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鋼鐵心~高雄長庚兒童心臟科

守護鋼鐵心~高雄長庚兒童心臟科 提供先天性心臟病童及家屬相關衛教資訊及協助。 了解免除恐懼,夥伴相聚讓我們更有力氣,粉絲團成立的目的在於提供先天性心臟病的鋼鐵寶貝及家長們相關的衛教資訊,適時地給予協助,讓家屬們在照護寶貝上更加安心。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喔!
17/10/2023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喔!

10/11/2022
疫情後的「🫀」挑戰 #疫苗 #摩德納  #心肌炎 #心悸 #胸悶 #胸痛 -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03/08/2022

疫情後的「🫀」挑戰
#疫苗
#摩德納

#心肌炎
#心悸
#胸悶
#胸痛
-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疫情後的「心」挑戰-淺談COVID-19 相關心血管問題】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之重要性
雖然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狀比成人輕微,但少數仍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感染後的嚴重合併症包括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可能導致休克或死亡。兒童及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疫苗可以減少疾病及併發症的發生,也可以減少病毒傳播與變異株的產生,而且這個族群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心肌炎副作用的比例低,所以兒科醫學會目前建議兒童與青少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
新冠肺炎疫苗可以使用在大多數慢性心血管疾病史之患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穩定性心臟衰竭、川崎病殘存動脈瘤、風溼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和植入式心臟裝置者,且不建議採取額外特別的預防措施,目前也沒有資料顯示有心血管疾病史者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風險高於一般人群。若有以下疾病史者,在接種前應先諮詢心臟科醫師:發炎性心臟疾病(例如心肌炎、心包膜炎、心內膜炎)、急性風濕熱(急性型)、擴張型心肌病變患者、複雜或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單心室fontan循環)、急性失代償性心臟衰竭、心臟移植患者。
?
可以先評估自己有沒有身體不適,例如呼吸窘迫、喘、發紺等,有無心臟疾病及種類是什麼?有無慢性疾病?疾病狀態是否穩定?目前有無服用藥物?若是定期追蹤且病情穩定的狀態下,應是可以施打疫苗,且不須停用原服用藥物。若有心衰竭、肺高壓、心律不整且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可以經醫師評估後決定施打時間。若是在疾病的急性期,建議等疾病控制穩定後再施打。
#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的反應
一、暈針
比過敏常見,一般在打針現場休息一段時間就會緩解,要避免空腹或脫水狀態下接種疫苗,建議以坐姿接種,接種後觀察15-30分鐘。
二、過敏性出疹
不嚴重的話不須給藥就能慢慢緩解,嚴重過敏導致休克的狀態非常少見。
三、可能的副作用
根據青少年的臨床試驗結果,青少年接種BNT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出現疲憊、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這些不舒服症狀發生率有5成以上。打完第一劑有10%會低溫發燒(大部分低於38.5度),第二劑後會有20%發燒,且半數超過38.5度,當孩子感到不舒服時,可以使用溫水擦澡物理性降溫,或服用退燒止痛藥,打完疫苗後建議避免激烈運動。年輕成年人接種mRNA疫苗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副作用非常罕見,截至2021年7/16為止,美國890萬12-17歲的青少年接種了BNT疫苗,初步估計針對此副作用的整體通報率不及萬分之一,主要發生在年輕男性(包括青少年族群),多數病例發生在接種完第二劑之後,但亦有發生在第一劑之後的(第二劑發生率高於第一劑),通常在接種疫苗後1-5天出現,雖然需要住院觀察治療,多數病程輕微,對治療反應良好。
,可以接種第二劑嗎?
建議由心臟科醫師進一步評估和診療,找尋COVID-19疫苗接種以外造成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可能原因,並進行後續的追蹤。若已排除其他原因,其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疑似與疫苗相關,建議可與醫師充分討論下,於病況改善後,考慮以其他種類的疫苗(如病毒載體疫苗、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進行第二劑的接種。
#何謂心肌炎和心包膜炎?
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兩者有可能合併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例如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是COVID-19可能的併發症之一,心肌炎可能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漸弱,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心包膜炎發生時,發炎的液體可能會蓄積於心包膜與心臟之間而壓迫心臟造成所謂的心包膜填塞,未及時處理有死亡風險。最初發生的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等,不過胸痛的原因很多,需要仔細做鑑別診斷,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臉色是否發白、是否冒冷汗、唇色異常等,並算一下一分鐘心跳速,來初步判斷。
#確診了怎麼辦?
症狀輕微者多休息,適量補充水即可,仍須注意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相關症狀的觀察,有可能在確診數周後發生,可能的症狀包括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等類川崎病症狀,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萬分之3.16,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期過後,有些病人會有運動耐受性變差、輕微活動或姿勢改變就心跳加速、心悸等症狀,可能與端坐性心搏過速症有關,可依醫囑服用讓心跳緩解的藥物讓症狀改善。
#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
確診者的抽血、超音波檢查等不一定會發現有異狀,但有可能會殘存不舒服症狀,包括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等,兒童與青少年的發生率約2-13%,最好的預防方式是避免感染,包括疫苗注射與過健康的生活。
#結語
在疫情下我們還是要漸漸回歸生活常態,疾病的產生跟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一定要持續做好防疫措施,另外還要保持健康的生活,包括吃營養的食物、適當曬太陽以及到戶外活動,可以促進維他命D的合成,還能保持良好新陳代謝,希望大家都能維持「心」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
高雄長庚兒童內科部副主任 林宜君醫師直播演講內容

[令人困擾的怦然心動-談Long COVID心悸💓💓💓]  11歲的小薇一個月前跟家裡的人一起不小心得了COVID-19,所幸一家人都僅是輕症,急性期輕微的發燒、咳嗽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經過一周隔離後都恢復了正常生活,殊不知確診後的一個月,小...
03/08/2022

[令人困擾的怦然心動-談Long COVID心悸💓💓💓]

  11歲的小薇一個月前跟家裡的人一起不小心得了COVID-19,所幸一家人都僅是輕症,急性期輕微的發燒、咳嗽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經過一周隔離後都恢復了正常生活,殊不知確診後的一個月,小薇開始出現了心悸等不舒服,一開始心跳快發生在運動後,休息一下可以緩解,小薇並沒有太在意!漸漸地連不活動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心悸不舒服,小薇的爸媽很緊張,擔心是否為心肌炎,於是帶著他去了急診檢查,還好急診檢查的報告都很正常,也排除了危險的心肌炎🫀。

  然而持續的心跳快一直困擾著小薇,於是爸媽便帶著她來到我們兒童心臟科的門診檢查,在門診時小薇的心跳約在每分鐘140-160下,這個年紀的孩子正常平靜活動的心跳為每分鐘60-100下,小薇的心跳的確是偏快。經過了一系列的抽血檢驗與影像檢查,發現小薇的心悸症狀為新冠病毒感染後所誘發自律神經失調,這也是Long COVID 中最常見的心臟血管問題。經過症狀治療及休養後,小薇的心跳逐漸恢復了正常,並沒有後續的併發症發生。

  長新冠(Long COVID syndrome) 簡單來說就是新冠後遺症,意指感染新冠肺炎後衍生的慢性後遺症,在兒童青少年心臟血管問題上,常見有胸痛、胸悶及心悸等不適症狀,大部分的孩子隨著時間會慢慢改善,但也有少部分孩子症狀持續較久,因此若是不小心感染了COVID-19,除了急性期小心重症風險外,後續的併發症狀,也需要家屬多費心留意。

#長新冠
COVID
-19
#心悸
#胸痛
#胸悶
#自律神經失調
#心肌炎

「先天性心臟病病童的社會資源」
28/06/2022

「先天性心臟病病童的社會資源」

【先天性心臟病童的社會資源】
在台灣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多在各醫學中心治療,其中有許多病童在台大兒童醫院就醫,為了服務病童家庭,台大兒童醫院4樓設有社工室,讓大家更方便找到社工師尋求協助。
#台大兒童醫院社工室所提供的福利措施
一、急難救助
醫院設有社會服務部急難救助捐款專戶,當經濟問題符合條件之病患有醫療費用、照顧費用、醫材費用、喪葬費用等需求時,可以提供補助。
二、悲傷輔導、情緒關懷
三、協助家屬進行出院安置機構規劃
四、相關社會福利資源轉介予家庭
#社工師可以為大家提供哪些服務?
一、經濟困難的協助
通常需要先經過經濟評估,若在居住地區符合中/低收入戶申請資格,財稅狀況通常已經審核過,可不需要另外準備證明給社工,若未有社福補助資格,需要先到國稅局申請前一年度之全戶所得及不動產證明。經濟狀況的評估除了家庭提供的財稅證明之外,還會另外看病童生病後,全家工作人口是否減少,依家中現況彈性調整評估的內容,但病房差額費用(二人房或單人房)無法申請補助。有些縣市(例如北市與新北市)針對具重大傷病資格的病童,在自付額的部分有額外的補貼。
二、情緒問題的支持
當病人或家屬無法接受疾病之進展,加上疫情因素無法探視小孩,或是面對死亡、預期的悲傷、社會經濟壓力等問題,有時候難免感到情緒低落,甚至有自傷之傾向,此時的情緒支持,也是社工師的服務範圍。
三、家庭問題
當家人對於醫療或照顧安排彼此期待不一致或家人互動不良,需要適時介入協助,並依據兒少保護法來保障孩子的就醫權利,必要時協助安排家庭會議共同溝通及討論。若問題無法解決,必要時須通報社會局,與兒保社工共同處理家庭的問題。
四、出院準備
當病童準備出院,但是家庭沒有能力照顧時,協助尋求支援,有需要時通報高風險家庭以持續追蹤關懷。
#常見的社會福利資源
常見的社會福利資源可以分為政府部門的正式資源以及民間團體的非正式資源,申請時通常需要準備診斷書、醫令明細清單(醫療費用明細)以及繳費收據。
一、政府部門的正式資源
(一)兒童醫療補助証
目前僅台北市與新北市提供,符合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資格的病童,可扣除自付額,台北市每年有14000元的額度,新北市則有15000元的額度。
(二)市民醫療補助
當所需醫療費用非本人或扶養義務人所能負擔時,可經評估後提出申請,經各縣市社會局審查後核發。
(三)戶籍地低收入戶補助與急難救助申請
(四)戶籍地弱勢兒少醫療補助
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3條,以及各縣市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與托育及醫療費用補助辦法來辦理,以落實18歲以下弱勢兒童少年之醫療權益保障、減輕家庭負擔,並維護弱勢兒少健康成長,須準備一等親之財稅資料以接受經濟評估。
醫療費用補助之對象如下:
1.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內兒童及少年。
2.領有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者。
3.依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及處理辦法保護之兒童及少年。
4.安置於公私立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或寄養家庭之兒童及少年。
5.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第九條規定,未滿六歲之兒童。
6.發展遲緩兒童。
7.早產兒。
8.因懷孕或生育而遭遇困境之兒童、少年及其子女。
9.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之罕見疾病或領有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之兒童及少年。
10.其他經縣(市)主管機關評估有補助必要之兒童及少年。
(五)身心障礙鑑定與輔具補助申請
(六)學生平安保險
每次住院最高有5萬元的補助(每次住院需間隔14天),但無法給付病房差額,可透過學校或保險公司申請。
(七)教育部學產基金設置急難慰問金
類似急難救助金的形式,適用對象包括各級學校(含進修學校)在學學生與幼兒園幼兒(但不包括大學校院碩士班、博士班、空中進修學院與空中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空中大學及其附設專科部,或年齡滿25歲之學生),每個人一生只能申請一次,額度1-3萬元不等,須透過學校申請。
(八)教育部學校教育儲蓄戶
依各級學校扶助學生就學勸募條例,勸募所得金錢專用於補助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突遭變故、因其他特殊狀況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經濟弱勢學生之學費、雜費、代收代辦費、餐費或教育相關之生活費用。
二、常見民間團體的非正式資源
(一)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提供住院醫療補助、急難救助、肺高壓藥物費用補助、醫療器材補助、置換肺動脈瓣補助等。
(二)瑞信基金會:提供醫療補助、關懷金
(三)善願愛心協會:提供免費
服務
(四)麥當勞之家
提供18歲以下病童及其主要照顧者,因醫療過程產生的短期住宿需求,中低收入家庭可優先申請。可透過醫院社工室評估、填妥入住轉介單後,向「麥當勞叔叔之家」提出申請,夜間或假日可由醫護人員直接去電基金會協助申請,再由家屬於上班日至社工室補單。
資料來源/
台大兒童醫院社會工作室 江穗燕社工師直播演講內容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心臟病童社會資源
#社工師
#江穗燕

25/06/2022

疫情後的「心」挑戰-
淺談COVID-19 相關心血管問題
#先天性心臟病
-19
#疫苗
-c
#林宜君醫師

 -19 疫苗接種  #兒童莫德納 這幾天好多大小朋友接種疫苗有任何的不適嗎?記得多喝水、多休息若打完疫苗(3-5天)後持續不適,包括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請儘早就醫評估。接種2-3天內,可加入CDC的兒童及青少年V-Watchhttp...
03/06/2022

-19 疫苗接種

#兒童莫德納

這幾天好多大小朋友接種疫苗
有任何的不適嗎?
記得多喝水、多休息
若打完疫苗(3-5天)後持續不適,包括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請儘早就醫評估。

接種2-3天內,可加入CDC的兒童及青少年V-Watch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ucz02Kh3_q28Jena2Z3AoA?fs=e&s=cl

加入流程如下
掃描加入V-Watch 請注意:
請於接種後三日內完成掃描註冊
沒有接種請不要掃描,以免資料比對不到,後續無法再加入。

疫情升溫,兒童確診個案日漸增加,高雄長庚兒童內科部新增設COVID-19兒童防疫門診,以加速輕重症分流,有快篩陽性、疑似症狀或接觸史的病童,或是已經確診需要藥物的病童,可選擇兒童防疫門診就醫,祝大家早日康復。 #兒童快篩陽性    #兒童就...
16/05/2022

疫情升溫,兒童確診個案日漸增加,高雄長庚兒童內科部新增設COVID-19兒童防疫門診,以加速輕重症分流,有快篩陽性、疑似症狀或接觸史的病童,或是已經確診需要藥物的病童,可選擇兒童防疫門診就醫,祝大家早日康復。

#兒童快篩陽性

#兒童就醫綠色通道

#兒童腦炎重症危險徵兆
#網路現場掛號均可

卵圓孔有事嗎?🤔🤔🤔本來卵圓孔閉合/未閉合這都是我們每個人從媽媽肚子生下來後歷經的循環轉變。爸爸媽媽看過來,請別過度恐慌🙅‍♂️🙅🏻‍♀️甚至有高達20% 成人他們的卵圓孔(無意中)被發現未閉合。🙋‍♀️🙋‍♂️至於要不要關閉卵圓孔呢?有研...
21/03/2022

卵圓孔有事嗎?🤔🤔🤔

本來卵圓孔閉合/未閉合
這都是我們每個人從媽媽肚子生下來後歷經的循環轉變。爸爸媽媽看過來,請別過度恐慌🙅‍♂️🙅🏻‍♀️

甚至有高達20% 成人他們的卵圓孔(無意中)被發現未閉合。

🙋‍♀️🙋‍♂️至於要不要關閉卵圓孔呢?
有研究指出「有卵圓孔組」和「沒有卵圓孔組」的中風風險發生率差不多,預防性關閉並無好處。

💁💁🏻‍♀️若有「中風病史」+「不正常右心房至左心房血液分流」則建議可以考慮關閉。

(好文分享👇)

[放過無辜的孩子吧]

一個兩歲多的孩子被帶來板主的門診。

「有什麼不舒服嗎?」我問。

「其實也沒有啦,只是從小就知道卵圓孔未閉合,想來追蹤一下。」媽媽說。

「是自費新生兒超音波檢查發現的嗎?」

「是啊,後來醫生要我每3、4個月回診ㄧ次,還說兩歲後若沒有自行閉合,就建議要做心導管放關閉器。所以,我今天是想換個醫院做超音波,同時聽聽不同醫生的意見。」媽媽說出了重點。

我從健保雲端病歷查到了3個月前才剛在外院做的超音波影像,看來的確就是個小小的卵圓孔沒閉合,身體檢查也如預期的一切良好。

「今天我覺得不用再做超音波,但請不用擔心,卵圓孔未閉合並不少見,不是心臟病,更對孩子的健康無害。至於放關閉器,那對孩子沒有好處。」絕大部分的家長聽到我這樣說,通常會說聲謝謝後就離去。

可是,這個媽媽不一樣。

「但之前那個醫生說的很嚴重耶....,他還說以孩子目前的狀況,健保不給付關閉器治療。但是為了孩子好,他建議我們自費做。另外,孩子因為卵圓孔沒閉合從一出生就被保險公司拒保,保險業務也希望我們儘快做導管關閉。」看來心意相當堅決。

我把當今實證醫學對於關閉卵圓孔的對象與時機,以及心導管治療的潛在風險詳細說了一遍。

「可是我們願意自費做,你能幫我們安排嗎?」

其實,用心導管做卵圓孔關閉在技術上很簡單。但是,我不能做一個並非零風險的侵入性治療、放一個永遠要留在孩子心臟裡面的外來物,只是因為實證醫學的證據被曲解了,只是為了應保險公司與家長的要求,而不是真正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

我說:「孩子的心臟一直都是正常的,不會因爲我幫他放了關閉器就變的更好,反而要因此平白承擔侵入性治療的風險….。」

希望這位媽媽能感受到我的苦口婆心。
————————————
#卵圓孔未閉合很常見
#卵圓孔未閉合不是心臟病
#卵圓孔未閉合保險不保不是醫學問題_是保險公司邏輯有問題
#卵圓孔未閉合且合併不明原因的缺血性中風時才需要關閉_而且健保有給付

Address

鳥松區 大埤路 123 號
Kaohsiung
83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守護鋼鐵心~高雄長庚兒童心臟科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