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出鼻型 陳彥奇耳鼻喉科醫師

顏出鼻型 陳彥奇耳鼻喉科醫師 喜歡開刀,喜歡聊天,喜歡幫助病人
專長: 耳鼻喉疾病、鼻中膈矯正、打鼾手術、甲狀腺手術
顏面整形手術: 雙眼皮、眼袋、深層筋膜拉皮、自體肋骨隆鼻、臉部補脂

✨手術技術的細節,往往決定了術後的差異✨這次參加演講,最大的收穫來自兩位前輩醫師的經驗分享。👁️‍🗨️ 曹賜斌醫師 在雙眼皮手術中選擇使用 nerve block(神經阻斷麻醉),而非直接注射在切口線上。這樣不僅能減少術中眼皮的腫脹,也讓手...
02/11/2025

✨手術技術的細節,往往決定了術後的差異✨

這次參加演講,最大的收穫來自兩位前輩醫師的經驗分享。

👁️‍🗨️ 曹賜斌醫師 在雙眼皮手術中選擇使用 nerve block(神經阻斷麻醉),而非直接注射在切口線上。這樣不僅能減少術中眼皮的腫脹,也讓手術視野更清楚、對稱度更好。這樣的細膩處理,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 許英哲醫師 則分享了鼻整形時使用 肋軟骨雕刻 的技巧。雖然現在已有3D成型假體可以使用,但肋軟骨的自然感與穩定性仍是許多案例的首選,而最關鍵的,仍是外科醫師的雕刻功力與經驗。

每一場交流,都是臨床精進的養分。
手術不只是技巧,更是藝術與判斷的結合。

#雙眼皮手術 #鼻整形 #肋軟骨 #醫師進修 #整形外科 #手術技巧 #專業美學

28/10/2025

上呼吸道感染後久咳不癒(postinfectious cough)」在我的門診非常常見,也是患者最困擾的症狀之一。稍微整理相關機轉:

🧠 一、理論基礎

1️⃣ 感染後氣道高反應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這是我覺得最容易解釋的理論

• 病毒感染後,支氣管上皮受損、神經暴露,導致氣道對冷空氣、香菸味、說話等刺激過度反應。
• 相當於一種「暫時性氣喘樣反應」,但無可逆氣流受限。
• **機制重點:**C-fiber 與 vagal afferent hypersensitization → 咳嗽閾值降低。

2️⃣ 神經發炎理論(Neurogenic inflammation)
• 感染後,substance P、neurokinin A/B 增多,造成「咳嗽神經敏化」。
• TRPV1、P2X3 receptor 過度活化,使得即使微小刺激(冷空氣、說話、吞嚥)也能誘發咳嗽。
• 有學者將其視為「post-viral vagal neuropathy」,甚至可視為 chronic cough 的亞型。



3️⃣ 鼻涕倒流理論(postnasal drip syndrome)

平常有過敏症狀的病患會持續較久

• 感染後鼻腔黏膜分泌物增加,倒流至咽喉部持續刺激咽喉咳嗽反射。
• 多伴有「喉癢、清喉感、早上較重」等特徵。



4️⃣ 胃食道逆流相關(GERD / LPR)
• 感染後喉咽黏膜敏化,少量逆流即可誘發咳嗽。
• 常與 post-viral cough 共存,是難治性慢咳的常見誘因之一。

如果大家有興趣討論的話,可以再寫一篇專文與大家討論有什麼有效的私房秘方可以改善

24/10/2025

💉 肉毒桿菌素,不只除皺!也能用在頭皮?

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 BoNT) 除了常見的除皺、瘦小臉、治療多汗症外,其實在「頭皮與毛髮疾病」上,也逐漸展現潛力。

美國邁阿密大學團隊在 2025 年發表一篇系統性回顧,分析了 689 位接受 BoNT-A 或 BoNT-B 治療的患者,探討其在多種頭皮狀況的療效,包括:
• 雄性禿(androgenetic alopecia)
• 脂漏性皮膚炎 / 頭皮出油
• 顏面與頭皮多汗症
• 頭皮痛、硬皮症等少見疾病

🔍 結果發現:
• 在「雄性禿」方面,BoNT-A 對毛髮生長的效果 輕微或不顯著,與 Minoxidil 或 Finasteride 相比,仍無法取代傳統治療。
• 不過,在「顏面與頭皮多汗症」治療中,BoNT-A、BoNT-B 都有顯著改善出汗與生活品質的效果,副作用輕微。
• 對於其他如「頭皮皮脂過多、毛囊炎、頭皮疼痛」等,也有零星個案報告顯示 BoNT 可改善症狀,但仍屬初步階段。

💡 推測機轉:
肉毒桿菌素可:
• 放鬆頭皮肌肉、改善局部血流
• 抑制發炎細胞及 TGF-β 訊號
• 減少神經性疼痛物質(Substance P、CGRP)釋放
這些機制理論上都有助於改善頭皮環境。

⚠️ 結論:
👉 BoNT 對「雄性禿」的臨床效果有限,但
👉 對「顏頭多汗」等狀況已具明確療效。
未來若能與 Minoxidil、PRP 等療法結合,或許能開啟「頭皮肉毒」的新應用領域。

20/10/2025

脂肪移植的黃金劑量?——不同臉部區域注射量的系統性回顧

脂肪移植是現代臉部年輕化手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每個部位到底該打多少脂肪才剛好?」其實一直沒有標準答案。這篇由 Bahman Guyuron 團隊發表的系統性回顧整理了 19 篇研究、共 510 位病人,分析不同臉部區域的平均注射量與範圍,提供臨床上珍貴的參考依據。

💡 主要發現:

額頭:平均 6.5 mL(4–10 mL)

太陽穴:平均 5.9 mL/side(2–10 mL)

淚溝:平均 0.65 mL/side(0.3–1.0 mL)

法令紋:平均 2.8 mL/side(1–7.5 mL)

下顎線:平均 11.5 mL/side(4–27 mL)

下巴:平均 6.7 mL(1–20 mL)

🔬 研究提醒:

文獻中對各部位命名不一、技術差異大,導致劑量範圍差異顯著。

僅有少數研究使用 3D 攝影客觀測量脂肪存活率。

多數臨床仍以病人與醫師的主觀滿意度作為成功指標。

建議未來研究能標準化術語與量測方法,以提升臨床可比性。

👩‍⚕️ 心得:
這篇系統性回顧雖然沒有給出絕對標準,但對初入門或希望優化臉部脂肪注射策略的醫師,是一份很好的「劑量地圖」。
在實務上,脂肪移植的關鍵不只在「量」,更在於分層、分區與細小多點的注射技巧,讓脂肪能獲得良好血流、穩定存活。初學者用眼睛看,高手用手去觸診,最終能達到完美線條。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9/10/2025

📘 讀書心得|Deep Plane Face Lift in Asian Patients
by Chin-Ho Wong et al., PRS Oct 2025

近年亞洲地區對「深層拉提手術(Deep Plane Face Lift)」的需求大幅增加,這篇來自新加坡 Wong 醫師團隊的研究,針對 61 位亞洲患者(平均 52 歲),系統性分析了此技術的安全性與效果。

✨ 重點整理:

手術特色:
深層拉提可直接鬆解顏面深層筋膜間的固定韌帶,讓中下臉與頸部的軟組織「整體移動」,達到自然但持久的拉提效果。

技術優勢:
針對亞洲人較厚的皮膚、較重的軟組織與寬顴骨結構,作者發展出一套明確的「固定點與縫線向量系統」,能更精準改善法令紋與下顎線鬆弛。

成果數據:
平均追蹤 19 個月,98% 病人滿意或非常滿意,無血腫或永久性神經損傷。僅少數出現輕微表皮壞死或肥厚疤痕。

心得啟發:
深層拉提並非只是「更深一層」的拉皮,而是基於對面部分層解剖與韌帶結構的重新理解。文章也提醒,術中張力分散與無張力縫合能有效降低亞洲患者常見的肥厚疤痕問題。

👩‍⚕️ 個人感想:
講講自己的心得,最近小紅書AI超級氾濫,許多客人拿著小紅書的手術前後對照圖就要求達到同樣的水準,這顯然與許多國際大師級的醫師拿出他們自己的BA圖完全不一樣。拉皮手術由來已久,目前的共識大致上為透過深筋膜拉皮(deep plane facelift)搭配補脂以及眼周、頸部手術一起做達到一站式年輕化手術,本文的通訊作者也是深筋膜拉皮的先驅提倡者孟德爾頌教授(跟某個音樂家同名)。影片裏面也分享之前教授講過不同框格有不同的解剖構造,看起來十分有趣。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 結構型眼袋|讓疲憊感退場,重現清爽眼神】👨‍⚕️不少人明明睡得夠,卻總被問:「是不是沒睡好?」其實罪魁禍首常常是——結構型眼袋。施打瘦瘦針,容易讓眼下凹陷、老態反而更明顯;而結構型眼袋手術,則是透過重新分布脂肪與支撐結構,讓眼袋平順、...
09/10/2025

【👁 結構型眼袋|讓疲憊感退場,重現清爽眼神】

👨‍⚕️不少人明明睡得夠,卻總被問:「是不是沒睡好?」
其實罪魁禍首常常是——結構型眼袋。

施打瘦瘦針,容易讓眼下凹陷、老態反而更明顯;
而結構型眼袋手術,則是透過重新分布脂肪與支撐結構,
讓眼袋平順、自然、不凹陷,恢復明亮神采。

📍術前:明顯凸出的脂肪、疲倦感重
📍術後:下眼皮平滑緊實,眼神更清新有精神

✨手術特色
✅ 結構重建而非單純去除脂肪
✅ 自然不凹陷、不顯人工
✅ 改善鬆弛、陰影與疲態感

讓眼袋不只是「拿掉」,而是重新設計你的眼神。

#結構型眼袋 #眼袋手術 #眼神設計 #眼下重建 #顏面整形外科

💎 重修隆鼻|外觀與呼吸的雙重重生有位患者因多年前隆鼻手術後出現 山根歪斜、鼻翼塌陷、鼻塞呼吸困難外觀不對稱,也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經過詳細評估與重修手術後,我們重新建立鼻樑支撐,改善鼻翼坍陷,讓鼻形自然挺立,呼吸也順暢了。這不只是外觀的改善...
08/10/2025

💎 重修隆鼻|外觀與呼吸的雙重重生

有位患者因多年前隆鼻手術後
出現 山根歪斜、鼻翼塌陷、鼻塞呼吸困難
外觀不對稱,也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經過詳細評估與重修手術後,
我們重新建立鼻樑支撐,改善鼻翼坍陷,
讓鼻形自然挺立,呼吸也順暢了。

這不只是外觀的改善,
更是功能與自信的重建。✨

📍重修隆鼻|結構重建 × 美學平衡 × 呼吸重塑
#重修隆鼻 #鼻整形重建 #隆鼻 #功能性整形 #呼吸改善

深夜標註有感博士研究的延伸,自己做AI寫程式的醫師就不多,耳鼻喉科更少,又專注在中耳上的更稀少。放在全世界大概也就個位數團隊在弄。但就因為十分冷門,所以跟AI胸部X光或者CT比起來就缺乏資源投入。但是標記的成本完全沒有更少,一張圖片需要專業...
06/10/2025

深夜標註有感

博士研究的延伸,自己做AI寫程式的醫師就不多,耳鼻喉科更少,又專注在中耳上的更稀少。放在全世界大概也就個位數團隊在弄。
但就因為十分冷門,所以跟AI胸部X光或者CT比起來就缺乏資源投入。但是標記的成本完全沒有更少,一張圖片需要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照相、標記,再由醫師或者醫學研究工程師去寫程式,找到夠強大的AI電腦去細部分析。也許這會是一個有意義的研究,但是所付出的時間心力成本遠遠大過於此。那為什麼半夜還在做這種事情,我想跟很多在做研究的醫師一樣,除了要還人情債以外,這東西自己不做真的就沒人要做了...

🎯【中耳積水,不一定只是耳朵的問題】一位五十歲的大哥,因為左側中耳長期積水來找我。抽完水之後,他提到:「醫師,我之前在外院有做過鼻咽切片,是良性的。」我快速再檢查,當下鼻咽看起來也沒有明顯腫瘤,於是決定持續追蹤。一個月後,大哥又回來——中耳...
05/10/2025

🎯【中耳積水,不一定只是耳朵的問題】

一位五十歲的大哥,因為左側中耳長期積水來找我。
抽完水之後,他提到:「醫師,我之前在外院有做過鼻咽切片,是良性的。」

我快速再檢查,當下鼻咽看起來也沒有明顯腫瘤,於是決定持續追蹤。
一個月後,大哥又回來——中耳又再度積水。

這次我覺得不太對勁。
重新檢查鼻咽時,發現左側後鼻咽有微微的血管增生。
雖然變化細微,但直覺提醒我必須再取一次切片。

📋 病理結果出來,是——鼻咽癌。

聽到結果的那一刻,大哥沉默了很久。
我安慰他:「現在發現是好事,還有很多治療方式可以幫助你。」
也特別向他說明,前一家醫院的處理並沒有錯。
鼻咽癌在早期真的不容易被發現,隨著時間進展,病灶才會逐漸明顯。

這次,我只是比較幸運,加上保持懷疑、謹慎追蹤。
醫學從來不是單靠「第六感」,而是靠不放過任何細節的堅持。

👂所以,如果中耳積水長時間反覆、特別是單側的,
別只治「耳朵」,請一定要檢查「鼻咽」。
這一點,可能會改變人生。

🌟【案例分享|重新找回吞嚥的力量】🌟一位七十多歲的阿伯,因為吞嚥困難,短短幾個月內就瘦了十幾公斤。內視鏡檢查發現:在後咽壁有一顆巨大的肉瘤,嚴重阻礙吞嚥。家屬非常擔心,也很希望阿伯能夠再一次順利進食。🔍 進一步電腦斷層顯示,阿伯頸椎區域有舊...
04/10/2025

🌟【案例分享|重新找回吞嚥的力量】🌟

一位七十多歲的阿伯,因為吞嚥困難,短短幾個月內就瘦了十幾公斤。
內視鏡檢查發現:在後咽壁有一顆巨大的肉瘤,嚴重阻礙吞嚥。家屬非常擔心,也很希望阿伯能夠再一次順利進食。

🔍 進一步電腦斷層顯示,阿伯頸椎區域有舊手術留下的金屬釘。於是我帶著心中的計劃,安排了手術。

在手術中,發現這顆肉瘤質地柔軟,先行切片並放置鼻胃管以維持營養,同時也和家屬解釋:金屬釘可能就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

✨ 一個月後,還沒等到移除金屬釘,肉瘤就縮小了八成!阿伯已經能夠自行進食,不再需要鼻胃管。家屬開心地說,這段時間阿伯精神和生活品質都大幅改善。

對我來說,這正是耳鼻喉科醫師的另一種成就感:
不只是治療感冒或鼻塞,而是能幫助病人重拾最基本、卻最重要的日常——好好吃飯。🍲

#耳鼻喉科 #案例分享 #吞嚥困難 #醫師日常

最近講了兩場演說,內容差不多但根據受眾者做了調整:👨‍⚕️ 與臨床經驗豐富的前輩醫師們交流,是一種挑戰也是學習。在這場分享中,我試著將最新的醫學研究與臨床案例,轉化成能和日常實務結合的重點,讓彼此能夠在專業深度上互相切磋。對我來說,這不僅是...
02/10/2025

最近講了兩場演說,內容差不多但根據受眾者做了調整:

👨‍⚕️ 與臨床經驗豐富的前輩醫師們交流,是一種挑戰也是學習。
在這場分享中,我試著將最新的醫學研究與臨床案例,轉化成能和日常實務結合的重點,讓彼此能夠在專業深度上互相切磋。
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報告,更是一場 專業上的對話。



針對醫學生與住院醫師的場合

🎓 面對剛踏入臨床的學弟妹們,我希望把複雜的醫學新知,拆解成淺顯易懂的概念。
讓大家不只是「聽懂」,更能在日後的學習與病房實戰中真正應用。
這也是我一直相信的:知識需要被消化,才能真正成為養分。

Hanabi Clinic 張謹旭院長 Live Demo能夠在短短一天之內,完成 初鼻 與 重修鼻 手術,本身就不是簡單的挑戰。然而張謹旭院長卻以 行雲流水般的精準手法,瞬間完成第一台手術——出血少、傷口清晰、動作俐落,讓人深深折服。而在...
29/09/2025

Hanabi Clinic 張謹旭院長 Live Demo

能夠在短短一天之內,完成 初鼻 與 重修鼻 手術,本身就不是簡單的挑戰。
然而張謹旭院長卻以 行雲流水般的精準手法,瞬間完成第一台手術——
出血少、傷口清晰、動作俐落,讓人深深折服。

而在第二台 重修鼻手術 中,每位醫師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 plan。
有人會想著:如何雕刻肋骨、怎麼如樂高般堆疊結構、再觀察 skin envelop 下的輪廓……
但臨場,往往需要根據狀況做出微調。

張院長原先計畫使用 composite graft,卻在過程中即時發現下外軟骨太過薄弱而轉為 projection graft,
因為這樣能更有效改善 alar retraction。
這份臨場應變與判斷力,正是經驗累積的結晶。

🔹 重修鼻手術的關鍵,不僅在於雕塑支架,更在於預測傷口癒合後的收縮與形變。
沒有上百例的經驗,很難完全掌握其中奧妙。

即使是檯面上的大神,仍然在不斷進修調整的路上。
持續學習,持續精進,因為 對美學與精準的追求,永無止境。

#韓國進修 #鼻整形 #重修鼻 #自體肋骨鼻 #張謹旭院長 #陳彥奇醫師

Address

高雄市路竹區北嶺六路100號
Kaohsiung
82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顏出鼻型 陳彥奇耳鼻喉科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