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8/2025
節氣養生篇— #立秋
#扶原中醫
#圓扶原中醫診所
#陳櫂瑔醫師
8月7日立秋
代表著炎夏會逐漸離我們遠去,此後天氣也將逐漸轉為寒涼
日子過的可真快!轉眼之間就立秋了!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意味涼爽的溫度將取代炎熱的天氣型態。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下過一場秋雨,便會增添幾分涼意,天氣變化將會非常明顯。而「秋已立,暑難消」這才是真實的體感,夏季熱氣消散和氣溫降低都還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常常是早晚寒涼,中午炎熱。如果這個時候不多注意飲食和作息,身體就很容易出現狀況。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立秋正是從養陽逐漸轉為養陰的時刻,此時養生原則也要隨之調整了。
ㄧ、立秋注重養肺🫁
「立秋到,防温燥」,台灣的初秋受東北季風影響,空氣濕度降低,連帶加速水分流失,稱之為「秋燥」。面對燥邪,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皮膚、呼吸道,像是皮膚乾癢、龜裂、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口唇乾燥、支氣管發炎等症容易復發。此外,在中醫的觀點,肺與大腸的運行是密切相關的,肺經受燥邪干擾,也隨之影響大腸的運作功能,進而容易產生便秘的症狀。面對天氣晴朗、少雨乾燥的氣候特性,皮膚、呼吸道的滋潤保濕是最重要的課題,尤其是習慣熬夜,容易上火的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二、起居作息調養🛏️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沈降,起居上我們應做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
三、生活飲食調節🍚
根據中醫理論,秋季對應肺臟,容易受燥邪影響,損耗人體津液,使全身皮膚、黏膜呈現缺水的狀態,飲食方面除了以當令的蔬果為主,譬如菱角、蓮藕、白菜、柚子、梨子等,也可以多攝取一些養陰潤燥的食材,像是秋葵、銀耳、山藥、百合等都是對抗秋燥很好的食材!秋天自然界萬物成熟而漸漸收斂,飲食上也盡量少用辛香發散的食物,如生薑、洋蔥、蒜、韭菜、茴香、辣椒等;而過燥的藥膳食補如燒酒雞、羊肉爐、麻油雞等容易化燥上火,加重秋天燥氣對人體的影響。
🍵養生食補
1. 百合雪梨潤肺茶
【功效】:滋陰潤肺,緩解乾咳咽癢。口乾舌燥、熬夜後虛火旺者。
【材料】:鮮百合10g、紅棗5顆(挖籽)雪梨1顆(切塊)、麥門冬10g、冰糖少許。
【做法】:所有材料清水洗淨倒入鍋中或者養生壺煲20分鐘左右,熄火燜10來分鐘。待雪梨軟化後加適量冰糖即可飲用。
⏰梨是最常見的清肺食物,具有潤肺消痰、降火清心的功效,適合秋燥上火的家長和孩子食用。百合,作用平和,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有養陰清肺,潤燥止咳之效。
2. 沙參玉竹麥冬茶
【功效】:滋陰潤肺、養陰潤燥
【材料】:麥冬15克,玉竹15克,南沙參10克,甘草5克。
【做法】:上述材料加入適量沸水悶泡
15分鐘,代茶飲用。
3. 胖大海桑菊茶
【功效】:清熱利咽生津。
【材料】:胖大海3g,桑葉3g,銅鑼菊花3g,甘草1g。
【做法】:
所有用料洗淨,放入保溫杯中,加入沸水悶泡十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節氣經絡按摩
「諸氣者,皆屬於肺。」中醫認為肺與氣有關,調節全身氣機流暢,穩定氣的運行。秋燥傷肺,因此加強肺經的穴位按摩也是秋季養生的一大要點。
肺經按摩以手臂為主,沿著前、中三角肌的交接處與手掌魚際的連線按壓,也就是從中府穴至大拇指的魚際穴方向順經按摩。
#立秋 #養生 #中醫 #陳櫂瑔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