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識全人學苑

心意識全人學苑 身心和諧,活出健康全人生活
In body and mind, harmony we find, a healthy life that's balanced and kind.
國際課程/身心意識整合課程與講座/相關產品/空間租借

歡迎來到心意識全人學苑,我們相信:
身體與心靈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整體。
每一個身體結構都與心理狀態緊密相關,心理的壓力與創傷也會悄悄影響身體的功能與健康。
我們將透過課程帶您探索:
身體結構的深層聯繫:了解內臟、筋膜與神經系統如何協同運作,並發現不平衡的結構狀態。
實踐有效的技術與訓練:在課程後提供持續練習的空間與支持,確保每位學員能熟練應用學到的技巧。
我們的願景
幫助每一位學員在知識與技術中找到身體與心理的平衡,並建立健康、和諧的全人生活方式。

「5g的力量,超越你的想像」再次恭喜CS1圓滿成功,帶著滿滿的驚喜與學習的禮物,自我療癒的世界逐步打開,播下心的種子,謝謝同學們的努力!繼續發光吧~~ #顱薦椎學習之旅 #心意識全人學苑 #傾聽跟隨臨在 #顱薦椎第一階 #內在智慧
11/09/2025

「5g的力量,超越你的想像」

再次恭喜CS1圓滿成功,
帶著滿滿的驚喜與學習的禮物,
自我療癒的世界逐步打開,
播下心的種子,謝謝同學們的努力!

繼續發光吧~~

#顱薦椎學習之旅
#心意識全人學苑
#傾聽跟隨臨在
#顱薦椎第一階
#內在智慧

30/08/2025

跳躍與悸動,綻放出生命的光彩;
從零到無限,在心意識的流轉中展開;
與光同行,與心相遇,
開啟一段由愛、陪伴與療癒初心交織而成的旅程。

我們邀請專業教師引領課程中的精髓及助教們手把手的細心引導,

專注、相伴與創新的氛圍中,一次次完整自己。
不只停留於身與心,
更迎向「全人」的新篇章。

知識的傳遞,都是獨一無二;
感謝大家再度踏入
2025年9月顱薦椎的旅程——

自我療癒新開章,準備好,

觸動,出發!

講師簡介:
Mariann Sisco 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擁有物理治療與心理學雙學位。
她最初從事物理治療工作,至今已在顱薦椎、內臟及徒手治療領域深耕超過 50 年,
曾獲新墨西哥大學頒發首屆「年度臨床教育家」獎項。她持續在全球各地授課,傳授她豐富的經驗與技術。

她熱愛挑戰各種棘手個案,總是盡力協助並尋求解方。
也曾經歷嚴重健康問題,在傳統治療無效後,透過顱薦椎療法與相關整骨手法重拾希望,踏上康復之路。
這段經歷讓她深信:人的精神與自癒力遠超過醫學所能衡量。
因此,她樂於與學生與個案分享自身經驗、技術與洞見。

#顱薦椎治療
#自我療癒
#傾聽跟隨
#內在智慧
#5克的力量
#意識與專注力

場場精彩場場都有敲碗下一場的悸動將每個學員的<開課許願池>記下來~明年2026年度持續邀課中~很開心這週邀請到法國骨病學專家Pierre Vey為我們帶來豐富多層次的課程饗宴(MASP)使我們更加了解 肌肉 骨骼 韌帶 神經 血管這些,有別...
17/08/2025

場場精彩
場場都有敲碗下一場的悸動
將每個學員的<開課許願池>記下來
~明年2026年度持續邀課中~

很開心這週邀請到法國骨病學專家Pierre Vey
為我們帶來豐富多層次的課程饗宴(MASP)
使我們更加了解 肌肉 骨骼 韌帶 神經 血管這些,有別於傳統手法的操作運用及翻篇
精確定位 手感再建立
基礎中的進階升級版
由繁入簡
艱深難懂的觀念直接在講師生動講解下破解
猶記學員們在黑板寫下未來要升級的課程登記
來吧!下一場身體飛行正在等著你們~
🎯9月-CS1顱薦椎第一階段&CS2顱薦椎第二階段
即將開啟🚀
(CS2尚有名額,同時開放複訓)

#嘉衡健康研究中心協辦

"You’re not behind. You’re becoming."專業國際課程,為的就是堅持療癒品質,扎根扎到底!療癒師的培養就是這樣來的!   # 心一空間 | 心宇宙,療空間  # 嘉衡健康研究中心  # 心意識全人學苑
13/06/2025

"You’re not behind. You’re becoming."
專業國際課程,為的就是堅持療癒品質,扎根扎到底!
療癒師的培養就是這樣來的!
# 心一空間 | 心宇宙,療空間
# 嘉衡健康研究中心
# 心意識全人學苑

13/06/2025

VM4內臟鬆動術第四階段:胸腔🫀🫁,已來到第四天尾聲~
#學習就是那麼有趣
#嘉衡&心一支援課程助教
#各方醫療人員及身體工作者的交流
#內臟鬆動術
#
#
#心意識全人學苑

▶️是否手邊沒有一套快速整合的評估工具▶️是否物理治療畢業後對自己專業臨床手法沒有信心▶️從事相關身體工作想要更精進徒手技巧,但沒有醫療背景會擔心無法學習相關徒手手法及知識者▶️值得推薦物理治療系大四生,邁入社會前不可或缺實用的入手課程✳️...
12/05/2025

▶️是否手邊沒有一套快速整合的評估工具
▶️是否物理治療畢業後對自己專業臨床手法沒有信心
▶️從事相關身體工作想要更精進徒手技巧,但沒有醫療背景會擔心無法學習相關徒手手法及知識者
▶️值得推薦物理治療系大四生,邁入社會前不可或缺實用的入手課程

✳️現在心意識全人學苑,
特別邀請法國骨病學專家同時是擔任Barral Institute 講師的Pieere Vey前來講授專屬於他個人獨門手法,他特別整合骨病學手法的專門課程,簡稱GOT( General Osteopathic Technique) 整體骨病學手法。
✅️它能短時間內快速評估個案主要問題來源。
✅️對於臨床經驗不足或已學習相關徒手手法,仍無法有效串連手法運用到個案,此手法可視為再強化評估判斷的一套工具
✅️提供協助快速了解個案全身各關節間的相互關係,區辨問題屬於肌肉/骨骼/韌帶/神經/血管/內臟等,並提供最適切的解決方法與處置。

⭕️整體骨病學手法 General Osteopathic Technique(GOT)
🔥日期Date: 2025/08/09~2025/08/12共4天,地點(附於簡章)
🔥🔥報名連結(內附簡章說明):
https://wellbalanced.com.tw/courses-detail.php?Key=31
另外,喜愛學習徒手技巧者且有相關身體工作經驗者,以下這門值得推薦

⭕️新徒手關節技術手法 – 脊椎與骨盆
(MASP) New Manual Articular Approach – Spine and Pelvis (MASP)
日期: 2025/08/14~2025/08/16,共3天
📣📣報名連結:
https://wellbalanced.com.tw/courses-detail.php?Key=30

💬 為什麼你無法釋放?也許不是你太理性,而是你內在的「心理防禦機制」在保護你。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本來做身體療癒做得好好的,眼眶突然酸酸的、喉嚨卡卡的,好像要哭了。下一秒,情緒「啪」地一下就關掉,整個人變得緊、空、冷靜——什麼都沒了。這時候...
05/05/2025

💬 為什麼你無法釋放?
也許不是你太理性,而是你內在的「心理防禦機制」在保護你。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本來做身體療癒做得好好的,
眼眶突然酸酸的、喉嚨卡卡的,好像要哭了。
下一秒,情緒「啪」地一下就關掉,
整個人變得緊、空、冷靜——什麼都沒了。

這時候的你,不是抗拒、也不是壓抑。
這是你的身體和大腦,在保護你。🫂

🧠 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想像一下,你的情緒像堤壩後的水,一直積著。
但內心某個角落知道:「不能潰堤,我會撐不住。」

這時候,你的大腦和身體會自動啟動保護程序,
關掉水閘,讓你「撐過去」。

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不是你的缺點,而是你生存下來的重要本能。

🧱 你可能遇過這些「防禦反應」👇
防禦反應 常見行為 背後的保護
❄️ 否認 「我沒感覺啦…就是肩膀有點緊」 還沒準備好面對情緒
🧠 理性化 「可能是沒睡飽而已」 用思考蓋過感覺
🧍 控制 「我們不要做到太深,我怕會失控」 讓自己保有安全感
😅 幽默化 「我會不會看起來很瘋啊哈哈」 用笑掩飾不安
🚪抽離 「我突然覺得好像不在這裡…」 情緒太大,身體選擇關機

這些反應的出現,其實代表你的身體和內在都很努力——
努力保護你,不要再被壓垮一次。

🌿 與其突破,不如協調
在療癒的過程裡,我們不需要「突破抗性」💥
反而更需要學會——如何與它共處。

✅ 它來的時候,我們接住它;
✅ 它退縮的時候,我們陪它退;
✅ 慢慢地,它會發現「我不再需要這麼辛苦地保護了」。

👂陪伴者和治療師也請記得:
如果你是陪伴者、療癒師、助人工作者,
也許你會看到:

✦ 個案在釋放邊緣突然「收回」了。
✦ 他們開始說笑、轉移、理性解釋。
✦ 他們控制流程、不想配合深層探索。

請別急。
這不是對你的抗拒,而是他們在說:「我還沒準備好。」

🪶 最後想說…
放下,不是用力衝破。
真正深的釋放,是在你感到足夠安全的那一刻,自然鬆開。

你可以慢慢來,
你可以「還沒準備好」。

🌬️ 有一天,當身體與心靈都一起說:「我可以了。」
你會發現——你不只是放下了壓力,也重新抱回了自己。

大家熱情的期待下,我們特別調整規劃,台北場小型 VM1 研習班正式開啟!這次將以小班制、手把手引導的方式,陪伴每一位學員扎實地走過 VM1 的學習旅程。無論你是剛起步,還是想深化技巧,都很適合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研習報名連結:http...
29/04/2025

大家熱情的期待下,我們特別調整規劃,台北場小型 VM1 研習班正式開啟!

這次將以小班制、手把手引導的方式,陪伴每一位學員扎實地走過 VM1 的學習旅程。
無論你是剛起步,還是想深化技巧,都很適合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研習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Vuc9j7FFxQZbrq8u6

☆報名統計截止日:5/8(四),名額有限,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們把握機會!
目前學苑只收在學苑上課的學員喔
台北場 VM1 小型研習資訊

日期:5/24(下午)、5/25(早上+下午)

地點:心一空間(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二段73號2樓)

我們相信,學習最重要的不只是技巧,更是陪伴與成長。
期待與你在研習現場相遇,一起在學習的路上前進!

由於學員不斷反應是否有研習加碼,也期盼能有台北場研習, 經過討論及調配時間,台北場小型研習正式開啟 ~~ *研習地點: 心一空間(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二段73號2樓) *研習時間: 5/24-5/25 週六 下午1點-6點半 週日 早上9-12點 / 下午1:30-...

🌿 身體情緒釋放:不是你玻璃心,而是情緒真的卡在身體裡有時候我們說不上哪裡不對勁,只是覺得累、繃、悶、動不起來,明明身體沒什麼大病,但就是「怪怪的」。其實,這很可能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的情緒卡在身體裡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很重要但經常...
20/04/2025

🌿 身體情緒釋放:不是你玻璃心,而是情緒真的卡在身體裡

有時候我們說不上哪裡不對勁,
只是覺得累、繃、悶、動不起來,明明身體沒什麼大病,但就是「怪怪的」。
其實,這很可能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的情緒卡在身體裡了。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很重要但經常被忽略的觀念:
身體情緒釋放(Somatic Emotional Release)
它不是催眠,也不是講道理,而是一種透過「身體」來釋放情緒的療癒方式。

---

🌀 情緒為什麼會卡在身體裡?

在顱薦椎療法中,我們相信身體會記住那些來不及被處理的情緒。
有些壓力、創傷或害怕,當下沒有說出口,也沒被意識到,
它們就這樣「躲」進身體的某個部位,變成肌肉的緊繃、內臟的壓力或呼吸的卡住。

透過細緻地傾聽身體(像是使用顱薦椎的手法),
我們不解釋、不強迫,只是用手去「聽」身體的訊息,
很多時候,當身體的限制被釋放了,情緒也會跟著鬆動。

---

🗣 那需要跟你談心嗎?

有趣的是,有時候不需要說話,身體自己就會釋放。
但如果進一步進行心像對話(imagery dialogue),也就是透過感覺、畫面或內在想像來探索自己,
情緒釋放的層次會更深,但也更複雜。

這時候,我們不只是單純釋放情緒,還可能牽動到內在的「防禦機制」:
也就是我們用來保護自己、避免再受傷的反應模式。
而且不只案主,連治療師自己也可能會被牽動。

所以,若要透過心像對話來促進釋放,
治療師也需要有足夠的內在穩定與自我覺察,
才能避免自己的防禦機制影響整個療癒過程。

---

🧠 科學怎麼說?

其實,情緒與身體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直覺上的感覺,
很多身心神經科學的研究與假說也都指出了這樣的連結:

---

1️⃣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

> 壓力太大,身體會進入「凍結模式」:不是逃,也不是打,而是變得沒感覺、無力、想消失。 🧠 常見表現:呼吸淺、肌肉沒力、感官遲鈍、消化變差。

---

2️⃣ 身體記憶理論(Somatic Memory Hypothesis)

> 創傷如果沒用語言或思考處理完,就會被存在身體裡的動作和感覺模式中。 🧠 常見表現:動作僵硬、不自覺閃躲、無法放鬆、呼吸控制困難。

---

3️⃣ 神經發炎假說(Neuroinflammation Hypothesis)

> 長期壓力會讓大腦與免疫系統產生低度發炎,身體就會「整組出問題」。 🧠 常見表現:慢性疲勞、全身痛、心跳快、腸胃不適。

---

4️⃣ 感覺運動整合理論(Sensorimotor Integration Disruption)

> 創傷會讓身體的感覺與動作「失去協調」,出現一種說不上來的「卡住」感。 🧠 常見表現:空間感混亂、平衡差、動作不靈活。

---

5️⃣ 心身失調模型(Psychophysiological Dysregulation Models)

> 情緒失衡可能讓自律神經、內分泌、免疫與運動系統「彼此搭不起來」,出現各種奇怪卻查不出原因的症狀。 🧠 常見表現:無明顯病因的疼痛、抽搐、麻木、動不了但檢查都正常。

---

💬 你也有過「身體怪怪的,但醫生說你沒病」的經驗嗎?

下一篇,我們會接著聊聊什麼是「內在防禦機制」,
以及它如何影響你釋放情緒、鬆開身體的能力。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也可以轉給正在辛苦的人。
這些事,也許不是你一個人在經歷。

心視野  心學習這次除了新徒手關節手法(MASP:脊椎與骨盆系列),還特別引進一門Pieere講師的個人 徒手專門課程,依循骨病學概念下延伸的思維與處理,值得推薦給喜愛專研各項徒手手法的相關工作者,以及歡迎物理治療系大四生入手一項輕巧容易入...
07/04/2025

心視野 心學習
這次除了新徒手關節手法(MASP:脊椎與骨盆系列),還特別引進一門Pieere講師的個人 徒手專門課程,依循骨病學概念下延伸的思維與處理,值得推薦給喜愛專研各項徒手手法的相關工作者,以及歡迎物理治療系大四生入手一項輕巧容易入門的徒手手法。
🚄報名列車啟動~
■新徒手關節技術手法-脊椎與骨盆(MASP) NEW MANUAL ARTICULAR APPROACH -SPINE AND PELVIS (MASP)
日期DATE: 2025/08/14~2025/08/16 共3天
報名連結:
https://wellbalanced.com.tw/courses-detail.php?Key=30

■整體骨病學手法 General Osteopathic Technique(GOT)
日期Date: 2025/08/09~2025/08/12共4天
報名連結:
https://wellbalanced.com.tw/courses-detail.php?Key=31

嘉衡健康研究中心是由一群經驗豐富的治療師所設立,我們用頌缽、筋膜鬆動術、顱薦椎放鬆術、內臟筋膜鬆動術、瑜珈、神經鬆動術等方式為人們平衡一些身體異常的問題。

Address

高雄市左營區自由二路230號3樓
Kaohsiung
813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21:00
Tuesday 10:00 - 18:00
Wednesday 10:00 - 18:00
Thursday 10:00 - 18:00
Friday 10:00 - 18:00

Telephone

+8867558102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意識全人學苑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心意識全人學苑: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