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深深相信著,透過愛與陪伴,孩子即使挫折,也會有微笑向前的勇氣,也有跨越成長障礙的能力。因為,孩子,是最棒的生命專家。因此….我深深相信著

最大的幸福就是陪伴。
一位愛玩、愛笑、愛孩子、愛桌遊、愛繪本的臨床心理師,期盼將溫暖傳遞給身邊的人。
深深相信著,透過愛與陪伴,孩子即使挫折,也會有微笑向前的勇氣,也有努力跨越成長障礙的力量。
演講、工作坊、到校服務、繪本賞析合作邀約:yang.shieh@msa.hinet.net

✨拆解對抗,建立有愛界線,正向教養的溫和練習ft.謝玉蓮臨床心理師|哇賽療心室ep129✨哇賽心理學這次受邀參與《哇賽心理學》Podcast的錄音,是一段既溫暖又深刻的旅程。在這一集中,我和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 談了許多我在臨床中經歷過的...
25/07/2025

✨拆解對抗,建立有愛界線,正向教養的溫和練習ft.謝玉蓮臨床心理師|哇賽療心室ep129✨哇賽心理學

這次受邀參與《哇賽心理學》Podcast的錄音,是一段既溫暖又深刻的旅程。

在這一集中,我和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 談了許多我在臨床中經歷過的教養挫折,也談到我們如何陪伴孩子與家庭,穿越那些看似困難、其實蘊藏著成長力量的時刻,看見親子間豐沛情感下的溝通。

我想,這一集中不是理論與專業,更有我們作為母親與孩子彼此靠近的溫暖感受。

我知道,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路上常常會感到孤單或懷疑。

這一集,我想送給你們,像是一封從治療室裡寄出的信,願你在聽見這些聲音的同時,也感受到一點點的希望與理解。

【點我收聽】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5RpgeG
【錄音花絮與延伸內容】:
Facebook 分享 → https://reurl.cc/ekO5q7
YouTube 精華片段 →https://reurl.cc/qYNDyR
Instagram 花絮照 →https://reurl.cc/89plQd
謝謝 #哇賽心理學 的邀請,也謝謝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承辦的 #好孕到伴你好心情計畫

讓我們的聲音能夠被聽見,也謝謝每一位願意聆聽的你。

願你永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颱風情緒管理法:陪孩子在風雨中成長🌟繪星心理治療體系 院長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當親子之間的衝突像一場颱風,我們不只是想要讓風暴停下來,而是希望能在這些情緒時刻,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並從中學到更多的成長力量。透過「社會情緒學習(SEL...
05/07/2025

🌟颱風情緒管理法:陪孩子在風雨中成長🌟

繪星心理治療體系 院長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當親子之間的衝突像一場颱風,我們不只是想要讓風暴停下來,而是希望能在這些情緒時刻,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並從中學到更多的成長力量。透過「社會情緒學習(SEL)」的核心理念——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同理心、人際關係技能和負責任的決策,我們可以把每一次衝突,變成溫暖又有力量的親子時光。

1.🌟颱風來襲:穩住情緒,陪孩子一起接納感受🌟

情緒來的時候,就像狂風暴雨,讓人措手不及。但這些時刻,正是我們能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找到平靜的好機會。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自我認知)
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可以輕聲引導:
「你看起來很生氣,心跳是不是有點快?有時候生氣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有一些小信號,要不要一起聽聽它們在說什麼呢?」

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也幫助他認識自己的感覺。
暖心提醒:「沒關係,情緒來了,我們一起面對就好。」

⭐️示範如何管理情緒(自我管理)
如果自己也有些不安,可以這麼說:
「媽媽現在也有點生氣,但我想先冷靜一下。要不要我們一起試試深呼吸?」
這樣的示範,告訴孩子情緒是可以被理解和管理的。

螃蟹老師暖心提醒:穩住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定感。情緒就像風雨,它來時讓人不安,但愛可以幫我們搭建避風港。

2. 🌟當颱風過後:修補關係,幫孩子學會溝通🌟

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當大家冷靜下來,是重建連結的好時機。這時候,我們可以幫孩子發展同理心和溝通能力。

⭐️建立情感連結(同理心)
面對孩子,坐下來與他平視,溫柔地說:
「剛剛你哭得很傷心,我知道你一定很難受。要不要跟我聊聊你的感受?媽媽想更了解你的想法。」

讓孩子知道,他的情緒和感覺是重要的、被重視的。
暖心提醒:「用心聽孩子的情緒,是愛最深的表現。」

⭐️練習更好的溝通(人際關係技能)
引導孩子反思:
「剛剛我們吵架時,大家都很大聲,可能沒聽清楚對方的意思。如果下次我們能平靜地說出感受,會不會更容易解決問題呢?」

你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我訊息」,比如:
「我覺得有點委屈,因為我的想法沒被聽見。」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用尊重的方式表達自己。

螃蟹老師暖心提醒:
教孩子說出心聲,是讓愛更深刻的開始。修復關係,更是讓愛重新流動的橋樑。

3. 🌟日常練習:準備好迎接下一場風雨🌟

颱風可能還會再來,但我們可以提前準備,讓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更有自信。

⭐️一起反思與學習(負責任的決策)
衝突過後,可以和孩子回顧,討論改進的方法:
「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讓事情不會這麼激動?要不要想一個暗號,提醒大家冷靜?」

⭐️讓孩子參與決策,他會感受到被尊重,並學到選擇智慧的機會。
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就是在給他力量和智慧。」

⭐️角色扮演與情緒模擬(綜合能力提升)
和孩子一起玩「情緒故事」的遊戲,比如模擬玩具被搶、東西被弄壞的情境,一起討論不同反應的結果,練習更好的應對方法。

螃蟹老師暖心提醒:在遊戲中模擬風雨,是給孩子最好的練習場,教孩子面對風雨,就是教他們找到穿越困難的力量。

🌟您的聲音,繪星用心聽🌟
讓我們一起防颱,一起感受,一起穿越情緒風雨,成為有情緒韌性的人

🌟緩緩到來的告別~給那隻老老的、陪你長大的小狗🌟有一天,孩子會悄悄發現,那隻總是陪著他散步的小狗,變得更容易疲倦了。牠不再搖尾巴催促著出門,也不再一口吞下最喜歡的餅乾。牠只是靜靜地躺著,好像在等一場誰也不知道的事情。那一天終究會來。不是轟轟...
18/05/2025

🌟緩緩到來的告別~給那隻老老的、陪你長大的小狗🌟

有一天,孩子會悄悄發現,那隻總是陪著他散步的小狗,變得更容易疲倦了。牠不再搖尾巴催促著出門,也不再一口吞下最喜歡的餅乾。牠只是靜靜地躺著,好像在等一場誰也不知道的事情。

那一天終究會來。
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緩緩地、靜靜地、像傍晚的陽光一樣,把房間照得柔柔的,然後慢慢暗下來。

但在那個大日子之前,孩子和牠度過了瘋狂點子的一天——奔跑、擁抱、潛水、飛翔。彷彿把所有快樂都擠在同一天,然後,牽著回憶,一起飛向星星。

🌟「我的好老好老的小狗」這本書用最童真的方式,帶孩子走過一段「道別」的旅程。

而這也是哀傷治療裡很關鍵的一步:讓孩子參與告別,讓他知道,愛可以延續,回憶會留下,淚水與笑容都能共存。

我們常常急著安慰孩子:「不要哭」「他在天上看著你」「你要堅強」,
但其實,哀傷不需要被安撫,而是需要被陪伴。

讓孩子知道,他有權利難過、有空間想念,也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送別他最好的朋友。

我們知道,兒童哀傷有別於成人,他們的情緒可能以行為的方式表達,像是退縮、沉默、暴衝、重複提問、出現遊戲中喪失的情節。

這些不是「不懂事」,而是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死亡」這件事。

哀傷治療中,我們會強調三件事:

🌟承認失去:幫助孩子理解寵物真的離開了,牠不會回來了,這是現實的一部分。

🌟表達情緒:允許孩子哭泣、生氣、懷念、甚至沉默,這些都是正常的哀悼歷程。

🌟延續關係:透過回憶、故事、畫畫、儀式,讓孩子知道,「愛沒有因為分離而消失」。

如果孩子正在經歷寵物離世的哀傷,以下幾個活動可以成為療癒的起點:

🌟記憶盒子
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個屬於寵物的盒子,放入牠的照片、項圈、畫像、小玩具或牠最愛的零食袋子。讓孩子自己選擇想放進去的東西,這是整理回憶、也讓愛留下的過程。

🌟寫給牠的信
邀請孩子寫封信給牠,可以是道別、想念、或者分享生活近況。即使還不識字,也可以用畫畫的方式表達思念。

🌟一起說故事
在睡前一起說說「關於牠的故事」,說說最可愛、最搗蛋、最勇敢的海克多(或寵物名字)。這些故事會一點一滴成為孩子記憶中安全又溫暖的角落。

🌟放氣球儀式
如果孩子願意,可以一起準備一顆氣球,在上面畫下對牠的祝福或笑臉,然後在一個傍晚放飛它。這不是為了讓牠真的飛走,而是讓想念有地方去。

🌟這些活動不是為了「讓孩子放下」,而是幫助他們用自己的步調整理情緒、連結愛與記憶。在這樣的歷程中,大人也可以讓自己慢下來,和孩子一起經歷哀傷,而不是催促「好起來」。

而這樣的一天,
那個只做一次、或許再也不會重來的日子,
會成為孩子心裡最柔軟、最堅定的部分。

讓他知道,失去不是結束,而是愛的另一種模樣。

如果你們正面對孩子與寵物的離別,也許可以一起讀這本書。
一起大笑、一起哭,一起用氣球綁住想念,讓愛,緩緩地飛向星星。

#方言出版社
#小宇宙文化

《無論如何,我都會愛你》Come What May有些書,像是溫柔的回信,悄悄回應了孩子那些說不出口的擔心。在孩子的世界裡,情緒來得又快又猛,就像天氣忽然變臉,有時連他自己都來不及反應。當小小摔破了碗、大吼大叫,甚至想在地上翻滾時,他不是在...
16/05/2025

《無論如何,我都會愛你》
Come What May

有些書,像是溫柔的回信,悄悄回應了孩子那些說不出口的擔心。

在孩子的世界裡,情緒來得又快又猛,就像天氣忽然變臉,有時連他自己都來不及反應。
當小小摔破了碗、大吼大叫,甚至想在地上翻滾時,他不是在搗蛋,他只是在告訴我們:「我真的快撐不住了。」

媽媽沒有說教,只是靠近他,柔柔地說:「今天真的很糟,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愛你。」
這句話像一個搖籃,先穩住了孩子慌亂的心,再慢慢地,把他抱回那個安全的所在。

接著,小小開始試探:「如果我變成恐龍,會吼叫、會咬人;如果我變成老虎、變得讓人害怕;如果我有刺,像蜜蜂一樣,你還會靠近我嗎?」

這些不是想像力的遊戲,而是孩子一連串深深的提問

「當我最糟的時候,你還會愛我嗎?」

媽媽的每一個回應,都像一塊一塊磚,溫柔卻穩固地,築起孩子心裡那座「我值得被愛」的堡壘。
這份愛,不是因為乖巧而配得的愛,而是無論如何都存在的愛。

那樣的愛,是孩子歸屬感的根,是他可以在裡頭跌倒、發脾氣、哭泣,最後仍能回頭被接住的地方。

而這本書最讓人動容的,不只是話語上的承諾,而是那一幕:媽媽抱著小小,兩人一起仰望天空,看著雲朵飄過,看著陽光慢慢灑下。

她沒有催促孩子趕快平靜下來,只是安靜地用身體的在場傳遞訊息:
「我和你一起呼吸,一起等天氣變好。」

這樣的陪伴,其實是身體調節、安全依附的建立,正如 SMART感官律動調節治療 所說的:在孩子還無法自己調節情緒時,大人穩定的情緒、規律的節奏,就是他最需要的共同調節(co-regulation)。

這不只是安慰,而是真實的、來自身體的安全訊號。

而最後那一段,是穩定的回應啊⋯⋯

「愛會疲倦嗎?會縮小、會褪色嗎?
會變得老舊或磨損嗎?」

媽媽沒有急著回答,只是緊緊地抱著他,一起望著天空。
她說,情緒像雲朵,有時會巨大無比、投下陰影與黑暗,但它終究會飄走。

這不只是對孩子的承諾,也像是對我們每一位大人的提醒:那些看似翻不過去的情緒,都會過去。

愛,不會因為孩子吵鬧而縮小,也不會因為他跌倒太多次而磨損。

真正的愛,是像天空那樣的,
雲朵來來去去,但天空,一直都在。

螃蟹老師推薦適合應用情境:
• 情緒教養與安全感建立的繪本導讀
• 親子關係修復與共感練習
• SMART感官律動調節的暖身活動
• 陪伴孩子走過情緒風暴後的對話與復原

#采實童書

今天是臨床心理師節。身為一位兒童青少年心理師,我習慣蹲下身、放慢語速,以他的視角看見他的世界,也走進一個家庭的故事裡。有時候,是一句說不出口的心事;有時候,是一個反覆出現的行為;有時候,是一對無助的眼神在問:「我這樣陪伴他,是對的嗎?」心理...
15/05/2025

今天是臨床心理師節。

身為一位兒童青少年心理師,我習慣蹲下身、放慢語速,以他的視角看見他的世界,也走進一個家庭的故事裡。

有時候,是一句說不出口的心事;
有時候,是一個反覆出現的行為;
有時候,是一對無助的眼神在問:「我這樣陪伴他,是對的嗎?」

心理治療是門科學,更是一段段真實關係的陪伴

陪一個孩子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
陪一位青少年找到自己的價值,
陪一對父母,在混亂中重拾親職信任與連結。

我知道,我們不總是立刻看到改變。
我也常常在夜深人靜中挫折與反思。

但在每一段互動中,
在每一次願意再多說一點,
再靠近一點的時刻,
我總感覺兒青的工作如同搭建希望工程。

走進一段生命歷程,陪伴晦暗時光,
梳理看見生命韌性,這是信任的承接。

我常跟孩子們說:要謝謝自己好努力。

我今天也要謝謝自己,
謝謝自己選擇了這條路。
謝謝自己一次次勇敢地回到衝突的當下,邀請生命再次嘗試。
謝謝自己也努力的在專業長大,
在陪伴孩子長大的同時,
也持續讓自己成為一個更理解、也更有彈性的大人。

願我們持續守護孩子,也不忘守護自己。
願每一個人,都能找到一處安全的空間,安放自己的心。

祝我們心理師節快樂。

每年的這個時候,櫥窗開始擺上康乃馨,餐廳開始推出感恩套餐,空氣中充滿了「應該要感謝」、「應該要慶祝」的訊號。但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想過這一天。不是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個值得紀念的節日。有些人,思念一位已遠行的母親,這一天像把針,輕輕戳破了努...
11/05/2025

每年的這個時候,
櫥窗開始擺上康乃馨,餐廳開始推出感恩套餐,
空氣中充滿了「應該要感謝」、「應該要慶祝」的訊號。

但我們知道,
不是每個人都想過這一天。
不是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個值得紀念的節日。

有些人,思念一位已遠行的母親,
這一天像把針,輕輕戳破了努力平靜的日常。

有些人,與母親的關係一直都不容易,
充滿衝突、距離,甚至是沉默與疼痛。

有些人,從來沒有經歷過被溫柔撫養的童年,
而母親節的光景,只讓他們更看見內心的空缺。

也有些人,是中止懷孕的母親,
是被離棄的孩子,
是曾經愛過、失去過、努力撐起自己的人。

這些情感都真實,也都值得被好好安放。

親愛的你,
若你選擇不慶祝、不說節日快樂,
若你只是想安靜度過這天、讓心休息一下,
我們想說:這樣的選擇沒有錯。你可以,真的可以。

你不需要在今天變得堅強或懂事,
你可以悲傷、可以無感、可以躲起來,也可以哭。
你可以做任何能讓你自己好一點的事情。

如果此刻的你,
仍在療癒那段未被好好愛過的過去,
願你遇見理解你的人,不再孤單。
如果你正在學習怎麼做一個不一樣的大人,
願你在愛中慢慢重建安全與信任。
如果你已是那個願意付出與陪伴的人,
願你也被溫柔與尊重回應。

不是每一段與「母親」有關的故事都是甜的,
但每一份想好好活著、好好愛人的努力,都閃閃發光。

今天,我們不說「母親節快樂」,
而是想對你說一聲:

「謝謝你,在自己的故事裡,努力活出愛的模樣。」

昨晚的親職講座中,我分享如何在衝突中看見孩子憤怒底下的情緒、如何透過同理建立連結。說著說著,一位家長緩緩舉起手說:「老師,她當時對妳大吼說:『螃蟹老師你眼睛瞎了嗎?為什麼不叫我!』那時應該要馬上糾正她的態度,告訴她這樣說話太不尊重了!不然,...
10/05/2025

昨晚的親職講座中,我分享如何在衝突中看見孩子憤怒底下的情緒、如何透過同理建立連結。

說著說著,一位家長緩緩舉起手說:

「老師,她當時對妳大吼說:『螃蟹老師你眼睛瞎了嗎?為什麼不叫我!』
那時應該要馬上糾正她的態度,告訴她這樣說話太不尊重了!不然,她會不知道對錯!」

我完全能理解家長的感受,因為我相信如果在家庭中發生,家長一定也是嚇了一跳,心裡有情緒,甚至感到委屈。

但,我深刻體會到一件事:孩子的語氣再大聲,越張牙舞抓,內心真正喊的,是「你怎麼沒有看見我」的渴望。

只是,理解情緒,並不代表認同行為。

我們可以…..

ㄧ、先連結,再教養:不是縱容,而是順序不同

當孩子用憤怒說出傷人的話,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放進「法官」的位置,急著審判對錯與態度。

但真正能讓孩子願意改變的,不是「你錯了」的指責,而是「我懂你」的理解。

那一刻,我試著對她說:「你是不是很期待螃蟹老師叫妳回答,很擔心快要下課了,可能來不及了?」

孩子的眼神開始柔軟,才慢慢地說出,她是多麼希望能被看見、被叫到。

二、穩定的大人,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的情緒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而我們的大人,如果能夠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不讓自己被情緒捲走,才能為孩子帶來真正的安穩。

穩定不是壓抑,而是「覺察後不急著反擊」,是願意選擇理解而陪伴她練習情緒調節的方式來回應。

三、不要怕衝突,而是看見「衝突後的和解」

衝突不是親子關係的破裂,而是一次學習和解的機會。

當我們能夠在事後靠近孩子、聊聊剛剛發生了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期待,也邀請孩子表達——孩子就會學到人與人之間可以不完美,但可以修補。

四、界線的設立,需要等雙方都穩定

設立界線,不是要「壓下」孩子的情緒,而是幫助他們學會如何表達感受又能顧及關係。

但這件事,需要等彼此都穩定下來,才能真的聽得進去。

我們可以說:「我可以理解你很氣,但以後如果你用別的方式說,我會更知道怎麼幫你。」

這次講座現場的經驗,也再次提醒了我,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大人更需要照顧自己的內在需求與照顧好自己。

願我們在每一次衝突裡,學會的不只是怎麼規範孩子,而是怎麼走近孩子。

這樣的大人,是孩子生命中最穩定的光。

當我說「我不打小孩」,並不是因為我放任孩子,也不是因為我從不生氣。而是我選擇一條更深、更有力量的路。我要成為一個穩定且愛自己的大人,陪孩子一起練習,學會如何面對人生的每一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跌倒、會發脾氣、會固執、會犯錯,也會挑戰...
30/04/2025

當我說「我不打小孩」,並不是因為我放任孩子,也不是因為我從不生氣。而是我選擇一條更深、更有力量的路。

我要成為一個穩定且愛自己的大人,陪孩子一起練習,學會如何面對人生的每一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跌倒、會發脾氣、會固執、會犯錯,也會挑戰我們的底線。這些不是壞,而是「發展」的證據。

這些過程,就像一株幼苗努力地往上長,可能歪斜、可能脆弱、可能讓人心急,但更需要的是陽光、耐心和引導,而不是風暴。

我不打小孩,但我會:
🌟在孩子嘗試新事物時,給予鼓勵,而不是急著批評。
🌟在他們遇到問題時,陪著找方法,而不是直接代勞。
🌟在他們犯錯時,讓自然後果成為老師,而不是用懲罰來壓制。
🌟在混亂和不安中,提供有限選擇,幫助他練習判斷與自我控制。

這些日常的陪伴,是一場又一場的「生命教育」。

我希望讓孩子知道:
我在,不是來控制你,而是來支持你。
不是讓你變成我想要的人,而是陪你成為你自己。

孩子會知道,即使哭鬧、搞砸、耍賴,我都會在這裡,用穩定的語氣與行動告訴他:「我看見你了,我願意等你一起長大。」

我會是一個學著自我照顧的大人,在日復一日的辛勞與情緒中,也練習溫柔地面對自己。因為唯有愛自己,才有力氣去愛孩子;唯有穩定自己,孩子才知道世界可以是安全的。

這不是一條最簡單的路,但這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這,就是我對孩子的承諾。
這,也是我對未來的盼望。

我不打小孩,但我會陪他一起成長,一起學會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格林文化贈書「我的獨特會不會太獨特」贈書活動結束了喔~恭喜任世華~~請您在4/14前私訊您的收信資料,讓我們將書籍寄給您謝謝繪星行政
07/04/2025

格林文化贈書「我的獨特會不會太獨特」

贈書活動結束了喔~

恭喜任世華~~

請您在4/14前私訊您的收信資料,

讓我們將書籍寄給您

謝謝

繪星行政

02/04/2025

🌟連假功課做完了,但孩子真的學會了什麼嗎?🌟

繪星心理治療體系/院長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連假前夕,我想今晚的安親班應該燈火通明吧!
安親班老師盡責地將孩子留下來,把該寫的功課一一完成,才放心讓孩子回家。老師的用心,我們都感激。

但看著孩子空著手、無憂無慮地迎向連假,心裡卻升起一絲淡淡的遺憾。

孩子的功課雖然完成了,但他們學會了時間管理嗎?
他們經歷過任務分配、選擇優先順序、預估時間與調整步調的過程嗎?

如果這些能力沒有機會練習,即使眼前「先苦後甘」,生活中的「甘」也未必真正到來。因為孩子少了面對現實、調整自己、安排生活的練習機會,當他們長大,國中課業更繁重時,家長常會發現:孩子不會規劃、不會複習、不會抓進度,只會等著大人下指令。

🌟這不是孩子「不夠認真」,而是他從來沒被允許「自己來試」。🌟

🌱練習「分享權力」,是正向教養最長遠的種子

在正向教養中,我們相信:「孩子在參與中學會負責,在選擇中學會自律,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

這也是「分享權力」的核心精神。

趁著這個連假,不如放慢腳步,陪孩子一起練習時間與任務的規劃:

📌 Step 1:列出任務清單
把功課、預習、閱讀、報告……等任務一一列出。

📌 Step 2:和孩子一起討論計畫
「你覺得要分幾天完成比較不會太累?」
「哪一件事比較難,需要多一點時間?」
「你想先玩還是先寫功課?怎麼安排才會有成就感?」

📌 Step 3:畫下計畫表或行事曆
孩子可以自己畫、貼便利貼、或用白板。
給予彈性,也陪伴他們檢視、調整,讓他們覺得「是我做的決定」。

📌 Step 4:給予實質的鼓勵與回饋
不是只說「你好棒」,而是肯定他們具體的努力:
「你昨天自己安排好閱讀時間,今天就能寫心得,好有規劃力喔!」
「即使玩到一半,你還記得要回來寫功課,我看到你的責任感在成長!」

🌟真正的收穫,不只是功課完成🌟

當我們願意放下對「完成」的急迫感,轉而陪伴孩子練習「規劃與自我管理」的過程,孩子收穫的不只是一次連假的完成任務,更是未來一次又一次面對挑戰的信心與能力。

教養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是讓他們逐漸擁有自主的人生。

願我們都能在這次連假裡,把「教孩子做完功課」的角色,轉化為「陪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導引者。

這是一份送給未來的禮物,值得我們共同努力。

🌟我在安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文末贈書活動 🔖有些聲音,比世界還大。是老師的急促指令,是同學的笑聲,是走廊上不經意的叫喊。那麼多聲音一起來,我好像聽不到我自己了。我努力跟上,努力不要顯得太奇怪。但有時候,越是努力,越感覺和別人不一樣...
21/03/2025

🌟我在安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文末贈書活動 🔖

有些聲音,比世界還大。
是老師的急促指令,是同學的笑聲,是走廊上不經意的叫喊。
那麼多聲音一起來,我好像聽不到我自己了。

我努力跟上,努力不要顯得太奇怪。
但有時候,越是努力,越感覺和別人不一樣。

我開始問自己——我到底是誰?這樣的我,好嗎?

他們說我太慢、太敏感、太固執,
可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

那些我花很多時間才完成的事,對我來說,其實很重要。
只是沒有人看見我在背後的努力。

所以我開始喜歡那些安靜的時刻——
坐在窗邊、躲在桌下、或是午休時的角落,
那時候,我可以跟自己說話。

我問:「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那個心裡的聲音說:「我喜歡——雖然別人常常不懂你,但你有你的亮光。」

我笑了,那一刻,我感覺到,我離答案又近了一點。

我不是別人口中的「怪小孩」。

我是正在找自己的孩子,是有感覺、有想法、有夢的我。

也許我的節奏真的不一樣,但那正是我獨特的聲音。
謝謝願意理解我的人,你讓我覺得——
我這樣的樣子,不需要改成別人,也可以很棒。

我會繼續問,也會慢慢找到答案。
在安靜中,我在學著成為我自己。

而在這段旅程裡,謝謝像您們這樣的大人 ,
不急著告訴我「應該怎麼做」,而是願意陪我問問題,
願意尊重、好奇、傾聽我還在摸索的每一步。
您不是要求我變得和誰一樣,而是幫我看到:
原來我,也值得發亮。

#獻給陪伴神經多樣性孩子成長的大人
#謝謝格林文化分享
#我的獨特會不會太獨特


🌟贈書活動方式:
於3/30晚間8:00前,
步驟1. 按讚本粉絲專頁
步驟2. 按讚並分享本篇貼文(需設公開)
步驟3. 留言tag兩位好友,分享您陪伴孩子共同探詢的話題。
活動將抽出一位幸運兒,由 #格林文化贈書「我的獨特會不會太獨特」一本喔!

🌟願您我都在陪伴中,與孩子滋養彼此的美好 🌟

九年的信任與承擔,從一所幼兒園的內部教師培訓,到如今四所學校的邀請(中興幼兒園、創世紀幼兒園、興學幼幼兒園、大仲馬課後安親班)。每一年,我都在思考——如何更貼近老師的教學現場?如何讓培訓不只是理論,而是真正能夠落地、被實踐的工具?這一次,我...
19/03/2025

九年的信任與承擔,從一所幼兒園的內部教師培訓,到如今四所學校的邀請(中興幼兒園、創世紀幼兒園、興學幼幼兒園、大仲馬課後安親班)。

每一年,我都在思考——如何更貼近老師的教學現場?如何讓培訓不只是理論,而是真正能夠落地、被實踐的工具?

這一次,我們聚焦於「情緒障礙兒童的對立、反抗行為處理」,但並未將討論侷限於「情緒障礙」這個神經多樣性的標籤,而是回到日常現場,看見老師們真正的困擾與挑戰。

我們透過五個暖身體驗,試圖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那些難以言喻的內在掙扎:
🔹 當感官超載,世界變得刺耳、刺眼,讓人無法安身立命
🔹 當規則難以理解,處處是誤解與碰撞
🔹 當內在衝動無法抑制,想要控制自己,卻被情緒推著走
🔹 當社交訊息難以解讀,原本善意的互動卻演變成衝突
🔹 當環境不斷回饋負向訊息,讓孩子更難調節自己的情緒

這些挑戰,不只是孩子的困境,也是老師們每天在教學現場面對的真實考驗。

因此,我們不是單純討論「該怎麼處理行為」,而是回到根本,思考:
✅ 如何建立一個對孩子更具輔助性的學校環境?
✅ 如何讓孩子在校園中感受到安全感?
✅ 如何引導孩子發展更好的應對能力?

老師們透過腦力激盪,一個個拆解問題、討論策略,在理解孩子需求的同時,也找到能夠實際執行的應對方式。

那一天,雖然過程充滿挑戰,我也因壓力而感到疲憊,
但當我看見老師們專注投入、彼此交流,那份能量卻讓我充滿力量。

我想,一年一年的邀請,其實不只是四所學校對我的信任,
更是這些老師們對孩子的愛,這是一場跨越時間的接力——
為了孩子,為了讓教育更溫暖、更有力量……

#中興幼兒園
#興學幼兒園
#創世紀幼兒園
#大仲馬課後安親班

Address

新興區八德一路212號2樓
Kaohsiung
800

Opening Hours

Tuesday 14:00 - 17:00
18:00 - 19:00
Wednesday 09:00 - 21:00
Thursday 14:00 - 17:00
18:00 - 21:00

Telephone

+88672362585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