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如醫師-時事.中醫與養生

陳相如醫師-時事.中醫與養生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陳相如醫師-時事.中醫與養生, Medical Service, 潭子區豐興路一段66號(近潭子交流道與松竹交流道), Taichung.

分享日常生活新知與臨床經驗分享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傷科主治醫師
人體骨架筋膜調整 內科傷科同治 氣血平衡

專長:骨骼肌肉筋膜相關疾病、體質調理
骨折、手術後中醫調理、車禍外傷調理
一般內科、腦血管疾病、腦部退化疾病

台中慈濟中醫傷科陳相如醫師掛號
https://reurl.cc/261159
歡迎加入陳相如醫師官方line
https://lin.ee/G59TZxp
大愛學漢醫-陳相如
https://reurl.cc/KdanDp

14/09/2025

前幾天,一位學妹在我下班前急忙攔住我,捂著肩膀說「好痛」。檢查後發現,她的肩關節有輕微半脫位。經過徒手治療,把關節復位到正確位置後,她的疼痛立刻減輕,臉上的表情也舒緩了許多。

其實,上個月也有另一位學妹來求救,抱怨手肘痛到自己針灸都沒用。檢查一看才發現,不只是手肘,連肩關節與手腕都發生錯位。這種情況下,單靠針灸很難同時調整多個關節,而肌肉動作協調一旦失常,就會造成持續性疼痛。後來我替她調整尺橈骨與肩肘關節,當肌肉重新產生有力的彈動與整合感時,她的疼痛也瞬間消失了。
傷科治療強調「骨正筋柔」——骨架要回到該在的位置,肌肉才有柔順運作的可能。否則結構不回家,再多治療都只能是暫時效果。常常在醫院大廳看到一些病人,拖著蹣跚的腳步、駝著背、肩胛骨外翻,那一刻我腦中就會浮現各種治療手法。

不過,治療恢復結構只是第一步,肌肉強化同樣關鍵。就像貨車上貨物若沒有綁緊,就算辛苦撿回去,一旦車子再加速(勞動),貨物還是會再次散落。沒有強壯的肌肉,就無法牢牢守住調整後的結構。

11/09/2025

📍【健康,其實是一種存摺】

那天有位患者,鼻青臉腫、手掌瘀青地來看診。她說是在田裡不小心跌了一跤。替她照了X光,還好沒有骨折。
她笑著跟我說:「還好都有固定來調養!」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浮現一個畫面——
身體就像銀行存摺,平常的規律調養,就是一筆筆小額存款。當意外或風雨來臨時,才有足夠的本錢可以支撐。

那天傾盆大雨,忘了帶傘,只好回辦公室翻出一把十年前留下的舊傘。雖然傘已經老舊,卻在最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
這不就是「有備無患」的最好寫照嗎?

🌿 健康不是等到生病才想要存,而是要早早開始累積。
不論是睡眠、飲食、運動,還是中醫調養,每一次都是一種投資。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天需要動用這筆「健康基金」。

💡所以,今天就開始替未來的自己儲蓄吧——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是最划算的投資。

2025/08/30相如應邀前往安聯人壽騰鼎通訊處針對保戶和頂尖業務員們進行演講!演講濃縮了幾大主題包含日常工作勞損、運動傷害、意外傷害(扭挫傷、脊髓損傷……),以及如何從肌少症預防年長者意外跌倒!傷科一直以來就是對應到意外傷害最常提供服務...
07/09/2025

2025/08/30相如應邀前往安聯人壽騰鼎通訊處
針對保戶和頂尖業務員們進行演講!
演講濃縮了幾大主題

包含日常工作勞損、運動傷害、意外傷害(扭挫傷、脊髓損傷……),以及如何從肌少症預防年長者意外跌倒!

傷科一直以來就是對應到意外傷害最常提供服務的中醫科別,我們日常除了協助處理車禍患者、職災患者提供康健服務醫療之外,如何指導患者進行後續的訓練也是我們很常做的事情!

很開心能跟眾多充滿正能量的業內人士齊聚一堂
也很開心演講成功如安聯騰鼎預期突破一百人次:)
很棒的場地,期待下次再見^^

10/08/2025

各位朋友,暑假快樂!
相如醫師8/11(一)早診/夜診都請假
8/13(三)
開始正常看診喔!
祝大家平安順心!

21/07/2025

許多患者在經過調理後興奮地說:
「醫師!我睡覺流口水的情況好多了!」
這看似小事,卻反映了身體機能的一大進步。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覺流口水不是單純的睡姿問題,而是身體在提醒你某些機能正在走下坡。
🌙 為什麼會睡覺流口水?
中醫認為,唾液與津液的分泌與收攝能力,其中一部分與脾、腎等多個臟腑有關。睡覺流口水,並非只是睡姿問題,反映的是體內氣機與津液代謝的失衡。
1️⃣ 脾虛失運,水濕外溢
脾主運化、統攝水液。當脾氣虛弱,無法將津液正常運行,就容易導致唾液積聚並從口中流出。這類型的人通常伴隨:
食慾不振、腹脹、便溏
👉 多見於兒童、久病體虛、飲食偏冷或甜膩者。
2️⃣ 腎氣虛弱,固攝無權
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具有「收攝津液、固攝口氣」的功能。當腎氣不足,封藏失職,唾液就容易在睡眠時外洩。這類患者常有:
夜尿多、腰膝痠軟、精神不濟
口水較清稀,睡醒發現枕頭濕一片
👉 常見於老年人、久病後體虛、兒童腎氣未充者。

21/07/2025

🌙 夜尿的中醫觀點是什麼?
中醫認為,夜間排尿次數過多,常與以下幾個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1️⃣ 腎氣不足
腎主水液代謝,腎氣有固攝功能。腎氣虛弱時,無法收攝膀胱之氣,導致夜間頻尿或遺尿。這常見於:中日
表現症狀可能包括:腰痠、怕冷、精神不濟、白天尿量少、夜間尿量多。
2️⃣ 脾肺兩虛
脾主運化,肺主氣化,若脾虛導致氣虛無力固攝水液,或肺氣虛失肅降,也會引起夜間小便頻繁,常見於:
久坐不動/吃太多生冷食物/呼吸系統或慢性疾病患者
3️⃣ 心腎不交
心主神明,腎藏精。若心火過旺、腎水不足,導致心腎不交,除了夜尿,還可能有失眠、煩熱、口乾舌燥等症狀。這類型夜尿者白天精神焦躁,晚上反而難以熟睡。

丹娜絲颱風來襲2025/7/7台中市停班停課台中慈濟醫院早上下午正常門診,夜診停診不管是關節痛還是身心不順有需要相如醫師明天早上一樣在診間照常上班幫大家治療喔(夜診休診)祝大家颱風天平安順心!
06/07/2025

丹娜絲颱風來襲
2025/7/7台中市停班停課
台中慈濟醫院早上下午正常門診,夜診停診
不管是關節痛還是身心不順
有需要相如醫師明天早上一樣在診間照常上班幫大家治療喔
(夜診休診)
祝大家颱風天平安順心!

今天早上在大台中中醫師公會演講分享了先前針對脊髓損傷運動員的治療心得也感謝鄭宜哲醫師(現大台中中醫師公會理事)邀請,這是第二次分享了這個主題(上一次是應醫秘邀請在中西整合醫學會)演講中談到直立運動員與輪椅運動員常見傷害在座許多都是前輩不敢說...
08/06/2025

今天早上在大台中中醫師公會演講
分享了先前針對脊髓損傷運動員的治療心得
也感謝鄭宜哲醫師(現大台中中醫師公會理事)邀請,這是第二次分享了這個主題
(上一次是應醫秘邀請在中西整合醫學會)

演講中談到直立運動員與輪椅運動員常見傷害
在座許多都是前輩
不敢說教學,但在這個鮮少有人碰觸的領域
很高興能分享給大家
也很高興在會後有前輩學姐跑來詢問
要怎麼資助相關團體

這幾年花了不少時間在運動醫學義診
這個領域是相當花費私人時間
每個人能做的有限
也希望和更多人分享之後
能有更多人投入:)

很棒的體驗感謝老豐光社區共生會館的邀約為照顧者與家屬提供中醫傷科義診與講座也協助了不少老五老基金會同仁舒緩痠痛❤️
07/06/2025

很棒的體驗
感謝老豐光社區共生會館的邀約
為照顧者與家屬提供中醫傷科義診與講座
也協助了不少老五老基金會同仁舒緩痠痛❤️

03/06/2025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出現「咀嚼無力、吞嚥慢、講話含糊」等問題,這不只是老化現象,更可能是「口腔肌少症」的警訊。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不單純是肌肉退化,更與「脾腎氣虛」與「經絡不暢」息息相關。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氣虛弱會導致肌肉無力、進食乏力,特別是舌頭與口唇這類需要持續運動的小肌群,更容易出現氣虛症狀,如舌體胖大、舌無力、講話費力等。此外,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老年人腎精不足也會導致牙齒鬆動、咬合不穩,連帶影響咀嚼肌與咽部肌群的功能。

臨床上,我們常見到患者主訴「嘴巴容易酸」、「吃飯容易噎到」,這類問題經過醫師診斷可透過益氣健脾、補腎填精的方式來調理。例如可使用氣虛體質可用黃耆、人參、山藥等補氣之品,配合適當的咀嚼練習與口腔按摩,有助於提升肌肉張力與吞嚥能力。

此外,穴位如頰車、合谷、足三里也能幫助促進經絡通暢,改善口腔氣血循環。提醒大家:咬得動、吞得下、說得清,不只是基本功能,也是健康老化的重要指標!

(以上相關治療請經由醫師評估)

16/05/2025

腳踝穩定度對人體的影響:一個你忽略卻關鍵的健康基石
你是否曾經在走路時扭傷腳踝?或是覺得走山路、跳躍時腳底「不聽使喚」?這些看似小問題,其實背後牽動的是我們身體最基礎卻最容易被忽略的能力——腳踝穩定度。

腳踝穩定度為什麼重要?
1. 預防扭傷與慢性不穩定
腳踝是人體最容易扭傷的關節之一。一旦扭傷未完全復原,腳踝穩定度下降,會進入「反覆扭傷 → 韌帶鬆弛 → 穩定度更差 → 更容易扭傷」的惡性循環。
2. 影響膝蓋與髖關節健康
腳踝不穩定會導致行走與站立時膝蓋代償轉向,進而使得股四頭肌、髂脛束、甚至髖關節的受力改變,增加退化風險。
3. 牽動腰椎與核心穩定
腳踝是人體的最底層支點,如果此處搖晃不穩,身體為了保持平衡會調動核心與脊椎微調,長期可能導致腰酸背痛、體態歪斜等問題。
4. 影響運動表現與敏捷反應
運動時的跳躍、轉向、煞車動作皆需要穩固腳踝支撐。穩定度不足會影響爆發力、轉速與反應時間,甚至增加受傷風險。

三、腳踝穩定度不足的常見徵兆
常常無預警扭到腳
穿低筒鞋容易覺得腳沒支撐力
走在不平地面會緊張
跳躍落地時無法穩住姿勢
平衡感差、單腳站立時搖晃 四、哪些族群特別需要注意?
運動員(籃球、足球、跑步、跳舞者)
扭傷過腳的人
久坐族與中老年人(腳踝控制力下降)
扁平足或高弓足者(力線異常)

五、中西醫整合觀點
西醫觀點:
物理治療師強調平衡訓練與本體感覺重建,透過單腳站立、平衡板、彈力帶訓練,強化腳踝周邊肌群與神經反應速度。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腳踝之所以無力,常與腎氣不足或筋脈失養有關。常見治療方式如:

針灸調理:針刺懸鐘、太溪、申脈等穴位,補腎強筋。

藥浴薰蒸:活血通絡,強化下肢氣血循環。

足部推拿:鬆解筋膜與強化本體感覺。

內服中藥:補腎活血,養筋壯骨。

六、日常保健建議
【腳踝穩定訓練】
單腳站立(眼睛閉上更進階)

每邊30秒,每天3~5組

彈力帶內外翻訓練

加強腳踝內翻、外翻控制

行走訓練

赤腳走在軟墊或沙地上,強化感覺與控制

【中醫保健小法寶】
穴位按壓:太溪穴(腳內踝後方凹陷)、申脈穴(腳外踝下方)

泡腳:用生薑+艾葉水泡腳,每週2~3次,改善腳部循環

作息規律:早睡養腎、適量活動強筋

七、結語
腳踝的穩定不僅是防止扭傷這麼簡單,它像是一座建築的地基,一旦失衡,上層的結構必然出現偏移。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就開始重視腳踝的保養與訓練,無論你是想要健康老化、避免運動傷害,或只是走路不想拐到腳,腳踝的穩定力,就是你健康的第一步。

16/05/2025

👀你知道嗎?
腰椎不穩,其實會「拖累」你的頸椎!

從中醫傷科來看,人體是一個上下連貫、筋骨共調的整體。腰椎為「腎之府」,支撐整體軀幹穩定,也是身體動力的核心。當腰椎失穩、骨盆歪斜,會讓脊椎為了「平衡視線」出現代償:
👉頭往前伸
👉肩頸緊繃
👉頸椎失去原有弧度

結果就是:痠、緊、卡、痛,甚至頭痛、手麻都來了!

📌中醫講「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腰椎穩,則頸肩少勞損。反之,腰弱、筋失約束,上行之氣亂動,頸項氣血自然不暢,久而久之,就出現落枕、頸椎退化、椎間盤問題等。

所以如果你頸椎常常卡卡、治療沒效,也別忘了「回頭看腰」!
中醫推拿整脊、針灸、艾灸與腹部筋膜調整,就是從下往上調整筋骨連動,找出根源。

📍養護建議:
✔強化腰腹核心(橋式、小燕飛)
✔每天3分鐘拍打腰眼,補腎固腰
✔定期檢查骨盆與脊椎排列

身體是一條龍,調整從基底開始,才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陳相如醫師|中醫傷科
#中醫傷科 #腰椎穩定 #頸椎痠痛 #整體結構調整 #筋骨連動 #中醫推拿 #筋膜調整

Address

潭子區豐興路一段66號(近潭子交流道與松竹交流道)
Taichung

Opening Hours

Monday 08:30 - 11:45
18:00 - 21:00
Wednesday 08:30 - 11:45
13:30 - 17:00
Friday 08:30 - 11:45
13:30 - 17:00
Saturday 08:30 - 11:45

Telephone

+88643606066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陳相如醫師-時事.中醫與養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