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醫師 黃志偉

博士醫師 黃志偉 我有兩個診間:一,是治癒牙口;二,是安放身心。
愛好研究的我,在嚴謹的科學之外,看見心靈對健康的深刻影響。
『志行合醫』便是為療癒而創立的:致力於連結理性與感性、醫學與心靈。
在這裡,透過“身心洞察”的文章和“感受互動”的講座,
邀請您一同踏上這趟知行合一的旅程~
找回完整的自己!

【10/21聽會館講座複習 2/5】看見那座「理性牢籠」:學會「觀照」你的舊框架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內耗」來自於大腦與內在的戰爭。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如何調整那偏向固執的「理性大腦」,讓我們內在的“升級”。先要知道,這個理性大腦充滿了...
27/10/2025

【10/21聽會館講座複習 2/5】看見那座「理性牢籠」:學會「觀照」你的舊框架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內耗」來自於大腦與內在的戰爭。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如何調整那偏向固執的「理性大腦」,讓我們內在的“升級”。

先要知道,這個理性大腦充滿了“框架”。

這些框架是我們從小到大被教導的“應該”:要聽話、要當乖小孩、要為別人付出...
久而久之,我們也為自己設定了各種框架,就像我曾經被「好兒子」、「好先生」、「好老闆」...等角色給困住了。

當我還是用舊的語言(框架)時,根本無法接受身心靈的書,因為會覺得「不是應該為別人著想嗎?」「不是應該不能生氣嗎?」

然而,要能跳脫這些框架的第一步,就是「觀照」。

「觀照」不是批判,而只讓自己是像一個旁觀者,跳出來看看「我到底在做什麼?到底被什麼卡住了?」。

聽起來不容易嗎?其實很簡單,只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我自己是十分理性的人、非常固執,要不是內在有個“好奇寶寶”,總是不時問自己很多問題,現在也不可能有突破框架的時候。所以其實就在『暫離檢視』的那一刻,正是「對自己觀照」的開始。

一但開始並持續保有這個「觀照」,就有“機會”『轉換』舊的模式的過程。

接下來勇敢地去「行動」、去「打破」,你的大腦將會開始活化。

拿自己當例子:我曾經刻意讓自己從“沒有脾氣”慢慢變成“會生氣”。雖然身邊的人一開始很不習慣(尤其老婆會覺得:以前那個溫和的人去哪裡了?你變了!😆),但帶著“意識”和“學習”,經過必要的『調整』過程:1.允許自己能把過去壓抑的東西流動出來、2.試圖理解並表達內心真正想說的、3.帶著脆弱的自己與對方真誠的溝通...最後終於找回人際關係(以及和自己的關係)中更好的平衡狀態。

你會發現原本僵化(像電腦跑不動)的關係,慢慢變得自在、好溝通(運作變流暢了)!

你就知道自己的配備已經升級了~接下來不管應用在人生的各方面(工作、關係、健康...)都能“游刃有餘”,就像電腦可以跑更多程式!

所以,當我們開始用「觀照」鬆動理性的框架後,下一步,就要面對我們長期壓抑的「感性」了。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探討:為什麼「放鬆」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開始讓情緒真正「流動」。

#大腦與內在 #理性與感受 #閱讀與音缽 #講座複習 #聽會館 #獨自升級

【10/21聽會館講座複習 1/5】你最大的內耗,來自「大腦」與「內在」的戰爭!在週二的講座中深入探討:『為什麼我們常知道卻做不到?』大腦從小到大被輸入了大量的“理性框架”: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你“應該”怎麼做...雖然保護了我...
24/10/2025

【10/21聽會館講座複習 1/5】你最大的內耗,來自「大腦」與「內在」的戰爭!

在週二的講座中深入探討:『為什麼我們常知道卻做不到?』

大腦從小到大被輸入了大量的“理性框架”: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你“應該”怎麼做...雖然保護了我們,卻也會造成『副作用』...

就像我常在講座中分享的,自己從小就被“乖”這個字綁住了,雖然比別人能靜下來,但長大後變成凡事總想著要符合別人的期待,甚至沒有主見!

「好像別人說的比較有道理?」「但自己想的似乎沒錯吧?」

大腦理性的框架讓我們做個“濫好人”;內在感受的直覺掙扎著想“表達自己”...

於是,戰爭開始了。這就是我所說的『內耗』~

結果最後既不相信別人,也對自己沒信心,沒辦法做決定!

這就是「知道做不到」的最大根源:你的理性大腦和你的內在感受,正往完全不同的方向拉扯。

靈性成長的第一步,不是學習更多「道理」,而是回過頭來,看見這場內在的戰爭。

你是否也覺察到自己有類似的「內耗」呢?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接著探討:如何開始「觀照」我們固執的理性大腦,並為它鬆綁。

#理性與感受 #大腦與內在 #講座複習 #內耗 #閱讀與音缽 #聽會館

感謝今早參與講座的夥伴!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來達到真正的“靈性成長”。而且也解答了為何我們常『知道,卻做不到』。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理性:被舊有的習慣與「經驗框架」所綑綁。感性:被過去未解決的「印記情結」給卡住。要實現突...
21/10/2025

感謝今早參與講座的夥伴!

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來達到真正的“靈性成長”。

而且也解答了為何我們常『知道,卻做不到』。

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

理性:被舊有的習慣與「經驗框架」所綑綁。

感性:被過去未解決的「印記情結」給卡住。

要實現突破,第一步我們需要學習「觀照轉換」固有的模式,並透過「放鬆」,讓情緒與感受得以「流動」。

今天的分享比月初的講座更深入且貼近實際的生活運用。為幫助大家實踐所學,近期將會推出【五篇系列複習文章】,敬請期待!

【 聽會館講座前最終章 — 你的無限可能,與最後的席次 】在這趟線上旅程的終點,我們來談談「完整」。我們總以為成長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完美,但真正的靈性,卻是溫柔地擁抱自己的一切~包括不完美、陰影與那個讓你頭痛的小我。為何我們如此難以做到“...
19/10/2025

【 聽會館講座前最終章 — 你的無限可能,與最後的席次 】

在這趟線上旅程的終點,我們來談談「完整」。

我們總以為成長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完美,但真正的靈性,卻是溫柔地擁抱自己的一切~包括不完美、陰影與那個讓你頭痛的小我。

為何我們如此難以做到“接納包容”?因為許多深層的恐懼,往往來自於兩個終極的迷思:

『靈修,就是要把小我修掉嗎? 』『 我們的生命終點,真的有審判與懲罰嗎?』

下週二早上的講座,我們將深入拆解這些信念,並探索宇宙的本質——那份無條件的愛。

而當你真正理解了這份愛、接納了全部的自己,力量才會發生。這正是整個講座的核心:
「當你愛自己,並知道自己真正的價值, 天底下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或治不了的病。」

這不只是一句勵志文,而是可以被體驗的能量。

**這場講座,就是體驗的入口。**

這是講座前的最後一篇長文。 後天早上,我們就要在【聽會館】的溫暖空間裡見面了!

【 知識與音缽講座 】
📅 日期:10月21日 (二) ⏰ 時間:10:00~12:00📍 地點:聽會館 (高雄市左營區站前北路100號3樓)
➡️ 立即點擊連結,一起來深入體驗:https://forms.gle/HCvN5R75BkoCLzCA8

#講座倒數 #最終章 #身心靈 #自我價值 #無條件的愛 #閱讀與音缽 #聽會館 #高雄活動

10/21早上,讓我們來深入了解『此生即是天堂』的路徑~當生命中的困境一再重複地出現,你是否能從中領悟未來的方向?當你被眼前的迷霧罩著動彈不得,有沒有發現指標就在前人手中?別再苦苦掙扎、暗地摸索了!如果能從生活中聽的一段話豁開朗,那一切辛苦...
18/10/2025

10/21早上,讓我們來深入了解『此生即是天堂』的路徑~

當生命中的困境一再重複地出現,你是否能從中領悟未來的方向?

當你被眼前的迷霧罩著動彈不得,有沒有發現指標就在前人手中?

別再苦苦掙扎、暗地摸索了!

如果能從生活中聽的一段話豁開朗,那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10/21早上10:00~12:00在【聽會館】
來找到你現實生命中、通往天堂的鑰匙!

#知識與音缽講座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 #生命的禮物 #少走冤枉路

🔸 黃志偉醫師 & 龔珊慧老師|身心靈譯者 × 音缽療癒師 × 生命旅伴 是一對攜手同行的夫妻,也是療癒與知識兼備的講師。

【 講座重點回顧 (8th) — 你知道自己的“焦慮”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嗎? 】你是不是常滑著手機,追蹤著世界上最新的災難、衝突與威脅,以為這樣才讓“掌握狀況”、才會有安全感?這就是講座中我們點出的迷思:『暴戾新聞能帶來安全。』假設我們的意識...
16/10/2025

【 講座重點回顧 (8th) — 你知道自己的“焦慮”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嗎? 】

你是不是常滑著手機,追蹤著世界上最新的災難、衝突與威脅,以為這樣才讓“掌握狀況”、才會有安全感?

這就是講座中我們點出的迷思:『暴戾新聞能帶來安全。』

假設我們的意識是一座花園,每天閱讀、聆聽這些充滿恐懼的訊息,就像過度噴灑藥劑以為能才抵禦害蟲(威脅),實際上更扼殺了花朵(喜悅與創造力)的生長,最後變成一片「焦土」...

關於這點,作者艾妮塔的體悟是:“你所專注的事物,將會擴展。”

當我們學會有意識地選擇“資訊飲食”,去主動尋找、專注於那些能滋養我們心靈的人事物時,我們才是在為自己的花園施肥。

「守護你的注意力,就是守護你的能量。」

📡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關掉新聞一天,對你來說是解脫,還是焦慮?

#講座回顧 #資訊焦慮 #資訊飲食 #能量管理 #吸引力法則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

【 講座重點回顧 (7) — 身體是你的車,但駕駛是誰? 】為何我們只管「如何修理」身體,卻不在意「如何駕駛」它?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總覺得「健康有狀況去找醫生」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有沒有發現有些症狀總是反覆發生卻找不到原因?資訊發達的今...
13/10/2025

【 講座重點回顧 (7) — 身體是你的車,但駕駛是誰? 】

為何我們只管「如何修理」身體,卻不在意「如何駕駛」它?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總覺得「健康有狀況去找醫生」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有沒有發現有些症狀總是反覆發生卻找不到原因?

資訊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看似可靠”的建議,什麼狀況吃什麼保健品,但真的有用嗎?沒有副作用嗎?

這正是講座中我們深入探討,一個在現代醫療中極為普遍的迷思:
『健康是醫生的責任。』

作者艾妮塔的體悟是:“我們真正的療癒者,是我們自己。”

她也曾瘋狂“保健”,最終卻得了癌症。從死亡邊緣重生,讓她明白關鍵在於:「我們真的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和需求嗎?」

我們不僅因沈迷3C產物而逐漸剝奪了“真實感受”,也因為過多不適當的資訊而誤導了自己的“內在回饋”...更重要的是:『作息、飲食和壓力調節,才是影響健康的根本!』

🌱 你是否曾真正花心思傾聽過,自己身體想對你說的話?

#講座回顧 #身心健康 #療癒自己 #預防醫學 #自我療癒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

13/10/2025

【 口碑講座~到底聽到了什麼? 】十月最終場就在【聽會館】。

你是否也感覺,自己正卡在一個「知道」卻「做不到」的迴圈裡?

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在同樣的關係模式、同樣的自我懷疑中打轉。

上週文化中心的講座結束時,有位聽眾眼神發亮地告訴我:「我好像找到卡住自己的原因了!」

這不只是一場講座。這是【聽會館】與【志行合醫】的核心理念實踐:
我們不只“談”療癒,而是創造一個場域,讓你親身體驗「知」與「行」之間的真誠回應。

此外,在更近距離、更具能量的【聽會館】,更能感受頌缽的共振,深層鬆動你緊繃的身體與心。

而且為了確保每個參與者都能有深刻的體驗,【聽會館】的席次,不到上回的一半。

目前,名額只剩下最後 7 席。

這不只是一張活動門票,是你為自己內在平靜,所預留的一個位置...

給自己一個早上,帶著期待來聽聽自己內心的答案!

【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閱讀與音缽講座 】

📅 日期:10月21日 (下週二)
⏰ 時間:10:00~12:00
📍 地點:聽會館 (高雄市左營區站前北路100號3樓)
(離台鐵新左營站150公尺)

【 講座重點回顧 (6) — 你覺得溫柔是一種“弱點”嗎? 】我小時候內向的個性總被笑“像女生”,於是長大後就特別討厭別人說我溫柔...要學會表現堅強、隱藏情緒,甚至必要的時候還要配合演出“男子氣慨”。原以為這是男性的必須配備,後來才發現當...
12/10/2025

【 講座重點回顧 (6) — 你覺得溫柔是一種“弱點”嗎? 】

我小時候內向的個性總被笑“像女生”,於是長大後就特別討厭別人說我溫柔...

要學會表現堅強、隱藏情緒,甚至必要的時候還要配合演出“男子氣慨”。

原以為這是男性的必須配備,後來才發現當今女性其實更“強勢”!

不管男女我們都被一種「重陽輕陰」的失衡信念所影響,源頭來自於一個深植於集體潛意識的古老迷思:『女性是低下性別。』

這種集體偏見,不僅壓抑了女性,也讓許多男性無法擁抱自己內在的溫柔。也造成只推崇陽剛的競爭與果斷,卻喪失了陰柔的直覺、滋養與連結,

艾妮塔的體悟是:“陰性與陽性特質,都是神聖且平等的。”

唯有真正的認識自己、學會珍視並整合內在的兩種力量時,才能活出更完整、更有創造力的自己。

🧘‍♀️ 你是否也曾為了顯得“更強大”,而隱藏了自己柔軟的一面?

#講座回顧 #陰性力量 #性別平等 #自我整合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

【 講座重點回顧 (5) — 你的正向思考,是“自我霸凌”嗎? 】你有沒有發現:就算習慣「往好處想」,卻感受到莫名壓力?其實背後的原因是~我們都被植入了一種信念:一但出現負面情緒,就代表自己不夠堅強、不夠好。這就是講座中提到的,一個看似光明...
11/10/2025

【 講座重點回顧 (5) — 你的正向思考,是“自我霸凌”嗎? 】

你有沒有發現:就算習慣「往好處想」,卻感受到莫名壓力?

其實背後的原因是~我們都被植入了一種信念:一但出現負面情緒,就代表自己不夠堅強、不夠好。

這就是講座中提到的,一個看似光明、實則極無內耗的迷思:
『勉強自己只要正面思考。』

作者艾妮塔的領悟是:“所有情緒都是信差,帶著重要的訊息而來。”

如果正向思考是強行壓抑悲傷、憤怒或恐懼,就像把想大聲哭喊的自己,硬生生捂住嘴巴。這種「情緒暴力」,只會讓這些能量在體內累積、變質,最終以更具破壞力的方式爆發。

當我們學會允許所有情緒,且去聆聽它們背後的需求時,真正的平靜與力量才會油然而生。

🤔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你是否也常因“無法保持正向”,而偷偷責備自己?

#講座回顧 #正向思考 #情緒暴力 #情緒健康 #自我接納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

【 講座重點回顧 (4) — 你的愛只是“燃燒自己”的表演嗎? 】你是否常在關係中搶著扮演那個「付出更多」的人,直到心力交瘁?我們心中總存在一種誤解:將“無怨無悔的犧牲”,當成了愛的最高證明。這正是講座中我們所拆解的,一個關於愛的最美麗、也...
10/10/2025

【 講座重點回顧 (4) — 你的愛只是“燃燒自己”的表演嗎? 】

你是否常在關係中搶著扮演那個「付出更多」的人,直到心力交瘁?

我們心中總存在一種誤解:將“無怨無悔的犧牲”,當成了愛的最高證明。

這正是講座中我們所拆解的,一個關於愛的最美麗、也最危險的迷思:
『真愛就是毫無底線的付出。』

作者艾妮塔的深刻感受:“健康的愛,始於健康的界線。”
她領悟到,沒有界線的付出,並不會讓對方更愛你,只會讓對方更習慣你的犧牲,同時也誤導了對方「你可以不用珍惜我」。

當我們學會為自己的能量負責,既能勇敢說出「我需要」,也可以溫柔說出「我不行」時,愛才有了得以永續流動的空間。

🧐在關係中,設立界線對你來說也是一件困難的事嗎?

#講座回顧 #愛的界線 #關係經營 #自我犧牲 #情緒勒索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

歡迎來到『志行合醫』: 一個探索生命如何轉變的觀測站。我是黃志偉醫師。這裡是我整合理性與感性、連結醫學與心靈的園地。我相信:「療癒,是知與行之間的真誠回應。」無論您是初次到訪的新朋友,還是講座歸來的舊夥伴,都希望您能在此找到同頻共振的感受。...
10/10/2025

歡迎來到『志行合醫』: 一個探索生命如何轉變的觀測站。

我是黃志偉醫師。這裡是我整合理性與感性、連結醫學與心靈的園地。我相信:「療癒,是知與行之間的真誠回應。」

無論您是初次到訪的新朋友,還是講座歸來的舊夥伴,都希望您能在此找到同頻共振的感受。在這個專頁,您可以期待兩種形式的分享:

✍️ 『心靈地圖』
我會定期分享關於情緒大腦、內外兼修、成長路徑等主題的洞察。希望能為你的生命提供一份藏寶圖,並照亮意識的線索,找到那支能轉開眼前關卡的鑰匙。

🌙 『互動講座』
結合思考與音頻的共振,創造一個瞬間放鬆、快速充電且能深度對話的獨特場域,藉由能量來加速學習、協助跨越生活中難搞的大小阻礙。

【 最新一期|十月份知識與音缽互動式講座 】
主題:《生命要破碎幾次,才能找到天堂?》
場次:2025年10月07日(二)10:00-12:00
高雄市立圖書館文化中心分館4F
(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 高師大對面)
Google地圖>> https://share.google/oMZi3rWSQARxo7tzt
2025年10月21日(二)10:00-12:00
【聽會館】左營區站前北路100號3F
(台鐵新左營站西出口150公尺)
Google地圖>> https://share.google/neUk1VnPMBCdlrFgU
報名方式 ➡️ https://forms.gle/HU76RrHfdd9hK1Xd9
名額有限,邀請您提前報名,為自己預留一段與身心對話的時光。

無論是透過文字或現場的共振,都期待能與您一同探索,找回生命本該有的光亮。

#置頂貼文 #志行合醫 #理性與感性 #醫學與心靈 #知識與音缽 #聽會館 #身心療癒 #講座 #高雄活動

🔸 黃志偉醫師 & 龔珊慧老師|身心靈譯者 × 音缽療癒師 × 生命旅伴 是一對攜手同行的夫妻,也是療癒與知識兼備的講師。

Address

左營區華夏路288號
Kaohsiung
813

Telephone

+88675549595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博士醫師 黃志偉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