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板橋生殖診所 吳明義醫師

茂盛板橋生殖診所 吳明義醫師 從台大醫院退休,來到茂盛板橋生殖診所,希望每一對夫婦都可以圓滿地、安全地帶一個小寶貝回家(take a baby home)!

蝦毀?我奶奶每天都在排卵?!--排卵指示劑檢測,如果每天都出現陽性,代表每天都在排卵嗎?*********今天下午與晚上的門診,分別來了3個月經不規則的人。如圖,病人A(網路示意圖),25歲未婚,主訴月經不規則,她想用排卵指示劑,去測量LH...
27/10/2025

蝦毀?我奶奶每天都在排卵?!
--排卵指示劑檢測,如果每天都出現陽性,代表每天都在排卵嗎?

*********
今天下午與晚上的門診,分別來了3個月經不規則的人。

如圖,病人A(網路示意圖),25歲未婚,主訴月經不規則,她想用排卵指示劑,去測量LH那一天高,結果每天都高(但,沒有比control高),病人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你這個是PCOS,多囊性卵巢的LH高達15-20 mIU/mL並不罕見,而LH kit的參考值,大約在20-25之間,所以會出現LH持續高,但不是很高的結果,代表baseline 的LH高。這時候,可以改用 Mira 檢驗試劑 (LH + E3G + PdG, numeric) ,可以綜合三種來確認排卵(Medicina (Kaunas) 2023; 59:140)。或者,可以用更定量化的廠牌Premom / Easy@Home,可以更精確定義LH的數值。

病人B, 28歲未婚想懷孕(現代女性真是前衛),她10/14早上10:00檢測,稍微LH陽性, 當天晚上22:00檢測,更強,超過control, 10/15早上檢測變得稍微弱一些。她說兩天前10/25,驗孕陰性,但是到今天10/27月經仍然沒有來,她說上次的月經是9/26,平常都27-28天來一次月經,今天已經第31天了,她以前MC從來沒有過這麼晚的。我說廢話,妳才排卵10天,當然驗不到懷孕,今天才排卵後12天,不來月經是正常的,應該後天10/29週三,才會月經來。

病人C, 34歲,結婚剛一年,月經從年輕就不規則(30-90天來一次),幾年前變得稍微規律一些(27-35天),今年又開始不規則了,這次已經有60天不來了,測排卵LH每天都是高的,她問,難道每天都在排卵嗎?我說,糟糕了,你這個可能快停經了,妳看LH都比參考值高(可能有40-50 mIU/mL), FSH可能更高,會60-90 mIU/mL (Linacre Q 2021; 90:44–54)。所以, 如果拿我奶奶的尿液去檢測排卵指示劑,應該每天都是陽性,而且,都會高過參考值許多,但是,這不代表,我的奶奶每天都在排卵。

#排卵指示劑


婦產科醫生 vs. 消防隊員---婦產科醫生跟消防隊員的共同點是什麼?是時間,時間對這兩個職業,都很重要********今天一個病人23週,傍晚就已經子宮收縮強烈,為了找一張健保卡,拖了快2小時才來到醫院,到醫院時已經子宮頸開兩指,一個小時...
25/10/2025

婦產科醫生 vs. 消防隊員
---婦產科醫生跟消防隊員的共同點是什麼?是時間,時間對這兩個職業,都很重要

********
今天一個病人23週,傍晚就已經子宮收縮強烈,為了找一張健保卡,拖了快2小時才來到醫院,到醫院時已經子宮頸開兩指,一個小時之後,就生出來了。這讓我想起以前的緊急案例,時間對孕婦的重要性,不輸給消防隊員。

10幾年前,一個懷孕21週的孕婦,深夜從新竹被醫師緊急轉到台大醫院來,那天我輪值,到產房時,子宮頸開了幾指我不知道,因為無法內診(只能用腹部超音波估計,子宮內頸打開約 4.5 cm),但6公分羊水囊已經跑出外陰部。

要不要肚子抽羊水,然後把羊水囊推回去,子宮頸縫起來?不,太危險了,子宮頸恐怕都已經很薄,很軟,無法縫,而且,子宮頸正火燙,隨時縫了下段,裂開上段。所以,我採取保守療法,立即用上3種強力安胎藥物,救護車來到醫院十分鐘內,安胎藥物就3線了,還用到最高劑量的八成。第二個動作,才是慢吞吞辦理住院,這個是行政手續。第三個動作,慢慢消毒陰道,並屁股抬高。

消毒這個動作很重要,因為羊水囊有時在外陰,有時在陰道裡,必需一天消毒兩次,假日也不例外。都是由我親自消毒,因為我怕值班的醫師不熟,消毒的棉花棒太用力,弄破羊水。一共經過71天,消毒142次,她破水了,但小孩子已經從21週,撐到31週又一天,小孩子雖然早產,活力還可以。

住院醫師問我,羊水囊露外面,大家都猜撐不過7天,她怎麼還可以撐71天?我說,時間,1. 時間很重要,她救護車從新竹送來,不到一個小時就到醫院,讓我們得以第一時間,介入治療。2.仔細消毒很重要,因為抗生素容易有抗藥性。3,她屁股抬高20公分很重要,減少地心引力。

另外一個例子是28年前,也是新竹〔快車〕送來台大醫院的,她是我的試管嬰兒病人,雙胞胎,子宮腺肌症加多囊性卵巢,早期陸續有子宮收縮,也是一天晚上突然子宮收縮頻率增加(晚上子宮收縮常常惡化),叫她立刻來台大醫院,從講電話到醫院產房,不到一個小時!!因為她雖然搭乘的不是救護車,而是她台積電高層的老公,開車一路走路肩,飆到台大醫院不到一個小時(竹北到台北),一樣到醫院時,我都先〔匆匆忙忙〕打針靜脈導管,10分鐘內上了兩線高強度的安胎藥物之後,才〔從從容容〕辦住院手續,才問診寫病歷,果然時間來醫院快,就可以安全到35週多,剖腹生產。

時間很重要,什麼時候給第一劑藥物,把子宮頸惡化,轉為往善的螺旋,就是安胎成功的轉捩點。例如,以前,我們剛作完子宮頸麥當勞縫合,推出手術室時,子宮收縮往往很強烈,3分鐘一次,病人覺得很痛,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20分鐘)內,給予高量安胎藥物,扭轉戰局。一旦,有遲疑,就會失敗。

平常門診安胎,我都會要病人預防勝於治療,寧可早些給一點藥物,可是病人說,我這禮拜都沒有肚子痛啊,可不可以停藥(病人回診,常有一半的藥沒吃完)?其實,醫師看到一些風吹草動,就建議要安胎治療,但多數病人,都要等到馬桶裡全紅色,才相信我們醫生不是恐嚇她的,才願意配合吃藥。

消防隊員滅火成功的秘訣,是早個5分鐘到失火現場灌水。孕婦安胎成功的秘訣,也是早個5分鐘到醫院,我們婦產科醫師才可以及時介入治療。

另外,我不是每次都量子宮頸長度,因為那個是結果,起始原因是子宮收縮,要去控制子宮收縮。就像消防隊員滅火,重點是時間,早點去控制火勢。如果量子宮頸長度,就像在失火現場,有人坐旁邊數一數,還有幾間房子完整? 這個是記者,不是消防隊員。

#早產
#子宮收縮
#消防隊員
#婦產科醫生
#時間

19/10/2025

十年生死兩茫茫
--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1881年的小說〔What Men Live By,人依靠什麼而活〕, 其中一個就是:上帝從不讓人類知道,下一秒將發生什麼事?

*******
前天週五我台大醫院的門診,一個病人走了進來,遞上一個長條型蛋糕,她眼框裡有液體快要溢堤(非潰堤),卻說不出一句話來。

哦…我想起來了,雖然她一句話也沒有說,但我真的想起來了。剛結婚沒多久的她,10年前得到一個又急又重的血癌,為了保有生小孩的希望,經人介紹去一家很有名的生殖中心,她PCOS, 緊急取卵,卻只取到一顆卵,隔天沒有受精。接著,她就到台大醫院來作血癌治療。2年之後,血液科姚主任是我同學,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有一個癌症病人,骨髓移植後,穩定,但AMH只剩下0.2, 想要生小孩。我一口答應,說好!

32歲,卵巢功能低(AMH =0.2), 分三種情形。第一,無緣無故,POI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這種有遺傳或免疫因素,通常作了試管嬰兒,成功率也不到5%。第二種,化療造成,通常傷害到大的或中的卵子,而小一點的卵子並沒有受傷,假以時日,還是有機會,試管嬰兒成功率約為5~15%。第三種是卵巢瘤(如巧克力瘤)開刀,它傷害的只是卵巢表面,物理傷害而已,如果施以試管嬰兒療程,成功率最好。

至於,血癌該怎麼辦呢?根據法國最近一份血癌統計資料(Hum Reprod 2023; 38: 489 - 502),如果化療前有冷凍胚胎,將來的懷孕率是41%, 冷凍卵子的, 32%,如果之前有留下卵巢,將來移植手術,自然懷孕機率為 33%。

這個病人是血癌,比乳癌或其他癌症,病況來得又急又重,所以,化療之前那一次,沒有得到胚胎,非戰之罪也。後來,骨髓移植後,AMH低到0.2,我們幫她取到兩顆卵,得到一個胚胎,植入幸運懷孕了。因為她PCOS, 又有子宮腺肌症,懷孕過程很早期就常常出血,子宮頻繁收縮,不過,我們都盡量去幫助她克服這些重重難關,後來住院安胎,終於能平安足月生產。

前天,是她兒子的七歲生日,她化療已經是10年前的事了。回顧前程,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

#血癌
#化療
#緊急取卵

白頭宮女話當年--今天有一個基隆病人54歲,頭髮都白了,PCOS, 之前她為了子宮內膜息肉,裝了一個Mirena,只是來例行追蹤,但今天我們聊天聊好久,護理師說,我將會是最晚一個結束門診的……********10月由於連假的關係,今天台大的...
17/10/2025

白頭宮女話當年
--今天有一個基隆病人54歲,頭髮都白了,PCOS, 之前她為了子宮內膜息肉,裝了一個Mirena,只是來例行追蹤,但今天我們聊天聊好久,護理師說,我將會是最晚一個結束門診的……

********
10月由於連假的關係,今天台大的門診病人稍微多,單是茂盛板橋作試管嬰兒懷孕來台大醫院追蹤的孕婦,就有12位。其中有7位都分別有1~5次的流產紀錄。

不過,今天要談的流產案例,並不是這些孕婦,反而是一個54歲的〔前孕婦〕。她基隆人,她有PCOS, PCOS容易流產,是的,在2007-12月看我門診之前,她已經流產了4次,都被醫生說是胎兒染色體異常,物競天擇,不用傷心,叭啦叭啦……其實,她的胎兒,從來沒有一次被證實為染色體異常。

2007年12月她靠排卵藥物,再次懷孕成功雙胞胎,但5週就陰道出血大量,她認識本院同仁,而同仁知道我的病人比較少流產,就介紹她來找我。我給她收住院安胎,12週才出院。

但出院後,她還是忙碌勞累,沒有好好在家休養,子宮收縮,子宮內出血越來越多。我就讓她作了人生的一個重大抉擇,要工作?還是要小孩? 她後來聽我的建議,以胎兒為重,22週再度因為陰道出血,頻繁子宮收縮來住院,一直到31週破水,緊急剖腹生產為止。

今天有苗栗病人流產3次,有桃園病人流產4次,也有台北病人流產5次。所以,當我看到這個54歲的前孕婦,我就有印象,她因為多次流產,以前印象都眉頭深鎖,開心不起來。今天看她還眉開眼笑,我就說:[你就是那個基隆人吧!你曾流產很多次,怎麼樣,生一個活的小孩,很有成就感,感覺很棒吧?] 她說:〔是兩個小孩呀,吳醫師,我上次懷孕是雙胞胎!〕

對喔,她PCOS,子宮腺肌症,又雙胞胎,簡直是高難度,但我們還是讓她撐過31週多,雙胞胎分別為1494公克,跟1374公克。現在17歲了,剛出生時,兩個雙胞胎,加起來總共才2.8公斤,現在一個小孩就已經快80公斤了。生物真奇妙,小小一顆受精卵,7個月會大到1.4公斤,生出來17年,體重更是會快60倍的增長。

小孩的外表體重加倍,是大家看得見的,但與小孩來往互動、當爸媽的心路歷程的轉變更是奇妙,非當事人,很難感覺那種奇妙、領略那種欣慰。病人她的頭髮白了,醫師我的頭髮也白了,當我們聊起當年,作出全力保住雙胞胎的決定,還動用到高貴藥物,一天20000元時,影像似乎鮮活了起來。她說,如果人生可以再重來一次,她還是會盡全力,即使傾家蕩產或丟掉工作,還是要保住這兩個小孩,因為這10幾年來,這兩個小孩是她的生命、她的希望、她的光。

又聊到她的媽媽得血癌,會不會遺傳給小孩?當媽媽的就是這樣,還沒有擔心自己身體會不會得血癌,已經開始擔心起下一代的小孩,母愛就是這樣!我說,不要擔心太多,最近新聞說,台大醫院幫資深醫師作篩檢低密度電腦斷層(LDCT),得肺癌機會是外面人的100倍,而台大醫院員工互相沒有遺傳連結,所以癌症不是只有遺傳(註:其實,陳晉興主任說,肺癌的遺傳因素還是佔很大),所以,不要整天擔心遺傳會害了小孩,我們只要在活著,還有能力的時候,盡我們所有力氣去照顧他們,保護他們即可。

從流產講到癌症,我們兩個,真的像是白頭宮女話當年啊!今天的護理師,沒有打斷我們的聊天,我也努力回報她們,我的門診18:30結束時,並不是婦產科最後一名。

#白頭宮女
#流產
#癌症

#懷孕出血

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一個香港雙胞胎孕婦在台生產的始末******2009年夏天,一個傍晚,急診住院醫師跟我報告說,有一個雙胞胎18週破水,化膿發高燒、出血、子宮強烈收縮.....正確的醫學,不是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的嗎?病人35...
14/10/2025

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一個香港雙胞胎孕婦在台生產的始末

******
2009年夏天,一個傍晚,急診住院醫師跟我報告說,有一個雙胞胎18週破水,化膿發高燒、出血、子宮強烈收縮.....

正確的醫學,不是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的嗎?病人35歲,月經不規則,左側巧克力瘤6公分,在香港開過腹腔鏡的刀,多年不孕。跑來台灣看不孕(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她PCOS,精蟲活動力也稍差,但人工授精一次就懷孕了(到這裡都算是正確的)。

但是,她懷孕早期一直不穩定,腹痛出血。9週時超音波發現子宮內有一個大血塊(3.9x3.0x2.5 cm),很大,所以第一個不孕症醫師給她收住院,給她utrogestan黃體素一天3#(太客氣了,我覺得16#utrogestan都不嫌多),只給5天就讓她出院了。

但出血問題仍沒有改善,12週時一看,血塊變更大了(7.8x4.8x6.1 cm),轉給第二個醫師(產科),只給了阿斯匹靈,說是預防妊娠毒血症(在這個出血的當口,給予抗凝血藥物aspirin?),卻沒有任何安胎藥物。

出血問題還是沒有改善,所以16週轉給第3個基因科醫師,說是流產大多數原因是染色體異常?就幫孕婦抽羊水,結果,想也知道,引起強烈子宮收縮,當天下午就破水了。(這就是本位主義在作祟,遺傳基因科醫師眼中,流產幾乎都是染色體問題。免疫科醫師眼中,流產都是免疫問題造成。就像今天有一個新聞,一個澳洲性教育學家,說幫嬰兒換尿布,需經過嬰兒同意,就是太強調自己的專家範圍。https://www.threads.com//post/DPvP1qoASlE?xmt=AQF0vS9cfQmzx0H96dnP7TxM76PnffnRnNl-B0ZjEjAFQg&slof=1)

出血問題仍然沒改善,又轉到第4個醫師,因為雙胞胎破水了,尤其是下面那一個,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了。18週+1天時,病人發燒,白血球超過2萬,只好轉來台大醫院急診,我輪班,所以,我接了。

我接手是第5個醫師,她9個禮拜內換了5個主治醫師。首先,chorioamnionitis (絨毛羊膜炎),除了會引發強烈子宮收縮,更有可能產生全身性敗血症,造成媽媽的生命危險。因為病人多年不孕,家屬強烈要求保住小孩,所以我們給予強力抗生素治療,每天用優碘消毒陰道,給予多種安胎藥物+黃體素+高貴安胎藥物,當時的高貴安胎藥物atosiban,一天都要2萬元以上(比現在貴4倍)

終於到達30週又2天,實在安不住了,剖腹產,無破水的女嬰1518公克,有破水的男嬰830公克。女嬰很健康,35天就出院了。男嬰因為長期破水,壓扁的肺部無法展開,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待了119天,還是因為肺炎而過世。後來,我們將這個棘手的臨床案例,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文獻(TJOG 2010; 49:495-9),寫論文的賣點是說,低位雙胞胎破水早於20週,容易因長期細菌感染,預後不良,建議減胎之。當然,那個減胎option只是醫學場面話,病人家屬重視男嬰,卻是病人一家的堅持。

我看孕婦,總喜歡『從從容容,游刃有餘』。但這種,臨時被『轉診』來急診處的,通常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醫學論文說『減胎』一個胎兒,可以幫忙『安胎』另外一個。我倒是覺得,更早之前,也許5週,就應該介入,由超音波看出子宮肌肉的不穩定(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不要讓她出血3公分了,再來處理。其實更早,應該是不孕症醫師,看到她有PCOS,就應該4週時就有警覺性(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把黃體素加上去。

我喜歡聽一位醫學界大老黃達夫教授說過的:『DOCTOR,醫師,應該是綜觀全局,考慮到病人的各器官連動關係,尋找出對病人的最有利的治療方式。反之,Specialist,專家,只會考慮自己領域的事情,不理會其它人的忠告,一意孤行,最後對病人不見得是好的。』當這雙胞胎病人已經子宮火燙,危如纍卵,遺傳專家還堅持一定要抽羊水(不知他哪來的勇氣?跟判斷?當然最後證明染色體正常。),造成後續的破水跟細菌發炎,讓後面接手的醫師,感覺像燙手山芋。

我喜歡當一個『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的婦產科醫師!

#從從容容
#游刃有餘
#流產
#破水
#雙胞胎
#懷孕出血
#PCOS

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挑半夜出生?--從皮質醇到催產素的影響*******2年前,我在台大醫院仍有幫忙接生一些不孕症的孕婦,如果,當天有病人待產,我睡覺前總會把衣服、褲子掛在容易取得的衣架上,連鞋子擺的方向跟車鑰匙都放在最快速出門的角度。因為孕...
11/10/2025

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挑半夜出生?
--從皮質醇到催產素的影響

*******
2年前,我在台大醫院仍有幫忙接生一些不孕症的孕婦,如果,當天有病人待產,我睡覺前總會把衣服、褲子掛在容易取得的衣架上,連鞋子擺的方向跟車鑰匙都放在最快速出門的角度。因為孕婦生產,總是在凌晨。

這個婦產科醫師晚上不能睡好覺的宿命,是有學術根據的,英國全國性資料(10年共5,093,615例)顯示:自發性(spontaneous onset)產程的出生多集中在 0:00 – 06:00,清晨 4:00 左右達峰(BMJ Open 2018; 8: e020818)。原因可能是:1. 褪黑激素(Melatonin)× 催產素(Oxytocin)協同,提供夜間子宮較易進入「可收縮狀態」的機制依據。2. 女性荷爾蒙(E2)的晝夜變化:estradiol 在夜間較高、清晨達峰的日節律,理論上會刺激子宮興奮性、催產素受器表現。

我現在不接生了,晚上會睡得比較安穩了。可是,仍然會有不孕症病人,清晨出問題。今天早上6:00起床,我手機裡就有一個桃園試管嬰兒病人,說她一大早清晨出血了,怎麼辦?這個早期出血,跟懷孕晚期生產的機制一樣,80%都來自清晨。一個原因是:夜間↑胎兒 ACTH/DHEA → 胎盤estradiol產生↑ → 當晚E2/P4 ratio增加導致子宮收縮↑ → 夜間較易子宮出血。而這種出血若不好好處理,將會導致 56.5%流產(Hum Reprod 2006; 21: 1907- 11.)。我們不能阻止夜間E2的增加,但我們可以加強夜間黃體素(P4)的補充,因此,病人一天屁股只能打一個黃體素油針,我就會建議睡前打(雖然住院安胎病人,護理師常跟我抱怨大夜班人手少,可不可以早上打?),效果會比較好。

黃體素,可以預防宮縮跟流產,早就有充分的證據。英國伯明罕大學,在2019年發表了一篇RCT的研究報告(NEJM 2019; 380: 1815 -24),蒐集了4,153個懷孕早期陰道出血的案例。一組塞陰道黃體素800 mg,另一組對照組,一直使用到16週,結果安胎超過34週的比率,黃體素組75%,對照組72% (P=0.08),只有輕微改善,但,該團隊後續2020年就把流產過一次的人挑出來做比較,黃體素組75%,對照組70% (P=0.003),就顯示出黃體素的確預防流產、早產,有幫忙(AJOG 2020; 223: 167-76)。(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xP4nwSX6/)

#皮質醇
#褪黑素
#催產素
#女性荷爾蒙
#黃體素
#子宮收縮

醫生啊,我吃了事後避孕丸了!---一個不孕症病人,為什麼要吃事後避孕丸?*******昨天,有一個不孕症病人突然說,她吃了事後避孕丸。為什麼?既然不孕症,想懷孕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吃事後避孕丸?話說從頭,她本來準備這一個月做冷凍胚胎植入,使...
08/10/2025

醫生啊,我吃了事後避孕丸了!
---一個不孕症病人,為什麼要吃事後避孕丸?

*******
昨天,有一個不孕症病人突然說,她吃了事後避孕丸。為什麼?既然不孕症,想懷孕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吃事後避孕丸?

話說從頭,她本來準備這一個月做冷凍胚胎植入,使用的週期是荷爾蒙週期(HRT cycle),其實,根本不會排卵,吃什麼事後避孕丸?!她自己還是一個醫生呢(她不是婦產科醫生,隔行如隔山)!

什麼是事後避孕丸?就是用大量的黃體素(基本上都是選左旋諾孕酮LNG 1500 ug),抑制LH的升高,避免排卵。但是,如果太接近LH surge,例如在LH peak前3小時之內,就會避孕失敗(Obs Gyn 2002; 100:65-71)。

坊間,都把事後避孕丸,吹捧得效果很好很好,就洗腦讓年輕人覺得平常不用避孕什麼的,頂多吃一次事後避孕丸就好!其實錯!排卵期附近,一次性行為大約只有10-15%懷孕機會。吃了事後避孕丸,大概還有5%懷孕機會,所以只避掉一半而已(並不是吃一顆藥就給予95%的避孕保證)。更何況,無套性行為,還有染性病的風險!

這個病人39歲了,多年不孕,一次性行為有多少機會懷孕? 0%! 因為根本HRT cycle不會排卵,不排卵當然不會懷孕。性行為會干擾試管嬰兒植入嗎? 不會,至少胚胎植入之前不會干擾,植入後,可能就要避免無套性行為,因為精液中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會引發子宮收縮,讓著床不穩定。

如果有人問,性行為會不會增加子宮頸、甚至子宮內膜腔的細菌滋生? 這點,國外文獻也都說機會很少。而且,胚胎植入時,仔細清潔子宮外頸口,跟子宮內頸是有需要的,我就看過一位老醫生,在放胚胎之前,清潔子宮頸超過20分鐘,他的試管嬰兒成功率就特別高,因為植入當天,子宮頸有沒有細菌,會影響懷孕成功率2倍,57.1% vs. 29.6% (Hum Reprod 1996; 11: 1687–1689)。大部分的醫生,並不反對植入週期,在胚胎植入前幾天有性行為,原因有兩個:1.心情放鬆。2. 情感緊密。

陰道裡本來就有很多細菌,何況這病人還在吃estrade,還沒有決定哪一天胚胎植入,跟植入當天的細菌感染,不是很相關。她一旦吃了事後避孕丸,黃體素會改變子宮內膜的implantation window,這一個週期就放棄,重新再來。由於complete decidual transformation 需要110個小時以上的黃體素作用,所以再給她5天份的Diane補充,才來退行性月經,下一個週期比較適合植入。

#胚胎植入
#不孕症
#事後避孕丸
#懷孕
#細菌感染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Treg cells (調節性T細胞)   --- 睡覺是免疫,吃飯是免疫,從頭到腳都是免疫,免疫的精神參透了,隨遇自然安之;染色體異常可流產,內分泌異常可流產,子宮頸閉鎖不全也可流產,偶爾流產一次兩次者,不必然視之...
07/10/2025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Treg cells (調節性T細胞)
--- 睡覺是免疫,吃飯是免疫,從頭到腳都是免疫,免疫的精神參透了,隨遇自然安之;染色體異常可流產,內分泌異常可流產,子宮頸閉鎖不全也可流產,偶爾流產一次兩次者,不必然視之全因為是免疫問題。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最近25年當中,免疫學領域共獲獎3次,分別為2011、2018與2025年。今年得主,剛剛在昨天(2025-10-6)公布得獎者,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與日本學者教授坂口志文共享殊榮,三人研究成果揭開人體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奧秘。

2001年,我們台大醫院的生殖免疫實驗室,在前院長何教授的領軍之下,早就發表了流產的機制,跟媽媽子宮內的Th1/Th2的分布有關(Fertil Steril 2001; 76: 797 -803)。2002年,更證實了IL-11在調節Th1/Th2上面跟流產,扮演重要角色(JCEM 2002; 87: 2320-8)。同年2002年,我們更證實了CD69+在正常懷孕時升高,而IL-2 receptor alpha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後來研究發現它可以控制Treg 細胞),避免流產(Mol Hum Reprod 2002; 8:667-673)。我們第一次把Treg細胞寫入摘要的是2011年(比諾貝爾獎得主坂口教授1995年的Treg論文晚了16年),關於子宮頸癌(J Formos Med Assoc 2011; 110:580-6),CD4+ CD25+ FOXP3+ 表現的 Treg細胞,圍繞在子宮頸癌組織,比CIN的組織多 。其實,何醫師在更早期1997年(這實驗我沒有參與)的一篇論文,用TI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來說明子宮頸癌組織內,CD25表現減少,已經暗示它就是Treg 細胞了(Hum Immunol 1997; 56:39-48)。

醫學就是這樣,可能我們早期發現什麼細胞,暫時無法命名,就姑且說是TIL(腫瘤組織內淋巴球),過幾年,才能更明確得知其名稱與功能。從1961年Miller教授從胸腺發現T淋巴球,到1995年板口教授發現調節性T細胞(Treg),中間經過30幾年。從1995年發現Treg到2025年獲得諾貝爾獎殊榮,中間又經過30年。

就跟肝炎一樣,從1965年發現B型肝炎A型肝炎之後,1970年代就發現有一種因輸血而得到的肝炎,不知其名,乾脆稱之為非A非B型肝炎,到1989年才知道是C型肝炎(發現HCV者,Harvey J. Alter, Michael Houghton, 與 Charles M. Rice三個人,共同得到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現在知道的肝炎種類更多了。

免疫學者,得到202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看來,台灣社會上免不了又要吹起一陣免疫旋風了。其實,我們過去做了30年的免疫研究,也發表了諸多免疫論文,深知『睡覺是免疫,吃飯是免疫,從頭到腳都是免疫』,免疫的精神無所不在,但這一些免疫發現,95%都是研究階段,不應該隨便就宣稱他哪一個特別免疫療法,具有特殊的療效。尤其是出自一個免疫的門外漢(沒有發表過任何免疫的學術論文者),更危險!

#免疫
#調節性T細胞
#諾貝爾獎
#流產

新生兒手握避孕器出生  --- 石頭記,第二回:『...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你道是新聞不是?』*******新生兒手握避孕器出生? 這一個新聞,娛樂性大,但科學性無。這兩天,至少有5位不孕症病人或朋友,問起...
06/10/2025

新生兒手握避孕器出生
--- 石頭記,第二回:『...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你道是新聞不是?』

*******
新生兒手握避孕器出生? 這一個新聞,娛樂性大,但科學性無。這兩天,至少有5位不孕症病人或朋友,問起我有關這事件的真實性,我身為不孕症專家,關於避孕器或避孕方法,30年來至少演講過40次,就讓我浪費篇幅,來細說從頭....

答案是:『不可能!!』

因為胎兒在羊水內,羊膜外面還有一層絨毛膜,如果有避孕器,頂多在絨毛膜外側,不可能『胎兒手握避孕器』!過去在台大醫院,我看老師們或同事接生,裝避孕器(IUD)又懷孕的例子很多,大多是避孕器跑掉了。但出生時還有找到避孕器的,我至少看到有3例,沒有很罕見,但是,不會『握在胎兒手裡』!

追查原始影片檔,都是醫生解說避孕器存在的事實(正如我們一般醫師看到的),但沒有直接看到避孕器在胎兒手裡的『關鍵影片』。而且,6-7個影片裡,避孕器有時夾在食指跟中指之間,有的握在虎口(怪了?),共同點是握住主幹(shaft),露出翅膀(arm) ,WHY? 就是擺拍!胎兒為什麼會擺拍?就是醫生大人擺拍的。還有一點最離譜的,就是5-6個同一個事件的影片或圖片,避孕器的銅絲,位置不一樣,也就是每次拍照片時,用的『道具』不同,這在拍電影或電視劇的專有名詞,叫做不連戲!

有裝避孕器,還會避孕失敗,最大的原因是『位置』(Pak J Med Sci 2016; 32: 1087 –1091),有的人放太低了,在子宮內頸,當然避孕效果差。有人放太高了,還穿破子宮(偶爾從大腸跑出來)。所以,裝完避孕器第一個月的月經來之後,最好確認避孕器位置有無移位,比較保險。還有,你選擇的是Cu T-250或Cu T-380? 越大的避孕效果越佳,可是月經痛或月經血多,會隨著大小成正比。為了避免傳統避孕器的疼痛或骨盆腔發炎,新型的荷爾蒙避孕器Mirena,是另外一個選擇。而且,Mirena 的避孕效果幾乎是傳統避孕器的10倍,高過女性結紮的5倍(Contraception 2004; 70: 89-96)。

但,10幾年前,我還是碰到過一個Mirena懷孕的案例。它出問題的除了位置之外(外面醫師放Mirena太低了),第2個嚴重錯誤是放置時間。當病人已經著床懷孕了,就不能裝置荷爾蒙避孕器,它是黃體素,有幫助安胎效果。果然,病人繼續懷孕得很『安胎』,但是,它的黃體素是左旋諾孕酮(LNG),具有高強度的雄性素效果,對於女嬰會有男性化反應,最保險的方式是墮胎,但病人因宗教因素不願意墮胎而轉來台大醫院,早期懷孕做全身麻醉有其風險,而且超音波顯示,她的Mirena已經移位到最右邊子宮角,加上它原本被放在子宮頸,所以尾線很短,就造成我們門診無麻醉下,子宮鏡取出的困難。後來,花了47分鐘才拿出Mirena (一般門診子宮鏡,我平均只花47秒),懷孕安全繼續到37週多,自然生女嬰,外陰部正常。

石頭記,第二回描述賈寶玉的出生:『...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你道是新聞不是?』那個時代,嘴巴含一個寶玉出生,都是新聞了,現在出生嬰兒,手握避孕器,當然也是一個新聞。

#避孕器
#懷孕
#Mirena
#女嬰男性化
#子宮鏡

流產後,最快多久可以懷孕? -- 美國醫師說,要等到HCG小於5,才可以準備懷孕,真的嗎?*********一個病人下個月就要滿49歲了,她比較急,8月去美國做一次胚胎植入,後來hCG上升到332 mIU/mL,就往下掉了。她一直想要再去放...
01/10/2025

流產後,最快多久可以懷孕?
-- 美國醫師說,要等到HCG小於5,才可以準備懷孕,真的嗎?

*********
一個病人下個月就要滿49歲了,她比較急,8月去美國做一次胚胎植入,後來hCG上升到332 mIU/mL,就往下掉了。她一直想要再去放另外一個euploid胚胎,她的E2、P4荷爾蒙、濾泡大小都顯示已經重新另外一個週期了,而且超音波顯示子宮內膜黃金三條線,應該適合做胚胎植入了,但,美國醫師說要等HCG低於5.0,才能開始?

30年前,就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台大醫師的太太PCOS, 不孕症,看我們一個不孕症老師,吃排卵藥回家自己同房,2週後自己驗小便沒有懷孕,就自己停黃體素,隔天就出血了(其實,出血不一定就是MC),她就自以為失敗了。下個週期,她跑去外面的不孕症診所,打排卵針刺激卵巢,可是打了很多天,卵子反應都不佳(事情有一點蹊蹺?),最後只有一顆不大不小的卵泡,還是打了破卵針,做了IUI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人工授精)。一週後,病人迫不亟待就去驗小便,果然懷孕了,而且訊號還很強(?)。但是沒多久,肚子痛,陰道出血,來台大急診,肚子有500-800 mL的出血,才做完IUI不到3週,怎可能這麼快子宮外孕破裂出血?而且腹腔鏡手術的醫師,還發現腹腔內有一個2.5 cm長的胚胎。

這一個案例,還上了台大醫院的臨床案例討論會,我當時馬上第一個舉手發問:『那是這一次IUI懷孕的?還是上次COH懷孕的?』哈哈,我當時還出了一點鋒頭。其實,HCG本身會干擾濾泡的生長,但是第二次刺激卵巢時,只看超音波,沒有抽血驗荷爾蒙的緣故,不然,早就知道黃體素高了。所以,不孕症治療,要檢驗血中荷爾蒙,是有其必要的。 第二點,病人的老公是台大的醫生,但他是內科系的醫生,隔行如隔山,對於小便驗懷孕的經驗不多,所以才會誤以為出血是月經。

文獻上說,第一孕期流產,有做手術的,hCG通常在37.5天,會掉到測不到的程度(AJOG 1979; 135: 731-6)。下一個LH的高峰(代表即將排卵),可以在 hCG = 35 mIU/mL的時候發現,也就是說,當hCG低於50 mIU/mL的時候,卵巢下一個週期的排卵功能,可能就已經開始啟動。我們這一個病人,可能更早,hCG= 167的時候,我們停掉藥物,7天之後,濾泡大小從 < 2 mm長大到16 mm,E2升高到403 pg/mL,P4=0.2 ng/mL,後續E2繼續上升到三天後的800,LH升高,黃體素升高,表示有排卵。

至於這個病人,後來問我一些其它小問題,例如,非手術流產hCG下降速度,跟手術的有何不同? 一顆濾泡為何E2高達800 pg/mL多? 為何濾泡7天就可長到16 mm? 為何LH開始上升五天之後,P4才2.62 ng/mL? 這些都是可以在後續專業領域裡,多加討論的。

#流產

#濾泡生長
#子宮外孕

26/09/2025

如何取到最多卵子?
--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
一般的病人很難知道高科技的試管嬰兒,取卵到底取得好不好,只能知道『取卵數多不多』?不少病人從其它大型生殖中心過來,原因之一是對該中心的取卵數不滿意。當然,也有病人對我們的取卵數目不滿意的,但,我取卵已經取了30年,不敢說技術最好,總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如何取到『又多又好』的卵子?
1. 選擇病人:如果是凍卵的,就選擇年紀輕一點,不要拖到37-38歲。進入療程前,也可以給予一些健康食品(如雄性素不足的,給予DHEA,PCOS的給予肌醇)。

2. 選擇週期:有的週期AFC(antral follicle count)少,就要考慮是否選下一個月開始。如果前一週期取卵數太少,可考慮連續週期取卵。

3. 選擇療程:如果卵子極度稀少,可以考慮先ultrashort先刺激再打針。怕卵子提早排掉,可以選擇PPOS療程,會比拮抗劑療程,更不容易提早排卵。

4. 選擇正確的藥物與劑量:卵子特別少的,要考慮LH的補充。AMH低於0.3以下的,可能要加強low dose hCG來代替LH。體重也是一個考慮因素,不要一開始劑量不足,後來再補強已經來不及。

5. 選擇破卵針與破卵時間:現在的趨勢,傾向double或dual trigger,取代傳統的單一種hCG。另外取卵時間,從古早的34-35小時,傾向延長到36-37小時,讓卵子在體內更成熟,更容易取到。

6. 選擇排卵針粗細:從15G~21G都有人使用。以前在台大醫院,我們都使用Cook的16G (外徑 1.651 mm,內徑1.194 mm),取卵率很高(>90%),但壞處是偶爾出血多,要壓迫很久,病人會比較疼痛。目前茂盛板橋用的是,Vitrolife sense needle,主幹16.5G,但前端縮小成19G(外徑 1.067 mm,內徑0.686 mm),內出血跟外出血情形就改善很多。

7. 選擇真空吸力:從70-130 mmHg都有人使用(Theriogenology 1996; 45: 1001 - 14)。吸力大,動作快,但卵子容易受傷(尤其選用的針比較細,影響更明顯),囊胚率相對會比較低。我都盡量選擇在150 cmH2O 以下(110 mmHg),比較不傷害卵子。

8. 沖洗溶液的保溫:沖洗液的保溫很重要,我看過水浴37度C是最好的,只要30秒內沒用完,馬上換新的。比較不好的是,一開始就抽出5-6管沖洗液,放在台子上,等到最後一管,溫度都已經降到25度C以下。

9. 取卵出來保溫:現在大多數生殖中心,都設有金屬的保溫架,但露出於架上部分,仍然會失溫(因為開刀房溫度通常只有20-22度),所以,不能吸太滿。盡快送到找卵顯微鏡那裡。

10. 顯微鏡檯面上保溫與二氧化碳:取卵短則5分鐘,長則30分鐘以上,保溫與二氧化碳平衡殊為重要。如果超過15#卵,會提前放入密閉的保溫箱,再來找第二批卵子。

卵子不是看多就是好,品質依然最重要。至於,病人超音波檢查,如果由獨立的超音波技術員執行,通常『數目』就比較不會作假。如果由取卵醫師來做超音波,有時候會故意隱藏一兩顆,當作取卵失誤的安全籌碼。但是取卵醫師通常比技術員有臨床經驗,可以區別是巧克力囊腫或輸卵管水腫,這數目必須扣除,事先跟病人說,比事後解釋來的有說服力。大於等於10 mm的濾泡數目,取到80%就可以算及格。

還有,取卵安全性也是考量,以前在台大醫院,住院醫師往往取卵數目,取得比主治醫師還多(台大醫院72#取卵記錄,是住院醫師於2004年保持的),為什麼? 因為她們拼命求取卵數目的表現,每一顆都認真去取,認真去沖,但花費時間較久,且出血問題也比較多,而主治醫師看到血管有危險就避開,甚至會犧牲好幾顆卵子不取。

#取卵數目
#試管嬰兒
#濾泡
#出血

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人工受孕後才7天,怎麼月經就來了?*******正常排卵後,都14天後才來月經。『怎麼做完人工授精(IUI),7天就來月經了?』昨天,南部有一個年輕的不孕症醫師,問我。答案是:『Luteal phase ...
24/09/2025

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人工受孕後才7天,怎麼月經就來了?

*******
正常排卵後,都14天後才來月經。『怎麼做完人工授精(IUI),7天就來月經了?』昨天,南部有一個年輕的不孕症醫師,問我。

答案是:『Luteal phase insufficiency!』

卵巢刺激時,濾泡增多(e.g. > 10 #),E2 (女性素)、inhibin (抑制素)升高,負向回饋,腦下腺分泌的LH (黃體生成荷爾蒙)也被抑制很厲害。如果人工受孕之後,沒有補充黃體素或hCG(有時候女性素也需要補充),就有可能黃體迅速退化,導致月經提早來。當然,如果黃體功能不足,也將是這一次人工受孕失敗的可能原因。

理論上,不孕症醫師做了人工受孕之後,多少都會給予病人黃體素的補充,100 mg或200 mg應該都會足夠(Fertil Steril 2017; 107: 379-386.)。但每一個病人的吸收效率不同,我建議100 mg給三次會比較穩當。

至於試管嬰兒取卵freeze all (尤其是凍卵),我們偶爾使用 GnRHa only來破卵,這半衰期更短,大約在取卵之後5-7天就會來月經,這就是上述黃體早發性退化的緣故。如果是使用半衰期長一點的 hCG來破卵,月經來的就會遲一點,大約取卵後12天,但偶爾也會有7天就來的紀錄,取決於每個病人代謝hCG的快慢、濾泡的清空程度、跟子宮內膜的敏感度。

在沒有頻繁抽血檢查黃體素的情況下(事實上,病人也不方便做太多抽血檢查),寧多勿缺是我們的原則(P4 > 20 ng/mL),黃體素補充,要五毛給一塊的情形,並沒有什麼壞處(Fertil Steril 2023; 120(3 Pt 2): 597-604)。這跟女性素不同,在懷孕早期女性素的補充不宜過高(E2 = 200-400 pg/mL),太多女性素會造成流產率增加(Hum Reprod 2025; 40:876-884)。所以,我們對於女性素補充的原則是,要一塊給五毛。

好了,現在講一個問題。女性素補充到什麼時候?答案是『9週!』理由是胎兒ACTH mRNA在7週(GA 7週=FA 5週)被發現,8週腎上腺發育,9週功能完備,可以產生DHEA來製造女性素(Mol Med Reports 2019; 19:3903-3911),這叫做luteo-placental shift。當然少數例外(e.g.我曾經有案例到第13週,E2才明顯升高者),可以檢驗血中E2增加翻倍時,即可停藥。至於說,曾聽到有病人6週忘記帶estrade回中國,一個月後回台灣沒有流產,因此推論6週可以停藥,這種〔川普式〕邏輯,實在不太科學。

黃體素補充到什麼時候?有人說,既然luteo-placental shift發生在9-10週,所以10週就可以停藥(大多數西方學者都這麼說,但美國SART的流產率都在25-27%之間),我個人不太贊成(尤其是有流產高風險者)。2004年NEJM報導,有使用陰道黃體素者,早產於34週比率20.8%相較於安慰劑組36.0%,沒有統計差異 (NEJM 2007; 357:462-9)。那是因為兩組加起來才413人,樣本數太少。2019年,NEJM又有另外一篇報告( NEJM 2019; 380: 1815-1824),人數4153人比較多了,黃體素使用組75%超過34週生產,跟安慰劑組72%,依然沒有統計上差異(P =0.08),但對於之前『曾有多次流產』者,就變成 72% vs. 57% (P=0.007),黃體素就表現出有明顯的幫忙。

我專門看不孕症的特別門診,病人流產風險高於一般孕婦。而且,試管嬰兒好不容易辛苦成功懷孕了,每一個孕婦,都不希望需經過兩次流產後,才能被排到『需要補充黃體素』那一組。她們都希望一次就能成功生下小孩,自費使用黃體素也沒關係,希望小寶貝能平安,不要早產或流產,所以,要五毛給一塊,黃體素!

#黃體期不足
#流產
#月經提早
#不孕
#試管嬰兒
#要五毛給一塊

Address

220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188巷51號2樓, 茂盛板橋生殖中心
Panchiao
18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茂盛板橋生殖診所 吳明義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