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25
文末贈書活動
《你在學飛,我在學放手》——用書信修復親子關係的真心冒險
撰文|臨床心理師 謝玉蓮
身為臨床心理師,我常在諮商室裡聽見這樣的嘆息:「我們家每天都在說話,卻好像越說越遠。」
有時是孩子沉默地關上房門,有時是父母在焦慮與愛之間疲憊拉扯。於是,我常問:「如果言語已經成為戰場,那我們還能用什麼方式靠近彼此?」
凱特(Kate) 與她的兩位孩子在《你在學飛,我在學放手》中,用書信重新找回了彼此。
那不是網路時代的速食訊息,而是一封封帶著體溫與等待的手寫信。這本書不只是46封信的集合,而是一場真實而深刻的心理修復歷程。
🌿 放手,並非離開,而是信任
凱特身為創業者、母親,她的故事讓我想到許多父母的內心歷程——從「怕孩子不行」到「相信孩子能行」,這之間的轉折其實是一次次「焦慮的進化」。
在書中,她將放手的過程拆解成四個層次:感性、理性、隨時、去做——這不只是教養技巧,更像是心理治療中協助個案「重建關係邊界」的路徑。
在感性層次,她帶孩子去志工服務、讓他們經驗世界的多樣與不完美;
在理性層次,她選擇以信件書寫衝突,讓情緒有時間沉澱、意識能重新整合;
在「隨時」與「去做」的層次中,她以陪伴與手寫實踐「愛的可被觸及」。
這正是心理工作中我們稱為「安全依附的重建」:當父母能以穩定而真誠的姿態在場,孩子便能放心成為自己。
💌 書信,是一場心靈的調節練習
在情緒調節理論中,我們知道「延遲反應」與「語言化情緒」是成熟心智的關鍵歷程。書信的美,就在於它讓這個過程得以發生。
當情緒被寫成文字,內在的混亂被轉化成可閱讀、可回應的內容。這樣的「書寫性修復」(writing therapy)是許多心理治療中強而有力的輔助方式。
本書中母子三人往返455封信的過程,正是一場「跨世代的情緒整合實驗」。孩子們不再只是被教育的對象,而是被看見、被傾聽的獨立主體。
🌱 治癒的,不只是親子,也是自己
身為心理師,我最感動的,是凱特願意坦承自己也在學習。她不是那個「早已通關的母親」,而是一個誠實面對焦慮、學會放手的女人。
而兒子與女兒則以青春的筆觸,讓我們看見被理解後的孩子如何展現柔軟與力量——這份力量來自「被允許成為自己」的自由。
這本書提醒所有父母與孩子:放手,不是放棄,而是邀請彼此進入更成熟的愛。
如果你也曾在親子關係中感到無力、糾結或想修復卻不知如何開始,
那麼,請讓這本書陪你——從寫下一句話開始。
推薦給您。
🌟贈書活動方式:
於11/11晚間8:00前,
步驟1. 按讚本粉絲專頁
步驟2. 按讚並分享本篇貼文(需設公開)
步驟3. 留言tag兩位好友,分享您陪伴孩子共同探詢的話題。
活動將抽出兩位幸運兒,由螃蟹老師贈書各一本喔!
🌟願您我都在陪伴中,與孩子滋養彼此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