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24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柏翰醫師閒話家常~
談「身體要多久才會好起來?」
十月剛好月初月底都遇到颱風假⋯放假在家我們繼續來聊聊~「健康是最大的財富」這個觀念大家都知道,但實際上的作為卻常常大相徑庭。
拿理財來說應該很好理解,基本上我們應該不想透支銀行帳戶,會參考戶頭裡的餘額來量入為出,但我們卻時常透支自己的身體⋯⋯熬夜沒關係!隔天起床喝杯咖啡再去上班就好~頭痛經痛沒關係!吃顆止痛藥不痛了就沒事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不,總有一天要還的。到了有一天你不靠咖啡提神就無精打采,莫名的頭痛、想睡睡不著,再來吃止痛藥、安眠藥,這是蠻多現代人共同的迴圈⋯源頭可能就只是因為你「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長時間透支下來身體功能自然就紊亂了。
這是一個多數時候人們只講求速效的時代,門診常常聽到患者說:「醫生阿,我感冒先去看了西醫啦!想說先把症狀壓下來,才不會傳染給小孩。」但其實你只要上網一查就會知道,感冒吃症狀治療的藥完全不會減少飛沫裡的病毒含量,一樣具有傳染力。
柏翰醫師念的是中西醫雙主修,也有西醫執照,所以對任何醫學沒有偏見也都尊重,但這個問題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症狀消除就等於健康了嗎?」
肌肉拉傷吃了消炎藥、打了止痛針然後不痛了,拉傷就好了嗎?身體為什麼要感覺到「痛」?其實是為了自我保護,如果不覺得痛而將拉傷的地方繼續過度使用,會不會造成傷害擴大病程拉長呢?
吃了抗組織胺馬上不流鼻水了,感冒就好了嗎?吃了退燒藥不發燒了,感冒就好了嗎?還是小偷進了家門警鈴大響而你卻將警報器拆掉了呢?
覺得累,喝了咖啡提神,不覺得累了,就不需要休息了嗎?服用減重藥物的患者,體重計上的數字下降了,就等於健康了嗎?甚至說吃了藥讓抽血報告的紅字都回到正常了,就等於健康了嗎?這些問題都很值得大家深思。
所有的一切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耗跟身體的修復要取得平衡。醫生比較像是教練,教你解讀身體的訊息,在你的陰陽氣血偏離平衡的時候幫忙拉一把,但能不能一直健康的順著正確的路走,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說你只要錢給我、生活中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擔保一定可以讓你健康又美麗,那跟投資保證獲利的詐騙集團其實沒有兩樣。
曾經讀過一本書,當時摘錄筆記如下:「可以用如下的方式來測驗你是在幫助人還是在傷害人:你幫助人的結果,被幫助的人是長大了還是縮小了?是更有能力了還是更沒能力了?當你的幫助造成持續的依賴,而非獨立;當你以慈悲之名讓別人開始依靠你,而非依靠他們自己。」
這段文字讓我思考,假如一個患者被診斷疾病之後,就必須吃一輩子的藥,只要停藥病症就反彈,餘生都必須依賴藥物生活。那他是變得更健康了?還是變得更不健康了呢?以此準則來思考不同醫學之間的差別,或是醫學發展應該把人們帶到什麼境界。
中醫不是一個只是專注在「消除症狀」的醫學,而是幫助身體修復平衡、回歸到他原本正常的生理機能,著重在讓我們身體變得更健康、更少生病,是教你身體釣魚、不是直接給你魚。
民眾普遍的印象是中醫比較慢,我們拿運動員來舉例,一位選手想提升表現,應該找教練按部就班訓練起來,如果施打禁藥,雖然可以馬上增強,但一旦停藥就打回原形、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就好像能夠讓你短時間暴富的投資商品,通常也伴隨著高風險;十幾年的沉痾,期待服藥幾天就見效,這個時候你要思考的就是「我只是症狀消除了?還是變得更健康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健康是需要你跟醫師攜手合作的,中醫就是你健康的教練,陪你一起打造出一個更不容易生病的身體狀態。如果是幫助身體修復,那真正好起來一定是每天一點一點進步的,你不會期待自己去兩天健身房就馬上長出肌肉吧?慢慢鍛練起來才是真正自己的,停藥後才不會反覆發作。就好像門診常常有患者家長會說,小孩子吃了一段時間中藥後,感冒的頻率比以前減少許多,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建立一個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的體質,而不只是單純消除症狀而已。
回到最初的問題~多久身體會好起來?其實道理很簡單!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放鬆舒壓,這些都是自己可以做的。你願意多為自己的身體付出一些,我們醫生需要做的就少一些,那我們就不必常見面;但如果你因為生活種種迫不得已無法好好照顧自己,醫生就得多做一些來幫忙調理你的身體,那自然我們就會比較常見面了。
比爾蓋茲2019年度選書《為什麼要睡覺》書中結語:「人們花了340萬年演化出睡眠修復身體,只花了100年就破壞掉。」我常常跟患者說能夠好好睡覺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只靠咖啡茶葉提神一定不行,欠下來的債總有一天要還。
就好像政府無限制的舉債,財政赤字大到永遠還不起,那你說他會馬上垮掉嗎?不會,所以眼前的你覺得沒關係就繼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沒爆掉不代表真的沒關係,身體也是一樣的道理,哪天會崩盤跟你抗議都不知道,等那天到來就需要你花費數倍的心力下去修復了⋯身體會默默的為你扛起一切,直到某一天他再也撐不下去為止。生大病之前身體通常都是有徵兆的,只是你有沒有留心關照自己而已。「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人,就會有時間生病。」戒之慎之。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之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聊聊~「一個中醫師的作息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