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us引·逆美學室

Ianus引·逆美學室 減壓觀念。step down
人生就是來好好玩的
引逆美學帶領妳重新認識自己
#頭部降壓 #全身舒壓 #孕婦按摩
營業時間:am10:00~17:00
SPA僅限女性預約
預約詢價官方LINE連結👇🏻

有天,她坐在療程空間裡說這扇窗看出去的風景好像日本的街道喔矮矮的瓦礫房還有電線桿讓我彷彿身在日本當地我轉頭那一刻,想起第一次踏進這個空間時四面開窗、明亮、空氣流通深深吸引著我直接就決定是這裡完全沒想到它座落在Google地圖都找不到的地方進...
15/10/2025

有天,她坐在療程空間裡說
這扇窗看出去的風景
好像日本的街道喔
矮矮的瓦礫房還有電線桿
讓我彷彿身在日本當地

我轉頭那一刻,想起第一次踏進這個空間時
四面開窗、明亮、空氣流通深深吸引著我
直接就決定是這裡
完全沒想到它座落在Google地圖都找不到的地方

進來一年多
我每天在這邊享受著我顯化出來的一切
但也發現,日復一日的重複著美好的生活
我竟也忘了該停下來
欣賞並感受

有一天,我就這麼在每個空間裡
感受著窗外的風景
用身體及當下去融入每個角落
允許所有的發生~

圖一:啊~原來這是我在照顧大家的空間
有點昏暗卻不失溫暖
它想讓每個在忙碌生活中的人們
有一隅可以呼吸的空間
偶爾電線桿上還會有小鳥唧唧喳喳的合唱聲
好像伴隨著我一起共振在身體節奏裡

圖二:阿華施作顱薦的空間非常簡約沒有過多擺設及香氛
這其實是刻意營造的留白
讓每個願意回歸原廠設定的身體
有足夠的空間不被打擾著慢慢甦醒

圖三:這是一間還沒開放的空間
竟然有這麼美的風景及光影
目前它是儲藏空間
沒有過多的雜物堆放
但我想它正醞釀著好玩有趣的事

圖四:是引逆美學室的大廳
延用我在家最喜歡待著的餐桌氛圍
椅子高度相較沙發更符合人體工學
有個大大的長桌能夠讓待在此的人擺放任何身心的狀態
在空間的支持下細細品嚐自己在人生中的各種時刻
不強求不刻意
就用自己舒服的方式

/

謝謝妳讓我重新停下來
我們都在彼此生命中相互碰撞著

日常中若少了暫停時刻
再美好的生活都將變成sop自動流程
無法欣賞其中的有趣、感受當下的流動
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雖然短暫恍神了,但只要帶著意識隨時回來

會發現窗外風景一直都在
我看待及感受的方式卻不同了

妳喜歡哪一扇窗呢?店內沒有大眾對美業的印象,沒有滿滿的香氛及擺飾,沒有療癒的水晶或精油,更沒有任何產品或療程可以賣

更多的是空白,生活中已經被塞滿太多太多,我們都忘了身體需要的其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多

每一次踏進來,我們都能一起感受這份留白,專注在觀察,只是看著,允許身體用自己的節奏慢慢的探頭出來

- 孩子帶我重回30年前爸爸的提問 -兒子開學4週了對於剛進入學校生活有著許多的不適應及情緒某天來到跟我分享學校生活的點滴我問很愛講話的他在學校有什麼時間是會被限制不能一直講話的嗎👶🏻:有啊~看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睡午覺的時候但是啊,我今...
26/09/2025

- 孩子帶我重回30年前爸爸的提問 -

兒子開學4週了
對於剛進入學校生活有著許多的不適應及情緒

某天來到跟我分享學校生活的點滴
我問很愛講話的他
在學校有什麼時間是會被限制不能一直講話的嗎
👶🏻:有啊~看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睡午覺的時候
但是啊,我今天跟某某同學睡午覺的時候偷講話(邊講自己邊偷笑🤭🤭)

我問:那你們都講什麼啊?
👶🏻:我們用氣音叫對方的名字啊(再次被自己好笑到一直偷笑🤭🤭)

我心想這麼無聊的對話也好玩
真不愧是單純的小孩啊

突然的我想起我在國小一二年級期間
每天的聯絡簿都被寫了滿滿的紅字
「上課愛講話」、「上課偷吃東西」、「上課偷睡覺」⋯整本聯絡簿沒有落下一天是空白的

如果在現代我大概被貼上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的標籤了
慶幸我的爸媽從來沒有指責過我
我還記得爸爸總開玩笑說
能不能有那麼一天就好
聯絡簿是空白的回來的就好
(標準變超低🤣🤣)

不但沒被羞辱,爸爸還會在親戚朋友來家裡作客時拿出我的聯絡簿展示,爸爸說,要每天都能有東西讓老師寫也是不容易

還記得那時候爸爸問我
這些事為什麼不能等到下課後再做?

那時候我真的講不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只能安靜的渡過爸爸的提問

因為下課才5-10分鐘,要上廁所要去外面搶盪鞦韆玩遊戲,哪裡還夠我做這些事啊
而且,正因為規範不能做,偷偷做起來的感覺更好玩呀🤭

此刻,我突然的理解孩子那無聊卻又單純的氣音叫名字遊戲
我跟兒子分享著我以前的‘豐功偉業’
同時,也晚了30年的回答了爸爸當年的提問

人類與生俱有挑戰環境的衝動
也正是這份內在指引我們
不斷地探索中跌倒、成長、學習、感受
一個人的自信與價值也正從中發芽茁壯出來

謝謝我的家庭給我滿滿的空間與彈性
讓我在有限度的範圍中自由探索著
現在,我也用這這樣的彈性養育著下一代❤️

🌟開學期間也有相當多爆炸的時刻,衝突與爭執
也在這段期間發現,擅於關照他人的我,更多該學習的是觀照自己
期間在靜宜的SE經驗療法中,找回混亂的自己,並學習如何安在,有機會再來慢慢分享

#孩子帶我重新看見更多的自己
#自我探索 #親子育兒

- 孩子帶我重回30年前爸爸的提問 -兒子開學4週了對於剛進入學校生活有著許多的不適應及情緒某天來到跟我分享學校生活的點滴我問很愛講話的他在學校有什麼時間是會被限制不能一直講話的嗎👶🏻:有啊~看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睡午覺的時候但是啊,我今...
26/09/2025

- 孩子帶我重回30年前爸爸的提問 -

兒子開學4週了
對於剛進入學校生活有著許多的不適應及情緒

某天來到跟我分享學校生活的點滴
我問很愛講話的他
在學校有什麼時間是會被限制不能一直講話的嗎
👶🏻:有啊~看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睡午覺的時候
但是啊,我今天跟某某同學睡午覺的時候偷講話(邊講自己邊偷笑🤭🤭)

我問:那你們都講什麼啊?
👶🏻:我們用氣音叫對方的名字啊(再次被自己好笑到一直偷笑🤭🤭)

我心想這麼無聊的對話也好玩
真不愧是單純的小孩啊

突然的我想起我在國小一二年級期間
每天的聯絡簿都被寫了滿滿的紅字
「上課愛講話」、「上課偷吃東西」、「上課偷睡覺」⋯整本聯絡簿沒有落下一天是空白的

如果在現代我大概被貼上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的標籤了
慶幸我的爸媽從來沒有指責過我
我還記得爸爸總開玩笑說
能不能有那麼一天就好
聯絡簿是空白的回來的就好
(標準變超低🤣🤣)

不但沒被羞辱,爸爸還會在親戚朋友來家裡作客時拿出我的聯絡簿展示,爸爸說,要每天都能有東西讓老師寫也是不容易

還記得那時候爸爸問我
這些事為什麼不能等到下課後再做?

那時候我真的講不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只能安靜的渡過爸爸的提問

因為下課才5-10分鐘,要上廁所要去外面搶盪鞦韆玩遊戲,哪裡還夠我做這些事啊
而且,正因為規範不能做,偷偷做起來的感覺更好玩呀🤭

此刻,我突然的理解孩子那無聊卻又單純的氣音叫名字遊戲
我跟兒子分享著我以前的‘豐功偉業’
同時,也晚了30年的回答了爸爸當年的提問

人類與生俱有挑戰環境的衝動
也正是這份內在指引我們
不斷地探索中跌倒、成長、學習、感受
一個人的自信與價值也正從中發芽茁壯出來

謝謝我的家庭給我滿滿的空間與彈性
讓我在有限度的範圍中自由探索著
現在,我也用這這樣的彈性養育著下一代❤️

🌟開學期間也有相當多爆炸的時刻,衝突與爭執
也在這段期間發現,擅於關照他人的我,更多該學習的是觀照自己
期間在靜宜的SE經驗療法中,找回混亂的自己,並學習如何安在,有機會再來慢慢分享

#孩子帶我重新看見更多的自己
#自我探索 #親子育兒

很喜歡每年用霧眉的方式跟許多有趣的人相遇🤍Sun是位年紀很小就獨自創立了設計公司的老闆她喜歡俐落明顯的眉峰這凸顯她的個人魅力及風格連髮型也會定期修整齊長那一點點的落差別人或許看不出來但她是如此的重視細節及美感品味這一次來,我們都發現有某些東...
31/07/2025

很喜歡每年用霧眉的方式跟許多有趣的人相遇🤍

Sun是位年紀很小就獨自創立了設計公司的老闆
她喜歡俐落明顯的眉峰
這凸顯她的個人魅力及風格
連髮型也會定期修整齊長
那一點點的落差別人或許看不出來
但她是如此的重視細節及美感品味

這一次來,我們都發現有某些東西改變了
我感覺她整個面部散發著是一種柔和感
那股柔少了點銳利,少了點什麼,但多了更多的笑容,更多的自在
我把我的觀察跟她分享
問她:「還要照之前一樣眉峰明顯一點嗎?」

我們討論著以前喜歡俐落眉峰或某種風格
也許,是因應她的身份
她年紀比我還小
早早就創立了一家設計公司
當了老闆,好像就該有老闆的樣貌
穿衣風格、外表呈現、溝通姿態各種選擇都導向如何呈現老闆該有的魄力、專業性、令人信服的樣貌

她分享她到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
那是個慢步調,有很多空間能接納不同狀態人事物的城市
她在那邊每天會去公園散步,就像某種每日清理的儀式感,或是說動態靜心
在這些過程中,她好像也放掉了許多,那些腦中認為的「應該」,社會訴說著的「框架」

她說,她也發現自己變的更鬆了一點

現在的柔軟正是她此刻的狀態
不用任何裝飾或刻意呈現
是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樣子
她可以用更貼近真實自己的樣貌持續扮演著老闆這個角色
也許因為老闆以身作則的將自己最真實的樣貌呈現,讓團隊中的每個星星都能獨自發亮也能彼此照亮

感學 Phil Studio,是一個致力於剖析「感覺的學問」的品牌顧問團隊

感覺是最難用語言精準呈現的,但那份感動可以不斷延續

📍IANUS引逆美學室的店名發想、品牌Logo、品牌故事、寫真形象拍攝,都是出自團隊裡的優秀人才
接觸下來真的很喜歡團隊呈現的氛圍及專業
她們是個多方位的設計公司,有各式各樣的專業人員,非常建議大家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

#不一樣的霧眉讓妳更貼近自己
#感謝每次短短的對話都帶給我各種開拓與美好
#每次都聊到忘記時間忘記拍攝作品

大腦的思考需要語言與定義來讓人與人之間可以「同步認知」情緒與感受是最難用精準的語言表達的但是「感動」卻可以!引逆獨有的降壓手法沒有什麼派系、手法名稱有的只有我從孕期、坐月子、產後一路施作體驗得到的感動邁入第五年我用這份感動,持續感動著妳們也...
05/07/2025

大腦的思考需要語言與定義
來讓人與人之間可以「同步認知」

情緒與感受是最難用精準的語言表達的

但是「感動」卻可以!

引逆獨有的降壓手法沒有什麼派系、手法名稱
有的只有我從孕期、坐月子、產後一路施作體驗得到的感動

邁入第五年
我用這份感動,持續感動著妳們
也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引逆美學室沒有厲害的名稱或頭銜
店內不賣產品與課程
只想用最單純的手法
給妳最純粹的感動

如果妳喜歡
歡迎妳從首部曲給自己一個不同以往的學習模式
認識自己,也更認識引逆

實作是課程中重要的基礎
感動會是妳最好的行銷廣告

課程細節請私訊官方line輸入「我想學習」

SE身體經驗創傷療法分享我以為有經歷重大創傷才適合施作SE,聽客人分享原來SE能處理的層面非常廣,我想著想再體驗看看信念真的很神奇,當我這樣想時,身體開始一系列的浮現讓我不得不注意到他起先⭐️被先生擁抱時發現我的背部完全僵硬無法動彈因為有更...
03/07/2025

SE身體經驗創傷療法分享

我以為有經歷重大創傷才適合施作SE,聽客人分享原來SE能處理的層面非常廣,我想著想再體驗看看
信念真的很神奇,當我這樣想時,身體開始一系列的浮現讓我不得不注意到他

起先
⭐️被先生擁抱時發現我的背部完全僵硬無法動彈

因為有更深的身體認識,開始好奇身體感受到的狀態
提前在6月底預約了SE身體經驗療法,好奇這份背部僵硬是什麼?
6月初智慧的身體就開始有反應,左手很不舒服的緊漲,跟日常工作勞累的酸痛不同,有過之前瀕死經驗透過四肢釋放深層凍結的反應,我大概能知道怎麼了

這次不著急處理,用上次靜宜教我連結身體的方式持續陪伴,協助身體釋放,更好奇背後還有什麼大禮包等著我

手臂的不適從5、6分開始,當我發現他時突然飆高到8、9分(很像當孩子有情緒被看見時會突然的因為被看見而更放大情緒的爆哭)然後持續連結、釋放,又會減緩不適,手臂感受起起伏伏的,時高時低

那天與靜宜簡單的問候完,身體直接很有智慧的開始調節,藉由一個一個深淺不一的哈欠,帶出那些藏在身體深處的一切,從手臂關節卡住的感覺慢慢疏通,像是在疏通某種管道一樣,裡面的東西才能順暢流動

過程中靜宜多次引導我感受背部、頸部是否有什麼變化,我完全沒感覺。但正面有許多感受在流竄,從手臂跑至喉嚨擴展至胸口,往上一直衝往鼻腔、眉心跟頭部兩側,每次的份量不同,但一層一層的更往深處釋放, #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等待」、 #給予「支持」、 #「傾聽」身體想說什麼

此時靜宜再度問我是否有感受到頸部背部有點熱,甚至有點冒汗,我依舊完全沒感覺。

聯想起期間與孩子的互動
⭐️孩子的生氣誘發我的情緒,但我找不到那情緒或事件是什麼,那份不知道讓我有些焦躁
⭐️孩子生氣摔書,我傻眼嚇到、興起憤怒
⭐️我想冷靜時,孩子連10秒都不願意等待,我感到生氣、委屈

講完這些有一股很強的張力往我鼻腔衝去,好痛好重!衝往頭頂又往下擴展到胸口、頸部,一瞬間我情緒湧現,原來我嚇壞了,小小的Apple想表達自己的憤怒被那時候的成人反應嚇壞了,為了不要被打被罵我把憤怒壓回去,因為這樣大人才不會生氣、才會愛我,壓著壓著卻更委屈了

驚嚇與情緒張力太高,讓那時候的身體啟動了自我保護的背側迷走神經「解離」,那份解離讓我沒了記憶,習慣性的在衝突之前把感受放在一旁不去感覺,我以為不去感覺就可以避免衝突

突然發現,我感覺到我的頸部了!剛剛還有一股很強的拉力往上提著我的肩膀(驚嚇反應會有的身體呈現方式)
然後,我感覺到我的背部了!而且很明確能感受到上下左右不同部位,能夠有較大程度的扭轉及擺動。
釋放那份凍結還會伴隨著有點冷,就像冰塊融化時的冷(對應到今天以前我每晚都覺得好冷,需要蓋厚棉被睡覺那種冷,施作完SE當天下午持續發冷,到了晚上睡覺竟然恢復正常溫度不怕冷了)

#凍結反應通常是面對威脅狀態或是面對創傷時的一種癱瘓狀態,身體可能呈現 #動彈不得的僵直狀態或像是抽空能量的 #癱垮狀態。
凍結反應類似於野外動物被捕食前的“假死”機制,是動物界 #面對危險的一種生存機制,而我們人類也是動物之一

與靜宜聊到,解離處理的就是很多「不知道」,因為意識層面已經被鎖住當然都不知道,但妳的身體會有印記,會乘載著所有發生,用他的語言跟我們溝通,通常疼痛就是語言之一

再次感受到身體的強大智慧,不管身體累積了多少凍結(靜宜說我是冰山美人😅)更重要的是身體卡住的這些戰與逃反應、凍結反應,能夠有機會調節、流動掉,這與身體空間的涵蓋量也有關,感謝自己一路觀照自己,當空間出來了,身體智慧會一步一步修復調節,這是身體原廠設定就有的機制

面對這些,我現在來到好玩、有趣的階段,那些卡住的情緒及反應,就像一個個碼頭一樣綁著,當船支越開越遠,會被這些碼頭的繩索困住無法繼續前行,此時需要回來將繩索鬆綁,因為一次一次的經驗讓我體會到鬆綁後可以更有力量前行更遠,少了許多束縛可以更自在地遊走
雖然往回走的過程不容易也需要大量勇氣,高品質的專業資源也非常重要

因為我本身有著很敏感的不喜愛被強迫特質,所以選擇的執行師通常也具備高品質的水準,如果妳有需要都可以私訊我各個執行師的資訊

(驚嚇釋放後,我有種更踏實的存在感,我存在在我的身體裡,而不是從外觀看自己,靜宜開玩笑說嚇到的三魂七魄都歸位了呀🤭)

📍靜宜的SE身體經驗創傷療法
📍阿華的顱薦平衡
📍子瑩的諮商

同一個事件,在身體累積的呈現是很多層次的,每個資源相對應的都有些不同,身體累積多少就會需要多少的物理時間釋放
首要目標都是先照顧好「身」,有了相較健康無壓的身軀,搭配適當的資源協助,身心可以更自然的運作、流動起來

#創傷療法 #解離 #凍結反應 #假死機制 #戰與逃 #生存模式 #生命動能顱薦 #頭薦骨 #心理諮商 #自我探索 #認識自己

阿華顱薦平衡真實分享大家對於顱薦平衡充滿各種好奇及疑惑因為這不像我們以往對身體施作方式的印象不需要用力,只需要執行師將手輕輕的放著當環境是安全的妳的身體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修復與釋放神經系統涵蓋的層面非常廣療程後建議大家留一點空間及時間觀察更...
17/06/2025

阿華顱薦平衡真實分享

大家對於顱薦平衡充滿各種好奇及疑惑
因為這不像我們以往對身體施作方式的印象
不需要用力,只需要執行師將手輕輕的放著
當環境是安全的
妳的身體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修復與釋放

神經系統涵蓋的層面非常廣
療程後建議大家留一點空間及時間觀察
更推薦大家用文字替自己重新整理及紀錄
有時
在這樣的過程妳會發現那些你沒注意到的細節
重新幫自己的生命再次整理
這些文字也會帶著力量
去幫助到此時還正困擾或迷惘的人

謝謝這麼美的文字分享🥰
願更多人一起體驗生命的輕盈與美好

#頭薦骨 #頭薦骨共振 #顱薦椎 #家庭顱薦 #夫妻顱薦 #寶寶顱薦 #顱薦平衡 #台中頭薦骨 #台中療癒 #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 #備孕必備 #備孕調理 #備孕

關於心理諮商/諮詢我想用不同的方式跟大家介紹少了那些「應該」我們可以是什麼樣子多了那些「支持」我們又可以是什麼樣子 #心理師 #心理諮商 #心理諮詢 #諮商師 #諮詢 #聊聊 #自我探索 #找到自己 #陪伴 #照顧 #看見 #渴望 #需求 ...
16/05/2025

關於心理諮商/諮詢
我想用不同的方式跟大家介紹

少了那些「應該」
我們可以是什麼樣子

多了那些「支持」
我們又可以是什麼樣子

#心理師 #心理諮商 #心理諮詢 #諮商師 #諮詢 #聊聊 #自我探索 #找到自己 #陪伴 #照顧 #看見 #渴望 #需求 #自我照顧 #身心健康

雖然創傷對身心有著許多重大的影響想分享我的一段小故事告訴妳「創傷沒有分大小,受傷無法量化」在某次工作坊中老師運用薩提爾理論提出的四種應對姿態協助學員找到身體最有感覺的一些片段進而透過專業的帶領釋放並安撫內在小孩我是個在團體中不敢舉手發問或是...
21/04/2025

雖然創傷對身心有著許多重大的影響
想分享我的一段小故事
告訴妳
「創傷沒有分大小,受傷無法量化」

在某次工作坊中
老師運用薩提爾理論提出的四種應對姿態
協助學員找到身體最有感覺的一些片段
進而透過專業的帶領釋放並安撫內在小孩

我是個在團體中不敢舉手發問
或是變成矚目焦點的人
過程助教發現我有狀況可能需要老師協助
一直私下來鼓勵我舉手與老師進行一對一對談
(整個課程從早上到下午我始終不敢舉手)

因為同學們的案例大多都是被家暴、性侵、嚴重忽視、親人離世走不出來⋯
我回想我家庭算是充滿著愛
我也沒有以上所謂「創傷事件」
實在不知道我有什麼創傷需要被協助

一直到課程最後環節
我突然的全身性的抖動
完全無法控制停下來
旁邊的同學看到幫我舉手請老師協助
當下的我其實覺得好丟臉
大家都看著全身手腳狂抖到不行的我

透過老師及助教的協助帶領
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抖動漸漸減緩
我慢慢找到自我安撫的力量
我在當下浮現出來的畫面
是兩個姊姊不讓我加入跟她們一起玩
而我呈現「討好姿態」希望能加入她們

老師問我有沒有浮現任何場景
我出現這個畫面時甚至不太敢說出來
我覺得如果沒有很厲害
或是拿得出手的事件就不足以拿出來探討

但我也只出現這個畫面
硬著頭皮說出來後
得到的回應竟然是
「你是家裡最小的對不對,我也是,這是家中老夭的共同命運嗎,我們都被大的霸凌啊」
我當下有一種深深的被同理、被認同
而不是被勸說大家都是這樣長大的啦
小時候吵架長大就會好了

安撫了抖動的身體後
老師運用家族排列
請現場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兩個姊姊及我的角色
而我則站在旁邊俯瞰這一切

找到了為了想跟姊姊玩而不斷呈現討好低姿態的內在小孩
看到她其實好累好委屈
好想要得到姊姊們的認同跟陪伴

除了讓我看見我心裡的內在小孩
找到安撫她的力量
扮演我的同學來與我分享
「她是家中老大,剛剛扮演著我的討好角色
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注意過他人的想法,原來一直要討好好累喔~」
兩位扮演指責型姊姊的同學也說
「原來高高在上指著別人並沒有想像中優越,反而有種孤單感」

回家後我也跟兩位姊姊分享我去上課的這一段過程
姊姊們開始反駁說
「妳哪有這麼可憐、爸爸都最疼妳、是妳每次都愛告狀害我們被罵被打欸⋯」

也讓我重新思考同一件事,從不同人的視角看去,都是完全不同的樣貌,姊姊們各自在事件中也有她們自己的受傷及感受,有時我們只相信自己視角所看到的,被自己的恐懼限制了想像

長大後能理解手足吵架很常見沒什麼大不了
但對小小Apple而言,當時姊姊們不跟她玩的這件事對她來說打擊非常大、非常地受傷,這樣的感受會一直跟著身體,延伸到長大後我在職場都偏向討好型性格,容易附和他人不敢表達想法、害怕被孤立害怕不一樣⋯

想分享這段故事,是想分享
千萬別小看任何事件帶來的影響
更要相信自己現在是有能力回頭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孩子
當這個孩子被看見了、被同理了
她能長出更強大的力量

🔸創傷不是疾病,也不是失常,不是某人的心理承受度低或不夠堅強,而是一種個體在遭遇或大或小威脅時,身體本能動員的能量無法適當釋放轉而被凍結封鎖在內的情況。換句話說,它是生理性的!

🔸顫抖機制是身體與生俱來釋放體內深層肌肉的緊張,讓身體能充分活在當下達到平靜、放鬆的效果

-樂高讓我體驗創造的樂趣-為了生存需要用盡全力的付出,在不斷地追求生活的平衡時,不自覺的我們將所有的空間塞滿,沒有可以容納錯誤的空間、沒有做出改變的空間、沒有願意等待的空間速成-變成現代人的標配人們喜歡有能力的掌控,那是一種安全與安定的感覺...
07/04/2025

-樂高讓我體驗創造的樂趣-

為了生存需要用盡全力的付出,在不斷地追求生活的平衡時,不自覺的我們將所有的空間塞滿,沒有可以容納錯誤的空間、沒有做出改變的空間、沒有願意等待的空間
速成-變成現代人的標配

人們喜歡有能力的掌控,那是一種安全與安定的感覺,於是發展出秩序,因為秩序可以讓大腦感受到安全,但那卻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

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我不斷地與自己腦中的秩序衝撞,不斷地思考什麼叫做「應該」,
重新定義什麼是「標準」

兒子的第一組樂高是在兩歲多的時候得到的禮物,那時他的小肌肉還不夠有力氣可以拼湊

當孩子的小肌肉逐漸發展,他也可以拿起兩塊積木,練習對準,練習用自己的力量去扣住

過程中會經歷挫折,因為肌耐力還不足的挫折,會因為肌力慢慢訓練起來而轉換為成就感;因為看不懂說明書無法拼出圖片上的樣子感到挫折,會因為不斷嘗試,漸漸的能夠看懂說明書的指示,能夠拼出圖片中的樣子而感到開心

這些演變過程需要時間發酵、空間容錯,透過實務經驗擁有的成就感及幸福感才能持續延續

當孩子進入三歲的秩序敏感期,我發現孩子面對日常的行為、環境的擺設、場景出現的人事物一旦有了變動,他們會有許多反應來反抗

這也是人類與生俱有的內在秩序,當進入成長階段外在秩序的變動,會影響內在秩序;在成人階段內在秩序的混亂,也會需要藉由外在秩序的穩定來協調

因為那些衝突與碰撞,我有了許多問題問自己
為什麼一定要照說明書的順序組裝?
為什麼一定要教他最快的方式?
為什麼他的方式與我不同時我會想出手控制?
一一整理心裡的疑問,發現我有好多固化的信念,當孩子遵循他的內在導師想去探索、去嘗試時,因為與我的信念相互牴觸,如果我未學習自我覺察,我就會遵照我內心信念執行,想改變他、控制他、教育他

因為學習自我探索,習慣性將視角轉向自己,在衝突發生有情緒時,我會好奇情緒的背後有哪些需求沒被滿足,一一破解後再回到孩子,我發現因為我對自我的鬆綁,也會影響孩子對他自己的要求

現在,我家的樂高沒有固定拼法,不看說明書,完全用創意拼,自己編寫劇本

剛開始孩子還會因為拼好的設計被破壞而傷心,會擔心拼不回去原來的樣子而不願拆掉;漸漸鬆綁後,兒子說:「沒關係,壞掉了再重拼就好,又沒有一定要長什麼樣子」

就像人生一樣,如果沒有拆掉重組,你可能就照說明書的樣貌生存,以爲自己只能是一台小火箭;如果沒有回倉庫尋找各種遺落的小配件,你可能就照眼前的樣子,以爲自己就只能這樣

創造力、想像力是打破思維的關鍵,帶著好奇去探索,你會發現你可能不只是一台小火箭,你可能是一個大型宇宙基地!

#兒子的樂高創作真的好可愛好有美感
#最喜歡聽兒子的創作理念及亂編的英雄故事
#每天都玩不膩的玩具

- 觸碰給我帶來的禮物 -從前彷彿我與身體的關係僅像室友一般看視緊密的牽連著,卻又無過多交集只住在隔壁的距離,卻感覺好陌生越往身體探索後我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用現在說法是個內耗仔只是以前在無意識下我的身體就因為大量感受到各種環境中...
03/04/2025

- 觸碰給我帶來的禮物 -

從前彷彿我與身體的關係僅像室友一般
看視緊密的牽連著,卻又無過多交集
只住在隔壁的距離,卻感覺好陌生

越往身體探索後我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
用現在說法是個內耗仔
只是以前在無意識下我的身體就因為大量感受到各種環境中的氛圍、語言中碰撞的味道、碰觸中傳遞的細節,自然的一直在應對及處理

現在有意識的觀察身體、認識身體
發現內耗真的好累啊
會把我好不容易清理出來的空間再度填滿
把我好不容易充進損傷嚴重電池的電力再度用光
開始觀察自己,我更了解自己的狀態
知道自己的狀態,就更能替自己安排日常事件及工作量

這一年,我把工作量越減越少
以前總擔心這樣一來就減少收入了耶
我需要更認真一點的工作才行
但因為體弱真的負荷不來
我開始調整了生活節奏

「有捨才有得」
確實有一小段調整期是比較不穩定的
但回顧去年我換到現在的新工作室
我的工作量大幅減少
花更多的時間在不是工作的自己身上
但我的收入卻沒有減少
甚至是成長取向

跟我同步自我照護的客人也跟我反應到
她每年都會幫自己記錄工作報表
發現他來這的一年開始知道要觀察自己
發現自己真的會累、真的需要休息
也因此調整了與客戶會談的次數與時間
驚人發現她接見的人比往年少了一半
可是她的收入卻更高快2倍!
(蛤~那我怎麼沒有像妳一樣是2倍🤣🤣)
開玩笑的,產業不同不能單以數字來比較

這個客人跟我以前很像
都用中國傳統美德「刻苦耐勞」來面對我們的工作
其實那對身體來說是粗暴的、是不合理的
所以身體屢次抗議
但我們不理會,繼續乘著傳統美德前進
相信愛拼才會贏、相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相信要用盡全力努力才能得到敬重
我們面對工作的排序來到幾乎六親不認的狀態
無論如何 工作第一☝🏻

透過一次次的身體觸碰
從中我們得以安靜下來去看見那原屬於自己
一直存在著的直覺力
從安靜中漸漸把覆蓋在外面的東西一層一層拿開
從柔軟中逐漸有了力量能再去揭開下一層
一步一步走的小心、走的踏實
有天,突然的深吸一口氣
呼~原來少了阻礙的氣管才叫做呼吸啊

許多人問我的按摩屬於哪一種
說真的,我當初去學就不知道他屬於哪一種
既不是推拿、也不算芳療按摩、不走筋絡穴點、也不是能量療法
但就是讓我的身體很有感覺,並且一路吸引我好奇它是什麼

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它該被稱為什麼
名稱只是我們大腦習慣分類、定義的方式
就像名字一樣
我的名字是我
但又不能完全代表我這個人

我想持續帶著我感動的初衷
任性的按照自己的直覺力前進
畢盡內耗仔的直覺力真的挺強的
按摩完的一杯甜飲、一句簡單的問候
一聲準備拉下被子的提醒、一段互相照顧的時間、溫度、手感
都是走過無限內耗終於向外探出
向世界打招呼的我想給妳的體驗

歡迎來到引·逆美學室
我是Apple
無法定義自己是什麼的人
但我現在喜歡用我獨特的按摩跟大家認識

[孩子帶我重新認識依附關係的重要]生了孩子以後的我滿滿的母愛爆棚,分享了與孩子的日常及付出,獲得了身邊人許多讚賞,我突然覺得我好像很會當媽媽。我沈溺在其中的成就感,有一種我是大人了,我能自己做些什麼了的興奮感其中也發現自己很多時候為別人做些...
27/03/2025

[孩子帶我重新認識依附關係的重要]

生了孩子以後的我滿滿的母愛爆棚,分享了與孩子的日常及付出,獲得了身邊人許多讚賞,我突然覺得我好像很會當媽媽。
我沈溺在其中的成就感,有一種我是大人了,我能自己做些什麼了的興奮感
其中也發現自己很多時候為別人做些什麼,比為自己做些什麼更容易(母親照顧人的特質出現)

一開始,我為了更理想的育兒開始學習
很慶幸,我有不喜歡被強迫的特質
不喜歡那一種指令型告訴我應該怎麼教孩子的方式
而是一直被帶往看見更多的自己
重新認識更多「關於我」,而不是「關於媽媽身分的我」

我發現媽媽身份的我只是更清晰的帶我重回
那些小時候未被好好接住的情緒、未被完整接納的瞬間、未被好好看見的時刻

每個人都期望被看見、被理解、被認同
當我更深入了解人性
更加確信世上沒有故意不乖的孩子
希望「被看見是人類最本質的需求」

期間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處理的
是我與孩子間的日常衝突、摩擦
以及育兒時想執行自己的期待
外界環境總有許多不如預期的阻礙

走過後再回頭看
很感謝有那些不舒服
逼得我不得不去面對「我與自己的關係」
更因為自己走過
對於未來孩子與自己的關係
一直是我努力的重點

一個人來到世上早期的生命經驗
會奠定他與自己的關係
這份關係模式會跟著他一路成長
就像電腦裡我們灌的軟體程式一樣
孩子會沿用這套關係模板
在未來面對自己、他人、面對親密關係、面對世界時本能的套用這個模板

孩子未來生存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更多
我們無法一路跟隨
無法替他們避開所有危險
無法確保他們不遇到各種陷阱

但透過學習與自我探索
我們可以協助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感、歸屬感
進而引導孩子找到他自己的定義
我們可以創造安全的環境
讓他們勇敢地去探索世界
有智慧的去面對各種挑戰

近期許多社會案件也讓我思考
除了撻伐那些惡事、連署、各種聲援
我想我們可以從最小單位的「自己」做起
關照自己的需求、認識自己的情緒
在情緒累積大到把你吞噬前,我們就先學著如何與情緒共處,如何找到適當的平衡

願每個人都把自己照顧好
我們能給自己與世界多一點的溫暖及善良

Address

安林路13之7號2樓
Xitun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Ianus引·逆美學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