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3/2025
在我們服務的案例中,糖尿病基因大概是最常出現的。多數的人是第二型糖尿病基因,但是也有看過一些第一型糖尿病基因的案例。 基因的致病機制很複雜,一言以蔽之就是會「提高風險」。如果有這些疾病基因突變,我們罹病的風險就增加。因此,許多對一般人來說可吃的、可以做的,我們就得要努力去避免,要不然觸發疾病啟動後,如果是第二型糖尿病,要在回到健康的狀態就要付出好幾倍的努力;如果是第一型糖尿病,那就得要一輩子治療共存了。 下面是兩種糖尿病的比較,給大家留意。 第一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 原因 自體免疫(β細胞破壞) 胰島素抵抗、生活方式、遺傳 發病年齡 通常在兒童/年輕成年人 通常在成年人(年輕人中增加) 胰島素分泌 幾乎無 初期正常,隨時間減少 治療 胰島素治療、監測、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改變、藥物、胰島素 預防 避免觸發因素,如病毒、感染 可預防或延緩 症狀 突然、嚴重 緩慢,通常輕微或無明顯表現 風險因素 遺傳、自體免疫觸發因素 肥胖、久坐生活方式、遺傳 流行率
在我們服務的案例中,糖尿病基因大概是最常出現的。多數的人是第二型糖尿病基因,但是也有看過一些第一型糖尿病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