不是硬扭,而是從理解裡長出來的力量。接納自己的感受不容易,但這就像練紮馬步,是深度改變的開始。當你開始願意凝視情緒,不急著行動,就會發現「有空間,就有轉機;有覺察,就有新選擇。」越懂自己,就越能帶孩子認識他自己。認識自己的這條路,走起來也許不快,但一定值得。
🔎認識自己,是一場緩慢且寧靜的革命
理解自己,是一條慢慢走,但值得走的長路。我們追求的,不是表面一時的改變,而是內在深刻、整體的轉化。有時候,我們難免會回到那些熟悉卻沒覺察的舊模式,不用氣餒,因為每一點點對自己的認識與理解,都不會白費,它們都在默默累積、慢慢發酵、漸漸滋養。更棒的是,當你開始嘗到「了解自己」的甜頭時,就會發現這根本停不下來啊!誰會想放棄一件既有趣、又能讓自己越來越自在、越來越輕鬆的事呢?
#聖功醫院 #聖功醫院身心科 #聖功醫院心理治療中心 #天主教聖功醫院 #李靜宜諮商心理師 #心理治療 #親子關係 #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