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6/2025
【親子間的界線練習:溫柔而堅定地設限,陪孩子學會選擇與承擔】
撰文 l 余尚駿 實習心理師
在關係裡劃出健康界線,不只是大人對自己的照顧,也能透過「設限」技巧,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規範、責任與自我控制。以下分享遊戲治療中常用的「設限」三步驟(ACT)與實際對話範例,幫助親子一起成長。
何謂「設限」?
定義: 孩子透過挫折與限制中學習規範與責任。
目的: 不是單純制止行為,而是協助孩子用更適當的方式表達動機、慾望或需求,同時建立安全感。
核心概念: 設限 = 選擇 + 承擔
設限三步驟 ACT
Acknowledge(確認)
「我知道你很想一直玩這個球,」
Communicate(溝通)
「但是球不是用來丟向窗戶的,」
Target(目標/提供選擇)
「你可以選擇把球平放在地上滾,或是跟我一起去拿折疊球在戶外玩。」
設限原則要點
設限要少而可行: 一次只設一個界線,避免情報過載。
態度溫和而堅定: 口氣平穩、耐心,讓孩子感受你的關心與信任。
條件限制優於絕對限制: 比如「玩具可以拿,但不能丟」,比「絕對不許玩」更有彈性與學習機會。
後果設定
若孩子仍選擇不遵守,就要跟他講清楚合理後果,讓「承擔選擇」具體化。
「如果你選擇繼續哭鬧不收玩具,零食時間就要先收完再吃。」
「如果你面對我的三個選擇都不想做,那就是由我幫你決定今天的活動。」
實例對話示範
情境 1:孩子不肯寫功課
大人:
我知道你想先去看卡通(Acknowledge)
但現在是做功課的時間(Communicate)
你可以選擇完成一半功課後先看15分鐘卡通,或是做完所有功課後再看半小時卡通(Target)
情境 2:孩子吵著要買不必要的玩具
大人:
我猜你很喜歡那個模型車(Acknowledge)
但今天我們是來買一本新繪本的(Communicate)
你可以選擇用零用錢存幾天後再來買,或是下次要買玩具的日子前我們再討論(Target)
透過「設限」,孩子不只是被動接受規則,而是在選擇與後果中,慢慢學會自我控制與負責任。親子在共同練習的過程中,也能更了解彼此的需求與界線。
🧡 如果您正在為親子溝通或情緒管理感到困擾,愛芮思心理諮商所提供專業的心理諮商/兒童遊戲治療/家長諮詢等服務,若有需要歡迎預約,讓我們一起探索更和諧的相處模式!
#親子界線 #設限 #心理諮商 #愛芮思 #板橋 #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 #遊戲治療 #親子諮商 #家長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