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25
/春季養生/
114/2/3 立春,時序已來到春寒料峭的初春,一起來複習接下來三個月可以做的春季養生 : )
1. #晚睡早起
由冬天的早睡(日落早)晚起(日出晚),轉為春日的晚睡(日落較冬晚)早起(日出較冬早)。
2. #廣步於庭
廣步者,動而不休,養陽之道。春三月,乃萬物生發之時,須動以和四肢,不可鬱郁久坐。
3. #被髮緩形
頭髮/馬尾不要紮綁地太緊、穿著則以寬鬆代替緊身。(女生則大推無鋼圈內衣、丟開束腹和馬甲)
走在路上可以看到不少人上半身羽絨外套包緊緊,下半身卻著短褲或是赤腳穿拖鞋,非常不推!! 因春夏之時,地下水中所藏的陽氣,升出地面之上,地面之下陽氣減少,故春夏陽虛於下,一切起居飲食,皆需注意保養中下的陽氣, #衣著宜下厚而上薄。
4. #戒慎殺伐型大怒
春養肝,暴怒傷肝;但肝氣宜疏不宜鬱,所以適當的表達、舒壓和溝通仍是必要的,千萬別因忍怒而把情緒憋在心裡,這樣反而容易內傷 (cf. 往內吞的情緒容易累積在甲狀腺 [陽維脈]、乳房和子宮/膀胱/攝護腺 [ #肝經])。
養生其實就是順應天時好好吃,好好睡,好好運動而已 : )
春季愉快~
/春季養生/
雖然說春天就是要鬆,但再鬆下去還有誰會想在入夏時看春季養生XD
感謝總算在春天只剩一個月不到的季春,盡量以愉悅而不鞭笞自己的心態將春季養生趕了出來 (過112/4/20穀雨後,5/5為春天的最後一天,本還以為閏二月會延遲節氣、整個農曆三月都仍是春天可以慢慢寫^^")
就一起來看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怎麼說
春三月,此謂發陳 (陳,舊也,言春三月,草木舊根舊子皆發生也。)(春氣從陰而陽,開發冬時閉藏之氣,故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資之以氣,德之與氣,俱能生也,物因德氣,英華開發也。),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
#夜臥早起
1. 春之三月,主膽肝之府,足少陽用事,陰消,陽息。故養陽者,至夜即臥,順陰消也。旦而起,順陽息也。《黃帝內經太素》
2. 夫人臥與陰俱,起與陽並,臥既夜矣,起復早焉,令陽多而陰少,以象春升之氣也。《內經知要》
3. 再次提醒,夜臥不是指因此可以合理地熬夜晚睡 (晚睡本就傷肝,如此何以養肝?),而是太陽下山的時間較冬日晚,所以入夜而眠的時間相對較晚(以今日天氣預報為例,日出05:37,日落18:13)。早起同理。
#廣步於庭
1. 步庭之時,更當被髮緩形,以使肝志內生。《黃帝素問直解》
2. 廣步於庭,勞以使志也。被髮緩形,逸以使志也。勞逸處中,和而生也。《黃帝內經太素》
3. 廣步者,動而不休,養陽之道也。《內經知要》
#被髮緩形
1. 被髮者,舒在頭之春氣也。緩者,和緩以應令也,如是則神志調適,肖天氣之生矣。《內經知要》
2. 東方風木之氣。直上巔頂。被髮者。疏達肝木之氣也。緩、和緩也。舉動舒徐。以應春和之氣。《黃帝內經素問集註》
3. 「緩形」是指讓自己的身體放鬆,盡量地不受約束。比方頭髮/馬尾不要紮綁地太緊、穿寬鬆代替緊身衣。(女生則大推無鋼圈內衣、丟開束腹和馬甲)
#情志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生、予、賞者,順少陽也。殺、奪、罰者,逆少陽也。故順成和,則外攝生也。內外和順,春之應也。《黃帝內經太素》
#飲食起居
1. 春三月食韭,苛疾不昌,筋骨益強,此謂百草之王。《馬王堆簡帛》
2. 宜常食新韭,大益人。過春後勿食,多昏神。《壽世傳真》
3. 勿多食酸味,減酸以養脾氣。(春,肝木正旺,酸味屬木,脾屬土,恐酸味助木剋土,令脾受病)《壽世傳真》
4. 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於溫也。禁溫飲食及熱衣服。《飲膳正要》
5. 春三月,乃萬物發生之時。須要行動,以和四肢,不可鬱郁久坐也。《急救廣生集》
6. 春夜臥時,間或用熱水,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能泄風邪腳氣。《壽世傳真》
7. 春夏之時,地下水中所藏的陽氣,升出地面之上,地面之下陽氣減少。聖人知春夏陽虛於下,故一切起居飲食,皆注意保養中下的陽氣。此時不知保養中下陽氣,必不免外熱內寒,上熱下寒諸危險病也。《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衣著
1. 春深稍宜和平將息,綿衣晚脫,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鼻塞咳嗽。但覺熱即去之,覺冷即加之,加減俱要早起之時,若於食後、日中,恐致感冒風寒。春不可衣薄,令人傷寒、霍亂、消渴、頭痛。春凍未泮,衣欲下厚而上薄。《攝生要義》
2. 乍寒乍暖,不可頓去綿衣,漸漸減之。稍寒莫強忍,即仍加服。《壽世傳真》
3. 春時,天氣頓暖,不可驟減綿衣,須一重重漸減,庶不致暴寒。《急救廣生集》
#沒養生到會如何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
1. 肝象木,王於春,肝氣既傷,則夏火為木之子,無以受氣,故病生於夏而為寒變。四時之氣,春生夏長,逆春傷肝,故少氣以奉於夏長之令也。《素問吳注》
2. 肝木旺於春,春逆其養則肝傷,而心火失其所奉,故當夏令火不足而水侮之,因為寒變,寒變者,變熱為寒也。《內經知要》
3. 肝氣不順,逆春氣矣,少陽之病應之。《黃帝外經》(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Cf. 春陽初升,萬物發萌,人有宿疾,春氣攻動,又兼去冬以來,擁爐薰衣,積至春月,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皆冬所蓄之疾,是務調理。《攝生消息論》(怎麼調理? 上述的方法都是唷^^)
Cf. 雷公曰:人既病矣,何法療之?岐伯曰:人以胃氣為本,四時失調,致生疾病,仍調其胃氣而已。胃調脾自調矣,脾調而肝心肺腎無不順矣。《黃帝外經》
💎 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分享讓您覺得受用的三個重點,然後開心地執行喔 : )
#調胃氣 #不可鬱郁久坐 #衣下厚上薄
pic. 感覺非常有春生之氣的生命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