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醫師與他的特殊兒-周正哲醫師

哲哲醫師與他的特殊兒-周正哲醫師 雙和醫院-兒童神經科 主治醫師

兒童氣質、兒童教養、過動症、妥瑞症

09/07/2025

👉孩子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您了解多少了?

1️⃣不同年紀的注意力可以維持多久?

2️⃣除了吃藥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幫助過動兒?

3️⃣注意力不足是孩子智商有問題?

4️⃣注意力不足跟管教失當有關係?

需要講義在底下留言

#提升孩子專注力

【 考完期中考試,過動兒可以做甚麼呢?】 #過動兒 考完試,拿到滿滿紅色圈圈的考卷,先不要馬上批評,先觀察果凍兒經常出錯的地方,重點加強改善: 1️⃣ 長篇閱讀通常是果凍兒的罩門,常常會一整大題沒有看懂,題組全錯。2️⃣ 國字也常常歪七扭八...
17/04/2025

【 考完期中考試,過動兒可以做甚麼呢?】

#過動兒 考完試,拿到滿滿紅色圈圈的考卷,先不要馬上批評,先觀察果凍兒經常出錯的地方,重點加強改善:

1️⃣ 長篇閱讀通常是果凍兒的罩門,常常會一整大題沒有看懂,題組全錯。
2️⃣ 國字也常常歪七扭八,東扣西扣分數慘不忍睹。
3️⃣ 可能因為來不及寫完,最後面幾題分數沒有拿到。

不需要太在意分數,只要弄懂錯在哪裡, #鼓勵答對的地方就好,如果有比上次期末考進步,記得趕快 #稱讚一下 好的地方。

訂正完,就可以好好陪伴孩子儲存 #幸福撲滿

📌可以讓孩子選一本小說,透過聲音表情引導他們進入情節,培養專注與想像力,也培養閱讀能力,幫助之後長篇閱讀的考試。

📌讓孩子挑個親子桌遊,選擇規則簡單但需要輪流、等待和邏輯,是很好的行為訓練方式。

📌親子一起玩的 Switch,選擇運動類、節奏類或合作闖關的遊戲,不但能幫助孩子消耗體力,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每天帶果凍兒去公園跑一跑,消耗體力也是很重要,不要🖐讓孩子近距離使用手機,把握2010,使用2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原則。

最近果凍兒姐姐喜歡上我小時候看得 #九把刀 小說,進入自己的世界裡面, #獨自升級。有點 #自閉 傾向的弟弟,就跟他一起玩switch,我們選擇 #毛線人2,需要兩人協作一起破關,破完也是滿滿成就感。

希望爸媽也幫果凍兒找到適合的休閒活動。

《小孩就是不開口,是大隻雞晚啼還是語言遲緩?》➡️最近門診裡,常常有一歲半的小朋友來評估語言發展。有些孩子原本會叫「媽媽」,但後來突然不說了;越是叫他開口,他反而越想逃開,這樣到底有沒有問題呢?➡️門診評估,孩子的神經學檢查、聽力、互動、社...
28/03/2025

《小孩就是不開口,是大隻雞晚啼還是語言遲緩?》

➡️最近門診裡,常常有一歲半的小朋友來評估語言發展。有些孩子原本會叫「媽媽」,但後來突然不說了;越是叫他開口,他反而越想逃開,這樣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門診評估,孩子的神經學檢查、聽力、互動、社交和認知發展都正常,只是不太開口,那就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環境了。

發現很多時候,孩子是家裡的獨生寶貝,甚至是金孫,只要手一伸,大人就立刻把東西拿給他。這樣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說話的動機——因為不需要開口就可以滿足需求。

➡️以前的孩子要東西,得靠說話、靠互動才能拿到,但現在資源充足,加上3C🤳保母,反而讓說話這件事變得「不需要」。
我常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去公園跟其他同齡小孩玩,或長大送幼兒園、參加公共托育機構。在有同儕、有互動的環境中,孩子自然會開始開口說話。

那什麼樣的語言遲緩需要進一步處理呢?

1️⃣ 本來會說話,後來退步或沉默下來。
2️⃣ 合併其他發展問題,例如走路不穩。
3️⃣ 身體上有不明原因的胎記。
4️⃣ 對聲音叫喚沒有反應,只會看向指的東西。
5️⃣ 重複性的行為,例如常常原地轉圈圈。
6️⃣ 對其他小朋友沒有興趣,缺乏社交動機。

語言發展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爸媽的陪伴和說話。研究顯示,爸媽每天互動的頻率多20次(你一句,我一句),語言成長會有顯著提升,每天對話字數越多,小孩語言認知也越好。相反地,過度依賴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反而會讓語言發展更慢。

不知道跟孩子說甚麼怎麼辦?親子共讀📖,找一本小朋友愛的書,翻20面就可以有至少20次的互動機會。跟孩子說話前後多家幾個形容詞,跟孩子對話的字數就可以增加幾倍。

國健署的分齡共讀技巧影片,也有指導如何從小跟孩子培養閱讀的技巧喔。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國中生的親子關係與學習態度——從對立到支持   一位國中的果凍兒,兩年後再次回到我的診間。爸爸一進門便急著數落孩子,我連忙請孩子先迴避,花了十五分鐘聽爸爸描述孩子「 #偷拿手機」的情況,即使孩子被發現犯錯也不願承認,讓他不解為何孩子會「 #...
13/03/2025

國中生的親子關係與學習態度——從對立到支持

一位國中的果凍兒,兩年後再次回到我的診間。爸爸一進門便急著數落孩子,我連忙請孩子先迴避,花了十五分鐘聽爸爸描述孩子「 #偷拿手機」的情況,即使孩子被發現犯錯也不願承認,讓他不解為何孩子會「 #說謊」,希望我能開導孩子「 #認錯」。而孩子的學業表現也讓他擔憂,無論怎麼教,成績始終無法及格。爸爸原本只希望成績及格就能和姐姐一樣玩手機,但孩子就是達不到,學習態度越來越差,他懷疑孩子是否有「 #情緒障礙」。

🆖️無效的溝通
孩子到了國中,如果國小時期未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往往容易發展成對立與反抗。這時,孩子不僅難以溝通,甚至會刻意違背父母的期待,導致親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引發憂鬱情緒,進而增加輟學或離家出走的風險。

🆖️有條件式的獎勵
在國小階段,有條件的獎勵或許能暫時促進孩子的外在學習動機,但到了國中,這種方式往往會失效。隨著課業難度增加,孩子可能越來越無法達成父母的標準,導致學習變成一種壓力來源。加上內在學習動機不足,卻不斷面臨外在的挫折,容易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

➡️改善對立反抗三步驟

1️⃣避免無效溝通
2️⃣移除障礙
3️⃣跟孩子站在一起

1️⃣避免無效溝通
當溝通陷入對立時,過度爭執只會讓關係更加惡化,此時,先減少直接衝突,讓雙方都先冷靜些。

思考這件事情的對錯是否真的很重要?也可以由身邊信任的人,從旁協助緩頰溝通。同時,要孩子改變態度,父母自身的態度也需要軟化,試著傾聽孩子不願配合的真正原因,而非單方面要求 #服從 跟 #認錯。

2️⃣移除孩子的障礙
孩子學習困難時,與其一味責備,不如找出問題的根源,可能不是不願意,而是做不到。例如:

孩子是否對某些科目特別吃力?學校是否有補救措施?

是否有 #專注力 或其他 #學習障礙?若有,是否需要專業協助或輔助資源?

孩子是否因情緒壓力導致學習困難?孩子有沒有失眠、情緒低落、食慾改變 等身心症狀?應盡早就醫,評估是否有 #憂鬱症 的前兆。

3️⃣站在孩子的立場,提供心理支持
很多父母會問:「他又不先配合,我怎麼站在他那邊?」其實,關鍵不在於「改變立場」,而是從小事開始建立合作關係。例如,與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讓他感受到支持,而非單方面的要求。

「 #一起做」的重要性
有時候, #陪伴 比指導更重要。例如,陪二年級的孩子寫功課,自己也買了一本練字本,他寫多少,我就寫多少,甚至寫更多。雖然我無法代替他完成作業,但透過這種方式,他感受到學習的辛苦是被理解的,進而產生「在一起」的連結感。這種支持,遠比責備與條件交換來得有效。

與其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不如試著走進他的世界,了解他的困難,提供實際的幫助與心理支持。

14/02/2025

📌 國際癲癇日:每年2月的第2個星期一
願所有癲癇孩童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長!

📌 癲癇藥物最常被詢問的問題

1。癲癇藥物是否需要終身服用?
在開始服用癲癇藥物前,醫師其實都會詳細解釋藥物的效果與可能的副作用,這個過程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有些藥物雖然療效較佳,但若副作用過強而無法長期使用,反而可能因為停藥導致癲癇復發。因此,所有藥物的選擇、開始治療與減藥的決定,都是依據每個孩子個別狀況,與家屬及孩童共同討論後決定的。

2。癲癇藥物會有副作用嗎?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 疲勞
✅ 頭痛
✅ 胃腸不適
✅ 頭暈或暫時性昏厥
✅ 皮疹或其他皮膚反應

但這些副作用並非每位孩童都會發生,事前告知仍然重要。台灣有許多癲癇藥物可供選擇,即使出現副作用,也能透過回診調整,確保治療的安全與有效性。

📖 參考資料:Antiepileptic drug monotherapy for epilepsy: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國際癲癇日 #兒童癲癇 #癲癇治療

23/08/2023

周醫師出國進修三個月。
補充一下新的能量。
門診請十二月後再預約喔!

感謝妥瑞症協會舉辦精彩會議我也有幸能一起跟很多老師們探討 妥瑞症上學需要面對的議題妥瑞兒童能不能開心上學趣?上學對妥瑞兒是利大於弊嗎?➡️上學前先問問看:1️⃣學校有沒有給他歸屬感?2️⃣孩子有沒有足夠的價值感?3️⃣孩子有沒有足夠社會適應...
30/10/2022

感謝妥瑞症協會舉辦精彩會議
我也有幸能一起跟很多老師們探討
妥瑞症上學需要面對的議題
妥瑞兒童能不能開心上學趣?
上學對妥瑞兒是利大於弊嗎?

➡️上學前先問問看:
1️⃣學校有沒有給他歸屬感?
2️⃣孩子有沒有足夠的價值感?
3️⃣孩子有沒有足夠社會適應能力?
4️⃣孩子的共病症有沒有被發現處理?

都是能不能在學校好好適應的關鍵

#台灣妥瑞症高峰會
#妥瑞社會適應
#妥瑞兒上學

跑跑跌倒的小孩怎樣跑步跌倒的小孩要看  #兒童神經科 醫生呢? 跑一跑蹲下去休息一下再站起來跑  OK 👌跑一跑雙腳互相絆倒 Nok 🖐跑一跑突然  #雙腳無力,休息很久才能改善 Nok 🖐 準備要啟動跑的時候突然跌倒,但跑步過程都很順利 ...
28/09/2022

跑跑跌倒的小孩
怎樣跑步跌倒的小孩要看 #兒童神經科 醫生呢?

跑一跑蹲下去休息一下再站起來跑 OK 👌
跑一跑雙腳互相絆倒 Nok 🖐
跑一跑突然 #雙腳無力,休息很久才能改善 Nok 🖐
準備要啟動跑的時候突然跌倒,但跑步過程都很順利 Nok 🖐
跑一跑蹲下去但 #站不起來 Nok 🖐
跑一跑蹲下去要 #扶著膝蓋 或地板站起來 Nok🖐
跑一跑蹲下去要屁股先抬起來才能站起來 Nok 🖐
跑一跑因為腳板沒有抬起來,被腳尖絆倒 Nok 🖐
跑的時候沒有跌倒,但屁股持續 #扭來扭去 Nok 🖐
每天早上可以跑,下午就很累不想跑,眼睛看起來想睡的樣子 Nok 🖐
常常在 #肚子餓 的時候會跌倒 Nok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猜看看以上各是那種疾病?

最後,跑一跑被不平的路面絆倒 ,這個應該是爸媽要幫小孩注意走路安全,也要請 #雙和醫院 #復健醫學科 #兒童早療 #吳錦雯醫師 評估鞋子有沒有太大喔!

#如何幫家中寶貝挑雙適合的鞋

https://www.facebook.com/214630980546439/posts/367575561918646/?sfnsn=mo

27/09/2022

避免讓 #無聊的小孩 成為 #螢幕魔人 潤稿by susu

孩子才上國小三年級,家人因為覺得他對 #手機太沉迷,帶他來看我。 #手機上癮 讓他已經讓他生活脫序: 吃完的碗盤沒有收、洗澡拖拖拉拉、好不容易進去草草洗一下就跑出來繼續玩、跟他講話好像沒在聽、之前喜歡的運動現在都荒廢、整天就盯著手機遊戲、本來是覺得他在家沒事給他玩一下,怎麼知道越玩時間越久。

我讓小孩在外面待一下,但小孩一到門口處,立馬要去掏爸爸口袋裡的手機、我先提醒爸爸不要馬上給他、給他一點無聊的時間。

➡️分析核心問題:
這個孩子以前是個活潑好動。但自從疫情之後,無法到外面玩,長時間待在家裡覺得無聊 。爸爸一開始覺得孩子無聊,就拿手機給他玩。一開始時間到了可以結束,後來越玩越久,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到了暑假,爸爸不得不花大筆錢把他送去夏令營,讓他不能再待在家裡玩手機。

整個對談過程, 孩子沒了手機就呈現恍神的樣子。看似沒在聽但腦袋似乎不停再轉,如果有投影機投射出孩子的腦袋,可能還會看到手機遊戲對戰的畫面。

➡️解決問題的方式:小孩的無聊不用幫他解決
現代孩子過的好像很幸福,爸媽很厲害,小孩一有問題爸媽就可以馬上解決。
小孩無聊、手機可以馬上解決小孩的無聊,造成3C保母養大的小孩。
小孩減少跟人的互動造成語言發展變慢、減少運動造成肌肉力量不足。
孩子會手機成癮,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
可能是每天爸媽回家很累就習慣拿起手機,可能是孩子學習動機不足。
孩子的3C成癮已經是現代家屬急需要面對的課題。
手機普及的程度,甚至到一歲小孩都可以拿著平板很自在的滑。
旁邊的長輩還很高興的說: 真是個天才的小孩啊! 玩手機的小孩好專心!

➡️但許多研究指出:手機的使用,會導致孩子無法分辨立體結構。變動的畫面,讓孩子無法持續專注困難的任務。
目前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2️⃣歲以下不應該使用任何螢幕,2️⃣歲以上每天使用時間應小於半小時。因為兩歲以下立體視覺還沒建立。每天超過2️⃣小時以上的螢幕,會增加7️⃣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因小(給 #手機)失大(孩子的 #專注, #睡眠),得不償失。
以下幾個步驟教導爸媽避免讓孩子成為螢幕魔人:

1️⃣孩子的無聊,是個渴望改變的動機
小孩跟你說好無聊,先放下對孩子的成(怒)見(氣)。孩子不是在找麻煩,孩子說無聊表示他有動機、渴望想要生活充實、充滿意義。

2️⃣尋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先從改變環境開始
沒有時間陪小孩怎麼辦?
孩子有想要改變的動機,接著就是給他適合的環境。家裡最好有個角落,是專屬於孩子的"秘密基地" 。做完功課後,多出來的時間讓他自己利用。他可以做美勞、看書、玩扮家家酒、冥(發)想(呆)也可以。家裡小孩常常會把角落弄得亂七八糟,但只要安全都要讓孩子盡情的玩(亂)。
同時誘惑必須變不可及。手機可以鎖定需要家長要解鎖才能打開。家裡的電視只要變成靜音,對孩子的吸引力也會大大減低。如同幫種子把干擾生長的石頭移開、鋪上好土、定期澆水與施肥。

3️⃣先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把事情變得自動化
手機遊戲之所以好玩,因為都會不斷鼓勵玩家、給予適時的正向回饋。孩子選擇要做的事情之後,也要暗中幫助一下他們。如果想要看書,先去圖書館借幾本適齡的優良漫畫開始;想要美勞,就花點錢去買些材料包、工具書、找好的DIY影片。讓孩子將「無聊」轉化成是「機會」、讓「有時間」跟「找樂子」連結、而且可以輕易入手、有人陪伴與協助。 種子只要適當的陽光的水分,不需要太多的施肥就會自己成長。

4️⃣給予讚美
不管做得好不好、都要給予感謝與賞識。感謝孩子讓你又時間作自己的事。賞識他的用心與進步。獎賞的感覺讓孩子更想要重現:下次無聊的時候做這件事情。

下次孩子無聊的時候,按照四個步驟執行
1️⃣無聊 (渴望改變) -> 2️⃣改變環境 -> 3️⃣習慣自動化 -> 4️⃣滿足獎賞
每天一點點改變,讓孩子無聊不只非手機不可。

參考書籍 #原子習慣
參考文獻 More screen time linked to higher risk of ADHD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Study

#銀幕魔人 #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 #睡眠障礙 #兒童 #手機成癮 #手機

16/09/2022

兒童情緒及心理:五步驟改變親子零和遊戲 潤稿 by susu

見到他不由得一驚❗️這不是我家小孩嗎?

一個剛升二年級小男孩爸爸帶來說他雖然功課很好、全校演講前三名,但 #反抗性高、常常挑戰父母的指示或不滿一些屬於個人的義務。

例如:書包為什麼不能幫我收❓️為什麼要先寫功課❓️ 問什麼不能去玩遊戲❓️彷彿有十萬個為什麼。家長說服他都無效後兇他往往事情變得更糟。

1️⃣釐清問題
仔細詢問之後,發現這孩子從小就是阿公阿嬤帶,金孫在家裡要什麼就有麼。當父母終於自己帶就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孩子本身的特質是堅持度高、反應強度高、規律性也高。孩子在安親班可以順從師長的指令自己完成功課,自己收拾書包。

但是當孩子回到家可以做的事情變多。當想做的事情沒有達到,又被要求先完成該做的事情,就會開始「番番」、甚至「凍未條」。父母一開始也都耐著性子努力做「成熟有智慧的好父母」在太頻繁的爭執下,耐心用罄、理智斷線、努吼甚至體罰雖然暫時奏效、但親子關係卻每況愈下。

2️⃣問題分析:
如果大人只是把自己的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包裝成各種對他好的理由,對剛開始認識世界的三歲小孩還有效,但對七歲小孩來說,孩子很聰明,能夠感覺出來為你好大都是大人 #編出來的,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當爸媽覺得該做事情,與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違背,馬上就變成非黑即白的是非題,順孩子答應怕寵壞小孩,不答應又會讓小孩咬定爸媽老古板、跟爸媽說一定不行、自己先做再說。

3️⃣如何改變?
➡️環境:當下的環境要先改變,停掉所有讓孩子分心的事情,離開讓他無法控制情緒的地方,一個重新歸零的概念。
➡️情緒:先同理孩子的情緒,先把自己放在跟孩子的同一邊。
➡️選擇:不是給他是非題,而是跟他討論 #選擇題,心理上要接受的事情,要先從自己講出來開始。
➡️執行:孩子會傾向做到自己嘴巴講出來的事情,而不是大人要他做的事情。
➡️獎勵:完成後給與口頭上的鼓勵,加強正向溝通循環。

回到這個孩子收書包的情境:
👉環境:孩子因為不想收拾書包正在鬧脾氣,大人先放下自己對孩子過去的成見,帶孩子離開書包,也先離開他想要玩的事情。
👉情緒:怎麼啦? 我看到你是不是很生氣呢。我聽到你說不想收書包嗎?這步驟要語氣盡可能和緩,很難、但很重要。詢問最後加一個上揚的尾音或是語助詞,都會讓語氣變得和緩許多。
👉選擇:先不要談書包,先從無關緊要事情開始。可以從學校聊起,可以從下課談起。怎麼啦!放學怎麼啦!老師說甚麼啦!一邊收拾情緒,一邊整理思緒。 可能最後選擇不是完全我們想要的,但要是我們可以接受,看能不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共同目標。
👉執行:順著孩子的選擇,決定好了嗎?準備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 執行過程如果過程太困難,再重新回到第三點微調一下。
👉獎勵:即使最後不完全是大人希望孩子做的,也可能只是部分達成,盡量給與肯定做得不錯的地方。 很好!好棒!然後講出看到孩子完成的地方。

父母往往看到孩子不做什麼、不先觀察、不好奇、不探究原因直接開始說服、講道理不成就惱羞成怒的命令或情緒勒索。這麼做只會把孩子推遠、築出更高的牆。要說服孩子之前,先幫孩子移除心上的障礙。先從問一句 “你還好麼❓️怎麼啦❓️”開始吧!

參考書籍: #如何改變一個人。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15/09/2022

小孩吃飯吃很慢

“你覺得媽媽漂亮嗎?”
“漂亮啊!”
“以前爸爸小時候,奶奶就常常跟爸爸說,要把飯吃完以後娶的老婆才會漂亮,所以爸爸從小就把飯吃光光喔。”

要不要把飯吃完?

#所以老婆漂亮是老公的功勞(誤)

28/08/2022

新冠病毒與熱性痙攣

➡️最近兒童小於五歲BNT疫苗陸續開打,門診常常被問到這個年紀兒童該不該打疫苗,這邊提供一個兒童神經科的觀點給大家參考。

➡️從4️⃣月底到8️⃣月底,各醫院🏥熱性痙攣的人數比過往一整年還多。 位於重災區的雙和🏥收治超過五十個熱性痙攣的兒童,幾乎是收治專責病房的新冠染疫兒童。

年紀都是6️⃣個月到6️⃣歲之間,♂️男比♀️女多一些,除了少數是有慢性癲癇疾病,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發燒抽筋。

❗️有前幾次發燒都沒有熱痙攣,但這次新冠發燒就抽筋。
❗️有第一次感染新冠沒有抽筋,但第二次再次感染新冠抽筋。
❗️少數有一天抽筋兩次以上。
❗️也有些沒有抽筋但出現像是腸病毒肌躍症狀。

😀好在大都數都健康出院,腦波沒有特別異常,少數腦波異常的是本來就有癲癇跟腦瘤病史的病患。

➡️目前對新冠造成兒童熱性痙攣的原因還不清楚
國外的住院案例 (1) 可見,新冠造成抽筋的病痛,有比較高比例是過去有癲癇或神經疾病兒童,但台灣看起來住院病人大都是過去健康小孩,可能因為發生過腦炎兒童案例之後,國內醫師跟民眾都恐慌,幾乎不敢把熱性痙攣放回家觀察。
有成人研究顯示(2)新冠染疫後有比較高的全身發炎反應,而在神經學症狀病人發炎反應又比沒有神經學症狀的高,但兒童沒有相關神經發炎研究。

➡️臨床上有幾個跟腦炎病人不同地方
熱性痙攣到醫院觀察一兩個小時後就漸漸恢復清醒,而腦炎病人在進醫院後還會持續惡化;抽血可看到大多熱性痙攣的發炎指數IL6低,而新冠腦炎的IL6是很高,但也有例外;腦炎通常會合併多器官的指數上升,但熱性痙攣相對比較不會。

➡️目前除了臨床觀察之外及一些發炎指標之外,尚未有更快且準確的方法鑑別新冠腦炎跟熱性痙攣,目前雖然有快速篩檢IL6的家用快篩,能預測成人的新冠重症(3),但在診斷兒童重症也還尚未證實其準確性。

➡️另外,年紀小(多集中1️⃣到4️⃣歲)以及發燒的高度(超過39度C🌡)似乎是抽筋危險因子,但年紀低於一歲的熱性痙攣又相對大於一歲的少。

😀 家裡有比較小的小孩,擔心染疫後抽筋或腦炎,可以考慮施打疫苗提供更完整的保護喔!

以上是兒童神經科個人觀點,可以不用再問我要不要打疫苗了。😝

論文出處:
(1) Seizure as the main presenting manifestation of acute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European Journal of Epilepsy. 2021
(2) Viral antigen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 in cerebrospin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fection and neurologic symptoms comparedc with control participants without infection or neurologic symptoms. JAMA Network open. 2022
(3) Interleukin-6 test stript combined with a spectrum-based optical reader for early recognition of COVID-19 patients with risk of respiratory failure. Frontiers. 2022

#新冠腦炎 #熱性痙攣 #抽筋
#雙和醫院 #兒科部 #染疫 #兒童神經 #周正哲 #康復門診
#小勇士小星星手冊

更多兒童康復門診時間: 👉https://reurl.cc/n1b988
更多資訊在雙和ig:👉https://www.instagram.com/shh_hospital/

Address

雙和醫院
Ta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哲哲醫師與他的特殊兒-周正哲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