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妙哉(喵仔)全感心理整療中心,是由黃群峰心理師建立的互動空間,專門提供互動性心理治療、多元媒材心理治療、表達性心理治療、芳香音樂整體治療等資訊與服務,歡迎心理知識愛好者加入(目前做為資料倉庫使用)

19/10/2025

烏拉圭參議院15日通過一項將安樂死除罪化的法律,使這個南美洲國家加入少數國家的行列,允許重症患者合法尋求協助結束生命。

昨天領到法務部修復式司法的得獎感謝狀,心中實在感慨。從事修復式司法服務5年,看了許多人間感慨事,心中最深刻的,就是「家庭照顧者殺人案件」。通常這類案件,都是當事人自殺未遂之後,轉介到修復式司法,尋求與家人的和解,還有與自己的和解。之後再進國...
17/09/2025

昨天領到法務部修復式司法的得獎感謝狀,心中實在感慨。從事修復式司法服務5年,看了許多人間感慨事,心中最深刻的,就是「家庭照顧者殺人案件」。通常這類案件,都是當事人自殺未遂之後,轉介到修復式司法,尋求與家人的和解,還有與自己的和解。之後再進國民法官的程序,希望能朝「協助加工自殺」的方向判決。

但,就算案件真的成功地輕判,當事人還是會一生陷入自責的內心監牢中,心中纏繞著或許有更好解決的方法;就算家人也知道這是一項擺脫內心負擔的藉口:大家已經筋疲力竭,只希望一切都早點結束。但有多少同住家人願意告訴當事人,就算你沒有做,或許哪天我就做了。

真心期待安樂死法案能順利通過,讓社會中「照顧者殺人」與「照顧者自殺」的悲劇少一點。有些人認為安樂死法案會造成蓄意的財產謀殺,但以需要安樂死的人而言,不管以前有多少名聲地位財富,現在每天活的像行屍走肉,或者只剩下一床可以活動的地方,他們還會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嗎?放過他們吧!也放過那些愛他們照顧他們的親人。

Podcast:從鬼滅之刃看心理創傷與復原。
10/08/2025

Podcast:從鬼滅之刃看心理創傷與復原。

回甘療心室 · Episode

05/08/2025
【溫柔陪伴與支持,幫助朋友走過喪親之痛】文:黃群峰 諮商心理師失去摯愛,喪親之痛,止不住的思念,是每個人必定會經歷的哀傷。之前錄完《Podcast:從鬼滅之刃看心理創傷與復原》,有一位朋友問我除了自我修復創傷壓力,要如何幫助一位經歷親人過世...
03/07/2025

【溫柔陪伴與支持,幫助朋友走過喪親之痛】
文:黃群峰 諮商心理師

失去摯愛,喪親之痛,止不住的思念,是每個人必定會經歷的哀傷。之前錄完《Podcast:從鬼滅之刃看心理創傷與復原》,有一位朋友問我除了自我修復創傷壓力,要如何幫助一位經歷親人過世的朋友渡過嚴重情緒困擾?這可真的是一件充滿關懷但也需要細膩與耐心的事。

人一旦陷入長期的悲痛中,就會出現嚴重生活困難、社交障礙。2022年3月美國精神醫學會把「喪親之痛」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正式命名為「延續性哀傷(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PGD)」,也就是持續性的、過度延長的哀傷狀態。「延續性哀傷」最容易發生在至親突然死亡或非自然死亡的情況下,例如:自殺、謀殺、暴斃或意外死亡等。然後就會長期性出現情緒麻木、強烈孤獨感、自我認同崩潰、感覺到人生沒有意義,更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強烈的物質濫用、自殺的想法或行動。

幫助一位有延續性哀傷的朋友、親人,是一個很實際的挑戰。因為你會發現,當他陷入沉重的悲傷,我們往往不知道該說什麼、做什麼。甚至我們心裡也會想:「我怕說錯話,他會更難過。」但同時,我們又不想什麼都不做。為了克服這樣的困境,我分享【三個陪伴、兩個鼓勵】的方法,希望讓大家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勇氣,去陪伴正在失落痛苦中的家人朋友。

三個「溫柔陪伴」的方法:

1.傾聽而不急於建議
「我願意聽你說」比「你要想開一點」更有幫助。陪伴著對方,讓對方能安心慢慢說,慢慢地對方就能聚焦內容,抒發出情緒感受、減緩壓力。所以,千萬不要急著對朋友說:「你要振作起來」、「不要一直哭了」、「時間會沖淡一切」。因為這些話,可能會讓他覺得:他的痛苦被輕忽、被否定。我們可以說得更溫柔,也更貼近一點:「我知道你現在很難受,這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你願意,讓我陪伴你面對。」

2.允許對方有情緒反應
情緒是人面對問題的正常反應,讓對方不良的情緒能宣洩出來,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悲痛有人可以共情共感,就能減緩他內心的創傷影響。我們常以為,悲傷就應該是大哭、悲慟。但事實上,每個人表達哀傷的方式都不同:有人會痛哭失聲,有人變得沉默、無表情,有人故作堅強、像沒事一樣,甚至有人開始對事情失去興趣,什麼都不想做。這些反應,都很正常。哀傷是一種內在撕裂的過程,不是一條筆直的路,它像海浪,有高有低,有時還會反覆襲來。重點在於:有人能理解他正在難過,陪在他身旁沒有離開。

3.接納創傷者的步調
不要急著讓對方「趕快好起來」,這會讓對方陷入配合期待,而不願意開放負向的內心感受。每個人都有內在復原的力量,要給他時間和空間,耐心等待復原的契機很重要。但是要記得,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主動的方式去陪伴,因為他們可能已經沒有力氣,甚至連自己需要什麼都不知道。當我們說一句「我今天中午有空,能不能來陪你吃飯?」「最近天氣好熱,有沒有睡好?需要我幫你買點東西嗎?」這些主動而不強迫介入的關心,會讓對方感覺到:他不是孤單的。

很多時候,創傷復原的力量來自「被理解的經驗」、「被接納的感受」,被人理解與接納所產生的溫暖,可以說是治療失落創傷的「面速力達母」。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他走在那條路上,在旁邊陪他慢慢走。

二個「支持鼓勵」的方法:

1.鼓勵建立日常的「復原力」儀式
復原力儀式有兩種,一種是靜心的儀式,一種記憶的儀式。創傷者的情緒是起伏的,有時想安靜,有時想訴說。他想要沉靜,我們就陪他鼓勵他做一些讓心情平靜的事,例如運動、繪畫、唱歌、與寵物互動等;他想要宣洩心情,我們就陪他聊天或幫助他完成一些相關創作,例如寫信給已逝的人、種植一株植物、為對方留一張照片,這些儀式有助於心裡完成「說再見」的過程。不用擔心談論逝者會讓對方更傷心,對於正在哀傷的人來說,想說能說出來,就是一種療癒。記得鼓勵他讓這些事情成為他日常的習慣,漸漸地他就會脫離哀傷。

2.鼓勵向專業求助
如果你的朋友續半年以上都情緒低落、失眠、無法專注、封閉自己,到了無法進行日常生活,或出現自傷、自責言語,那可能已經進入「延長性哀傷反應」。這時候,專業的心理治療協助會很重要。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但有時候,專業的人可以幫得更多。我陪你一起找。」徵求他的同意之後,幫他找資源,例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輔導老師、支持團體等。然後陪他去晤談、幫他預約時間,跟著他一步步走向療癒之路。

對於失去親人的人來說,很多時候並不是「放下失落」,而是「把失落放在心裡的某個位置」。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忘記那個人,但他們可以慢慢學會,帶著思念繼續生活。而復原力儀式與專業協助,就是幫助他早一點找到適合的地方放著。

最後,我想提醒陪伴哀傷的朋友,你可能會被冷淡對待,你可能會不小心說錯話,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但請記得:你願意陪在他身邊,本身就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你不是專業心理師,也不是人生救世主。但你是那個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候,沒有轉身離開的人。如果你不知道該說什麼,請記得,這一句話永遠都不會錯:「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我會在你身邊。」願我們都能成為更溫柔的陪伴者,也願每一顆受傷的心,都能找到溫暖的出口。

感謝1111人力銀行的刊登,文章:如何預防被霸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好方法!!
06/06/2025

感謝1111人力銀行的刊登,文章:如何預防被霸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好方法!!

預防職場霸凌的關鍵是讓自己看起來不弱。透過正常飲食、良好睡眠、規律運動、整理環境和傾訴情緒來提升生命能量,有助於減少被霸凌的機會。

感謝國立中山大學的邀約,題目:職場不法侵害防治-職場溝通技巧與心理調適。
29/05/2025

感謝國立中山大學的邀約,題目:職場不法侵害防治-職場溝通技巧與心理調適。

15/05/2025

😀

【初老,在心理上要如何準備:面對人生新階段的智慧之道】文:黃群峰諮商心理師早餐店老闆娘一聲聲”大哥”的稱呼,將「初老」這個名詞,如同一陣陣寒風吹到我的心裡。在不知不覺間,我跟我的朋友、同學們,不再是精力十足打球打十場,不再能隨意看書追劇到深...
29/04/2025

【初老,在心理上要如何準備:面對人生新階段的智慧之道】
文:黃群峰諮商心理師

早餐店老闆娘一聲聲”大哥”的稱呼,將「初老」這個名詞,如同一陣陣寒風吹到我的心裡。在不知不覺間,我跟我的朋友、同學們,不再是精力十足打球打十場,不再能隨意看書追劇到深夜,看著鏡中人頭髮變少變白而發出嘆息,聽著年輕人不經意說”你老了”而露出苦笑。

中年過了一半,到了所謂「初老」階段,對許多人而言是一種複雜的心情。一方面,可能擁有事業成就、家庭美好等豐碩成果;另一方面,體力與外貌逐漸變化,生活節奏也悄悄改變。這樣的轉變不單單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上的重大調整。面對初老,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迎接?本文將從四個面向探討心理上的準備,協助每位邁向初老階段的朋友,能更從容、更有智慧地走過這段人生旅程。

一、 身體健康機能越來越差
年齡增長的過程,是不可逆的自然法則。個人最早感受到初老的影響,是身體功能的低下。從生理上,可能灰髮越來越明顯、視力減退、代謝變慢、體力不如從前;從心理上,可能感受到對未來的不安、對現實的焦慮,甚至是對自我價值的懷疑。這些情況都是非常正常,也是最不奇怪的成長。

面對老化,穩定心態的第一步是「接納」。接納不是消極地放棄堅持,而是積極地認清生命不同階段的價值與意義,好好吃好好睡,享受不忙的幸福,開始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傾聽內在聲音。運動能力不再年輕,身體恢復更需要時間,那麼容易傷身嗜好就該捨棄。而第二步就給自己「加點能量」,例如看鏡子時對自己笑,給自己一句勉勵話;或者尋找新的熱情,學一門新技能,例如畫畫、玩樂器、做烘焙、參加社區講座、拍一系列照片、計畫一場人生小旅行等,讓自己成為充滿生命力與創造力的人。

二、 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除了身體的退化病痛,初老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人際上的疏離。祖輩的親人開始離你而去,父母輩的親人也離盡頭不遠,同輩多有家庭事業自顧不暇,晚輩開始離巢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就算是伴侶也有可能提前離去。我們開始需要學會獨自品嘗生活與面對孤獨。

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讓人際關係開始變得精緻。與年輕時的廣結善緣不同,初老階段更重視深度而非廣度。這是重新審視人際網絡的好時機。與其維持過多形式化的關係,不如專注於幾位真正願意互相支持的朋友、家人、伴侶。學會道歉、表達愛、欣賞對方,是這個階段關係經營的關鍵。說話多關心對方,不要再去包攬家人子孫的瑣事,而是學會體貼地陪伴對方。更不要倚老賣老,說起話來居高臨下,既傷人又傷己。人之患好為人師,思想成熟了更要懂得尊重。如果想要增加有意義的人際互動,也可以嘗試參與志工活動、社區參與、讀書會或興趣社群,讓心靈更充實滿足。

三、 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小
年輕時,我們常將成就與工作表現、收入高低、社會地位、良好人際連結在一起,希望自己是環境中的明星,受人關注受人敬愛。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發現聚光燈開始往年輕人靠近,周遭的掌聲不再是為自己而響起;自己的地位與成就並不是失去了,而是不再新鮮吸引人注目。我們開始要學會安靜地站在旁邊,欣賞晚輩的熱鬧和風光,並且克服忌妒和批評作祟。

不管以前事業曾怎樣輝煌,人如何有名氣,這個階段都只是腦中美好的回憶。對初老族群而言,我們需要重新檢視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重視的價值,可能是家庭的和諧、與孩子的良好互動、對社會的貢獻、內心的平靜、甚至是健康的身心靈狀態。在這個人生階段,我們應該將目光從外在的評價轉向內在的滿足,從競爭轉向共榮。重塑自我價值觀,是心態成熟的重要一步,也能幫助我們減少無謂的焦慮與比較,更自在地過生活。

四、 人生的意義越來越清楚
在人生的路上,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與美麗。而初老就是伴隨著生理與心理的經驗累積而慢慢發生的轉變期,是一種成熟的開始,也是人生第二春的前奏。與年輕時期最不同的是,大多數人們在這個階段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意義不一定是展示於外,而是在於完成一場盡力的探索與追求,我想要在生命中完成什麼。

當人生走過青春與奮鬥,初老階段最值得探問的是:「我想留給這個世界什麼?」這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提問,也是一個成熟靈魂的追尋。有人選擇傳承知識、投入教育;有人用藝術、文字或行動留下足跡;有人透過陪伴與關懷影響身邊的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人生故事與價值,而初老正是思索與實踐這些意義的黃金時期。在世界的快速與紛擾中,我們不再是一定要得到什麼,而是有能力帶著笑容輕鬆從繁華中脫出,追求自我的卓越。

初老不是衰退的開始,而是人生智慧與深度的起點,當我們正視老化時,初老就不是一種失落,而是一場升華。只要心態對了,這個階段不僅可以很自在,還可以很精彩。透過接受變化,學會照顧自己、經營正向關係、重新定義價值、尋找人生意義,我們將不再畏懼年齡的增長,反而會欣然擁抱生命的豐富與美好。願你我都能以開放與堅定的心,迎接這段充滿潛能與光芒的初老旅程,期待人生如品茶,成為充滿後韻甘甜般精彩的「回甘族」。

嘗試AI圖片修改!
02/04/2025

嘗試AI圖片修改!

全息投影、加捏臉系統、加AI互動,將是未來趨勢!孤獨死的良好解方!!
26/03/2025

全息投影、加捏臉系統、加AI互動,將是未來趨勢!孤獨死的良好解方!!

「Gatebox Grande(ゲートボックス グランデ)」は等身大サイズのキャラクターを召喚し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ができる大型キャラクター召喚装置です。特設サイト:https://www.gatebox.ai/grande■未来のおもてなし「Gatebox Grande」は.....

Address

Kaohsiung
811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