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08/2025
我不覺得要對這個世界誠實,但是至少要對自己誠實。
我以前很痛苦,有十年的時間寄人籬下,從小學到高職,一直被打、被看不起、被罵,覺得自己沒有活著的意義。我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經常沒來由的悲傷、沒來由的低落。
這些情緒本身就已經讓人很痛苦了,但更讓我痛苦的是被情緒輕易掌控的自己,彷彿連這麼一點自由也沒有了。
我不想要被情緒擺佈,不想被過去的恐懼掌控,也不想被未來的焦慮綁架,所以我開始寫日記,選擇對自己誠實。當我理解情緒從何而來,我就能掌握它;當我對自己誠實,我就知道哪裡受傷、哪裡需要照顧。
流淚的時候,我要知道眼淚從哪裡來,它的成分是什麼,又是如何形成悲傷的烏雲;我要知道悲傷烏雲如何聚合,才有辦法化解悲傷。
笑的時候,我要知道快樂從何而來,才有辦法再造快樂,而不再是偶然遇見。你不知道快樂從何而來,快樂就不屬於你。
我不會刻意避開痛苦。痛苦和快樂,都是我用自己的人生來經歷、來承受的。如果只看著痛苦,忘了快樂,那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我們從小到大習慣壓抑自己的感覺,感覺才剛萌芽,就被壓下來或隔離起來。有好多感覺卻不知道怎麼抒發。所以我們要找到一種方式,既可以輸出感覺,卻不會造成問題。
對我來說就是書寫。我會把這個感覺拿出來看看,分析、調理、沉澱。寫著寫著,就變得容易和自己對話,也是自我安撫的過程。
我們總是希望被別人理解,卻常常忽略自己,甚至對自己冷眼相待。當有人願意理解我,而我卻說不出心裡話時,才發現,原來在理解我的人出現之前,也許我要先那個成為最理解自己的人。
知己不是別人的義務,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責任。成為自己的知己,對自己如同對朋友一樣,當有情緒、有心情、有難過的時候,問自己一句:「你怎麼了?」
*本文摘錄編寫自「哇賽心觀點ep168|從痛苦到明白,感知力是種超能力」節目內容。主談人:蔡宇哲、楊士毅(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