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小營養師

大醫院小營養師 這是一個在大醫院工作多年的資深營養師的粉絲專頁,單純想專業地分享營?

01/09/2025

📢 號外號外!誠徵食勤員 📢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我們提供 完善設備 與 優渥福利,
重視團隊合作與員工心聲,
營造 互助互愛的溫馨氛圍✨
讓我們一起為病患餐食努力,共創美味人生!🍲💪

🟠 應徵條件:
🔸 高中/職(含)以上學歷
🔸 願意輪早班、晚班及假日班
🔸 對廚房工作充滿熱情
🔸 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與責任感

👉 立即報名
掃描圖片 QR code 或點選連結:
https://www1.ndmctsgh.edu.tw/RessourceHumaine/HirP02.aspx?HirNo=TA012508210006657

29/08/2025
重要是比例,均衡飲食保健康
13/07/2025

重要是比例,均衡飲食保健康

🍗🥦【高蛋白低碳水真的是健康減肥王道?】
---------------------------------------------
最新研究提醒你:「吃太多蛋白質」可能讓你老得更快、活得更短💥
這些年來,不論是健身族、減肥族,甚至養生族,幾乎都被「高蛋白、低碳水」這個組合洗腦了──
✔️ 高蛋白:增加飽足感、維持肌肉、促進代謝
✔️ 低碳水:穩定血糖、減脂減重
看起來完美?但一項最新研究卻告訴我們:這樣吃,長期下來竟然可能會「加速老化、縮短壽命」……😱

【🐭用加速老化的小鼠模型做實驗,找真相】
荷蘭公主馬克西瑪兒童腫瘤中心與馬斯特里特大學的團隊,使用了一種名為 Ercc1Δ/- 的DNA修復缺陷小鼠。這種小鼠因為DNA修復能力差,會快速出現人類衰老過程,特別適合觀察飲食如何影響老化。

研究設計分為兩大部分:
🔹 一是觀察「蛋白質限制」怎麼影響壽命與健康
🔹 二是觀察「蛋白質 vs 碳水比例」的變化會不會改變壽命

【🥩適度蛋白質 OK,但太少或太多都不行】
先說第一部份,研究團隊將小鼠餵食不同程度的「蛋白質限制」飲食:
✅ 結果發現:適度限制(像是減少50%蛋白質)能讓雄性小鼠壽命延長約3.5週(延長19%)
且延後了出現顫抖、步態不穩等神經退化症狀的時間⏳

❌ 但當蛋白質限制得太多(減到只剩5%)時,壽命反而變短了12%,神經功能也明顯惡化。
📌 小結:適量蛋白質可以減緩老化,但限制過頭=營養不良,會提早報銷。

【⚖️蛋白質 vs 碳水:關鍵竟然是比例,而不是總量】
第二部分研究更驚人──
他們比較了不同營養素比例的組別,包括:
🔸 高蛋白低碳水(LCHP)
🔸 高碳水低蛋白(LPHC)
🔸 高碳水低脂(LFHC)
🔸 飲食限制組(每天少吃30%,但比例不變)

結果發現:
💡只有「飲食限制組」成功延長壽命
而「高蛋白低碳水組」的壽命竟然縮短最多──
💥雄鼠壽命減少18%
💥雌鼠壽命減少高達7週
換句話說,雖然「高蛋白低碳水」讓體重下降了,但也可能「減掉了壽命」……

【🔥為什麼高蛋白會變成「加速老化餐」?】
為了搞懂這個現象,科學家分析了小鼠肝臟(人體代謝中樞)的基因表現。
發現高蛋白飲食會:
⚠️ 過度活化代謝與能量燃燒機制
⚠️ 增加發炎相關路徑的表達(導致慢性發炎)
⚠️ 降低抗氧化酵素活性,導致細胞壓力增加
⚠️ 引發肝纖維化與功能退化(提早衰老)
📍簡單比喻:高蛋白飲食就像逼身體每天「超時加班」,代謝系統狂運轉,但久了就會累壞,細胞提早進入老年狀態💀

【🧬高蛋白還會「關掉長基因」?加速細胞老化的關鍵證據】
進一步分析顯示:
🔍 高蛋白低碳水飲食會抑制細胞中「長基因」的表達
(這些長基因與DNA修復、神經功能、代謝平衡等高度相關)
這種「基因長度依賴性轉錄衰退(GLTD)」是細胞老化的標誌之一📉
👉 高蛋白讓這些基因提早關機,像是「把維修工與工程師趕出細胞」,導致老化快速發生。
而這個現象,在人類脂肪、大鼠肝臟、小鼠下丘腦等多個實驗中都被重複觀察到,可信度非常高。

【🌾比起高蛋白低碳水,均衡與適量更長壽】
📌 最終總結:
✅ 蛋白質不是壞東西,適度攝取仍然重要,尤其對肌肉與神經保健有幫助
❌ 但過度強調高蛋白、刻意排除碳水,長期下來可能讓你提早老化、甚至減壽
科學證實:「蛋白質不是越多越好,碳水也不是洪水猛獸」

📢請理性面對飲食流行,別再盲信網紅口號:
🚫「吃蛋白質才能瘦!」
✅「吃對比例才會老得慢、活得久!」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8446257142
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ugnews.com.tw/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2. doi:10.1038/s44324-025-00064-3

更新地中海金字塔
17/01/2024

更新地中海金字塔

地中海飲食可預防非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和代謝症候群有關。甚至進展到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如何預防非酒精脂肪肝?研究指出早期階段的健康飲食可以控制疾病進展,特別是地中海飲食,薈萃分析證實地中海飲食可降低23%非酒精性脂肪肝風險。

如果您有非酒精脂肪肝需要飲食治療,建議掛本院營養諮詢門診,由營養師為您量身製訂個別化飲食。

#三總營養部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參考文獻:
Liver International, 2020, 40: 102-108
BMJ 2021;372:m4747
Liver Research 7 (2023) 216e227

高鎂飲食
26/12/2023

高鎂飲食

活力源自鎂,健康由飲食開始
高鎂飲食(High-Magnesium Diet)強調攝取富含鎂的食物,這些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堅果、種子、全穀類、豆類和豆製品等。透過飲食攝取足夠的鎂,可以支持身體日常運作的多種生化代謝,包括神經系統、肌肉功能和心血管健康。
高鎂飲食與熱門的得舒飲食(DASH)有著一些相似之處。許多富含鎂的食物也符合DASH飲食的原則,例如綠葉蔬菜、堅果、全穀類和豆類。這些食物不僅提供鎂,還含有其他重要的營養素,有助於降低高血壓、維持心血管正常運作。

正常成年人一天需要多少鎂?
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男性一天約需要380毫克、女性則是320毫克鎂

哪些人容易有鎂不足的問題?
1.精緻類食物佔整體飲食比例高
2.經常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酒
3.維生素D吸收不良 (維生素D會促進鎂的吸收)
4.服用特定藥物 (如:利尿劑/制酸劑/類固醇藥物)

無論選擇哪種飲食方式,都應該注重飲食均衡多攝取當季盛產的食物,避免過度攝取加工食品,合理攝取不同食物類型的鎂,才能確保身體獲得全面的營養。
#三總營養部

長壽飲食研究摘自中天新聞網
14/11/2023

長壽飲食研究

摘自中天新聞網

日爬至少5層樓樓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3%,6-10層樓梯可以降低22%
01/11/2023

日爬至少5層樓樓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3%,6-10層樓梯可以降低22%

素料紅綠燈
27/10/2023

素料紅綠燈

#素料紅綠燈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約有 10%國人是素食飲食者,也有許多人常會在外食時選擇各式素料作為配餐的內容。傳統素食加工品主要利用植物蛋白來源,如大豆分離蛋白、小麥蛋白,或現在逐步興起的碗豆蛋白等,經過擠壓加工製成類似肉類造型或口感的仿肉食品,再使用多種食品添加物使食用風味更佳。

其中,高油、高鈉的素料主要集中於二次加工、經調味的精緻素料製品,如:素鰻魚、素雞排等。造成民眾往往會在不知情的過程當中,攝入過多的油脂、鈉以及熱量。

在這麼多樣的選擇當中,我們應該如何分辨什麼是可以放心吃,而什麼是我們平時可能會選用到的高油脂、高熱量地雷呢? 三總營養部與實習生根據油脂含量提供簡單的分類以及食用時的小建議,讓大家能夠輕鬆選、放心吃。



🎴紅燈區:每份10g以上的油脂。此區食物含有極高油脂,且經常經過二次加工的製程。

🎴黃燈區:每份含3~10g的油脂。此區食物含有高油脂的含量。

🎴綠燈區:每份小於3g的油脂。此區食物含有較低油脂,但仍要注意避免鈉含量過高的種類。

最後要提醒大家,除了避免攝食過多的高油、高鈉的加工素食製品,如:豆枝、素雞排、豆棗,最好選擇加工程度較低的素食製品如:豆干、生豆包、豆腐等,也建議挑選密封、乾燥或冷藏冷凍保存包裝,減少額外攝取不當殺菌劑或防腐劑的風險,才能吃的開心又健康。

(每日攝取鈉含量建議控制於2400mg以下)
#三總營養部 關心您的健康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避免營養身體健康的的食物和環境因素,避免慢性中毒
06/10/2023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避免營養身體健康的的食物和環境因素,避免慢性中毒

作者 : 黃明惠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 為什麼沒抽菸喝酒還會得肺腺癌?為什麼喝咖啡肝腎功能竟然一直衰退?為什麼一睡覺就鼻塞嚴重?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疑問?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

Address

Neihu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大醫院小營養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