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澤醫師 脊椎外科 微創骨科

何京澤醫師 脊椎外科 微創骨科 聯新國際醫院脊椎醫療中心副主任
專長治療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治療,椎間

13/07/2025

關於單孔脊椎內視鏡手術:你最想知道的 3 件事:
在醫學技術進步的今天,脊椎手術早已從傳統大傷口,進化到「單孔脊椎內視鏡手術」這種創傷小、恢復快的新選擇。許多患者聽到「只有一個小孔、還能處理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壓迫」時,常驚訝又疑惑。
這三個問題,是門診中最多人問的,我們引用最新國際文獻,幫你一次釐清。
✅ Q1:單孔手術有哪些可能的風險與併發症?A:創傷小,但仍需注意個別風險。根據 2025 年《Frontiers in Surgery》系統性回顧,單孔內視鏡的併發症包括硬脊膜撕裂(約 2–5%)、神經根暫時性損傷或硬膜外血腫,但總體發生率低、術後功能改善顯著,與雙孔技術相當 。
✅ Q2:單孔內視鏡手術可以放大幾倍?看得有多清楚?A:視野放大 10–20 倍,手術畫面比起肉眼甚至顯微鏡更清晰。現代內視鏡搭配高解析鏡頭與光源,可提供約10–20 倍光學放大率,醫師能在毫米級空間中操作,精確辨識神經、黃韌帶、微小骨刺等結構,進行細緻減壓,避免誤傷周圍組織。文獻也支持這種方式提升手術安全性與術後滿意度。
✅ Q3:單孔與雙孔內視鏡手術哪個比較好?A:兩者效果接近,但適用條件略有不同。2025 年一項涵蓋 1199 例患者的 meta-analysis 顯示:
• 雙孔(UBE)手術時間略短、對多節段狹窄較有彈性
• 單孔(FESS)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恢復更快。整體併發症比例相當,建議依病灶位置與醫師評估選擇 。
小結:如果你希望以最小的傷口、最短的恢復期處理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生或椎管狹窄,單孔脊椎內視鏡是一種安全、有效且值得信賴的選擇喔!

星期五凌晨5點,替最後一位脊椎高能創傷造成下肢癱瘓的緊急手術患者縫合完傷口,不經意地瞥見紗布上竟然有「💗」!難道是從早上8點半開始連續工作超過20小時的我已經眼花了?還是,有人暗戀我!? 抬頭看見刷手護理師疲憊愛睏的厭世眼神。我應該是多想了...
29/06/2025

星期五凌晨5點,替最後一位脊椎高能創傷造成下肢癱瘓的緊急手術患者縫合完傷口,不經意地瞥見紗布上竟然有「💗」!難道是從早上8點半開始連續工作超過20小時的我已經眼花了?還是,有人暗戀我!? 抬頭看見刷手護理師疲憊愛睏的厭世眼神。我應該是多想了⋯今年以來少了好多夥伴,他(她)們說撐不下去,選擇離職。醫師公會預估,今年底前恐有一百二十名急診醫師離開戰線 ;而護理師離職率已衝破一成,病房被迫關床,留守者只能在警報聲中奔跑 。
  作為一名外科系醫生,我比任何人都明白「人才」才是真正的寶藏。卻看見最珍貴的正在從我們掌心流失。醫院用臨時加給堵洞,健保局用口號改革,但常規過勞、醫療訴訟與言語或肢體暴力仍像浪潮拍打我們的信念。當醫護疲於自救,體系崩塌的裂縫就會蔓延到每個需要的人的面前⋯⋯這是現在進行式,全台灣人早已習慣的超效率超便利醫療,未來恐怕得全盤改變了。

08/06/2025

《不忍了全說了!親吐驚人內幕!》
今天用灑狗血式的開頭帶大家一窺如何用醫療級氣球撐開塌陷的脊椎骨,再用高黏稠骨水泥將高度固定住。 「經皮椎體整形手術」是骨質疏鬆的長輩常接受的術式之一,0.5公分的傷口,30分鐘,患者就從痛到哎哎叫的駝背小矮人變回抬頭挺胸的開朗阿嬤,不可謂不神奇!平常都看X光片,今天難得看看黏到會倒勾的水泥(防止外漏的風險),還有撐開壓力高達700psi的氣球(可改善因壓迫性骨折造成的駝背)吧!

都五月底了,全家對於難得的暑假旅行要去哪裏完全沒有共識。有人想去歐洲鄉村,有人要去北美洛磯山脈,有人想去北海道住露營車(不管到底去哪裏都好貴呀😂)。不過後來轉念一想,其實小孩子們好像也沒有真的很在乎去哪裏,重要的其實也就是陪伴而已,只要大家...
31/05/2025

都五月底了,全家對於難得的暑假旅行要去哪裏完全沒有共識。有人想去歐洲鄉村,有人要去北美洛磯山脈,有人想去北海道住露營車(不管到底去哪裏都好貴呀😂)。不過後來轉念一想,其實小孩子們好像也沒有真的很在乎去哪裏,重要的其實也就是陪伴而已,只要大家一起出去混就很開心。這幾年開始每週少一個應酬(或工作行程),把多的時間留下來給女孩兒們,意外得到的快樂比我想像中多更多!祝大家都有個愉快的端午節~

11/05/2025

是一種相對少見但症狀明顯的椎間盤病灶,約佔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2–10%。此病變的位置在椎間孔外,會壓迫穿出椎孔後的神經根,與傳統中央型或旁中央型突出不同,far lateral disc 更常影響年長者,且疼痛通常更劇烈,常伴隨神經根症狀如單側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或麻木。
這類病灶因其位置特殊,傳統正中入路難以觸及,診斷上需依賴MRI影像,手術則採用顯微鏡,可是遇到「重量級」的患者,動輒逼近10公分的深度,顯微鏡套管實在是鞭長莫及⋯現在有了脊椎內視鏡真是患者和醫師的一大福音!經外側入路(transforaminal 或parasp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可以在1小時左右優雅地完成手術,真是太幸福啦^_^

這禮拜真的挺累的⋯趁著天氣好得不像話,北宜公路像被陽光鋪上了一層金粉,一早5點半跟一群跑車狂熱者(好基友?)一起出發,一個彎道接著一個彎道,最高可達9000 rpm自然進氣引擎的高亢聲浪和笑聲輪流回蕩在山谷裡。         每一個轉向都...
27/04/2025

這禮拜真的挺累的⋯趁著天氣好得不像話,北宜公路像被陽光鋪上了一層金粉,一早5點半跟一群跑車狂熱者(好基友?)一起出發,一個彎道接著一個彎道,最高可達9000 rpm自然進氣引擎的高亢聲浪和笑聲輪流回蕩在山谷裡。
每一個轉向都在擦撞護欄的極限邊緣,每次衝刺都要「ㄍㄧㄥˉ」到最後一秒才煞車。不禁讓我出神想到:明明是這麼危險的活動,怎麼偏偏這麼多人樂此不疲?
就像單孔脊椎內視鏡手術,僅僅0.8公分的傷口,破萬轉的高速鑽頭就直接靠在柔軟的神經旁邊打磨骨刺,稍有不慎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專心手術時往往會進入「心流」,天塌下來都沒注意到⋯⋯可是病人術後開心的回饋又讓我成就感滿滿~剛想到這裡,車尾在清晨微濕的山道上大力甩了一下,嚇出我一身冷汗,趕緊把思緒抓回來,重新握好方向盤。果然「禪」的最高境界還是100%全力專注在當下啊!
今天,不只是車子跑得漂亮,連心情都像減壓後的脊椎神經一樣,回到了最自由的狀態🙃~
Photo credit: Hank

20/04/2025

這禮拜夾出有史以來最巨(已經無法單純用大來形容了!)的一坨椎間盤,患者為30多歲女性,手術前除了痛苦到天天到急診打嗎啡止痛,還出現了「馬尾症候群」!
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指下腰椎椎管內馬尾神經束受到嚴重壓迫或損傷。常見病因為腰椎中央型大型椎間盤突出、腫瘤或創傷等導致神經受壓。由於馬尾神經支配鞍部感覺及膀胱腸道功能,典型表現包括會陰及臀部(鞍區)感覺喪失或麻木、下肢無力或感覺異常,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礙如尿滯留或失禁等。
此症屬脊椎外科急症,需要緊急磁振影檢查(MRI)確認診斷,並儘速進行減壓手術以防止永久性神經損傷。所幸經由1公分傷口,單孔脊椎內視鏡將破裂的巨物椎間盤夾出後(現場的人都驚呼連連!),患者已經逐漸康復。成就感真是難以言喻啊!

痛風石長在脊椎?黃韌帶也會喊痛!        痛風可不是足踝和手指的專利,當尿酸過高,痛風石也可能偷偷跑到脊椎的黃韌帶上「安家」,讓原本彈性十足的黃韌帶變厚變硬,甚至壓迫脊髓和神經根。結果?腰痠、腿麻、走沒幾步就想坐下,讓人痛不欲生。  ...
13/04/2025

痛風石長在脊椎?黃韌帶也會喊痛!

痛風可不是足踝和手指的專利,當尿酸過高,痛風石也可能偷偷跑到脊椎的黃韌帶上「安家」,讓原本彈性十足的黃韌帶變厚變硬,甚至壓迫脊髓和神經根。結果?腰痠、腿麻、走沒幾步就想坐下,讓人痛不欲生。
這禮拜的手術非常難忘,同時處理了一位黃韌帶超級肥厚而且有白色堅硬痛風結晶沉澱的叔叔,和手腳都有巨大嚴重痛風石的年輕小哥,兩台刀都切了滿滿一整碗,非常療癒。刷手護理師看我拿著刮勺對著雪白濃醇的膏狀痛風石大口猛挖,竟然一瞬間餓了(五郎叔上身?),大喊著回家後一定要買「草莓香草冰淇淋」吃⋯😱
其實預防這種「脊椎版痛風」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高普林食物(像是內臟、火鍋湯底、啤酒),多喝水、多運動、控制體重,別讓痛風石在全身關節到處沉澱。別讓嘴巴的一時快樂變成脊椎的崩潰泉源喔!

23/03/2025

今天聊一個比較進階的話題,大部分脊椎管狹窄都是「管內」,成年人的骨性椎管大小基本不會改變,但是隨著年紀增長,黃韌帶越來越厚,就好像住家的天花板開始往下長一大堆鐘乳石😂,住在裡面的人只能在逐漸變小的空間裡低著頭將就生活(神經壓迫),非常不舒服!
但也有一部分人同時合併「椎孔」狹窄,就好像你家的大門也被各式雜物堵住了,這時候要順利救出裡面的人(神經),必須清掉不必要的東西,順便也把門擴大。
通常用單孔脊椎內視鏡手術把天花板原本的高度重新清出來,患者就很舒服了。但是一定要記得確認門口是否暢通,否則空有一間大房子,卻無法自由地出門玩還是會很不開心!
#脊椎管狹窄 #神經壓迫 #黃韌帶肥厚 #脊椎內視鏡 #單孔內視鏡手術 #椎孔狹窄 #脊椎微創手術 #腰椎健康 #神經減壓 #脊椎外科

09/03/2025

如果「爆漿椎間盤」是較年輕患者的專利;那麼恣意生長的骨刺加上中年發福的黃韌帶造成極度狹窄的「一線天椎管」就是叔叔阿姨們常見了。
骨刺是因椎間盤退化與關節磨損,身體啟動自我修復機制,於椎體和椎板邊緣產生鈣化增生。當骨刺過度生長並侵犯椎管或神經根通道時,會導致神經受壓。
黃韌帶增生則是因韌帶內膠原纖維變性、鈣化,使原本富彈性的結構變厚,進而減少椎管空間。骨刺和黃韌帶一齊加重神經壓迫,造成腰椎狹窄症。出現坐骨神經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影響排尿與步態穩定性。
本週完整呈現手術中運用高速鑽頭對骨刺的打磨以及用小刮匙將肥厚的黃韌帶整片刮下的內幕鏡頭。看著滿滿一紗布剛被清下來的「歲月菁華」,成就感完全不亞於幫脊椎「擠痘痘」啊!

《啊嘶時刻》         人生無法盡如己意,只好掌握自己能掌握的。每件事都強迫症想必很痛苦。就算醫師每台手術都全力以赴,也很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事情都對了就會出現「啊嘶」時刻,即使強迫症的人看了也會覺得療癒~A. 做頸椎人工椎間盤置...
02/03/2025

《啊嘶時刻》
人生無法盡如己意,只好掌握自己能掌握的。每件事都強迫症想必很痛苦。就算醫師每台手術都全力以赴,也很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事情都對了就會出現「啊嘶」時刻,即使強迫症的人看了也會覺得療癒~
A. 做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時,X光透視下,植入物必須精準置中,與椎體邊緣平行,角度對稱到毫釐不差~啊嘶!
B. 手掌骨骨折手術,迷你鈦合金骨釘骨板貼著關節面放到極致緊繃~啊嘶!
C. 長輩常遇到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更講究,斷裂處對齊至X光下幾乎天衣無縫~啊嘶!😙
這麼看來,對患者來說,有一個手術中強迫症的主治醫師好像也不是一件壞事耶!

23/02/2025

上星期的「擠痘痘」獲得熱烈迴響,許多朋友表示療癒。本週再接再厲推出「椎間盤ASMR」,用模型分享簡單的重要觀念!

Address

Pingzhen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Saturday 09:00 - 17:00
Sunday 09:00 - 17: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何京澤醫師 脊椎外科 微創骨科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