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25
好文分享
容易嘴乾的朋友
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檢視飲食及使用的藥物,更要注意睡眠品質
及早導正恢復健康
下方文章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uEnXEJAJ/?mibextid=wwXIfr
嘴巴乾乾的,不只是缺水而已 - 從一滴唾液,看見身體的免疫節奏
這幾年,我越來越常在診間聽到這樣的抱怨:「醫師,我嘴巴最近都很乾,刷牙還會流血。」有些人以為是上火,有些人說應該是最近水喝太少,但其實,這可能是身體免疫發出的第一個警訊。
2025年一篇發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的綜論,整理最新的研究,幫大家對「口乾」這件事有了更新一層的認識。這篇研究深入探討了唾液腺裡的一群免疫細胞:巨噬細胞(macrophage),這些細胞原來不是只在打仗時才出現,它們平常就默默在幫我們修復、保養、還能預防免疫系統走鐘。
典型的例子 : 女性為什麼特別容易口乾?原來和免疫有關
您知道嗎?乾燥症(Sjögren’s disease)九成發生在女性,而且多半在更年期後發作。這不只是荷爾蒙下降的問題,而是「唾液腺的免疫平衡」出了狀況。
我們唾液腺裡的巨噬細胞有兩種:一種是長壽又穩定的「守護型」,會自己複製自己、維持組織的平衡;另一種是壽命短、隨時待命的「哨兵型」,主要負責應急反應。
男性的唾液腺裡多半是守護型,穩穩地在那裡;但女性的則主要靠哨兵型來輪替。也就是說,女性的唾液腺天然比較敏感、比較容易受到刺激而出現過度發炎反應,尤其年紀增長後,這種不穩定會更明顯。
壓力與睡眠,影響的不是免疫強不強,而是能不能修復
我常說,免疫系統不是打仗打得多厲害,而是會不會「收兵」。
當我們壓力大、睡不好時,身體的副交感神經功能變弱,唾液腺的巨噬細胞就會進入一種「不想動」的狀態,連本來要分泌幫助修復的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或白介素-6(IL-6)都少了。
這時您可能會開始覺得:嘴巴乾、唇角破、舌頭麻、味覺變怪,甚至刷牙時牙齦流血。這些症狀,其實不只出現在嘴裡,而是反映身體整體的「修復力」正在下降。
生活建議:從觀察唾液,開始照顧免疫生態
根據這些最新研究,我想給大家幾個生活上的建議,讓我們能幫助這群默默工作的免疫細胞,重建身體的生態平衡。
第一,觀察自己是否長期有口乾、口破、口臭問題。
如果每天早上醒來都覺得嘴巴乾得像沙漠,或常常嘴角破裂、舌頭發麻,這些都可能是唾液腺裡的巨噬細胞開始「失能」的表現。這時就該檢視自己的生活作息與壓力源。
第二,養成刺激唾液分泌的好習慣。
例如咀嚼無糖口香糖、吃完飯後含一點檸檬水,甚至用溫水漱口或按摩腮腺(耳下腺),這些簡單的小動作,都能刺激唾液腺分泌,活化當地免疫細胞的循環。
第三,睡覺不是「累了才睡」,而是讓免疫系統補班。
請幫自己安排每天至少七小時的深層睡眠,特別是晚上十點到兩點這段時間,是副交感神經最活躍的黃金時段。關掉手機、避免咖啡因、提早一小時進入「安靜模式」,讓免疫系統有機會進行修復。
第四,女性在更年期後特別要留意營養抗氧化的補充。
維生素E、魚油(Omega-3)、薑黃這些營養素,能幫助巨噬細胞維持「守護型」狀態,減少不必要的發炎與纖維化風險。
第五,如果您正在服用藥物,留意是否會造成唾液腺壓抑。
像是抗憂鬱藥、降壓藥、抗組織胺等,都可能讓唾液分泌量下降,進而讓口腔環境失衡。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有替代選項,或需進行唾液功能檢測。
從治療疾病到養好「免疫生態」,才是真正的健康防線
唾液腺的巨噬細胞不只是「抗菌用的」,它們還參與修復、調節、甚至與神經、血管、上皮細胞之間有精密的對話網絡。
當這個生態平衡被破壞,我們不只會口乾,還可能引發慢性發炎、自體免疫、甚至影響全身健康。
我常說,健康不是「免疫越強越好」,而是「免疫會收手才是真本事」。而這樣的平衡,就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細節裡。
一滴唾液,映照的不只是我們的口腔健康,更是一整套免疫與再生的縮影。希望這篇文章,讓您開始學會觀察自己、照顧自己,也讓我們一起,重新找回那份從嘴巴開始的健康自癒力。
參考資料
Salivary gland macrophag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heterogeneity, niche crosstalk, and therapeutic avenue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immunology/articles/10.3389/fimmu.2025.1688738/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