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25
太陽🌅的後裔?
你看過眼裡有放射狀光芒的人嗎?難道他們是太陽的後裔?
其實在二、三十年前,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adial Keratotomy, RK,俗稱鑽石刀手術) 是矯正近視的熱門選擇。當時雷射手術尚未普及,RK 透過在角膜上製作多道放射狀切口,讓角膜變平以降低近視。卻因為有著視力波動大,以及常合併不規則散光的缺點,在準分子雷射問世後就漸漸被取代了。然而,這些曾經接受 RK 的患者,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進入白內障手術的階段,也因此面臨了與一般白內障手術截然不同的挑戰。
• 視力早晚波動:度數不穩定
RK 患者最常見的特徵之一,就是視力會隨時間變化——早上跟晚上的度數不一樣。這是因為 RK 切口造成角膜結構彈性改變,角膜厚度與形狀會受到角膜含水量與眼壓微小變化的影響。
這種「日間波動」讓術前量測角膜屈光力(K 值)變得不穩定,也使得人工水晶體(IOL)度數的預測更困難。
• 度數計算的挑戰
RK 術後的角膜中央往往被切得過平,光學區很小,且角膜曲率分布不均勻,導致傳統的 IOL 計算公式產生誤差。
此外,角膜前後表面比例改變,使得角膜屈光力計算難以準確反映實際光學效果。
目前臨床上會採用角膜中心的角膜地形圖,再搭配術者經驗綜合判斷,但仍無法完全達到與一般患者相同的精準度,且有部分不規則散光無法矯正。
• 角膜傷口的穩定性問題
RK 的放射狀切口多達 8 到 16 條,深度接近角膜厚度的 90%。
多年後雖已癒合,但在白內障手術時仍有結構脆弱與撐裂風險。
因此手術時必須特別選擇切口位置與方向,避免拉扯原有切口。有時甚至需採取角膜緣或鞏膜切口來減少角膜變形與術後散光。
• 視力恢復時間較長
由於 RK 患者角膜結構不穩,術後屈光狀態需要時間穩定。
即使手術過程順利,視力通常也要一至兩個月後才會逐漸回到預測度數。
這段期間度數可能持續變化,因此建議病患耐心觀察,並在數週至數月後再進行最終驗光或配鏡。
對於曾接受 Radial Keratotomy 的患者而言,白內障手術不只是「換水晶體」這麼簡單,而是一次對角膜穩定性與手術者經驗的考驗。
只要術前做好完整評估、術中選擇合適切口與水晶體設計,並讓病人了解術後恢復的過程與可能的度數變化,大多仍能獲得良好的視力結果。
趕快分享給你身邊做過RK手術的朋友吧!
#鑽石刀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飛秒白內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